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北京乐见两岸走向缓和


  沉寂多时的两岸关系,最近突然松动起来了,台北方面频频放出“缓和”信息,榄枝频摇。
  
  李登辉在近日闭幕的国民党十五全会上表示:台湾根本不会,也没有必要去追求独立,而要实现和平导向大陆政策。连战则更是直截了当呼吁两岸应早日重开协商,谋求互补互利,甚至比喻二十世纪初的国际大事是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希望二十世纪末国际间出现另一件大事,即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领导人互访,亚洲出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帮中国人”的新局面。新科行政院长萧万长在未来施政纲领中,也将两岸关系列入主要任务之一,大有两岸关系优先之态。一时间,台湾政要纷纷以两岸和平使者自任,仿佛弥漫在台湾海峡的阴霾一夜已被吹散。这些变化,会使人以为台湾当局是渴望“缓和”的,关键就要看大陆态度了。台湾当局把球踢到了大陆中共一边。
  
  对于这些变化,北京是谨慎乐见的。北京欢迎台北当局回到“一个中国”立场上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台湾流传“江泽民一个中国不离口,李登辉一个中国不出口”。台湾当局从九○年李登辉就职演说、九二年国统纲领、九四年两岸关系白皮书的立场不断后退,到九五年李登辉的康奈尔之行,完全是因追求两个中国而产生两岸僵局。现在连美国都承认,希望改变两岸关系的是台北,而不是北京。
  
  连战也讲圆明园痛史
  
  同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岛内对大陆提倡的民族主义大加讨伐,而如今,李登辉也大讲起中国未来一定会统一,台湾不追求独立;连战则讲起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的历史,也谈起民族主义。台湾当局从要求“主权分享”到要求“主权共享”;从要求承认“一中一台”到“大陆加台湾等于一个中国”。这一切变化,较以前的立场应该说是一种进步,意味着台湾当局已开始正视主流民意要求两岸关系缓和的倾向,对此北京应该表示欢迎。
  
  但是,对善变的李登辉先生,人们很难轻信他的言论。他说,自己讲要求统一的话已经讲了一百三十多遍,而人们还没有听懂。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言论太反复无常了。所以台湾当局还是应该回到“一个中国”的立场上来,就两岸民众关心的问题——从终止敌对状态,到和平协定、高层互访、港澳问题、三通问题、司法管辖权问题、双方法律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人身保障问题、文化交流问题,以及一切攸关人民利益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国际空间问题等等逐一协商。两岸一切都是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的,这是“江八条”早已经昭示清楚的。
  
  我们赞成与台湾各党各派进行国是协商,赞成用两会或两岸最高领导人互访来打破僵局,走向缓和。这是我们一贯的立场,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台湾大多数民众希望两岸就统一方式达成谅解,能更长久地维持现状,以便对中国大陆有更多的瞭解。他们“出头天”情緖尚在释放阶段,两岸统一基础尚显薄弱,我们还要耐心地做台湾民众的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与简单化,但是,台湾这样的民意决不能被少数政客用以挑战“一个中国”。
  
  怎么才算回到“一个中国”立场?一年前,许多台湾学者提出过具体建议,如丘宏达建议当局“必须在对外关系及两岸政策间寻求一个平衡点,那就是修正目前过于积极的对外策略及过于保守的两岸政策,暂停推动参与联合国,不再用经济援助来争取与他国建交及宣布部分进入国统纲领的中程阶段”,“不假外国人之手及不对世界最大民族的中华民族主义挑衅”。郑竹园也建议:外交全面休战,双方保持现有邦交国家,不可浪费金钱去收买亚非小国,台北停止进入联合国活动;停止军事较劲,台北以适当防卫力量为原则,不再花费巨额外汇购买武器;扩大经贸合作,不仅两岸应实现“三通”,还有签订投资保障协定、共同开发海南岛等等。这些建议都是公允合理的,如果台湾当局不再在外交上寻求“突破”,军事上不再扩大“军购”,政治上不再挑战“一个中国”的主权,经济上不再以“戒急用忍”的政策来阻碍“三通”,文化上不再篡改历史,那就意味着真的回到了“一个中国”的立场。
  
  有共识才有基础坐下来
  
  台湾当局做出迫不及待要求恢复两岸会谈并建立高层谈判架构的姿态,然而,这必然要就主权问题及两岸谈判定位问题先达成文字协议,而现在具备这样的条件与基础吗?要达成基本共识,才有基础坐下来,否则一坐下来,仍然是各说各话,围遶旧问题吵架,必伤感情。这样的谈判有意义吗?因此台湾当局倘若不是在玩弄拖延策略,就必须为两岸关系走出低谷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气氛,并真正拿出实际行动来。
  
  台湾当局应正确引导民意。台湾自取消戒严后,民众自主意识高涨。台湾意识也一并崛起,这种意识并不是坏事,但这样意识也被台湾当局利用来抗拒两岸走向统一。
  
  因此若要真正求得缓和走向的谈判,“必须适度消弥内部分离意识,让现阶段国家认同分歧现象能在客观平衡的讨论空间逐渐形成共识,才能顺利持续协商”,“执政当局要花比助长主题意识更大的努力,才能让台湾意识和中国意识展开衔接。”
  
  其次,台湾当局应把两岸谈判的复杂性告诉民众,目前两岸互不信任,都怕先走一步会被对方吃掉,或会中了对方圈套,因此对谈判一定要有耐心,有诚意。谈判是交流,是沟通,让对方瞭解不同点,然后寻找化异为同的办法,若一听到不同点,就加以情緖化扩大,让媒体大肆渲染,两岸就永远不能坐下来。因此,要正确引导舆论,这与其说要媒体自律,不如说台湾当局应有此约束,不要一方面大呼谈判,一方面挑唆民众对不同点作情緖化反应。这有伤感情,无助缓和。
  
  理性沟通减少认识差距
  
  协商宜从非官方、非正式管道开始,可由两岸学者就争议性的观念或原则性问题,进行真正理性的沟通,减少认识差异。对争议性问题,双方要进行回顾与检讨,提出解决的方法与途径,求得最大共识,然后交政策执行部门进一步商谈,再达成协议。若要一步登天,无疑是与虎谋皮,必然会从一个僵局陷入另一个僵局。
  
  现在,只听楼上鞋声响,不见梯子放下来,怎么下得楼来,怎么能赢得人民信任?中国大陆始终热切欢迎台湾当局回到谈判桌来,也欢迎台湾各党各派各界人士就两岸关系与中国前途,与大陆共商国是,可以说,这是北京始终的态度。
  
  二十一世纪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个充满希望、机遇与光明的世纪。着眼未来,把一个怎么样的中国带往二十一世纪,把一个怎么样的中美关系带往二十一世纪,怎么把复杂的两岸关系,解决于世纪之初,这事涉及中国的命运与前途,事关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也是衡量我们两岸领导人是否有超凡的政治智慧,是否有政治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的试金石。
  
  (一九九七年九月十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