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安全环境没有变
本文发表于一九九九年七月号香港《中国评论》
(一九九九年五月)
一九七八年以来,中国已经两次在十分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开始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其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不仅美苏争霸出现又一次高潮,而且苏联入侵阿富汗、越南入侵柬埔寨,在中国周边形成十分严峻的局面,但中国决定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其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不仅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的全面制裁,而且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在国际上面临巨大压力,但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这充分表现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同时也清楚表明,尽管一时出现严峻的国际形势,但中国认为,从总体上看,国际政治安全环境一直有利于中国转向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并坚持改革开放。
最近,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事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轰炸、北约通过新的“联盟战略概念”、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日本国会通过“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等等。虽然这些事件没有对中国形成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或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样严峻的国际形势,但由于这些事件充分表现了西方大国,主要是美国,保持并扩大他们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的战略企图,而这种企图明显地与人们普遍认为的、冷战后的世界潮流相悖,所以一些人由此对国际环境是否仍然有利于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感到担忧。
这些人的担忧,反映了他们对于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战略企图的影响的过高估计。实际上,由于受一系列因素的重要制约,美国等的战略企图可能实现的程度和影响都将是明显有限的,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国际政治安全环境继续有利于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总体趋势。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国际政治安全环境没有变。
美国等保持并扩大在世界上领导地位的战略企图
经过冷战结束以来七八年的战略调整,美国等西方大国都已确定了自己争取二十一世纪优势的战略的基本框架。虽然各国的战略并不相同,但他们都在各自的基础上,以保持并扩大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
美国作为冷战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保持并扩大在世界上领导地位的战略企图,表现最突出、最直言不讳。在九十年代以来的三届美国政府的重要档中,如布希政府和克林顿政府的三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以及美国政界、学术界、军界重要人士的大量言论中,都一再明确地宣布了这一点。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在一系列重大国际事务中,如在海湾战争、波黑冲突,轰炸南联盟中发挥的作用,更清楚地显示了这一战略企图。
美国等确定保持并扩大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的战略企图,是几个重要因素共同决定的。首先,美国等具有根深蒂固的优越感和所谓使命感,一贯谋求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其次,所谓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就是按照美国等的利益、价值观念,由他们主导国际事务,甚至干涉他国内政,这将给他们带来诸多利益;第三,美国等一直认为冷战的结束是西方的胜利,他们已在世界上居于领导地位;第四,苏联解体后,美国等在世界上已没有严重的军事威胁和强大对手,不存在对他们领导地位的直接挑战;第五,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等经济状况较好,在高技术领域的优势更加突出,他们在世界的力量对比中的优势更为明显。
谋求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是美国等一贯的战略企图,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和主要的战略措施不尽相同。现在,在世界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美国等再次确定的保持并扩大在世界上领导地位的战略企图,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这一战略企图以争取并加强在二十一世纪的优势为基本出发点,并不针对特定的对手,而是如北约新战略所表现的那样,广泛地针对所有可能有损他们的利益的事件、国家和地区,明显地不同于冷战时期的以与苏联的争夺、对抗为基本出发点,主要针对苏联及其盟国;第二,以建立更符合美国等利益的国际秩序为基本内容,主要是在美国等的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改变现行国际秩序中可能对他们有所约束的部分,建立由他们主导的国际规则,特别是国际干预机制;第三,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十分强调西方价值观念中的“民主”、“人权”概念,实际是以此作为保持并扩大在世界上领导地位的重要手段;第四,尽管对抗性、争夺性不像冷战时期那么明显,但进攻性更加突出,不仅美国等极力建立由他们主导的国际规则、国际干预机制表现了进攻性,而且美国等多次动用武力进行干预并力图绕开联合国采取行动,更表现了进攻性。
美国等保持并扩大在世界上领导地位的战略企图,明显地与冷战后世界的多极化进程相悖;美国等推行其战略企图的一系列行动,已经加剧了世界的动荡。但美国等的战略企图可能对中国的国际政治安全环境造成多大影响,则还要取决于这一企图实际实现的程度。
美国等面临难以克服的制约因素
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必将全力争取实现保持并扩大在世界上领导地位的战略企图。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大规模轰炸,以及北约新战略的确定,就是美国等争取实现这一战略企图的最新例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中,美国等都将一直极力争取实现这一战略企图。但是,美国等面临的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制约因素的重大影响,也将伴随着他们争取实现战略企图的努力一再表现出来,并从而使这些努力的实际成效十分有限。这就决定了,美国等保持并扩大在世界上领导地位的战略企图,实际上是难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的。主要的制约因素有:
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必将大为减弱他们实现战略企图的能力。近年来,除日本外的西方大国国内经济状况较好,尤其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已超过一百个月,社会较稳定,他们在国际力量对比中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但同时,美国等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矛盾不仅仍然存在,而且还在发展,如克林顿丑闻事件反映的美国两党矛盾的激化。他们的国内经济持续时间较长的增长并没有消除深层次的问题,高技术的发展也不能真正改变经济周期,如泡沫经济问题、债务问题等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完全可能突然引发危机。这些矛盾的存在与发展,不仅直接削弱了美国等的实力,而且对他们处理国际事务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从而大为减弱了他们实现战略企图的能力。
西方大国之间,首先是美国与其他西方大国之间诸多的分歧和矛盾,不仅直接对他们之间的凝聚力和共同行动的能力有重大不利影响,而且严重妨碍他们实现各自的战略企图。大规模轰炸南联盟和确定北约新战略等,表现了西方大国之间存在的某种程度的共同利益和共识。但即使透过这两个事例,也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方大国之间,首先是美国与其他西方大国之间的严重分歧和矛盾。主要有:其他西方大国对美国在欧洲事务中领导地位进一步强化的不满和挑战;对美国试图在欧洲以外地区利用北约谋求自己利益的抵制,等等。实际上,美国与其他西方大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几乎存在于所有重大的国际事务之中。这些分歧和矛盾集中到一点,就是其他西方大国对美国的领导地位的不满和挑战。当然,其他西方大国之间同样也存在类似的分歧和矛盾。这些分歧和矛盾决定了,西方大国都将根据对自己利益的判断,决定自己对共同行动的态度,从而直接对北约、美日安保条约等同盟的实际效果有重大不利影响。尽管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美国也祇有借助与其他西方大国的同盟,才能保持并扩大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分歧和矛盾对同盟的严重削弱,必然对美国实现战略企图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西方大国,主要是美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矛盾,直接制约着他们实现战略企图的实际成效。美国等所谓的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实际就是强使其他国家接受他们制定的国际规则,服从他们的利益,从而往往严重损害这些国家的利益,必然激起这些国家的不满与反对。在欧洲、俄国尽管已经式微,但对于北约东扩、对于美国等一再压缩其国际战略空间,十分不满并不时进行牵制,使北约东扩的速度、次序都受到明显影响;在世界其他地区,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美国等的企图经常受到其他国家的牵制,而难以顺利实现。
这些制约因素是必然存在、难以克服的,并将一直对美国等有重大的制约作用,使得美国等保持并扩大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的战略企图与他们实际的能力之间,与可能的实际效果之间,都存在无法消除的差距,从而他们将一再表现出明显的力不从心。实际上,美国为首的北约大规模轰炸南联盟,在清楚地显示出推行他们战略企图的决心的同时,也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他们严重的力不从心。本来美国等认为可以凭藉占压倒优势的军事力量,在很短时间里就顺利地压服南联盟,但事与愿违,整个冲突迟迟难以结束。虽然最终基本上按美国等的条件结束了这场冲突,但也已经在世界面前清楚地暴露了美国等的力不从心,而这将产生十分深远的重大影响。
显然,在这些制约因素的重大影响下,美国等保持并扩大在世界上领导地位的战略企图的实际成效必然十分有限,并因而对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国际政治安全环境的影响,也必然十分有限。
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国际政治、安全环境没有变
中国的领导人曾多次明确表示,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会变。这就是说,是否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是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安全环境的关键因素。中国的领导人还曾多次明确表示,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曾经多次遭受外敌入侵。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再也没有外敌成功入侵,但从五十年代初直到七十年代中,中国一直面临外敌入侵的明显威胁。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中国实力的增长和对外政策的重要调整,也由于国际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外敌入侵的威胁不断减小。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虽然出现了严峻的国际形势,但没有改变中国遭受外敌入侵威胁减小的趋势,所以中国领导人决定将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并开始改革开放。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一度面临十分严峻的国际形势,但中国并没有面临外敌入侵的严重威胁,所以中国领导人决定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过去二十年的事实已经雄辩地证明了,中国领导人两次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作出的决策是正确的。
最近,由于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美国保持并扩大在世界上领导地位的战略企图充分表现出来,尽管国际形势对中国来说并没有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及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样严峻,但一些人认为中国受到的威胁正在增加。特别在发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的严重事件后,他们认为中国已面临外敌入侵的严重威胁,甚至作出了“下一个是中国”的估计。显然,这是如何评估世纪之交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国际政治安全环境的重大问题。
由于中国实力的增强,在当今世界上,祇有美国才有对中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实力。事实上也正是因为美国的一系列动作,才使一些人感到中国的安全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在重新重视中国及中美关系对美国利益的重要影响的基础上,一方面重视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重视保持中美关系的相对稳定;一方面又视中国为美国潜在的主要对手之一,重视对中国的防范和遏制。在美国冷战后的国家安全战略中,防范、遏制中国是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已经在采取相关行动。但是,由于美国不可能忽视中美之间的重要共同利益,也由于美国受到诸多因素的重大制约,至少在下一世纪最初十至十五年当中,美国难以挑起与中国直接的严重对抗。实际上,美国现在针对中国的一系列行动,应该说主要是防范性、遏制性的,而不是进攻性的。最近美国在欧洲的行动,充分表现了美国保持和扩大其在世界上领导地位的战略企图;如果美国进而在亚洲和全世界推行这一战略企图,从长远看,将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应及早重视。但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一直在欧洲,其最近的行动是要首先“消化”欧洲,祇有在“消化”欧洲后,战略重点才会转向亚洲,才可能对中国的安全直接构成严重威胁。由于诸多因素的重大制约,美国不可能顺利地“消化”欧洲,因此美国不可能在较短时间里就将战略重点转向亚洲,甚至最终能否将战略重点转向亚洲也并不确定。如果认为美国在“消化”欧洲后的“下一个”目标是中国,那至少在一二十年中不会成为现实。所以,美国近年的一系列行动,对中国的安全主要是潜在的威胁,而不是直接的严重威胁,显然不应认为,中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外敌入侵威胁。中国一直高度重视美国对中国的防范和遏制,以及美国保持并扩大在世界上领导地位的战略企图,而且采取了并将继续采取有效的对策。但中国不会,也不可能把应对美国的大规模入侵,作为中国安全战略的重点。
九十年代初以来,中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保持并发展了牢固的友好合作关系。同时,一九九二年以后中国经济的持久较快增长,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进一步促进了他们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即使九十年代以来与中国一直麻烦不断的美、日,到一九九七年、一九九八年都与中国开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或伙伴关系。显然,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实力的增强,以及中国正确的对外政策,中国不仅较快地消除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严峻国际形势,而且保持并发展了明显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政治安全环境。九十年代中美之间的大量麻烦和几场重大危机,都没有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政治安全环境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近年来的美国对中国的防范和遏制、美国保持并扩大在世界上领导地位的战略企图,也不可能改变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政治安全环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毫不动摇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是深刻总结中国几十年经验敎训和正确认识国际环境后作出的正确决策。一九七八年以来二十年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已经并将继续雄辩地证明这一决策的正确和深远影响。
但为什么有人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时,对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发生动摇呢?除去其中那些一直对这一决策有不同看法的人,很多人主要是因为对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对这种变化对中国的国际政治安全环境的影响,祇做简单、表面的理解,才引起了动摇。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来都是错综复杂的,冷战后尤为突出,许多看似矛盾着的事件、变化往往同时存在,它们的发展变化往往又很不确定。但这些错综复杂的变化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国际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的发展变化规律、趋向。例如,多极化是冷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基本趋向,而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一向企图建立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美国的这一企图一再表现出来,但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世界多极化进程。因为在诸多因素制约下,美国搞单极世界的企图一再遭到,而且必将继续遭到失败。实际上美国一再表现搞单极世界的企图,又一再受挫败,这正是世界多极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又如,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的局部冲突不断,但即使像北约大规模轰炸南联盟这样严重的冲突,也仍然限于局部地区,没有,也不会引起欧洲的全面对抗,更不会引起全球的对抗,所以这些冲突的局部性、有限性,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冷战后世界局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的基本特点。祇有深刻理解国际环境这些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趋向,才不会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对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发生动摇。
世界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每个国家都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国祇有紧紧把握有利的国际政治安全环境,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上,居于有利地位,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