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变化与发展前景


  (一九九三年一月)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世界范围的国际格局变化和亚太地区自身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经过最近二、三年,特别是一九九二年的发展,其变化进程的基本趋势已见端倪,已有可能展望它的未来走向。
  
  一、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重大变化
  
  过去两年中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重大变化具有转折性的意义,是过去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向新的格局转变的必然结果。
  
  (一)美苏对抗不再是决定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基本因素
  
  从四十年代末到八十的年代末的四十多年中,美苏对抗一直是决定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基本因素。尽管在亚太地区一直没有形成象欧洲那样的覆盖全地区的两大军事集团对抗,但美苏对抗对于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过去四十多年中发生在亚太地区的两场最大的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两个热点地区冲突问题——朝鲜半岛问题和柬埔寨问题,都是美苏在亚太地区对抗的产物。七十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得到金兰湾军事基地,苏联太平洋舰队迅速发展和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力量迅速膨胀,亚太地区实际形成了美苏军事对峙的局面。亚太地区各国的安全战略、防务政策和外交政策,都无不受到美苏对抗深刻影响。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主要由于苏联发生的变化,美苏关系明显缓和,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开始进入一个新时期。一九九一年底苏联解体,最终结束了四十多年的以美苏对抗为基础的两极格局,现在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内,亚太地区都不再会出现具有地区规模的大国军事对峙;热点地区冲突问题,如朝鲜半岛问题和柬埔寨问题,具备了政治解决所需的重要外部条件。从此,亚太地区各国将在基本不受大国军事对抗影响的新形势下,考虑并解决亚太地区原有的和新出现的各国的安全问题,制定和执行自己新的安全战略、防务政策和外交政策。这对于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的发展具有转折性的意义。
  
  (二)热点冲突明显降温
  
  朝鲜半岛问题和柬埔寨问题,是亚太地区两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热点地区冲突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起因和历史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曾经受美苏对抗的直接影响。五十年代初的朝鲜战争和七十年代末的柬埔寨战争,就曾经是当时美苏对抗的两个焦点。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朝鲜半岛问题和柬埔寨问题都出现了明显的缓解趋势。朝鲜北南双方不断克服长期存在的强烈不信任感,越来越多地进行接触,已经实现双方总理的会晤,并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同时参加了联合国。在联合国和有关国家的支持下,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进程也已经开始,尽管一九九二年下半年以来,遇到很大困难。从发展趋势看,朝鲜半岛问题和柬埔寨问题最终都能实现政治解决,但其间仍然有不少曲折,甚至可能出现较大反覆,原因是,冲突各方长期中形成的对立立场需要较长的调整过程。但是,造成冲突的大的国际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政治解决的进程将会继续下去,缓和与和解的趋势将会继续发展。朝鲜半岛问题和柬埔寨问题的缓解,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亚太地区的稳定。
  
  (三)亚太地区各国重视安全战略的调整
  
  最近两年中,亚太地区各国十分重视调整各自的安全战略。亚太地区各国由于各自的安全目标和对主要威胁判断不同,国家实力各异,故对安全战略的调整也各不相同。
  
  美国和作为原苏联主要继承者的俄国,其安全战略的调整有共同之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这两个曾经对亚太地区安全形势有决定性影响的大国,都表现出收缩之势,但又尽力保持在亚太地区的存在和影响。俄国是美苏对抗失败者的继承者,目前和今后很长时间里都将陷于严重的国内困难之中,它对于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十分有限。美国是美苏对抗的胜利者和唯一的超级大国,尽管困难不少,但仍然具有全面的优势,所以美国的收缩祇是在保持美国对亚太地区安全形势主导地位前提下的收缩,美国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对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具有最重要的影响。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正在成为政治大国,谋求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是其根本目标,但日本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却保持着低姿态,仍然强调以美日安全关系为基础的安全战略。这表明日本不希望在安全问题上引起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反感和警觉。然而,已有迹象表明,在建立新的地区安全机制问题上日本将表现得越来越积极。
  
  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在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后,都进一步重视发展自己的经济,因而都十分重视保持各自
  
  的和平国际环境和亚太地区的稳定,并以此作为自己的首要安全目标。但是随着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亚太地区原有的大国平衡关系已被打破,使亚太地区的多数国家对于自己的安全有较多的忧虑。近两年来,这些国家一方面对建立新的亚太地区安全机制十分关注,表现积极;另一方面在增强各自国防实力方面表现十分突出,东盟各国尤其如此。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一九九一年东南亚地区购买武器的金额占世界武器购买总量的百分之三十四,仅次于中东地区而占世界第二位元。东盟国家近几年军费开支每年都有较大增长,平均年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以上,重点是加强海空军,加快海空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速度。迄今为止,东盟国家已购买包括F-16飞机、飞鱼导弹、反潜直升机等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海空军实力已大为增强。此外,东盟各国的军事合作也明显加强。
  
  (四)建立新的亚太地区安全体制成为热门话题
  
  一九九一年下半年以来,建立新的亚太地区安全体制问题,在亚太地区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亚太国家的领导人、政府官员、军方人士和学者都纷纷表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例如,美国基于既要适当收缩,又要保证在亚太地区安全体制中的主导地位的战略考虑,提出以美国与亚太地区主要国家集团的双边安全关系为基础的所谓“扇形”地区安全体制,其中特别强调美日安全关系的重要性。日本谋求在亚太地区发挥中心作用,提出以美日安全条约为轴心,同时积极进行多边对话,建立新的地区集体安全体制的主张。俄国力图保住自己对亚太地区安全问题的影响,提出以俄、美、中、日四边磋商为核心的地区安全体制的主张。值得注意的是,东盟国家积极鼓吹建立多边对话基础上的新的地区安全体制,提出具体主张。在一九九二年一月的东盟国家首脑会议上和同年七月的东盟国家外长会议上,地区安全和安全体制问题都首次成为主要议题之一。
  
  亚太地区原有的安全结构是过去几十年中逐渐形成的,是美苏在其中起支配作用并基本上保持战略均势的结构。苏联解体后,这一地区安全结构随之瓦解。虽然当前亚太地区保持着相对稳定,但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有关国家之间的领土和领海纠纷,以及大国竞争、一些国家内部的民族、宗敎问题等,对于亚太地区的安全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亚太地区的主要国家都十分关注建立新的地区安全体制的问题,这是关系到亚太地区现在和未来的稳定的重大问题,与地区内各国都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
  
  从有关各国提出的关于建立新的亚太地区安全体制的主张看,各国都是从维护自己的安全利益,争取自己能在新的地区安全体制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出发,提出各自的主张。各国的主张中有三点是相同的或者相似的;第一,鼓吹构筑新的大国平衡关系,取代不复存在的美苏均衡,并以此作为未来的地区安全体制的基础。现在一些亚太国家担心在苏联解体和美国有所收缩的形势下,亚太地区会出现所谓“安全真空”,它们主张以美、日、中、俄四个大国的平衡为基础,保持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第二,建立多边对话的地区安全机制。它们认为多边对话的方式可以遏制某一个大国单独在亚太地区的安全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促进形成亚太地区新的大国平衡关系。第三,保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现在,不仅日本、韩国认为美国的军事存在是它们重要的安全因素,而且东盟国家也认为美国的军事存在对于它们的安全和地区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亚太国家都认为亚太地区的情况和欧洲很不相同,不能照搬欧安会体制,可是实际上他们提出的建立新的地区安全体制的主张,并没有跳出欧安会体制的框架。这对于建立真正可以发挥效用的亚太地区安全体制是不利的。
  
  二、影响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主要因素
  
  在两极格局终结、美苏对抗消失后,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将不再像过去几十年那样,主要受某种全球范围的对抗和冲突的制约,而转变为主要受区域内部因素的制约。在九十年代和未来更长的时间里,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变化,有着不同于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特点,这决定了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也将不同于其他地区。
  
  (一)亚太地区的多极化进程及其前景是影响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基本因素
  
  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范围的多极化进程加速发展。与世界其他地区比较,亚太地区的多极化进程及其前景有几个值得重视的特点:第一,亚太地区的多极化进程起步较早,实际上从七十年代末就明显地开始了。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终结没有在亚太地区造成像在欧洲那样大的冲击和震荡。第二,在亚太地区的多极化进程中,已经基本形成美、中、日、俄以及澳大利亚和东盟等国家和国家集团,它们在地区安全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而并不是祇由少数几个大国发挥影响的格局。第三,在亚太地区的多极化进程中,各主要国家、国家集团之间已基本形成较稳定的相互关系。
  
  亚太地区多极化进程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两极格局的终结在亚太地区不会像在欧洲那样引起剧烈的动荡,而且亚太地区多极化的进程将早于欧洲和其他地区。这是影响区域安全形势的基本因素,有利于保持地区稳定。
  
  (二)亚太地区经济和经济合作的较快发展,是影响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重要因素
  
  七十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在世界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预计这一发展势头在整个九十年代都可以保持下去。在经济迅速增长的推动下,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在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已有长足的发展。作为现阶段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标志的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PECC)和亚太经合会议(APEC)虽然其内部结构远不及欧共体紧密,但考虑到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比西欧复杂得多,而且这两个机构涵盖了绝大多数的亚太地区国家和地区,因此它们的成立和发挥作用,不仅对于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于亚太地区的安全同样有重大影响。
  
  亚太地区的经济和经济合作的较快增长,对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主要影响是:第一,经过七十年代及其以前的动荡和冲突,绝大多数亚太地区国家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而不希望因对抗和冲突而阻碍自己的发展。第二,经济增长与国际环境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亚太地区得到明显的反映。经济增长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而经济的较快增长又促进国际环境的稳定。第三,亚太地区迅速发展的经济合作,特别是PECC和APEC两个机构的成立,在促进地区经济、政治合作的同时,也为建立新的地区安全体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八十年代中期,特别是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在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发生动荡的情况下,亚太地区却保持着相对稳定。显然,这是亚太地区经济增长较快,地区内各国需要并重视地区稳定的结果。在亚太地区,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经济增长和地区稳定之间的良性回圈,这对于今后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地区稳定都是十分有利的。
  
  (三)双边利益冲突是影响亚太地区稳定的最重要的直接因素
  
  亚太地区虽可望在相当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在一般情况下,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祇是潜在的,但不能排除在特定条件下,会由潜在的变为现实的,从而对亚太地区安全形势造成不利的后果。所以,有关各国从各自的安全利益出发,都十分重视分析亚太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如认为朝鲜半岛问题、南海问题是主要的不稳定因素,等等。但从长远和从根本上看,双边的利益冲突是影响亚太地区安全的最重要、也最直接的不稳定因素。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地区新发生的动荡,主要是由一些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和宗敎危机所引起的,这在欧洲表现得最为明显。原南斯拉夫地区激烈的武装冲突和独联体各国的动荡就是突出的表现。
  
  亚太地区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尽管不能排除在亚太地区某些国家内部发生动荡的可能性,但即使发生,一般不致达到影响地区稳定的程度。在整个九十年代和更长一些的时期内,有关国家之间的双边利益冲突将是影响亚太地区稳定的最重要因素。这些双边利益冲突,有一些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例如领土和领海纠纷;有一些则是由于不同的现实利益所引起的,例如资源的占有与开发等。
  
  在亚太地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虽然大多数的双边利益冲突最终都可能通过协调双方的立场和要求而加以缓解甚至消除,因而不致对亚太地区的稳定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但是,这些涉及有关国家具体利益的双边冲突很难在较短时间里缓解,例如南海问题就是一个突出的事例。另外,也不能完全排除某些双边利益冲突难以通过协商缓解,而在特定条件下激化的可能性。所以,双边的利益冲突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
  
  三、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前景展望
  
  (一)在整个九十年代,亚太地区可望保持比较稳定的局面
  
  九十年代是世界范围内新旧国际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在整个九十年代,亚太地区可望保持较稳定的局面,不大可能发生大的动荡。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某些局部动荡,但这种动荡一般不致对亚太地区整个安全形势产生重大影响。亚太地区得以保持长时间的稳定局面,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多极化格局的基本形成和地区经济与经济合作的持续发展,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另外,中国的长期稳定和较迅速的发展也是保证亚太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和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对亚太地区稳定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值得关注。
  
  (二)亚太地区原有的热点地区冲突政治解决进程相当艰难,但不会逆转
  
  朝鲜半岛问题和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已经开始,问题的最终解决还相当艰难。应该说主要的困难不在外部,而在于冲突各方积怨太深,在长期对立中形成的强烈不信任感难以消除。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要相当长的过程,其间出现反覆、曲折将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政治解决的进程不会从根本上逆转。因为外部条件已发生根本变化,而冲突的延续从根本上说对冲突各方都十分不利。此外,其他国家也十分关注及早解决这两个热点地区冲突的问题,并且已有促进政治解决进程的实际行动。可以预期,这两个热点地区冲突可能还会延续几年,但最终肯定可以实现政治解决。
  
  (三)建立新的地区安全体制的努力将持续下去,但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目前已出现的建立新的亚太地区安全体制的努力将持续进行下去。由于亚太地区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各异,相互间关系非常复杂,因此亚太地区不可能建立欧安会式的地区安全体制。何况事实已证明,欧安会体制并不能有效地保持欧洲的稳定。现在一些国家如日本主张建立与欧安会相同或近似的地区安全体制,它们实际上另有考虑,并不利于建立真正有效的地区安全体制。
  
  亚太地区的实际状况决定了,新的区域安全体制应该是多边对话和双边协商相结合。多边对话体现了地区内各国保持地区稳定的共同利益和愿望,而且诸如缉毒、消灭海盗和其他一些问题需通过多边合作解决。双边协商则基于双边冲突是影响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祇能在双边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建立新的亚太地区安全体制必然需要相当长的过程。这是地区内各国协调彼此利益和立场,消除疑虑,建立信任的过程。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