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湾政治生态演变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黄枝连:开场白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初,台湾举行立法委员、台北高雄两市市长及市议员选举,被称为“三合一”选举。其中竞选台北市市长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和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之间的较量,号称“世纪之战”,最为引人瞩目:因为涉及的是国民党和民进党之间的实力较量、国民党内部主流和非主流的整合以及一年半后的“总统选举”等一系列重大政治动向。“三合一”选举对于台湾内部的政治生态、政治情境构造的变化,固然意义重大;对于两岸关系的现况与未来,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此次选举是值得关心中国前途的人们所要观察和思考的。
今天下午这个论坛,请到的四位评论员都是讨论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一时之选。李南雄敎授是台湾人,他和李鹏飞先生及我本人都应台湾陆委会的邀请,到台北参观选举。而曹景行先生亦以凤凰卫视高级评论员的身份,在台湾各地采访此次选举。至于刘坤原先生,现已荣升台北中央社副总编辑。
“三合一”选举过去了,在座的几位讲者都有幸到现场观战。现在请大家谈一下你自己如何评估此次“三合一”选举,包括对未来几年台湾政情发展的影响,对二○○○年台湾总统大选的影响,同时也请大家分析一下大陆因素在此次选举中产生的作用,以及这次选举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影响。
对“三合一”选举的观察与评估
“悲情政治”开始淡化
李南雄:上次和今次的台湾立委选举我都看过,这两次差不多是十年来台湾民主化的集中表现。台湾的学者及观察家一般会将这十年的时间分为两个五年来看。无论如何划分时间,但是在台湾民主化进行的八十年代,有一些现象是同台湾过去的威权体制有关,所以当时的政治诉求就是陈水扁所言的“悲情政治”,议题比较注重于过去威权时代的不公正、不公平的问题。此次,也就是十年之后,可以看到那种抗议性的、比较情绪性的成分在这次选举中已经淡化。“悲情政治”以往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是“省籍情结”,所以“悲情政治”和“省籍情结”是一体两面的。而此次观察,已经有淡化的迹象。
从此次台北选举看,近百分之九十的新党的票都转向马英九,原因就是他们很团结。有人说是因为新台湾人的概念让其当选,但是我认为还是因为外省人的省籍情结在起作用。但是“悲情政治”已经淡化。其实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当陈水扁已经明瞭选民“换人做做看”的心态之后,就开始重提过去一些纠缠不清的问题。当然选民还是没有为此受到太大的影响。
因此我认为此次选举可以说是台湾从威权政治走向民主化的过程中的转捩点,多多少少将过去一些纠缠不清的问题开始淡化。但是将选票投向马英九的外省人的忧虑还在,因为他们害怕政治动荡的时候对他们的利益产生损害。应该说,虽然外省人投票的形式没有完全消失,但是省籍情结、悲情政治倒是淡化了。
外省人到台湾的时候在权力上是占主导地位的,而现在是需要透过选举的方式分配权力,就没有以前那么占优势。所以说,现在是外省人在权力方面占优势的情况需要调整,原来号称“土狗”的本省人开始要求翻身,要出头天。本省人过去吃了很多亏,当然具有悲情。
此次选举给国民党打了一支强心针
李鹏飞:对于这次选举有主要几个印象。第一个是,虽然选举号称“三合一”,但是传媒的注意力都放在台北市长的选举上。以我自己的观察,其实立法委员选举,对于统治国家来说还是比较重要。说来说去台北祇是一个市,是台湾的首府。但是传媒将此次选举看作是推向二○○○年总统选举的前哨战,在这个背景之下,使得传媒对于其他选举(市议会、立法委员)比较不够重视。
但是无论如何,这次选举还是竞争得比较历害。陈水扁此次得到六十八万票,比他上次获选台北市长的时候还多了七万多票。应该说陈水扁也下了很大的功夫,祇不过新党上一次投给赵少康的票此次都投给了马英九。在台北市长选举方面,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对于民进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我认为从选举结果来看,民进党还是有一定的实力,而且该党实力的培养也不能轻看,可以说民进党近年来在政党政治方面已经渐渐走向成熟。早在七十年代我去台湾时,台湾是没有政党政治的,属于国民党的军统,连提“共产党”三个字都要被抓进去。但是自从美丽岛事件之后,就发展成为另外一个政党,而这个政党最初的时候祇是一个吵吵闹闹、仅仅用一句“台独”作为旗号的政党,慢慢发展到今天,台湾的专业界人士、工商界人士包括律师、医生、大学敎授,也有很多支援民进党的。我九八年八月和此次前去参观,我留意到该党的水平提高了很多。八月份正值高雄市议员林滴娟在大陆的东北因为其男友欠钱的问题,被人谋杀,当时台湾的电视上每天都有相关辩论。我发现代表民进党到电视台辩论的人士有律师和其他专业界的人士,还有在辩论中表现得比较成熟的大学敎授。
这次选举的结果,并不一定表示下一次总统选举就一定是国民党赢,因为民进党有一定的票源,及一定的支持者。反而我认为此次受到打击最大的还是新党。我认为新党差不多没有甚么翻身的实力了。相信台湾政坛会慢慢演变成英国那样:虽然说是有三党,但是还是两党执政。为甚么说民进党负起很多政治的责任呢?因为越来越多的民进党人担任市长、县长的职务,这说明该党在台湾一定有很大的选举基础。我认为此次如果国民党不是推出马英九,未必会赢得台北市长,也可以说此次推出马英九也是国民党策略上的成功。虽然此次选举令到民进党执政的时间推后了十年,但是我的看法,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因为民进党在选举中间也得到很大的支援,何况在南部地区以及乡村地区,民进党的得票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在总统选举时,如果李登辉不去参选,除非国民党推出宋楚瑜;如果是连战挂头牌的话,同陈水扁有仗打。之所以说民进党政治成熟化,因为他们自己的感觉就是快执政了。对于快执政的政党,他们对自己的言论、行为、行动是不是公开、公正、公平,其想法都会有所转变。此次虽然陈水扁提了一提省籍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大力鼓吹分裂,也没有在统独、台独的事情上进行大规模的辩论。
所以我看这次选举,对于国民党来说,应该是一支强心针。国民党在地方选举中慢慢失掉一定的势力,而这次等于给了国民党一支强心针。同时也是一次检讨。但是对于中国大陆来说,我的看法是,即使马英九当选,形势也并非多么乐观
立委改选令国民党有较大空间
李南雄:关于此次“三合一”选举的意义,一般传媒都是着重报导两个市的市长选举,但是对于掌握情况的人来说,比如我们去台北市看望国民党的叶金凤,然后去看李登辉总统,以他们的看法,其实立法委员的选举比较重要。原因是台湾这十年的民主化,使得国民党在立法院一级受到很大的冲击,立法和预算的分配在前一个阶段根本没有办法掌握。此次经过宪法的改革,新党和国民党因为立法委员的人数增加,双方竞争之下国民党占据了主导。对于立法委员的选举结果,国民党没有预期到能够拿到那么多的票。在这种获得很多票的情况之下,就为国民党想要在立法方面所做的工作留下一个比较大的空间。未来十年国民党就不会像过去十年那样,老是在立法院这一级受新党和民进党的挑战,可以比较稳当地透过立法控制预算,控制政策,支配台湾的政局。
关于两个市的选举,马英九和谢长廷的当选反映了一个一般的因素,就是台湾的选民文化很挑剔。我们研究选举的人一般认为谁在任上谁就占便宜,但是此次选举中两个在任的全部落选,显示选民的心理是:不管他做得多好,总要仔细挑选或者换人看看再说,表明在任的候选人未必有好处。
选民知道此次选举对下次总统选举有影响
刘坤原:我想大家可以发现选举很热闹,但是,热闹之中选民还保持一种冷静。有激情,但是没有像过去那样那么迷失,而从选举的结果来说又不失理性。显然,普通选民在投下自己的一票之前,已经评估了自己的一票投下去可能会产生甚么样的结果,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爽”就是好。可以相信,选民已经评估到此次的选举可能影响到下次的总统选举,所以对自己的选票投向特别慎重。他们考虑些甚么我想大家都知道。
从这次选举来看,民主的水准已经达到某种的层次。虽然从完善的角度说还比不上西方,但是较之以前的确进步太多了,已经成熟了。从哪一点看到其成熟呢?就是一方在落选之后还是能够很坦然地接受落选的结果,不是候选人接受这个败选的结果,而是那些支持者没有因为落选而闹事。虽然警察已经将水龙、铁马等布置好,但是完全没有用上。这说明不仅是候选人,连其追随者也已经成熟到“不能再玩以前的那些玩意了”。而且每一个候选人在得知自己失败之后,还像西方那样恭喜对方当选,这都是民主进步的表现。
虽然口水战还是有,还是会揭发个人隐私,不能说没有贿选、暴力,但是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主流。
如同李鹏飞先生所讲,这次大家对“三合一”选举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放在台北市长的选举上。马英九为甚么会胜选?最重要的就是李登辉在最关键的时刻提出新台湾人的理念。那些新党的人,每一个人心里都很想投马英九的票。因为他们知道尽管心里爱王建煊,但是投票给王建煊,就等于支援陈水扁。这些新党党员知道票不能投给王建煊,但是就是不好投给马英九。恰逢这个关键时刻,李登辉提出了“新台湾人主义”,就是说你是台湾人,我也是台湾人,大家都是新台湾人,这样新党的人就有藉口说服自己给马英九投下一票。再加上陈水扁每次在政见会上发表见解的时候统统用台语,那就是自外于那些外省人。可以说陈水扁的意思就是“你们这些外省人的票我不要了,不要你们的票我照样可以当选”。他没有想到台湾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候选人在大众场合用台湾话宣称政见,尤其对于知识份子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如果你用台语自外于这些人,那么你的票永远就是这些。
如果李登辉的“新台湾主义”提早四天来宣布的话,就没有用,因为陈水扁马上就会找出新的理由来对应并将其冲淡。就像吴敦义提早了四、五天放出录影带,谢长廷就有四天的时间寻求用甚么方法来反击。一句“如果我是医生,抬进来的坏人要不要医?”就把整个录影带的效应打掉了。如果白冰冰的这个录影带是在选举的前一天放出来的话,那么吴敦义一定赢,回为老百姓会觉得白冰冰讲的话有道理,然后谢长廷那边来不及反应。
所以这个时刻的把握太重要了。李登辉在最后的这个时刻将“新台湾人”的概念提出来,新党的人马上大大释怀:“啊,我 个票投给马英九,是心甘情愿的。你(李登辉)以前讲台湾人很悲哀,但是现在已经不必悲哀,现在是自己当家了。然后我们已经民主了,大家都是新台湾人,虽然我还是很讨厌你,但是我可以说服我自己将票投给马英九。”
可以看得出来,李登辉还是有魅力的,陈水扁此次还是拉住李登辉的大腿不停地说“他很爱我”。你是民进党的候选人,怎么能说国民党的主席爱你呢?那你为甚么不加入国民党呢?马英九也是说李登辉很爱他,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过去他们之间也有一些问题,但是现在马英九也说李登辉爱他,这表明李登辉在市场上是有他的卖点的,是具有他的魅力的,拥有很多坚定的支持者,谁得到李登辉的这些支持者的票,谁就能赢。
陈水扁此次落选,为其下一次参选总统提供了一个反省的机会,积蓄一种反冲的力量。如果观察分析台湾的老百姓在过去每一次的选举,可以发现地方选举上民进党一次好过一次,但是一到了中央选举的时候国民党一定赢。为甚么?因为老百姓会用地方选举惩罚国民党,但是一到了涉及政党、主权的时候,比如立法院、总统,选民不必考虑,知道选民进党则安全会有问题。
陈水扁执政四年,成绩大家都认为很好。我们以前到区公所办事,那些人真是官僚得不得了;现在你到区公所办事情,他们就会先给你一杯茶喝。一杯茶有甚么了不起,但是你心里感觉就不一样。事情可以在十分钟甚至两分钟办完,让你真是感觉到当主人的味道。这种问政的努力和问政服务的品质,老百姓统统承认、肯定,但是票不能投给陈水扁。为甚么?就是因为有安全的顾虑。因为当民进党人上去之后,我会不知道你要干甚么,你会想干甚么就干甚么;对于国民党的中央党部可以不让他开就是不让他开,对于哪一个将军的房子要拆就拆,我如何知道你会不会明天说改国号就改国号?因为你做得到的。
在大家对于安全有顾虑的情况之下,这一票投下去会影响到自己的股票,于是大家就不干了。台湾人个个玩股票,如果这一票投下去会负面影响自己的股票,就会很谨慎。所谓股票就是安全,就是口袋里面的钱。所以现在不祇是问政,也不祇是服务,你要让老百姓安心。如果你不能让老百姓得到安心,就不可能得到政权。
这次选举完毕之后,陈水扁他们进行了检讨,民进党内部现在已经有声音传出,表示要修改台独的党章。
我赞成刚才李先生所说,新党此次已经泡沫化,老百姓此次不再是惩罚他,也不是对其抗议和警告,已经是对新党厌恶。当初支援新党,就是因为看不惯国民党内部的问题包括同自己的理念不合,才退出的,属于一股清流,也是国民党的精英,很多的选民把新党当作真正的国民党。但是分离出来之后三四年的所作所为,就是新党领导者当初骂国民党的那些问题。比如内斗,比如赵少康参加选举的权术。现在台北市的老百姓有谁不知道你会做甚么事情?所以新党内斗、权术,加上金钱上也不乾净,就是当初曾经骂国民党的;反而国民党有所改进,新党却斗得不可开交。老百姓尤其是新党的选民对其失望到极点,于是不要新党了。而且看到国民党在渐渐改掉过去的一些恶习,丢掉一些过去的包袱,于是想再给国民党一次机会,于是选民又回来了。这可以看得出,新党的确没有甚么市场了。
如何看待“新台湾人”这个概念
黄枝连:其实“新台湾人”这个概念很多年前已经提出,很多学者写过文章,很多文件使用了这个名词。此次选举中李登辉将此一概念高调提出之后,对于马英九的当选产生了相当正面的影响,对于省籍纠纷产生了纾解的作用。
“新台湾人”有可能成为国民党新主流的基础
曹景行:应该说,新党的支持者们最后的心理障碍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解除了,这在那一天的晚上是很明显的。新台湾人的概念尽管早就提出过,包括高希均写了书,以及有人写一些文章,但是要选民去看了书才来作出判断是不太可能的。这是在某种情绪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特别是新党的群众最后要将自己的一票投向马英九的时候,他们是做所谓的“天人交战”。结果在天人交战的时候,有了这么一个东西,对新党群众来说是一个心理的突破,可能如同水从九十九度转到一百度而沸腾的关系吧。
那天晚上是十二月一号,晚上在阳明国中出现这个事情,当时我们都在场。实际上没有到选举,已经出现效果。
从策略作用来看,当场或者说几天之内就很明显。我认为两方面都有,一个作用是稳定新党人去投马英九而不是王建煊;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对于十几万的所谓“李登辉选民”,他们并不是坚定的国民党或者民进党的支持者,他们主要是站在李登辉的角度、本省人的角度。这些人在上次选举时投票给陈水扁,现在“新台湾人”的概念由李登辉在这个时候提出,对于稳定这些选民也是很有作用的。从策略的角度来说,这是很明显的。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已经不祇是一个策略问题了,特别是在选举之后,大家已经继续把这个概念作为很重要的课题来谈。
我自己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太大把握的结论,但是有两点可以提出来,留待以后观察或者大家一起讨论:一个就是“新台湾人”会不会成为以后国民党新主流的一个基础?以前是主流和非主流关系,我们觉得长期以来这是一个分野。但是从这次选举来看,新党这个形式可能不存在,但是新党的支持者还在,这些支持者现在马英九身上找到了一个归宿。马英九后面实际上还有不少是原来的非主流的因素,这次把他推出来一直到最后把王建煊的也就是新党的支持者争取过去,把黄复兴的票源稳固,这些非主流的因素实际上也蛮重要的。从这一点看,国民党内部原来的主流和非主流的界限已经不是那么明确,而且新党和国民党的界限也不太明确。新党原来的那些支持者可能会寻找他们的新的支援目标,而马英九作为新当选的市长所可能形成的那么一个核心,以及他所代表的一种凝聚点,会不会形成国民党内部一种新的主流或者改组,这就不是以前的主流和非主流可以划得清楚的了。那么这种新的形成,“新台湾人”在其中起甚么作用?我记得江素惠可能写了一篇文章,她认为此次选举李登辉情结仍然起蛮大的作用。但是我不赞成这个说法,“新台湾人”的出台对于“李登辉情结”来说是将其摆回去了。“李登辉情结”是讨好本省人的,是拉民进党的,国民党的主流派是向民进党那边靠,所以会有李登辉是一个半党主席的说法。现在一个半主席我看他是当不成了,大概现在会回过头来向非主流派那边靠回一点,然后又把新党那边又拉过去一点,所以今后这两党的界限不会很清楚。以悲情和本省人为基调的“李登辉情结”基本上开始淡化,这不光是悲情的淡化,而且是李登辉情结的淡化。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李登辉向现实的妥协。如果说李登辉仍然很有魅力,仍然是国民党的最重要的人物,但是已经不是“李登辉情结”支援下的人物。他现在需要做的是把原来非主流派当中的一部分甚至新党的一部分,凝聚到国民党这边来,作为他的支援力量,不然就可能保不住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为了保这个“店”,可以作出这样的妥协,这是李登辉的一个很大的转变,这就是为何“新台湾人” 出笼。李登辉的这个“新台湾人”同高希均的是不同的,是对以往十年过程的一个重新的曲线回摆。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从这次李登辉的作用来看,确实他仍然是国民党最重要的一个权力核心。然而,虽然有人说其他人的政治前途还取决于李登辉的祝福,但是对于中生代这么摆不平,本身就可以看出国民党内部与前几年不同。中生代目前的情况是,在李登辉依然有其威权的情况下,中生代是一种“恐怖平衡”。“恐怖平衡”最初来源于核大国之间的相互核威慑,你一万个导弹,我也一万个,于是大家都不敢动。但是这种情况下也需要一个共主。这个共主就是李登辉。但是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局面同前几年是不太一样的。这祇是作为我的一种观察,很难说已经是一个结论。具体的我想可以看今后国民党内部的变化。
“新台湾人”是妥协的产物
李南雄:我觉得“新台湾人”其实是过去台湾民主化的两个极端撞击之下的一个产品。一方面是使得台湾开放民主之后的悲情政治找到出路;然后同时对于外省人来说是一种冲击并产生一种危机感,所以就有省籍的情结,因此“新台湾人”就是妥协之下的一种产物。
在台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司马文武说,这次台北选举显示外省人的危机感还是很重,虽然有转投马英九的临界点,但是省籍的情结还是没有淡化。我们到基层接触民进党立法委员,我们一谈起“新台湾人”他们就不让我们走了,就一直讲,不过他的一个观点也值得参考。他们说其实从一部分民进党人的观点来看,关于本省人和外省人的身份自我选择和认同,应该让民众有一个空间。你自己认为自己是“新台湾人”就是新台湾人,如果一时想不开认为自己还是大陆人,想做外省人也可以。他们认为这样应该是一个合理的态度,就是尊重个人对于身份的选择。
“新台湾人”的提法有一个好处,就是对于这个阶段的问题给一个重新的定义。总体来说,这是台湾民主化引发的政治本地化所撞击出来的一个新产品。
民进党的实力有所增加
李鹏飞:此次选举,第一是投票率高了,大约高了百分之五,比上一次多了大概七万至十万多人参加投票。但是如果以上一次的得票数同这一次得票的数目来看,我自己的看法是,国民党和新党的选票,这两次选举的得票都差不多,加在一起都是大约八十万票。陈水扁上次得到六十一万票,上次国民党的黄大洲得到三十四万票,新党的赵少康得到四十二万票。但是这次陈水扁的票反而增加最多。
我因为在香港也参加选举,到了他们的竞选总部,特别注意到有关选举的人员构成的情况。我认为民进党将来的实力会日益增加,而且如果该党宣传得好,把自己的档次提高之后,就是说有很多敎授、专家加入之后,距离执政不远。
在民进党的竞选总部,聚集着的一班人都是基层人士,而每一个社会都是基层人士占多数。从民进党总部人士的衣着谈吐举止,可见该党得到基层人士的广泛支援。就好像香港,在文化水平、生活水平没有达到中产阶级的情况之下,基层人士的支援是很重要的。而在马英九的竞选总部,情况就不一样了,衣着举止谈吐就文雅一些,我为此还担心马英九会输,除非他大量拉住新党的票才有可能赢。最后的确是因为新党的票转投马英九才使之获胜。但是从政党政治的长期作战来说,如果国民党不能吸引相当一部分的基层选民,其执政不会太久。
黄枝连:你的意思是未来几年民进党就会相应向中上层调整,而国民党需要向中下层调整?
我判断李登辉下次仍会参选
李鹏飞:我这祇是根据双方总部聚集的人士来进行判断。
“新台湾人”这个口号一出来拉拢了主要以外省人组成的新党的选票。在这种情况下,下一次再进行总统选举的时候,我认为国民党不是那么乐观,关键要看谁是总统的候选人。
虽然台湾的宪法规定总统祇能做两届,但是在法律的程式上,李登辉现在祇是做了一届。因为他现在是民选的,属于民选的第一届,因此到时候要看他和宋楚瑜的关系如何。李登辉虽然在政治的层面经常表示不会再次参选总统,但是会不会再次参选是一回事,能不能参选是另一回事。现在一些学术界已经就此辩析。
我判断到最后李登辉还是会再次参选,因为他顶得住。宋楚瑜可能得到一定的票,但是连战也想当总统,如何摆放连战的位置很重要。所以说,国民党内不是一定没有问题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政治斗争。
台独党纲是民进党执政的最大障碍
刘坤原:首先就李鹏飞先生有关民进党很可能执政这个问题谈谈看法,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让老百姓放心,即使提升该党成员构成也还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唯一能够让老百姓安心的就是“我不独立了”,就是维持现状,按照目前的样子走下去。祇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放心。
对于民进党的党纲和对大陆的关系,老百姓非常在乎。如果民进党的党纲改过来,表示“我们已经不把台湾独立当作民进党的目标”,那国民党就很危险了,那民进党真的是可以当选总统了,因为老百姓就没有这层顾虑了。
但是民进党会不会放弃从党外时期就提出来的这个目标呢?至于会不会因为改变目标而使民进党泡沫化则很难讲,因为这要看老百姓的民意在甚么地方。这次选举老百姓已经释放出民意的资讯,就是要稳定,要安定,要安全。如果民进党感觉到这个资讯,摸得到这个资讯,就像李登辉那样“我在听,我听了之后再跟着他的脚步走”。(李鹏飞插话:我看民进党会选择这个路线,此次该党在统独的问题上不是提这么多了,不讲了。)
如果该党提出放弃党纲中的台独,对整个台湾来讲,对整个大中国来讲,都是好事情。大陆不会同陈水扁拉扯关系。大陆会说:“你来玩可以,来看病都可以,可以帮你安排最好的病房,但是讲政治则不同你谈,因为你要搞独立”。
党纲最重要,如果他能够改变党纲,就很可能执政。因为老百姓没有了安全的顾虑,就可能想着“换一换”。换祇有好,但是如果“换”会引起安全的顾虑,那么老百姓就希望不换。
安全事实上就是股票。对台湾的老百姓来说,有安全才有股票。一个导弹过来,股票通通没有了,一百块钱变成了一块钱。所以,安全有问题,老百姓就不选你。
还有,讲到“新台湾主义”四五年前宋楚瑜选举的时候已经提过。但是那个时候为甚么没有那种效应?因为“新台湾主义”不是随时提出来都可以发酵的,必须加上“扬弃”和“悲情”这两个因素,而且是刚刚好配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发酵。如果仅仅说我们无论两百年前来的、四十年前来的以及最近才来的都是“新台湾人”,那是没有用的,因为你本来就是台湾人嘛。但是如果把过去的悲情加以扬弃,两个事情刚刚好一起讲出来,那个发酵的力量就很大。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李登辉讲台湾的悲情会得到认同,自叹过去都是听人家的,自己从来没有当家过。但是这样讲对新党的支持者来说很刺耳:“你现在已经当上总统,还悲甚么情?”但在他把悲情丢掉、面向未来的时候,再加上新台湾主义,将两个加在一起,就发酵。且在选举的前一天提出来,时间配合很巧。正如李鹏飞先生所说,如果四年之后再提“新台湾主义”,就不会有用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了,心里都有数了,届时也就不能再提。
国民党内的问题的确很麻烦,但是李登辉不会出来参加二○○○年的总统选举。第一是没有意思了,他自己已经多次讲过不再参选。虽然马英九讲过两百多次不参选台北市长,但是他可以参选,可是对于李登辉就不一样,因为他觉得真的应该交出来了。(曹景行插话:民意调查显示,七成反对他再选。)票在老百姓手上,无法决定谁会一定选上。以前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现在是选票出政权。李登辉也知道,现在马英九已经当选台北市长了,而马英九是连战的学生,且是连战一手提拔的台大学生。马英九一上台,就把连战的气势抬起来了。
再说还有一个很大变数,总统选举很可能延后。因为他要把国大代表选举、立法委员选举和总统选举合在一起选,造成另一个“三合一”,当然这个还在未定之数。现在总统选举和国大代表选举是在一起选的,时间在一年半之后。但是再过一年,又要进行立法委员选举,真是劳民伤财。所以现在把两个选举延后到立法委员选举之时。(曹景行插话:这需要修改宪法,延期一年七个月。)这个现在马上就可以修宪。现在马上要立案,一旦修宪完毕,立法委员选举也变四年了,这样就不会一天到晚选举,劳民伤财。
第二,过了一年半多,再来一个一年七个月,宋楚瑜不晓得变成甚么了。政治上也许他变得更有力量,也许就不见了,政治是很难讲的。(李鹏飞插话:如果修宪把总统选举延后的话,宋楚瑜更不值钱了。)延后是好是坏很难说,没有人能够断定延后就一定不利于宋楚瑜。祇是一般来讲对宋楚瑜不好,因为空仓期那么久,那么一段时间没有资源怎么做呢?如果乘这一段时间连战积极地走基层路线,让老百姓更加接受,加上马英九当选的助力,再加上民进党在可见的未来不可能放弃台独党纲。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即使陈水扁上来竞选也没有用,选不上的,老百姓不会把票交给他的。第一陈水扁的票永远是百分之三十,这次也是百分之三十。如果能够将台独党纲取消,就可以再拿到百分之二十,那样百分之五十就可以选得上了。
问题在于陈水扁不可能放弃台独党纲。因为即使一个人想放,比如许信良想要大胆西进,但是其他人不可能让他西进,其内部势力的斗争太激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我们放弃台独”,没有人敢站出来这样说,而且也跟他们成立党的宗旨有违。他们祇能说维持现状,“我们现在已经独立了,何必再宣布独立”;但是该党的独立就是“我们已经是台湾了”,就是不讲中华民国。国民党说我们现在不用再宣布独立了,已经独立了嘛。但是国民党独立的是中华民国,而民进党的独立是台湾,这不一样,所以老百姓不会那么轻易地把这一票投给陈水扁。所以下一次连战出来参选总统,还是一样会选上。
国民党选举靠组织,民进党靠个人魅力
李南雄:谈到在台湾政局里面谁主沈浮的问题,很明显现在有鹏飞先生的看好民进党和坤原先生的倾向国民党。我则想补充我的一点意见。
我认为要看选举是甚么样的选举。如果是靠个人形象的选举,那么民进党得分的机会比较高,国民党的风险就比较高。因为国民党在传统上来说比较占便宜,比如立法委员的选举和县市议员的选举,就是要靠组织、要靠资源、要靠人脉关系的选举,国民党就占优势;但是选举区一旦大了,一超越组织的规模,就要凭个人的魅力、明星的效应。这种情况之下,国民党的风险就相对增加。民进党如果刚好挑得出旗鼓相当的人,民进党的候选人就会得分。民进党的策略其实也是在此,如果是县市议员或者立法院这一级,他们要前进,受到的阻力很大。我同他们谈过,民进党是希望在未来的年月,在行政方面包括县市长或者总统这一级寻找突破。
作为一个中间阶段,他们会在一些地区掌握行政资源并累积经验。民进党要想执政,我想大概会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由需要依靠个人形象的选举入手,取得执政的经验,树立威信;第二步是在立法院和县市议会这一级的选举。
所以这次陈水扁在台北市落败,对于民进党来说是一个挫败。因为民进党在策略上是要夺取县市长、行政首长,而该党比较能够拥有机会的就是依靠个人形象、个人魅力的选举。
危机感唤醒了国民党
李鹏飞:现在来看,国民党的优点是有很大的财力,人力也多,因为具有很长的历史。以前国民党不当民进党是一回事,再向前不当反对党是一回事。但是上一次的选举,国民党估计不到陈水扁会赢得这么多,反而唤醒了国民党内部的夺斗心。但是国民党中间有分裂,如新党分裂出去,马英九也不是同李登辉这么好,曾经辞去法务部长的职位。这样,国民党内部有危机感,但是现在有危机感反而会变得好一些。
而民进党就是利用了前面说的这个机会。祇是此次该党祇有七十九位候选人,现在根本不够人才参选立法委员。国民党利用配票、买票等财源支援,才能选中,但是长期来说,民进党基层的支援就是他们的票源。我问过国民党的竞选总部,为甚么使用世界上最落后的多议席单票制的选举方法,就是因为这样对国民党有利,买票买得舒服。老实说,买票的人少一点,知道多少票就可以中,而且配票也容易。多数真正民主的国家,祇有两个制度,一个是比例代表制,一个是单议席单票制。多议席单票制以前日本用,现在已经改了,多议席单票制现在祇有台湾使用了。我相信国民党一定研究过单议席单票制,但是在民主化的过程中为甚么不走这条路?而且也不敢走比例代表制的路?因为比例代表制有不稳定性,反而多议席单票制对国民党是最稳定的方式。但是在民主的推动以及将来立法委员的选举中,我相信这是迟早要改革的问题。
“新台湾人”对地方政治影响不大
曹景行:我想这同台湾的地方政治有关。立法委员选举的范围超出台北市,这也是派系的最后的较量。这样的方式比较容易摆平派系,如果按照比例代表制的话则难以做到。
台湾的选举实际上是从下面发展起来的,有着很长远的历史和广泛的基础,而国民党在地方政治方面基本上是建立在派系平衡上的。如果其他方法都不能达到派系平衡的话,贸然实行可能比刚才讲的买票更加危险。为何此次我们看得比较多的是台北的选举,而对地方看得比较少?为甚么说我认为需要瞭解地方政治生态到底有没有根本的改变?因为“新台湾主义”可能对立法院选举毫无作用、毫无意义,实际上对高雄市也没有甚么意思,大概主要是对台北市有作用。
对于台北市的选举,我自己在思考我观察到的一个问题:李登辉提出“新台湾人”实际上也是和马英九及新党的一个政治交易。因为这个概念推出之后,郝伯村第二天就作出了回应,王建煊自己已经放水,然后是孙运璇那天出马。孙运璇那天出马的作用实际上不比“新台湾人”这个口号的作用小,十二月四号那天也就是投票前的最后一天他七次拜托大家选举马英九,可以说一次一万票,七次拜托为马英九增加了七万多票。那天在中正纪念堂,很多国民党的支持者因为孙运璇的出马拜托,引致热泪盈眶。所以说,那种情绪也不是单一地源于“新台湾主义”到底会如何。
谢长廷应感谢吴敦义
刘坤原:“新台湾主义”对于促使孙运璇出来为马英九站台,具有相互的关联。他们说此次孙运璇的站台,就等于当初卢修一的下跪,而其下跪促成苏贞昌当选一模一样。因为民进党的卢修一当时已经病入膏肓,他在台北县的选举中一跪下去,其效应是马上让大家选苏贞昌,台湾老百姓对于孙运璇的那种感念,无法想像,因为是在他的手中把台湾经济带上来。李国鼎虽然也是作用极大,但是孙运璇是行政院长,整体经济的提升有赖于他。当然他也很后悔一件事情,他说他祇是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没有带动文化方面的进步。
讲到谢长廷在南台湾的胜选,我觉得他的胜选不是要谢谢他自己,凭他自己是选不上的,刚开始的时候他实在落后太多了。也不必去谢谢他的选民和他的忠心的支持者,而是要谢谢吴敦义。因为吴敦义实在太差了,执政八年,老百姓每天醒过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烧开水,但是水不能喝,水质太差,煮开了还是不能喝,老百姓必须去买矿泉水。就像我们老百姓到政府办事,对我们而言,政府既不是国防部、不是外交部也不是总统府,而是警察局、区公所。对于一般市民来说,最为贴近生存的不是放宽关税,而是他们要喝水。吴敦义对于水的问题,说了八年都没有做到,所以谢长廷应该谢谢吴敦义。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扭扭捏捏,上一次是这样,这一次也是这样。要他出来选,他总是说我不选我不选,到最后人家出来要参选了,比如苏南成、王志雄,他又要选了。但是他又没有马英九那样的魅力,你一出来人家都退出选举,从而导致一些不应有的矛盾。上一次也就是这样子得罪了王玉云,而且上次吴敦义说如果他选上就让王玉云的儿子当副市长,但是最终没有兑现。这次又是别人因为他不选才出来竞选,但是吴敦义又是故技重施,所以王玉云当然就讨厌他。吴敦义后来曾经隐隐约约地表示他的败选是因为王志雄倒戈,不知事情是否真的有,但是相信吴敦义不敢随便乱提。为甚么会有这种结果呢?因为他先对不起人家了。政治这种东西并不是说人家都会让给你,所以他真的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整个来讲,不可能从百分之三十七和百分之二十拉到持平,而且最终祇差五千票。但是吴敦义不能讲祇差五千票,其实应该讲原来领先的八万票到哪里去了?
台湾未来政党政治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黄枝连:下面我们把两岸关系的因素和台湾今后政治的发展、特别是政党政治的发展结合起来讲,好不好?曹景行一开始说他要在这个部分多作一些分析,请。
民进党人的反省将对两岸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曹景行:我对于台湾这个方面的问题的分析比较偏重于民进党,认为更加重要的,还是民进党到底会向甚么地方变。刚才刘坤原先生已经谈到了,就是如果民进党变化很大的话,可能直接影响到两岸关系。
反过头来看这次选举,为甚么台北市会掩盖掉其他的?李登辉对香港的学者包括对日本《读卖新闻》的讲话,实际上都说最重要的是立法院的选举,比两个市的选举更重要。可是为甚么我们观察的时候还是注重台北市的选举?并不是因为马英九长得好看,所有的国际舆论都是关注马英九的胜败。召开国际记者招待会,从CNN、美国传媒包括香港去的,不提其他问题,祇问一个“统独”问题。实际上这次选举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管陈水扁自己最后怎么讲,所有的人都将这次选举同二○○○年的总统选举连在一起,这是对陈水扁最大的不利。他在台北和台湾南部地区声望非常高,可以说很多人将原来对李登辉在民粹主义方面的狂热,已经在某种程度移情到了陈水扁身上。在这次选举中,陈水扁的一个很大的失言吴就是他没有清楚地把自己的选举定位为一个市长的选举。选市长同省籍有甚么关系?选市长同“统独”本来说是没有关系的事情,单单纯纯地选就可以,但是他把这个界限搞得很模糊,到后来他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已经晚了。结果他输了,北京应该是松口气,国民党最高兴,新党因为支援马英九赢了,相信也是乐意看到陈水扁下台。民进党的部分人对陈水扁此次下台并不太惋惜,特别是美丽岛系和泛美丽岛系的民进党支持者。国际上,欧美的舆论中美国松了一口气。现在整个看下来,反而变成陈水扁输了,大部分人高兴。
陈水扁最大的问题而且可能注定他要失败的问题就是在定位上。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一个所谓国家定位,涉及统独问题,变成选举总统。你一旦选总统,选民考虑的出发点就同选举市长不同了。
这就引导出现现在的问题:在民进党当中,我自己感觉到陈水扁在选举失败之后,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出乎我的意料。开头的时候有一种舆论是“还阿扁一个公道”,民进党内部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有这种观点,包括“阿扁输了就是台湾民主倒退十年”。但是这些东西很快就消失了,现在的检讨是以陈水扁为主导,提出“到底出了甚么问题”的疑问?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出的严肃性超出了我的预测。
今年二月份民进党的“中国政策讨论会”我全部参加了,在这个讨论会上许信良的“大胆西进”开始受到其他派系的一些批评,但是最后达成的结果是同邱义仁的新潮流系相合,变成了“强本西进”。但是都有一个印象,他们已经开始想改变民进党原来在大陆政策上的传统的、僵硬的、意识形态领先的做法。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次会议几乎没有任何效果。为甚么?因为人气最旺的陈水扁拒绝参加。他第一不参与,然后在外面放话,实际上破坏了这次会议的成果。民进党当时确实出现了一种调整的机会,他们看出了该党通向执政之路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他们于去年十一月的县市长选举中获得十三个县市长的重大成功之后,他们知道下一步就是这个问题。但是,陈水扁当时持一个非常糟糕的姿态。然后陈水扁去了美国,而在美国其表现又几乎是不及格,他在美国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麻烦制造者”。
但是,这次陈水扁转过来,选举过后第一个表示其中的原因是“我做了甚么事情使那些不投我的票的人不放心了”,这是他第一句话讲出来的,他要从这个角度反省。第二次他更加明确地讲,比如说:台独这个问题一定要想办法解决。
我不管结果怎么样,陈水扁能够有这样一个反省的能力,他如果能够加入到民进党反省的阵营当中去,我觉得在民进党内部的影响同今年二月相比会有一个质的不同。原来在那个会上,他的那帮人如沈富雄等正义连线的那些人,那批人骂许信良是骂得最凶的。但是这次沈富雄也提出要改,而且更加彻底到包括修改党纲。我觉得不要低估民进党人的自省能力,他们的弹性蛮大的。虽然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并非马上就能使老百姓安心,但是许信良已经表现出这种弹性,许信良的大陆政策实际上要超过国民党。我想这是一个趋势,民进党要想执政,在大陆政策方面就一定要超过国民党。
真正强硬坚持台独的人在此次选举中成绩并不好。所以说这次选举是统独投票的一个预演。为甚么陈水扁输,就是因为那个问题没有解决嘛,让人不放心嘛。连李远哲都讲陈水扁是一个好市长,而他确实是一个好市长,他当市长绝对没有问题。老实说,如果没有统独问题,台湾是一个单一的地区,民进党执政也没有问题。以民进党的人才和资历,我相信在一个两千多万人口的地区是能够执政的,完全没有问题。但是该党始终没有解决统独问题这个最大的障碍。现在我相信陈水扁是能够作这个反省的了。选举失利之后他不讲其他问题,祇讲这一个问题,我觉得是蛮有启示性的。
我不知道以后他会不会有突破,但是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当时施明德要转的时候,把建国党的那些人气走了;然后许信良“大胆西进”又把新国家连线的气走了。现在的问题就是以陈水扁的人气和在党内的权威,能否把山头明显的民进党转过来。民进党是山头特点明显,有些像《水浒》聚义的状况,而不像列宁那样组织严密的政党。陈水扁有没有这个能力、这个威望,把这个大家为了一个相同的利益聚在一起、各有山头的党,加以转变。就是说他现在是民进党内最有威望的人,但是他的威望是否能够达到将台独纲领转变?他不一定将台独纲领废除,但是可以采用某种方式变通。这里我认为有几种方式:一种是完全废除,就是台独纲领没有了,重新来一个;另一种办法是修正,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利用一种新的、可以优于旧的解释的解释。就是不管前边的人怎么讲,重新作出一个解释。这些东西如何变化目前还不知道,但是他会改,而这个改我觉得可能会对今后两岸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今年二月民进党的会一开,国民党就慌了,当时国民党很紧张,生怕这个会开过之后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走到国民党前面去。
民进党转变对整个大中华是件好事情
刘坤原:我非常赞成曹先生的分析,因为他刚刚讲的民进党知道反省,陈水扁知道反省,从一点可以看出来,就是在整个的竞选期间,通通用台语;到了承认失败的时候用国语了。
那个时候他发现错了,照理来说当时已经失败了,再用国语有甚么用?票已经投下去了。但是,他主要是看下一次。陈水扁也向媒体道歉,说自己在竞选期间对媒体很不礼貌。第三就是关于修改党纲的问题。沈富雄是甚么人,他怎么敢提出修改党纲的问题?一定在下面讨论过了,由陈水扁跟他讲、商量过,沈富雄才敢提出修改党纲。因为陈水扁自己也不敢随便乱讲,而叫另外一个人讲一讲,不行也就算了,如果是陈水扁讲出来不行,就丢脸了,所以大家一定在私下先行讲好,陈水扁不表态就表示支援。
陈水扁发现过去用台语也好,用甚么贵宾狗和土狗也好、比萨饼和包子也好,选票永远是百分之三十;而这次不但不到百分之三十,而且变成百分之二十九,可见他的票房永远就是那么多了。他现在站出来用国语讲话,沈富雄站出来道歉,站出来放风修改党纲。如果这样发展,就会真正变成两党政治了,那时候选民进党或者国民党对于老百姓来讲已经没有安全的顾虑,对整个大中华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情。
至于国民党如何应战,祇能用平常心来看待民进党的转变,要很高兴地来接受这个事情,你不能永远想要自己执政一辈子啊。陈水扁服务的品质比国民党好,问政的努力也比国民党好,败在民进党的党章,败在让老百姓不安心。他这一点如果取消的话,对老百姓来讲是好事情。那样国民党就祇好更努力一点,在问政品质方面更努力一点,不要再搞那些政治的斗争。
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经济比政治更重要
李鹏飞:刚才两位讲者的观点我都很同意。我认为陈水扁是一个有很高政治智慧的政治人物,具有很大的政治魅力,所以他一定会考虑下一次选总统。而民进党中间,能够拿到比较多的票的就是他了,该党没有其他候选人具有他这样的政治魅力,可以吸引民众。所以我相信他所考虑的一定不是仅仅百分之三十的选票。
以陈水扁的政治智慧来看,他自己一定希望有一个胜算。无论选市长还是选总统,都不能输了又输,一定要想办法使自己有一定的赢数。
此次他输了,将来一定要扩大自己的票源。因为民进党拥有基层的支援,将来民进党的票源应该不止百分之三十。刘主任刚才说得很对,台湾安全问题在台湾人心里面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所以我看他会想办法修改党纲。作为一个政党的领导,如果他想执政的话,一定要想办法拉拢选民,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在这个方面,我相信在未来两年一定要很快地加以改变,要想办法将这个问题加以改变。陈水扁就算这次输了,也会计算他的选票。其实他比上次多赢了七万票,是意想不到的。
对于两岸关系,我个人的看法,对于中共来说,其实是一样的。虽然民进党的党纲提倡台独,但是真的看看最近这十年,民进党推进台独已经分派系,建国党已经出去了,就是极端左派的民进党人已经出去了,所以该党会在大陆政策方面作出修改。其实中共不要认为马英九这次当选就是一个好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我们香港去观选的都听到李登辉在其六页纸的演讲中间,祇有半页是关于“观选”事宜的,其他五页半就是讲两岸关系。
在两岸关系方面,我看发展是缓慢的,因为现在无论是马英九选中以后的态度还是现在国民党的论调,其观点是“分治”,也不太讲“中华民国在台湾”,就是“分开统治”,认为“一国两制”行不通。对于“分治”,我看在国民党中间和台湾人中间,也是有共识的,所以在国家统一这个方面,是很困难的。
我个人认为,这条路是很长的、很困难的。但是在国家统一的问题上,经济比政治更重要。如果更多的台湾人去中国大陆投资的话,台湾内部会产生一种政治和经济的力量,就会要求台湾政府加强同中国大陆方面的沟通,透过这个方法,才能统一。打仗,我看这个可能性是很低的。我其实很不愿意听见无论是江泽民也好、朱镕基也好,说“我们不排除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我个人对于用“不排除”这三个字是很反感的,反而如果用“我们不希望用武力解决”更好。这个是一样的意思、一样的效果,但是在别人听起来是两回事,具有很大的分别。
国民党地位加强,两岸关系原地踏步
李南雄:“新台湾人”这个概念、“新台湾主义”一提出来,时间非常适合,就把台湾内部族群问题化解了。化解的意义就是可以以鲜明的立场,强而有力地同北京对话。这样就没有了“台湾人有不同的声音”这个压力,不会在面对北京的时候还因为有族群的分歧而出现第二种声音,就会一个声音面对北京。
另外,国民党的立场不需要变,因为国民党要强调安全,维持现况。而民进党没有办法挑战这个立场,一般老百姓相信国民党是为着安全、为着现况。在出现这样的一个变化时,国民党就能够在同北京谈判时坚持强而有力的立场。现在证据马上来了,国民党不想谈政治性的谈判并加以推迟。通过新闻报导可以看出,李登辉在国大代表会议的时候是轻轻地讲:这个问题很复杂。而敏感的《南华早报》就报导国民党不想同大陆进行政治谈判。不过意思大致是政治谈判需要慢慢来。就是说,现在台湾可以采取这个比较强硬的立场,而且现在没有第二个声音说不同意李登辉所讲。
这样,两岸关系看来是会原地踏步了。可以说现在是欲速不达。
黄枝连:座谈会结语
三个小时的研讨会,大家都能够放开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层面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感和见解。表面上是各说各话,但是由于大家都是高手,都是实事求是地就事论事,故逐渐地殊途同归,终收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此次“三合一”选举,对于台湾内部的政治发展、民主化进程及其建制化,是一个进步。因为选举活动是在相当规范的情况下有序展开,政党的竞选活动和选民的助选及投票行为,亦逐渐走向理性化。这反映出经济的发展和民众敎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台湾人民意识到,利用选举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是现代政治的比较可取的运作形式。
大家都一致指出,这次“三合一”选举对于台湾的政治生态虽然并没有发生激烈的冲击及引起重大的变化,但是对于台湾今后的政治情境架构还是发生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有一点我个人觉得十分有意思,就是大家都认为台北市长的选举,执掌台北市长四年且政绩出色的陈水扁之所以会落选,是因为选民担心一旦陈水扁胜出,即可挟其优势问鼎总统宝座。但是台湾人民不会选举陈水扁或民进党其他的候选人担任总统,因为担心这些人一旦上台,推行其台独政策,马上会导致两岸关系严重恶化,威胁台湾人的安全及切身利益。相反地,国民党及马英九的胜利,在于他们巧妙地利用辜振甫对大陆的参访、对话,营造出两岸关系渐趋稳定、和谐的大环境。国民党巧妙地利用这个优势警告台湾民众,要安全、要安定、要繁荣,就不可以选民进党人。因此对于民进党来说,如何修改党纲,删除台独条款,亡羊补牢,与北京方面建立正常化的关系,让台湾民众消除安全方面的顾虑,是关系到民进党在台湾能否成为执政党的一个关键性的条件。
今天下午我们有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明确了大陆因素或者说两岸关系虽然在这次“三合一”选举中不是议题,但是有形无形之中,却发挥着微妙而重要的影响。由此可以推论:今后在台湾搞高层次的选举,想要胜出的政党及其候选人,必须向选民、必须向大陆方面乃至必须向美国为主的国际社会传递一个讯息:祇有他这个人、他这一群人、他这个政党上台之后,才能够保持两岸关系的正常化。如果反对派上台,便会给各方人士带来一场灾难。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台湾地区的选举已经是在一个中国的大框架、大取向、大情境之下来展开的。能执政的、要执政的,都要向各方人士申明他们不会因为“走出中国、告别中国”而引发安全和安定的问题。这一次我或者可以这么说,“一个中国”正在成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政治活动家的一个不可闪避的重要现实:不管你这个人、你这个党喜欢还是不喜欢,“一个中国”是唯一的出发点。
如果大家接受这么一个逻辑,那么陈水扁同民进党迈向执政的关键问题在于“回归中国”;而李登辉和国民党主流派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他们可以做的一项重大贡献就是确立台湾同大陆的关系,可以朝着“一个中国”的大方向,在各个方面逐渐地展开并取得成效。显然,如何在“一个中国”的大方向下营造一个新的台湾?或者说不考虑“一个中国”的问题,台湾是否可以有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大计?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对于台湾即将到来的一系列高层次选举,祇要扣住两岸这个题目,便可以掌握来龙去脉及胜败成数。
评论员简介:
刘坤原:一九四七年生,祖籍台湾,西班牙拿瓦纳大学新闻学博士。一九七三年进入行政院新闻局服务,一九七八年加入中央社,历任总部外文部副主任、淡江大学兼任副敎授、中央社马德里办事处特派员、中央社香港分社主任。现调任台北总社副总编辑兼大陆新闻部主任。
李鹏飞:现年五十八岁,于一九七八年出任香港立法局议员至九八年。曾由中国政府委任为香港特区筹委、推委及港事顾问。现为香港特区人大代表,曾在七七年当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并在八五至九二年担任香港行政局议员,八八年至九一年任香港首席立法局议员。前自由党主席。
曹景行: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节目顾问。曾任香港《亚洲周刊》副总编辑、《明报》主笔、传讯电视中天频道总编辑。并为香港、新加坡、美国的多家中文报刊撰写时事评论文章,为香港著名时事政治评论员。
李南雄:香港中文大学政治行政学系敎授。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目前研究课题着重中国工业政策、退休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出版著作颇丰,包括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的《中国工业管理与经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