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对“罢免案”风波下的两岸关系思考


  陈水扁执政后的岛内政局演变,远远超出了人们对民进党执政后两岸关系会迅速恶化的担忧。“三党联盟”的形成,对陈水扁“罢免案”的出现,更使不少人喜形于色,与“3·18”选后的失望与愤怒情緖相比,多了一点乐观。对此我想泼一点冷水。
  
  一、 “罢免案”形成原因
  
  陈水扁上台后可以说春风得意,忘乎所以,结果犯下了一系列错误。首先他不尊重现有宪政体制,一切由他“总统”说了算,以美国克林顿自许,无视 台湾是“双首长制”,一味突出“总统”权力,成了“陈独秀”。而他的言行又充满自相矛盾,使“行政院”、“立法院”形同虚设,造成了宪政混乱。短命的“陈唐体制”解体,“核四风暴”的混乱,股市的惨跌,经济的缩水,社会的沉沦,可以说将李登辉十年苦心经营的天下,半年就给弄得鸡飞狗跳。于是形成了“倒阁”、“罢免”风波,促成了在野三党联合。造成台湾乱象的是台湾本身,是陈水扁的失误所致,而非在野党的制衡,我们对台湾的影响力也还是有限的。
  
  陈水扁的失误,在于一意孤行,低估了反对党的反制力量,低估了台湾民众的反弹,没有一个稳定的治台经济、政治、外交及两岸方略,仍停留在民进党长期习惯的选战造势状态中,并企图以民进党一党宗旨强加给三党,以少数人意志强加给多数人,急切地推行台独主张,无视多数民众的“主流意愿”;加上他“扫黑”触动了各方根本利益,低估了台湾黑金政治的顽强性;而民进党内的派系斗争也有增无减,陈水扁对异己的不容,终于形成台湾乱象丛生,也导致三党结合成联盟,联合倒扁。
  
  而三党联盟出现,基本上是“3·18”选举后的权力之争的延续,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企图,并无联合基础,仅仅是被陈水扁逼出来的。对“罢免案”风波下的两岸关系思考
  
  岛内政经虽乱,但以民进党为核心的基本队伍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尤其增加了许多年轻人,他们对台湾人执政的喜悦有增无减,民进党队伍从十万左右猛增到三十多万,而国民党从原来二百多万锐减到二十多万(重新登记之数),要台湾从本土人掌权退回到国民党卷土重来,恐怕是困难的。台湾经济确实很乱,主要是信心危机及原有股市中水份太多,但外汇存底未被动用,GDP仍在增长,外贸出口也在增长,台湾经济结构未呈险象,虽有本土金融风暴的可能,但不致有崩毁性危险。这种政经状况,还不至于使台湾一天垮下来,更不意味陈水扁不行了,切不可过早乐观。
  
  二、“罢免案”的前景
  
  “罢免案”声势很大,有一百四十多立委联署,看来离法定人数仅差几人,但前景不容乐观。
  
  连战这次以少有的强硬坚持罢免,而且祭出家法,不同意者清除出党,是借机逼退李登辉人马,实质是“清党”,以报选举大败后的一箭之仇,同时也是与陈水扁在讨价还价,要陈让出“行政院”等部分权力,让国民党这多数席次的党分享;而宋楚瑜态度始终暧昧,只想借机壮大势力,同时宋楚瑜也是在与陈水扁讨价还价,并伺机乱中扩权;新党更是大凑热闹,趁机退出跨党派小组,希望重返国民党,让国民党东山再起。然而,三个在野党的联合,能不能夺回国民党失去的天下,国民党能不能让新党、亲民党归队,看来希望渺茫。
  
  “罢免案”也许是对陈水扁敎训有余,而倒扁难成,夺回天下更难。难在三党在大选后没有从失败中站起来,举起代表大多数台湾民众的旗帜,敢于清除李登辉影响,深入到民众中去争取多数民众认同,走出统独与族群阴影。相反,大选后三党基本是一蹶不振,怕字当头,怕再失去基本群众,也不敢深入民众;相反,只是抓住一些琐碎问题大做文章,一会儿抓个“苏志诚与大陆进行秘密交往”,一会儿抓个“王文洋是密使”,以证明是李登辉先卖台陈水扁后卖台,而非我亲民党新党卖台;连战忙着找回党员,宋楚瑜忙着找钱,新党忙着充当大陆代言人,这怎么能让民众放心与支持,因此他们的成功率是太低了。三党虽反对陈水扁两岸政策,但三党不等于是赞成统一和支持统一。
  
  在野三党是否经得起民进党的收买与分化,也大有疑问,当年国民党这么大的党拥有这么多的资源,都经不起李登辉的封官许愿,一经给钱给地位,顷刻而垮,如今民进党的买票价达一张亿元,加上李登辉从中作梗,这种“联盟”很难不破,一旦民进党与各党做成一点桌下交易,让出部分权力,到时三党“联盟”就会纷纷鸣锣收兵。
  
  看一个党在台湾有没有影响,要看他们代表不代表台湾发展方向与广大民众根本利益,从这一点讲,三党都不具备这条件,他们未来发展空间是有限的,“罢免案”前景也是黯淡的,关键是台湾各党各派及不少民众还没有走出李登辉路线的樊篱。但“罢免案”的影响还是客观存在的,至少给了陈水扁一个敎训,也给三党未来整合提供了一个基础,这一点应该肯定。
  
  三、“罢免案”后的危象
  
  “三党联盟”被人称为“统一党”,因为他们赞成“九二共识”,对台湾这样变化有些人感到喜滋滋的。我认为也不可有这种盲目乐观。
  
  三个在野党在半年前——在台湾大选中,为什么怎么联都联不起,今天怎么会一下子联起来了呢?
  
  今天台湾是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执政,在台湾视为本土人执政,外省人的力量进一步淡出,“三党联盟”很难夺回国民党失去的天下,至少目前如此。
  
  两岸问题的统独、族群、省籍矛盾是李登辉挑起与制造的,目的是不要“一个中国”,如果今天台湾变成一个“台独党”与一个“统一党”,岂非加剧统独与族群的矛盾与冲突,人们的情緖化会加剧,今后言统者,压力会更大,两岸问题就更难解决了。
  
  如果“三党联盟”有罢免陈水扁能力,可置陈水扁于死地,陈水扁会束手就范吗?他必然会发动他的信徒拚死一搏,必会引起流血冲突,他们会说这是外省人与大陆勾结起来整本省人,是国共联手反夺政权,是第二次“二·二八”。
  
  如果“罢免案”不成,民进党成功逃过一劫,政权会更成熟更稳定,虽然也会作出某些让步与政策调整,但会变得更强硬,会更大胆朝独的方向发展。而“三党联盟”则已成明日黄花,它将更憔悴,未来空间会更小,队伍会更萎缩,反制力量会下降,处境会更难。
  
  面对三党提出的“九二共识”,即“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共识,虽与陈水扁的“没有共识的共识”多了一个中国含意,我们应该表示支持还是反对,亟需确定。反对的话,我们会变得与台湾各党各派均无共识;支持的话,一个中国会被各自解释,处于一场打不完的文字游戏仗,使台湾问题长期拖下来。这才是可忧的。
  
  在“罢免案”这关键时刻,我们应怎么说,怎么做,怎么发挥影响力,这是很关键的,值得我们思考。切不可放弃影响力,也不可乱施影响力。
  
  四、重新认识台湾和重新认识中国
  
  面对台湾乱局,三党有从失败中挽回了点面子之喜,我们也有从民进党上台的挫折感中挽回了些面子之悦,但面子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台湾,台湾也要重新认识中国,找到实行统一之途。
  
  这次珠海“两岸关系论坛”到会的诸多台湾学者说,现在大家彼此多了点冷静,多了点反思,纷纷要求重回“九二共识”,要求重回一九九二年的两岸关系,可见两岸浪费了八、九年光阴,开始重新从“一个中国尚未统一”起步,这敎训是深重的。这八、九年中,李登辉路线逐渐形成,步步突破一个中国,而台湾朝野对李登辉约束不够,反为了自己私利,帮他说话,每次来大陆交流,都一味袒护,斤斤计较,小鼻子小眼,缺乏互信,缺乏善意,没有大格局大思考大怀抱;而大陆也缺少新思维,围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只作机械的宣传,缺乏针对性,条条框框太多,为此双方付出了太多代价。这十年交流交往几乎没有积累共识,原因是互不相信,只求单赢。今天想来,大陆要重新认识台湾,台湾要重新认识中国。
  
  台湾如今统一基础太差,很多人相信台湾的安全美国会予保护,大陆动武是吓吓人,大陆急于统一台湾是为了要向台湾人收税,从而去打仗……,台湾人有许多怪怪的想法,太不瞭解大陆了,但这是活生生的民意基础。台湾学者有的理性想法(虽然与大陆还不尽一致)只是台湾社会的极少数人想法,千万不要以为是多数人的想法。台湾90%人缺乏自信,10%的人不瞭解对方,尤其台湾年青人的想法,与大陆隔阂更深,大陆应该好好去瞭解。不从这里去改变,台湾问题怎么解决。台湾学者说,你们开口闭口讲一九四九年后中华民国没有了,那么我们这些人算什么,你们与谁去谈统一。汪道涵会长的八十六字方针与钱其琛副总理的“新三句”,台湾知识分子都很认同,但我们还没有大张旗鼓地好好宣传。
  
  由此看来,解决台湾问题不是从台湾三党着手,不要寄望他们“复辟”成功;也不是从陈水扁这些头面人物着手,寄望他由独变统;要从民众着手,瞭解民意,善做民众工作,这工作最难,也最吃力,但不可缺少。
  
  目前至少有几件事可做——
  
  1、深入剖析岛内形势,多做几个预案,多几个应变之策,尤其对统独冲突加剧引起岛内政局不稳,应有所准备。
  
  2、少一点幸灾乐祸,少一点大批判语言,多一点说理,多留一点余地。
  
  3、多瞭解一点美国的反应与态度,至少要知道美国是不是也对陈水扁不耐烦了。
  
  4、明确不接受“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是否可提回到“九二共识”,是从“一个中国尚未统一”重新起步,首先来塑造一个健康的两岸关系,即政治上对话与谈判,经济上开放“三通”,而不要纠缠到“各自表述”中去。
  
  5、继续坚持有压力下的“听其言,观其行”,继续站在矛盾之上,不要介入矛盾,也不要让他们转移矛盾。
  
  6、不拒绝与民进党打交道,要对他们施加影响;促其变化,也要继续与三党打交道,相互制衡。
  
  7、经济上开更大口子,让台资登陆。
  
  8、呼吁重新认识台湾和重新认识中国,总结敎训,进一步清算李登辉路线的危害,以理性思考重建两岸关系,多开一点像两岸论坛这样认真而严肃的研讨会,以求多点共识,少点歧见。
  
  (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