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湾选举后美国对台政策趋向


  本文发表于二○○○年八月号香港《中国评论》
  
  (二○○○年六月)
  
  三月十八日陈水扁当选为台湾新的领导人,民进党取代国民党成为执政党,这是一九八八年以来台湾政局的最重大变化。美国一直高度关注台湾的这次选举及其结果,三月十八日后,美国针对选举的结果有一系列动作。这些动作表明,由于陈水扁上台引起的台湾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和美台关系等的重大变化,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轻重缓急有所变化和调整,这对今后的中美关系、美台关系,以及海峡两岸关系都有值得重视的影响。
  
  美国已经接受并肯定陈水扁
  
  去年十二月宋楚瑜因“兴票案”严重受挫后,美国开始重视陈水扁当选的可能性,并开始支持陈水扁,外界流传的关于李远哲在关键时刻出来“挺扁”有美国背景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但实际上美国对陈水扁及其当选并不放心。主要是担心陈当选后,基于民进党及其本人一贯的公开“台独”立场,不仅继续执行李登辉分裂祖国的各项政策,而且更公开地搞“台独”,从而导致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恶化,甚至引发军事冲突。去年十二月,美国即通过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访台时扬言,美国对于未来的台湾新领导人的评判标准是“能否保持台湾海峡的和平安定”。并强调这关系到美国的利益:既表现了对陈的不放心,又是施加压力促陈接受美国的意图。陈一当选,三月二十二日与克林顿关系密切的前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汉密尔顿即与卜睿哲共同访台并与陈密谈,显然不仅摸陈的底,而且进一步促陈接受美国的意图。
  
  陈水扁明瞭并极力迎合美国的意图。他不仅在竞选的后期即开始有意识地缓和其一贯的公开“台独”立场,而且在三月十八日当选后,即以所谓的“四不”为主轴,一再宣扬在两岸关系上的所谓的“善意”。以大陆不对台湾动武为前提的“四不”,目的并非改善海峡两岸关系,更不是促进中国统一,而祇是维持台湾海峡局势现状,即迎合美国的意图。陈在五月二十日之前一再声称,作为其第一次正式的政策宣示的“就职”演讲的第一条标准,就是“美国满意”,这种极为罕见的“标准”正显示了对美国的极力迎合。事实也确实如此,陈在其“五·二○”“就职”演讲中,再一次明确地以在大陆不对台湾动武前提下的“四不,一没有”为主轴,阐述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政策;同时,通篇演讲不仅充斥民进党和陈本人一贯的所谓“台湾精神”,而且自始至终突出“民主”、“人权”的美国价值观念,对美国的迎合可说是不遗余力的。
  
  此外,陈还通过在美的亲民进党台湾学者,积极与美朝野沟通;在李登辉支持下,通过提名唐飞出任“行政院长”,接受李的班底、协调民进党内的派系关系等,保证权力交接的顺利进行。
  
  陈水扁当选后极力迎合美国的言行,使美国消除了担心,很快就接受了他并对他予以肯定。五月二十日举行“就职”典礼,克林顿致函表示祝贺;美国朝野人士纷纷对陈的“就职演讲”表示“满意”,这些进一步显示了美国对陈的接受和肯定。
  
  显然,美国已经认为陈水扁不是如同李登辉那样的“麻烦制造者”。所以可以预料,美国必将增强对陈的支持,美台之间的政策协调将会更加明显,美台关系将进一步密切。但是,如果陈改变现在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谨慎做法,突出其一贯的公开“台独”立场,甚至挑起海峡两岸的军事冲突,美国肯定会随之改变对陈的态度。由于陈迫切需要美国的支援,同时也由于陈的实用主义政客风格,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估计陈不可能改变其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谨慎做法,不可能突出其公开的“台独”立场。因此,虽然由于陈刻意回避一个中国原则这一根本问题,海峡两岸关系难以改善,但也不会进一步恶化。
  
  美国更加关注海峡两岸是否发生军事冲突的问题
  
  由于李登辉抛出的“两国论”,去年七月以来台湾海峡局势再度明显紧张;海峡两岸是否会发生军事冲突,再次成为美国关注的焦点。陈水扁当选后,由于他一贯的公开“台独”立场,以及祖国大陆方面去年夏天以来一再强烈表示的“反台独,反分裂”的严正立场,美国更加关注海峡两岸发生军事冲突的现实可能性。三月十八日之后,包括克林顿、奥尔布赖特在内的美国朝野人士,在关于台湾选举结果的言论中,都无不强调要求海峡两岸“保持海峡局势的现状”,充分表现了美国对于海峡两岸发生军事冲突的关注和担心。即使现在,在海峡两岸暂时不会发生军事冲突的形势已经明朗后,海峡两岸未来是否会发生军事冲突,仍然是美国关注的焦点。因为随着海峡两岸统独斗争的激化,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必然增大;陈的所谓“善意”表示,祇是暂时避免了军事冲突,而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消除发生军事冲突的现实可能性。
  
  美国十分清楚,当前及今后几年中,海峡两岸是否发生军事冲突,最直接地取决于陈水扁是否公然推行“台独”政策。所以,美国必然对陈保持压力。约束其公然搞“台独”的言行。如前所述,美国接受和肯定陈的首要前提就是陈“不破坏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由此产生的压力和约束,将贯穿陈任期的始终。同时,美国将继续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既是为了保持中美关系的相对稳定,也是为了保持对陈的压力和约束。很明显,陈在海峡两岸关系上的所谓“善意”表示,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美国影响的痕迹。但是,美国从来就认为,祖国大陆可能对台湾动武是导致海峡两岸发生军事冲突的主要原因,因而一直予以高度关注,并企图施加影响,这在台湾选举前后都有很明显的表现。三月十五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布雷尔在谈及台湾海峡局势时,对于中国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公然进行武力威胁;三月十一日,白宫发言人公开声称,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反对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三月十八日之后,伯杰、霍尔布鲁克、罗斯等美国高级官员相继访华,表现出对大陆方面今后动向的高度关注。
  
  长久保持台湾海峡局势的“和而不统”状态,是调整后的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基本目标。所谓“和”即是保持台湾海峡相对和平与安定的现状,也即是防止海峡两岸发生军事冲突。这是美国企图长久保持中国不得统一状态的基本手段,也是美国推行二十一世纪亚太安全战略、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领导地位的需要。在陈水扁上台后海峡两岸关系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防止海峡两岸发生军事冲突,已经成为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首要具体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已经并必将继续采取明确的两面手法,给予陈水扁必须的支援,首先是军事安全支持,又对其公然搞“台独”的行径适当约束;既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又明确反对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美国的这种政策动向必将使今后的中美关系、美台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美国更积极地推动所谓的海峡两岸“对话”
  
  近几年来,美国把推动所谓的海峡两岸“对话”,作为主导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变化,实现长久保持台湾海峡局势“和而不统”政策目标的一个主要手段。去年三月美国提出并企图推动海峡两岸签订所谓的“中程协定”,就是一次重要的努力。陈水扁当选后,美国出于对海峡两岸发生军事冲突担心,更迫切地推动海峡两岸“对话”。同时,陈当选后作出的所谓“善意”表示,特别是其表示愿与祖国大陆“对话”的姿态,使美国认为出现了比以前更多、更有利的海峡两岸“对话”的可能性。所以,美国开始更积极地推动海峡两岸“对话”。三月二十九日卜睿哲在演讲中称,“华盛顿确实认为,各方的最高利益,尤其是台湾二千三百万人的最高利益,可通过探索对话与合作的前景给予最好的保护”,就清楚地表现了美国的企图。此后,美国朝野重要人士在谈及台湾海峡局势时,特别是访问北京或台北时,无不积极鼓吹海峡两岸应进行所谓的“对话”。
  
  美国积极推动的所谓的海峡两岸的“对话”,既不是以实现中国的统一为目标,也不是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前提,而祇是以此作为保持台湾海峡局势相对和平的重要手段,充分表现了美国企图主导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基本政策趋向。美国的这一企图与陈水扁当选后一再声称要与祖国大陆“对话”的政策趋向一致,他们鼓吹的都是不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前提,不以中国统一为目标的所谓“对话”,他们之间很可能对此存在默契。今后,在推动所谓的海峡两岸“对话”上,美国与陈将会有更多的协调、配合,甚至可能企图共同对大陆方面施加压力。显然,这对海峡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美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更明显地玩弄平衡
  
  向台湾出售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一向是美国支持台湾当局,对抗祖国统一、保证所谓的台湾“安全”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调整的基本完成,对台军售更进一步成为美国实现长久保持台湾海峡局势“和而不统”状态的政策目标的一个主要手段。在台湾的这次选举过程中,特别在选举后,美国的这一政策趋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美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更明显地玩弄平衡,企图以此主导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
  
  首先,美国更加强调所谓的台湾“防御能力”与大陆方面“进攻能力”的平衡,即美国将根据大陆方面进攻能力的增强,不断向台湾提供更多、更先进的“防御性”武器;其次,美国更加重视保证所谓的台湾“安全”的需要与防止台湾海峡发生军事冲突的平衡,即在增强台湾军事实力的同时,注意避免引起大陆方面的强烈反应,而导致海峡两岸的军事冲突;第三,归根到底是把握加强美台军事安全关系与保持中美关系相对稳定的平衡,即在进一步发展美台军事安全关系的同时,重视不因此造成对中美关系新的重大冲击。三月八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向台湾出售价值二点零二亿美元的一百六十二枚改良型鹰式导弹和防空雷达升级设备;四月十七日白宫宣布推迟向台湾出售带有“宙斯盾”的驱逐舰,反潜飞机和潜艇的决定,但决定向台出售远端预警雷达、先进的中程空对空导弹和“小牛”式反舰导弹。这些充分表现了美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玩弄的平衡。
  
  在陈水扁当选后,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海峡两岸关系和更加激化的统独斗争,美国将坚持向台湾出售更多、更先进的武器装备,进一步加强美台军事安全关系。但同时,美国也将更明显地玩弄平衡,实际上是把对台军售问题与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以及对华政策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美国对台军售问题对于中美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也将更加明显、更加复杂。
  
  美国与台湾当局联手打所谓“民主牌”、“民意牌”的趋向更加明显
  
  陈水扁当选后,台湾岛内分裂祖国的势力已开始大打所谓“民主牌”、“民意牌”,企图以此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抗拒祖国统一。陈水扁在其五月二十日的“就职”演讲中,大谈所谓的“民主”、“人权”:吕秀莲更是一再声称,是否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以及“是否与中国统一”,都“必须由二千三百万台湾民众决定”,充分反映了新的台湾当局的这种政策趋向。
  
  值得重视的是,美国朝野已经作出广泛的回应,出现了与新的台湾当局联手打“民主牌”、“民意牌”的明显趋向。一贯强烈反华亲台的美国参议院外委会主席赫尔姆斯等人,在陈水扁一当选就声称,“台湾人民已经在这个周末表明……毫无疑问有两个中国人的国家,现在是美国采取承认这一无可否认的事实的对华政策的时候了”;卜睿哲则强调,“台湾民主化已经使两岸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两岸对话中作出的任何安排都必须符合台湾民众的根本利益”;更值得注意是,克林顿几次表示,“任何有关台湾前途的决定必须得到台湾民众的同意。”美国朝野的这些回应固然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但更须重视的是他们与新的台湾当局联手打“民主牌”、“民意牌”,以长久保持海峡两岸“不统”局面的明显政策趋向。这对于中美关系、美台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都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对未来美国涉台政策趋向及国际环境的评估
  
  由台湾选举后的美国政策趋向分析,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涉及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可以有两点估计:
  
  一、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大框架不会改变
  
  陈水扁上台、民进党取代国民党成为执政党,虽然是台湾岛内重大的政局变化,但没有也不可能导致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大框架的改变。因为经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的调整形成的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大框架,以美国二十一世纪的亚太安全战略和对华政策为基础,而这个基础是相对稳定的。实际上,台湾岛内政局的重大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复杂化、统独斗争激化,已经并将继续使美国迫切地推行已形成的对台湾问题的政策,主要是更坚决地争取实现长久保持台湾海峡局势的“和而不统”状态的政策目标,以及更明显地表现出企图主导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政策趋向。但是,在这一大框架之中,预防海峡两岸发生军事冲突,以及促进美国主导下的祇谈具体事务而不谈中国统一问题的所谓海峡两岸“对话”,将更明显地成为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侧重点。同时,美国反对大陆方面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与不支持“台独”的立场和政策,都将更加突出,因而美国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同时将进一步加强美台军事安全关系。
  
  需要提及的是,即将进入竞选高潮的二○○○年美国总统选举,也不会改变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大框架。虽然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小布希曾经攻击克林顿的对台湾问题政策“过分倾向中国”,并扬言如果大陆方面对台湾动武美国“应保卫台湾”,但他同时宣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且已经越来越少继续对美国的对台湾问题政策提出批评。所以,估计在今后几个月的竞选中,台湾问题不大可能成为重大的热点问题,虽然不能完全排除克林顿政府出于竞选需要,在台湾问题上突然采取某种较大动作的可能,但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大框架不会改变则是可以肯定的。
  
  二、涉及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的复杂性有所增加,但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台湾选举后的美国政策趋向,可以说是在保持其对台湾问题政策大框架的前提下,政策的双重性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对台湾问题的政策也基本上没有改变,台湾选举后很多国家都再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总的来看,国际环境对于防止“台湾独立”有利,无论什么形式的公开“台独”都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支持;但国际环境对于实现中国的统一并不明显有利,不少国家实际上祇希望保持台湾海峡局势的现状。这些显然与美国的政策趋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在认真对待美国妨碍实现祖国统一的各种动作的同时,善于把握美国不支持“台独”的部分。总之,台湾选举后,涉及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我们既定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仍然可以,也应该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