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触目惊心的分裂势头


  ——台独近况综述
  
  在台湾赞成独立和要求尽快独立(激独派)的人尽管不多,为9.8%(据今年二月台湾陆委会统计,赞成独立的为7.4%、激独为2.4%),但是,台独派近期不余其力鼓吹台独的势头,实不容漠视!
  
  今年4月17日前后,台独借纪念“马关条约”一百周年,疯狂鼓吹台独,其猖獗程度,达到前所未有地步,且受到国际势力干预和台湾当局的纵容,在两岸关系史上,是极其严重的事件,如果不予正视,将使台独势力坐大。故将台独活动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 借纪念“马关条约”一百周年,组织告别中国大游行,为台独造势
  
  这活动由台湾敎授协会出面主办,参加游行人数达三千人,民进党头头和民进党各级党部及众多社运团体都参加了游行。游行长达三小时。游行队伍高举和高喊的口号标语为:“台湾民主共和国万岁”、“废除国统纲领、制订新宪法、加入联合国、保卫咱台湾”、“告别中国、台湾独立”、“反共必胜、建国必战”等。更为恶劣的是,游行队伍举着李鸿章、蒋介石、江泽民布偶像,并沿途鞭打蒋介石偶像,“象征旧时代的结束”。游行队伍抵达大安森林公园,举行了集会。民进党主席施明德说:“台湾应该记取马关条约历史敎训,记住中国是出卖台湾的国家,中国在任何危急的时候,随时可能会出卖台湾,而中共总书记江泽民的‘江八点’,只是用现代化语言来掩饰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不但以宗主国自居,更完全不尊重台湾人民意志”。其他民进党总统候选人也都发表台独演讲。最后游行主办单位发表宣言,称:应抛弃“法统”包袱与陈腐的中原意识形态,废除国统会,反对借着族群政治的动员,复辟蒋介石的幽灵,反对“人在台湾”却“心在中国”的双重国籍者等等。
  
  二、组织百人代表团前往“马关条约”签约地日本春帆楼,纪念“马关条约”的签订,庆祝台湾从此告别了中国
  
   
  
  代表团由民进党立委吕秀莲、邱垂贞率领,共一百三十多人,来到春帆楼, “纪念改变台湾命运的历史大事,并提醒世人,一百年前台湾已脱离中国”。吕秀莲说:“台湾与中国已是离婚已久”,“日清签订马关条约,台湾终能脱离中国,让我至感不幸中之大幸”。吕秀莲等人策划这次活动目的是为确认“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为台湾的独立自主找到一个“正当口实”。这群分裂分子“还到春帆楼隔壁供奉一位日本天皇的赤间神社参拜,向侵略我国的日本皇室行礼致敬”,到了完全无耻卖国地步。
  
  三、组织学术研讨会,系统阐述台独主张,其系统性公开性危害性达到前所未有地步
  
  研讨会由《自由时报》与台湾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联合举办,题目为《马关条约一百周年——台湾命运的回顾与展望》,而其英文名称为“纪念马关条约的世纪,寻求台湾新身份的国际会议”,来自美国、日本、香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二百多人出席了为期三天的四场研讨会,这些人“有鼓吹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阴谋家”,如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美前驻台大使馆政治参事班立德、香港中文大学翁松燃、日本右派人士冈田英弘、中川昌郎及主张将中国分成十四个共和国的中岛岭雄、日据时代台总督府第四代民政长官后藤新平的侄孙名素夫、前日外务省情报调查局局长冈崎久彦等人,以及在台的台独分子李鸿禧、杨日清、尤英夫、陈春生、张旭成等,中研院院长李远哲也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发表了许多强烈鼓吹台独的奇谈怪论,这些台独言论已从追求台湾独立的政治诉求,上升到系统的台独理论,这些理论从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哲学、制度学、国际关系学等等领域,来强化台独理论与逻辑的合理合法性,其猖獗程度和欺骗性诱惑力,都达到了前所未见的程度,这种公开的全面阐述台独诉求的理论,他们自认是第一次。这些活动后面,明显有着国际势力干预,而李登辉还接见这些分裂分子和新殖民主义者,并称“这次研讨会的成果,值得肯定与重视”。
  
  为了使中央对台独理论与主张有所瞭解,将这次研讨会上台独主张摘编如下:
  
  班立德(原美驻台大使馆政治参赞、美国务院台湾科主任、前美驻广州总领事)在其题为《台湾的外交事务》发言中说:“外交事务与一国国民之性格息息相关,而其中一重要问题,就是民族国家的概念”,“中华民国如果想成为一道地的台湾政府,则可放弃一些被北京当局视为中国其他省份一部分的地区,如南沙太平岛(南海)、东沙(广东)及金门马祖(福建)”,“从‘马关条约’及一九五○年台湾脱离日本回归中国时的声明来看,台湾领土都不包括上述地区在内”,“台湾的外交政策,并不是由台湾人根据自己的历史观、认同、利益所制订出来的。台湾的外交政策,是由国民党籍的大陆人士,根据自己的历史观、认同心态、利益、来主控台湾外交事务的议程”,“符合台湾利益的外交政策一经提出,往往会挑战外省人的意识形态,正当性或既得利益,所以很容易遭到压制”,建议参照“美国殖民国家,是最不愿意加入统一者,因为他们不相信新的联邦政府,会真正地考虑他们的需要”,所以“台湾也有理由怀疑所谓的‘一国两制’,对台湾具多少实质的保护”。
  
  冈崎久彦(日本前外务省情报调查局局长)的发言题为《台湾问题——已成本世纪最大悬案》,他从国民党的对台政策、美国及日本对台政策,提出“台湾在历史上都不曾与中国大陆一起分享过中华民族的辉煌与繁荣”,因此“台湾的人民,似乎不太认同大陆所提出的民族主义理论”,“反而只记得日据时代时,日本政府为增进台湾的繁荣与提高敎育水准所下的苦心”,“对道地的台湾人而言,中国政府自古以来,一直视台湾为殖民地,因此他们倾向于主张台独”,所以他提出两岸关系“上、中、下”三策,上策“中国率先带头支持台湾独立,或许更能拉近台湾人与中华民族的距离,使中国与台湾的关系,就像十九世纪末时的德国与奥地利一般”,中策“趁国民党尚握有台湾政权时,率先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否则今后民进党执政,“恐怕也很难让全台湾的人民一致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下策“武力犯台而又竟然成功的话,后者可能会像希特勒攻占奥地利一般,让台湾人更加不信任大陆,且可能会让日本、俄罗斯、印度、东南亚各国也深感威胁,进而孤立中国”,最后他提出:“国家基础并不只限于民族主义,也有的国家像美国一样,以自由、民主主义为国家的基本理念。而民族主义也并非统一问题唯一的万灵丹,像英美关系一样,在分裂独立的状态下保持友好关系的做法也不失为一良策”。
  
  冈田英弘(日本东京国际关系基础研究所顾问)的发言题为《台湾的历史认同和清朝的本质》,他从历史学角度论证:“中国王朝的统治从未延及台湾”,“郑氏王朝三代乃亡命汉人中国海之外建立的政权,不能以此而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清朝首次将台湾纳入势力范围时,仍是以满人为帝的同君联合帝国时代,因此并不算中国”,所以“1945年10月25日,日本的台湾总督向中华民国军方投降,但此举不过是依照联军最高司令部的命令,将行政权转移给中国政府,并非交还领土所有权”,“1950年的旧金山条约中,也未载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一事”,“根据西历1895年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并不是中国。当时的中国只是清朝的一个殖民地,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一个不存在的国家是不可能割让领土的”,“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是满清,而满清并非中国,而是由满州人建立的一个统治了包括汉族在内的多种族帝国,将满清视为满州人为帝的中国王朝是对史实的认知错误”,因此他认为“日本与台湾同为太平洋上岛国,先是有华侨移入开发,后来与中国文明绝缘,进而发展自己的文化”,“在讨论台湾前途时,我相信日本经验多少也能够提供参考”。
  
  中川昌郎(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敎授)的发言题为《日本的台湾问题》,他从台湾的过去、现在、未来,阐述“对日本而言,台湾不仅是国际问题,也是国内问题”,“日本政府虽然以当初因旧金山和约宣布放弃台湾,不过对于台湾归属问题并未明示为由,在与中共进行交涉时,并不打算承认中共拥有台湾”,“换句话说,1949年到1958年之间‘两个中国’不是阴谋,而是事实,将来即使到了有一天‘两个中国’不再是阴谋的时代到临,若日本和台湾仍不相互瞭解的话,届时要建立正常的邦交,恐怕要比1972年断交时更加困难重重。”
  
  黄昭堂(日本昭和大学政治学敎授)的发言题目:《百年来的台湾与国际法》,他从国际法角度论证“台湾作为一个独立国的规模是充分的”,“应该告别错误的疆域观念,接受近代国际法的领土概念”,“台湾继续申请加盟(加入联合国)是明智的选择”,但是“国名必须重新考虑,领土的范围、国民的范围也必须确定。如此做,有助于台湾的生存与发展”,“台湾人应该展现和平相待的国际道德,不宜坚持对整个南沙群岛的领有权,顶多是主张有关国家来共同开发”,“金马不是台湾的一部分,台湾绝对不可领有之”,“二千一百万台湾人应该公开接受‘未定论’(即台湾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归属未定论)对台湾、台湾人民的保护作用”,实行“人民自决”,因为“马关条约这种条约一旦履行,其效果不能因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向日本宣战,或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1941年12月9日的对日宣战布告而失去其效果而使台湾自动归还中国版图”,“旧金山和约仅规定日本放弃台湾、南沙群岛等,并没规定要割让给何国”,“中日建交共同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能由与日建交而得台湾领有权”。
  
  张炎宪(台湾中研院社科所)的发言题目:《威权统治和台湾人历史意识的形成》,他认为从马关条约至今一百年中,“台湾分属于日本和中华民国统治,两个政权都采取垄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的中央集权制,在威权统治下,台湾人民无法享受政治自由”,这两个政权“都未经台湾人民的同意,即因战争胜利而拥有台湾,台湾的统治者都是外来者”,他从一百年来台湾历史发展的特色,分析了威权统治性质,阐述了台湾人意识与台湾国民党意识,以及正在形成的台湾人历史意识,证实“台湾与中国的关系,主要是基于地理、血缘”,而台湾经济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后,台湾“渐渐走向世界,而脱离中国”,“蒋经国去世之后,民主化和台湾化带来新机运,台湾人民丰衣足食之后,加深人生意义的思索和文化的创造,台湾新文化渐具雏形”,“认同台湾就是台湾人,这不是省籍问题,而是国民意识问题。具备台湾国民意识之后,台湾人的历史意识自然诞生。以此意识重新检视历史,台湾史必然会有新的解释。思维改变,必然产生新的创作和新的文化”,从而去“挑战中国、创造新局、迈向世界,正形成一股新生力量、形塑台湾、改造台湾”。
  
  邱垂亮(澳洲昆士兰大学敎授)的发言题为《制度民主化的挺进——台湾政治发展一百年》,他认为“民主台湾与专制中国绝对是两个政治认同南辕北辙,甚至是矛盾、冲突的政治实体”,“台湾已民主政治地割断了与唐山祖国、专制封建中国的母子脐带”,因此“要接受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政治生态力量,绝对是天方夜谭”,“马关条约迫使台湾中断、脱离中国传统专制的政治体制范围,二二八悲情事件则在一定层次上迫使台湾分裂、分离文化中国的中原政治文化的超稳定结构”,台湾的制度民主化,源自日本五十年的统治,“日本统治五十年留下的法治主义、制度主义现代文明,有别于唐山中国的人治、父权、乡愿、儒敎主义传统文化,对台湾民主现代化的成功发展,一定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萧欣义(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亚太系敎授)的发言题为《百年来台湾的个人主义思潮试释》,他以长篇累牍的文字论证,民主政治来自于个人主义思潮,台湾的民主化正是从二十年代形成的个人主义思潮的必然,“马关条约之后十五年之内,台湾文化基本上还属于旧华人的民俗文化。……是敬天、敬神明、敬孔子、惜字纸、廉耻、辫发、缠足、抽鸦片、土葬、爱民、守法、轻刑等等”,到了“二十年代台湾人目光转向,向往自由、民主、民族自决的理念”,出现了“以民主、个人、平权为基础的价值传统”,这对当今台湾形成了深刻影响。
  
  在研讨会上发表看法的还有:
  
  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他说“美国不让李总统访美,就是违反美国立国原则”,“台湾关系法的重要性,虽还没法让美国政府理解,但获美国国会支持,国会有加强呼声”,“希望台湾的朋友能耐心等候,相信美国当局终有一天会恍然大悟”。
  
  日本主张将中国分成十八个共和国的中岛岭雄说:“日本与台湾的关系虽受中共影响,但他相信,今后双方提升非正式高层访问的活动会越来越多”,“台湾不必急着对统治问题表态,起码要等到香港九七大限及邓小平死后”。
  
  日本东京大学博士许世楷说:“旧金山对日和约并未解决台、澎、金、马的归属问题,因此,才会有1949年美国派第七舰队中立化台海的根据。”
  
  香港中文大学翁松燃也发表长篇大论,他说:“台湾四百年来一直在外人的统治底下,到最近几年才算是自立的、自主的,即使如此,我们同时仍有来自大陆的压力”,“外来政权未必都是指不好的,日本统治台湾的前五十年,正好是日本维新时代开始现代化的年代,使得台湾现代化的步伐比大陆要早且快。国民党统治的后五十年,成功进行土地改革,奠定了台湾经济发展基础”。
  
  日本参议员椎名素说:“日本与美国须对亚洲的新时代有保障,不论个人意愿为何,这将是亚洲问题所在”,“统治台湾的主体皆为外来政权,国民党在过去几年则已产生变化,可说已脱胎换骨”。
  
  至于支持台独的台湾学者发言在此不一一罗列,其分裂祖国观点都是赤裸裸的,而且已深入到学术领域,我们的学术界乃至决策阶层,似应作出反应,将台独理论消灭于萌芽状态,否则将祸及大局。
  
  四、借纪念《马关条约》一百年,在报刊上组织了系列鼓吹台独的专论
  
  先后有:
  
  3.13《中国时报》:《崛起于大海之南》(许信良);
  
  3.16《自立晚报》:《历史情结和现实的纠葛》(郑钦仁);
  
  3.31《民众日报》:《穿越跨世纪的台湾历史》(戴寳村);
  
  4.1《民众日报》:《脱离中国桎梏,追求独立自由》(张炎宪);
  
  4.3《民众日报》:《马关条约深思》(林二);
  
  4.4《民众日报》:《台湾历史敎育的重建》(许极);
  
  4.6-7《民众日报》:《痛下决心除去中国劣根性》(孙庆余);
  
  4.11《民众日报》:《从马关条约到国统纲领》(陈仪深);
  
  4.15《民众日报》:《台湾早已脱离中国的统治》(陈振金);
  
  4.16《民众日报》:《回顾历史,重新解释与定位》(陈振金);
  
  4.17《民众日报》:《一百年台湾文化的新出发》(庄万寿);
  
  4.17《民众日报》:《独立才是台湾的常态》(彭明敏)。
  
  系列专论共十四篇,其他台独论文也多不胜举。对此台湾主张统一人士发来传真,向我们“发出求助的呼吁”,希望我们不能熟视无睹,“能秉持民族大义予以批判”。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七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