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两岸成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


  萧万长:开场白
  
  我首先要感谢各位在百忙中拨冗出席今天的论坛。
  
  我们都晓得,《中国评论》月刊是一个非常有份量、有影响、在两岸四地都可以发行的中文时政杂志。现在能够在两岸四地都发行的中文时政杂志。据我的瞭解,除了这个以外还没有。我们很高兴的是,《中国评论》月刊有一个专栏,叫做“思想者论坛”,它是开辟给两岸四地及海外的学者专家或者意见领袖,讨论两岸四地等问题的平台。我们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跟《中国评论》月刊合办这样一个座谈会,也就是思想者论坛。
  
  两岸关系的不健康现象必须加以克服
  
  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是“成立两岸自由贸易区之可行性探讨”。我首先就讨论这个题目的缘由,跟各位作一个说明。大家都知道,两岸十多年来的发展、交流,形成了一股所谓政治冷、经济热,政府冷、民间热的现象。这个现象发展的结果,使两岸关系处于一种非常矛盾、不和谐、不平衡的状态,我觉得这是不健康的,必须加以克服。两岸关系怎么才能进行稳定、和平、健康的互动,我觉得首先要从经贸开始,以经贸作为一个着力点。
  
  众所周知,两岸的经贸往来日趋密切,贸易上一年比一年增加,十年来成长了六倍,现在两岸每年的贸易总额达三百多亿美金。投资也有相当的成长,也是一年比一年增加。不过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单向的、不是双向的交流。
  
  这种现象,我想会随着两岸加入WTO而慢慢改变,因为两岸在WTO的规范之下,会进入更直接、双向的交流。面对两岸加入WTO的变化,一般看起来是一个契机,是好的,但是怎么样才能让这个契机变好呢?就要使之制度化、正常化。对此,两岸的学者专家应该好好讨论。
  
  两岸应顺乎潮流成立自由贸易区
  
  我们注意到WTO的全球化之下,也就是在WTO的规范之下,很多的WTO成员,加强了区域整合的工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应运而生,犹如雨后春笋般起来了。比如说,欧元开始启用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在扩大,东盟(十个国家)和中国决定要在十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日本的态度也转趋积极,并跟新加坡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在这个趋势下,香港的企业界、学者专家,甚至是香港特首董建华都主张说,香港应该与中国大陆建立自由贸易区,对此北京也有相当正面的回应,有些大陆学者还提出中华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即把两岸四地都纳进来。面对这个潮流与趋势,的确很值得大家去探讨。这也是两岸加入WTO之后,顺应这个潮流趋势想要推动一个两岸互利双赢的很自然的事情。
  
  我今天提这个题目,为甚么不说中华,而祇说两岸呢?因为我想,如果两岸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话,那北京讲的中华两岸四地的合作自然不会有问题;中国大陆要跟香港、澳门建立自由贸易区,祇有经济上的考虑,而经济上的考虑相对比较容易。但两岸自由贸易区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一点,不是纯经济的考虑能够找到答案的,也即还有经济以外的因素要考量。我相信,如果两岸自由贸易区能够形成的话,那么大陆学者讲的中华自由贸易区可能就很自然地融入,或很自然地扩大了。
  
  这是我觉得两岸加入WTO之后要因应一些挑战、营造新的契机的另一个层次的策略考量。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因此就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来探讨。
  
  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个问题上探讨出一些意见出来,并透过《中国评论》月刊加以报导,可以让两岸四地关心两岸问题的人都看到,希望能够产生一点共鸣。如果能够产生一点共鸣的话,也是我们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的宗旨。所以借这样一个论坛,把我们基金会的目的,逐步地来推动。
  
  现在,是不是先请高敎授孔廉兄给我们指敎?
  
  成立两岸自由贸易区要有紧迫感
  
  高孔廉:那我就先抛砖引玉了。院长,我还是称您为院长,各位学者专家,今天这个主题是很有意义和重要的。因为:
  
  第一,正如刚才院长提到的,这是世界发展的一个趋势,近十年来成立的类似的自由贸易区组织,数量增加了很多。
  第二,形成自由贸易区会带来很多的利益,因为这样可能藉由自由贸易区扩大市场,使各地的经济资源得到最有效运用,每一个地方都集中生产比较利益的产品,然后来跟别的地方交易。从已经实施自由贸易区的一些国家来看,贸易都能够达到好几倍的成长效果。
  
  第三,就时机来看,我个人认为,在两岸加入WTO之后,目前应该是一个非常适当的时机。诚如刚刚院长所说的,加入WTO之后,两岸之间应该要有直接、双向的比较正常化贸易,而大陆的经贸体制也会变得比较透明化,跟世界接轨,两岸之间的障碍会因此减少。不仅如此,因为大陆是以开发中国家的身份加入,她有到二○○五年的一段豁免期,大陆会在这段时间逐步降低贸易的障碍。因此,两岸自由贸易区或者是中华自由贸易区,如果在二○○五年之前成立,才能够发挥更大的效果。因此,就时间而言,我觉得是相当赶的。因为成立自由贸易区有很多细节要谈。
  两岸经济互补性高于竞争性
  
  我所瞭解,香港的总商会主席也提过这个意见,中国大陆的中国经济体制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敎授也提过这个意见,香港特首董建华也向北京提过这个意见。依我看,中港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今年应该会有一个雏形出来,明年可能再把澳门纳进来,台湾则因为两岸特殊的政治因素而会稍为晚一点,但也应该在二○○五年之前完成。
  刚才院长也提到,从今年开始,东盟十个国家中,有六个开始大幅度降低关税了。大陆方面想在东盟扮演主导的角色,东盟也想扩大大陆的市场,所以有“东盟加一”的构想,这个东盟加一的构想,跟相对应的两岸问题来看的话,我觉得两岸更有条件。因为两岸同文同种,很多事情比较容易沟通,而且两岸经济发展水准在现阶段看似乎是互补性多于竞争性,等到到竞争性高的时候,形成自由贸易区的诱因就可能降低了。所以互补性高于竞争性的时候,应该是一个最适当的时机。
  
  成立两岸自由贸易区当然对双方的产业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就如同加入WTO会对台湾的家电业、汽车业等造成冲击一样,因为市场开放一定会对某些产业造成影响。但相对而言,另外一些产业可能就获得利益。我觉得市场可以逐步开放,而不是一次就把所有的产品都自由流通。因此,双方需要协商,降低冲击,以互补性高的部分作为优先。
  两岸敏感政治议题不宜摆在台面公开来谈
  
  至于有待克服的障碍,经济方面的障碍,老实说是比较少的,就像刚才说的,可以先从互补性高的部分开始做,困难和障碍主要在政治层面。就两岸来说,大陆方面应该消除对台湾的敌意,而台湾则应该放弃“去中国化”的意识形态。我想强调的是,两岸的政治议题如果摆在台面上公开来谈的话,很容易产生冲突,因为它是一个零和的游戏。因此,如何把政治议题模糊化处理,是两岸领导人应该发挥政治智慧的一个地方。我认为,九二年达成的“一中各表”,可以作为模糊化的一个空间。假如现在台湾部分政治人物不太接受,那么如果能够创造出别的模糊空间,其实也无妨。但无论如何,如果把政治议题摆在台面上是很难解决的。如果政治层面的障碍能够解除的话,通航就容易进行。通航能够进行,则对自由贸易区的推动就有更大的帮助。即使通航的政治障碍在现阶段不能完全排除,我个人认为,至少台湾可以按照去年八月经发会的共识,扩大境外航运中心的功能。
  至于两岸自由贸易区可否扩大衍生为中华自由贸易区,我觉得当然有这个可能,不过如刚刚讲到的,好像大陆方面的构想是,先跟香港,然后加上澳门,之后再加台湾。我觉得不一定要按那样的秩序,以后也可以考虑将新加坡纳入进来,因为新加坡也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社会。
  
  两岸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
  
  在这个自由贸易区里面,我们要做的内容包含些甚么东西呢?我认为有这么几个:第一是降低关税,或者是变成零;第二是尽量地消除贸易的障碍;第三应该确认原产地的规范;第四是有关两岸产业的合作与分工问题;第五是有关服务业自由化的进程问题;第六是有关智慧财产权、农业补贴、反倾销问题。这些都是在推动自由贸易区的时候,可能需要碰到的协商的主题。
  
  我现在心里很急的是,成立两岸自由贸易区有这么多的事情要谈,可是现在两岸官方似乎都没有动静。民间的团体已就这个课题研讨了多年。学术界已有共识,可是产业界和官方,还没有介入。怎么样把两岸经贸关系制度化、正常化,除了学术界的讨论,产业界及官方也应该参与;产、官、学的讨论形成共识后,两岸官方就可以组成工作小组,就前而的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我认为,朝这个方向一步一步走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从经贸的整合走向两岸之间的整合。我们今天论坛的主席创立“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本身也是这样的构想,即在两岸的政治僵局没有办法突破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从自由贸易区逐步走到共同市场的话,也即经济方面逐渐整合、融合成为一体,那么不仅两岸在经济上可以互补互利,政治上的敌意也能够消除,两岸之间的僵局自然而然地就能够突破。这是一个很值得两岸领导人共同思考的课题。我先抛砖引玉,简单先报告到这里,请各位指敎。
  
  萧万长:谢谢高敎授孔廉兄,接下来请田所长田敎授给我们指敎。
  
  由WTO架构进入自由贸易区
  
  田君美:有关两岸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的探讨,最近谈得蛮多的。比如去年十一月下旬,在香港一个两岸入世后的研讨会上,刚才高敎授提到的迟福林敎授就提出一个自由贸易区概念,他称之为“一国四区”,但前提是“一个中国”。我认为,如果成立自由贸易区要把“一个中国”的帽子加上去的话,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今年有一位日内瓦的学人来访,他在提到这个事情的时候说,事情的远景都蛮好,但就是那个前提让人没办法接受。他后来也提到说,那就“一中各表”嘛,即台湾讲台湾的一套,大陆讲大陆的一套,各自讲自己认定的一中是甚么。但在媒体资讯这么发达的情况下,不可能说你在台湾讲一套,他在大陆讲一套,可是讲的东西是一样的,人家不会有这样的认知。人家的认知是,台湾讲的是这样,大陆讲的是那样,还是不一样,双方还是没有交集。
  
  我的一个想法是,两岸努力了那么多年,才刚刚加入WTO,两岸可以在WTO的架构下来进行经贸的互动。可是我觉得,大陆好像很怕台湾说WTO的架构,一听到我们强调在WTO的架构下来讲两岸经贸问题的时候,他们就把它想成是国与国之间,或者甚么之间,把它政治化了。其实这个架构并没有甚么特别意义,祇是依照WTO的规范,成员之间该怎么做,两岸就怎么做。
  
  两岸应先按WTO规范进行经贸互动
  
  事实上,目前两岸的贸易,包括台湾对大陆的经贸政策,还没有完全符合WTO的规范。因此,两岸应该朝WTO的要求去做,进行经贸的互动,如果两岸在互动得比较好的时候,认为需要进一步形成自由贸易区,或者让其他国家(地区)加入自由贸易区,那么双方再来谈成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
  
  另外,刚才高敎授也提到,两岸加入WTO的身份是不一样的,大陆是开发中,台湾是已开发,双方承诺开放的程度,或关税下降的程度都不一样,也许要到二○○五年才会开放到某一个程度。也就是说,在二○○五年之后,两岸以WTO的架构来互动的话,会进入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因为现在每年都在变化,每年都在随着那个承诺在改变,两岸的承诺到二○○四年会结束,也即在二○○五年之后,两岸经贸的互动,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两岸的出口产品都依赖美国市场
  
  成立两岸自由贸易区,当然会有互补互利的空间,但我们知道,目前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主要的出口市场都在美国。两岸成立自由贸易区之后,两岸的最终产品,也还是美国,还是没有办法跟美国脱离关系,还是依赖美国市场。事实上,一个自由贸易区的范围,如果能够涵盖制造、市场,也许会更有意义的。因此,成立两岸自由贸易区,一定会对产业发展造成影响。其中,好的影响是,如果两岸之间原料等能够更有效地取得,可以进一步提升有竞争力的产业的竞争力;但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产业,可能就会被淘汰。这是一个消长现象,也是成立两岸自由贸易区要克服的一个困难点。
  
  成立自由贸易区的主要障碍是两岸政治上的互信不够
  
  但是我认为,主要的障碍还是政治层面的互信不够。而两岸在政治上互信不够、在WTO架构下的互动都有问题的情况下,两岸要谈自由贸易区的问题,也是蛮困难的,如果两岸经贸能够先在WTO的架构下很好的运行,则有可能逐渐扩大到两岸的自由贸易区,然后再把香港、澳门纳进去,成为所谓的中华自由贸易区,甚至东盟加三、加一,都有可能。也就是说,两岸要先谈好,然后慢慢扩大,也许会比较平顺。如果一开始就锁定两岸自由贸易区,我觉得构想虽好,但可能一开始要谈的时候就很难去谈。这是我初步的一些想法。
  萧万长:谢谢。
  
  
  两岸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已有条件实现
  
  蔡宏明:两岸加入WTO以后,成立自由贸易区的时机的确是成熟了,我想从三个角度来谈:
  
  首先,事实上,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实质的经济往来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世界上的自由贸易区多数都是经济往来密切的国家。换句话说,经济的实质整合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提供了成立自由贸易区的一个条件。今天,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已经超过百分之二十,对大陆投资的依存度已经超过四成,这种实质的经贸往来的基础,是成立两岸自由贸易区的一个很好的条件。
  
  其次,两岸加入WTO以后,虽然大家都说两岸可以依照WTO的规范来办事,但是事实上,到今天两岸从来没有针对WTO的议题进行协商,换句话说,两岸有这么密切的经贸往来,却没有一套共同的规则,亦即两岸的经贸往来事实上即没有正常化,也没有制度化,这种由于政治争议而导致未制度化的经营环境,对两岸的企业界,甚至于对外商来讲,都充满了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两岸思考建立自由贸易区或者是共同市场的问题,有助于稳定整个投资环境。因为建立自由贸易区,一方面可减少台商在大陆经营的风险,二方面也可以全面性地处理两岸经贸往来所衍生的种种争议。
  成立自由贸易区有助于两岸政经的良性互动
  
  其三,两岸如果想要持续走向一个良性的互动,特别是想藉由经济的整合,进而寻求政治上的良性互动或统合,更需要去构建一个有利于两岸经贸往来的平台。
  
  对此,自由贸易区或者是共同市场的构想,事实上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我们都承认,成立自由贸易区,不但可以带来贸易的创造效果,而且也可以带来投资的创造效果。另外,透过这种市场的竞争,还可以产生一种“创新”的刺激效果,也即当市场变得更加自由以后,两岸的传统产业、IT产业、生物科技产业,可以透过竞争激励创新,透过人才的交流,透过商业的交流,为两岸的产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力。虽然,自由贸易区或者是共同市场也会对两岸一些竞争力不足的产业,造成冲击。但总的来讲,两岸自由贸易区会给两岸产业分工带来更深化的效果,可以为两岸的产业结构带来促进的效果。
  
  至于,成立两岸自由贸易区需要克服的障碍,主要是政治上的争议。
  
  此外,经济社会问题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基本上,台湾内部对于跟大陆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可能在经济上的第一个反应是,有若干受到保护的产业,会承受比加入WTO更大的冲击,主要是因为台湾的产品跟大陆的产品在很多方面有蛮大幅度的价格差距。
  
  对于上述障碍,除了应妥善处理两岸政治争议外,在社会层面,台湾内部应该逐渐从全球化的经验去体认区域整合的趋势,甚至于去体认两岸经贸对两岸和平与良好互动的积极涵义。对于自由贸易区的问题,两岸也都应该对整个社会作更多的敎育、宣导工作。
  
  至于两岸自由贸易区扩大衍生为中华自由贸易区的问题,我赞同刚才萧董事长提到的,如果两岸问题能够解决的话,中华自由贸易区是可以水到渠成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可能还需要重视中港澳自由贸易区的问题。
  台商应加强与港商的合作强化港台关系
  
  中港澳自由贸易区实现的速度,我个人预期是会非常的快。为甚么呢?因为对港澳来说,有时间的压力。我们可以看到,大陆加入 WTO,有很多市场的开放都是承诺在三年之内,比如说贸易、零售业,都承诺在三年之内逐步开放。而在这三年之内开放之前,有许多的门槛,这个门槛对港澳甚至于台商来讲,实际上都是高的,在一般的情况之下,港澳台企业很难进入。
  
  大陆与港澳要达成一个全面性的自由贸易协定可能相当困难,但是就一个局部去满足香港发展的需求,在某些特定的领域达成一些合作协定,给予一些特殊待遇,是有可能的,这种情况对台湾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对来说,自由贸易区对台湾制造业的影响较小,因为台湾厂商已经有四万多家在大陆设厂,且台商产品同香港、澳门的商品,彼此相互替代性不高,但对台湾的服务业要进入大陆的电讯、金融、保险、证券市场,则将面临敏感的问题。当然大陆对于台商可能会有特别的考量,但这种优惠性考量,未来能不能跟中港澳自由贸易区相比,将会对未来台商进入大陆市场的竞争力造成影响。
  
  因此,对于台商来讲,最好的策略是跟港商合作。这种情况会强化台港关系,而台港经贸关系的强化,对于台湾未来因应中港澳自由贸易区,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以上是我的几点浅见。
  
  成立自由贸易区有助两岸关系发展
  
  张五岳:就我个人的初浅观点来看,两岸加入WTO之后,成立自由贸易区的时机已经成熟,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目前国际潮流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互推动,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符合国际潮流的趋势。
  第二,从两岸关系的现状来看,正如院长刚刚说,两岸关系的现状是政治冷、经济热,官方冷、民间热,这种畸形的现象,我认为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性的阶段,以致两岸之间因为交流所衍生的问题无法解决,两岸关系无法进一步发展。要突破这个瓶颈,两岸官方或双方的公权力应该进行某种程度的竞合、协商和对话。
  
  第三,从WTO的规范来看,无论是GATT还是GATS,都容许自由贸易区的存在,赋予了成立自由贸易区的法源基础。
  
  另外,再从两岸关系的阶段性来看,两岸关系如果政治上要形成一个和平、稳定的格局,经济上形成一个繁荣富裕的格局,成立自由贸易区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从“欧洲共同市场”(现在的“欧盟”前身)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国际成功的经验来看,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繁荣、政治和平稳定,都具有积极的贡献。试问经济的繁荣互补和政治的和平稳定,是不是两岸当局及两岸广大人民所共同期盼的?如果是的话,目前就是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的很好时机。
  
  至于成立自由贸易区有待克服的障碍,有经济性的,也有政治性的。经济方面,对于有严重冲击的产业,两岸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延后实施,而对那些优势互补的、具有互利双赢的部分可以加快推动。
  
  台湾未必可接受一中原则但基本上是可以理解的
  
  目前两岸最大的问题,主要还是来自政治层面。其中,大陆方面对一中问题的坚持,台湾方面未必可以接受,但基本上是可以理解的。我认为,不管是WTO,还是自由贸易区,如果一中问题祇作为自身的政策宣示,那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其实更重要的是一中问题的实践。我不相信两岸经济的统合或在WTO架构下两岸经贸的正常交流,会冲垮或破坏大陆对一中原则的坚持。如果认为会的话,一中原则也未免太过脆弱了,我当然不会认为说,大陆方面做这样的政策坚持不可以理解,但如果要把“一中原则”这样的政策坚持在国际多边贸易组织内化为具体的实践专案,我看是很困难的。
  
  所以,总的来讲,如果双方都祇是把政治原则作为政策宣示的需要,而交流的部分完全是按既有的惯例,按照WTO规范来做,则政治难题可以降得比较低一点。自由贸易区的概念甚至还有助于消除双方的政治歧见。也就是说,成立两岸自由贸易区,主要的困扰来自于政治方面的歧见,但这种歧见不是完全无法克服的。
  
  两岸经贸合作是区域经济整合重要一环
  
  我还认为,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两岸四地任何形式的经济整合或自由贸易区概念,如果排除两岸的部分,都是不够现实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政治上的原因。自由贸易区的概念,要进行正常化的推动,必须有很好的国际和平、稳定的环境。如果两岸不能够同时加入或不能共同参与,任何形式的自由贸易区概念,政治问题显然还是这个区域里面潜伏存在的一个变数。
  
  第二,从目前两岸的产业结构和经贸互动情况看,两岸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应当是(不管将来是不是改为所谓中华自由贸易区)两岸经济进一步整合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台湾方面对任何自由贸易区概念其实并不排斥,也不在乎名称到底为何。对台湾来说,重要的是能不能同时体现一个区域和平发展的需要,能不能共同体现到一个区域经济共荣互惠的需要。
  
  总的来说,我对于两岸自由贸易区的前景,基本上持一种比较乐观的看法。
  
  萧万长:非常感谢几位的宝贵意见。从前面大家的发言来看,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即从国际经济的情势、两岸加入WTO、两岸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所面对的新情势等方面来看,都很有必要成立两岸自由贸易区。各位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两岸自由贸易区可降低国际市场风险
  
  高孔廉:这几年来,国际经济衰退,美国经济衰退,但正如田所长所说,我们的产品却以美国为主要市场,这是有很大的风险的。如果两岸成立自由贸易区,两岸相互之间区域内的贸易会有很大的增长,可降低国际市场衰退的冲击。
  台商赴大陆投资主要看中大陆市场
  
  萧万长:对。因为两岸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分工合作,资源可以进行最有效的分配,展现比较利益的优势,产品到了国际市场会更有竞争力。刚才田所长讲,两岸的主要市场都在美国,所以两岸的产品将来在美国会不会更竞争。其实从另一角度而言,现在两岸在美国市场里头有好多台商去扮演,台商对大陆产品销到美国市场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这部分也是两岸需要合作的地方。
  
  但是另一个领域,现在还没有开始的是,为甚么这几年大陆市场吸引那么多外资进去呢?主要是大陆的市场。为甚么台湾的一些高新企业有这么大的兴趣到大陆去呢?其实对高科技产业来说,台湾的投资环境比大陆还好,台湾除了一样可以免税外,台湾的设施比大陆好,台湾研发的水平比大陆高。因此如果就高新产业的成本来说,大陆的成本能比台湾低的是甚么?就是工资嘛。但高技术公司都是自动控制的,公司需要的初级劳工不多,但为甚么台湾还有这么多公司想到大陆去呢?答案是“卡位”,“卡”甚么“位”?卡大陆市场的位元,卡这个区域市场的位元。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两岸如果有自由贸易协定,就会进一步强化我们的竞争优势,因为我们享受的会高于WTO的最惠国待遇。对我这个说法,田所长怎么看?
  
  两岸应先就自由贸易区的内涵进行整合
  
  田君美:就经济面来讲,成立两岸自由贸易区当然好,有其必要性,我刚才之所以会有前面的一些看法,是因为我在跟香港和大陆几个单位接触的时候,他们所认为的自由贸易区,跟我们想像中的自由贸易区可能有出入。如果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这种自由贸易区,应该对两岸都是有利的。但如果是他们讲的那种自由贸易区,即“一个中国”前提下的自由贸易区,情况就完全不一样。
  
  虽然就经贸来讲,成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是存在的。但其可行性怎么样?因为在具体做的时候,会出现我们的想法是这样,他们的想法是那样,两者不一样的情形。而如果两者不一样的话,可行性就有问题。
  
  我认为,现在两岸都加入了WTO,WTO已经有很多既定的规则,如果两岸都遵守WTO的规范,两岸在这个规范下去协商,去谈经贸的问题,则比较简单,可行性也比较高。在这样的运作很顺畅的时候,如果两岸都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协商成立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可能就会水到渠成。
  
  台湾应避免被边陲化
  
  萧万长:田所长的看法,也很有她的道理。我的看法是,我们两岸都根据WTO的规范来互动,现在两岸刚刚加入WTO,这种规范、互动,还有待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这样的过程中,两岸之间的经贸关系会越来越密切,两岸贸易的依赖性会越来越高,台商对大陆的投资会越来越大。但在目前的两岸关系情势下,台商也好,双方的贸易往来也好,都一直存在一种不确定性。两岸虽然加入WTO了,但大陆不愿在WTO之下跟台湾谈,结果原先的不确定性还是存在。这是我们要考虑的。
  
  同时,WTO也允许成员去做FTA(自由贸易区),这等于是WTO开一个后门,允许FTA成员享受比WTO最惠国待遇更加优惠的待遇。如果大陆与港澳或东盟有FTA,那么台商在大陆市场竞争中可能会处于劣势,所以也就有人担心台湾被边陲化。因为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台商在大陆享受的待遇可能比人家差。我们知道,台商在大陆的最大竞争者,不是国际大公司,而是东南亚和香港的中小企业。
  
  他们这些公司在大陆,如果都享受FTA,而不是WTO的话,会不会对台湾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台湾需要思考的。
  
  传统上很不愿意跟中国有太深关系的东南亚国家,现在都决定和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而这个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现在就是台湾的问题了。台湾现在跟这个区域(包括中国大际)的贸易量,大概占了台湾对外贸易的近百分之五十,投资量的百分之九十。因此,台湾绝不能在这个区域里头被边陲化。但是,这个区域结成一个大的自由贸易区的时候,如果台湾没有份参与,不是边陲化又是甚么呢?而如果台湾真的不幸被边陲化,则会加速台湾的资金外流和人才外流。因为台湾的企业界为了生存,一定要往有市场的地方去,到时政府再没有理由叫他们“根留台湾”了。这是我觉得担心的。
  
  刚才田所长说,台湾想跟大陆谈,但大陆不想跟台湾谈,台湾有甚么办法呢?
  
  或者说,大陆是用政治,而不是用经济的考量来跟台湾谈,台湾有甚么办法?田所长说的也对。可是台湾的问题在哪里呢?台湾的问题是,如果今天没有跟大陆谈的话,那么台湾跟别的国家谈的时候,别的国家也是先用政治的考量来跟台湾谈,别的国家也会考虑,大陆是不是愿意跟台湾谈,以及北京那边的态度如何,等等。如果两岸能够开始谈,这个时候台湾再跟别的国家谈,平衡的来谈,就容易了。因此,我认为,刚才田所长考虑的那些东西,是技术性的,没有问题。台湾讲的和大陆讲的会有出入,台湾要的东西跟大陆要的东西也都有不同,这是绝对的。但是有谈就好,谈判是一种利益的交换,两岸应当以谈判代替对抗,加强交流增进彼此瞭解,藉由经贸合作以舒缓政治上的对立。
  两岸应该通过这样的谈,突破政治上的障碍,找到一个共同的基础。基础找到以后,两岸共同把政治的考量摆到一边,然后从经济的观点来谈问题。假如能够做到这样的话,是两岸人民之福。假如不能做到这样的话,那么台湾就要好好去思考,台湾经济怎么样才不会被边陲化,大陆方面也应思考广大台湾人民的意愿为何。
  
  成立自由贸易区对两岸都有好处
  
  当然,台湾要跟大陆谈,并不是说台湾要去求大陆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但我们要把这样签订对两岸的好处讲清楚,不是祇有对台湾有好处,也不是台湾签了就不会被边陲化,因为经济的东西是要靠自已的实力的,不完全靠要怎么样的结合。但是至少台湾应该顺势而为,顺势操作,即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
  
  台湾经济的繁荣稳定对大陆经济发展是重要助力
  
  我们也应当让大陆知道,台湾经济在这个区域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要让大陆知道,把台湾排斥在外,对大陆没有甚么好处,台湾经济的继续成长繁荣,是对大陆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助力;没有一个繁荣的台湾经济,大陆未来经济发展,会减少很多的助力。
  
  过去十几年,台商对大陆投资,对大陆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当然对台湾也没有甚么坏处)。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大陆经济起飞了,不需要台湾了,但我觉得,现在大陆好,主要是在沿海一带,而不是全面性的好,大陆经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如果有台湾经济的繁荣来跟大陆经济相辅相承,对大陆是有好处的。但愿大家彼此都有这样的认识。这样,两岸自由贸易区的理念,才会变得可行,否则会很辛苦。
  
  我觉得,刚才田所长讲的也很对,大陆也不必一直强调“一个中国”的问题。因为两岸在WTO里面,有四个成员,两岸四地都可以共同遵守WTO的规范,而WTO的规范也容许成员成立自由贸易区,那何必再去考虑其他的政治因素呢?大陆可能担心的是,台湾是不是会把WTO架构之下的两岸关系解释成国际关系之类。因此,大家可以不要解释成这个样子嘛,可以解释作两岸关系,而不是国际关系嘛。我觉得“两岸关系”这个名词很好,体现了对等和互相尊重,是一个十几年来两岸都能接受的名词。那么我们就用两岸来谈嘛。如果是这样,大家都能够跳脱那个政治意识的框架。如果在真正谈判过程中,碰到政治的问题,大家可以再来讨论,找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模式。我认为这是不难的,谈判的人都有这样的智慧,两岸的领导当局应该说也都有这样的智慧。
  
  田君美:我是主张,现在两岸都刚刚加入WTO,两岸可根据WTO的规则(不要说架构)来谈。当然两岸也可以签订自由贸易区的方式来谈。就是说,其实都可以谈。何况,两岸谈建立自由贸易区,也是在WTO的允许范围之内,两者并没有冲突。
  
  萧万长:对。WTO的规则,两岸的互动,这已经是不必谈的了。因为两岸加入WTO,就已经向WTO宣示了,也都承诺了,大家都不能违反WTO的规范。如果违反的话,就变成不是两岸的问题了,WTO对违反规范的会员会作出处理。
  
  台湾内部意见也需整合
  
  高孔廉:边缘化、边陲化,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关心,或忧心。反过来说,也有少数总统身边的人认为,如果两岸真正往来,台湾才会真正地被边陲化。他们举例说,蒙古跟中国往来,结果蒙古就被边缘化了。对此,我个人并不完全接受,因为蒙古跟中国往来,与台湾跟大陆往来,两者之间的条件完全不一样。蒙古的经济实力、自然资源、人才资源等,跟台湾的情况完全不同。就像萧院长说的,台湾的高科技还有存在的空间,并非要完全过去(大陆)。因此,对于这一点,我们自己内部也是需要说服部分反对的人。虽然这种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多,但是不是说没有。
  
  萧万长:座谈会结语
  
  我们加入WTO,表明我们搭上了全球化这部车。同时,现在大家都强调区域化、强调区域整合,看来这部车我们又要搭,不搭不行。从前面大家所讲的来看,基本上都认为有成立两岸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而时机上当然是越快越好;但也不是说一定要有期限,因为我们两岸的问题比较复杂,能不能尽快实现,还不知道。但是至少我们要营造一种气氛出来,让两岸可以开始谈,给台湾的业者一个信心,同时也可以减少台湾其他贸易伙伴跟台湾谈合作问题时的顾虑。在这样的情势下,台湾要成为区域运筹营运中心,或研发创新中心,就有更大的诱因。
  
  评论员简介:
  
  萧万长:一九三九年生于台湾嘉义,祖籍福建南靖;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及外交研究所毕业;曾任台湾经济部国贸局长、经济部长、行政院经建会主委、陆委会主委、立法委员、行政院长,曾代表台湾出席APEC领袖高峰会等;现为国民党中央副主席、财团法人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
  
  高孔廉:台湾中原大学企管系荣誉讲座敎授、政治大学企管系兼任敎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企管博士;曾任东吴大学企管系敎授兼系主任,行政院研考会、陆委会副主任委员、行政院蒙藏委员会主委。
  
  田君美: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研究所所长,台湾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大陆经济、农业经济、两岸经贸问题。
  
  蔡宏明:全国工业总会副秘书长,兼经济部产业谘询委员会贸易审议会委员;一九六一年生于台湾嘉义,成功大学工业管理研究所硕士;主要研究领域:WTO、区域经济、两岸经贸(贸易、投资、境外航运)、台湾产业经济问题等。
  
  张五岳:一九六○年生于台湾南投,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法学博士。现为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专任副敎授兼所长;研究专长和领域涉及香港问题、大陆对台政策、两岸政经关系、分裂国家统一政策之比较等。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