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两岸关系未来四年展望


  徐博东:开场白

  今天座谈会的参加人员很有特点,有研究两岸关系的,也有研究国际关系、军事、媒体、两岸经济的,涉及的领域比较广。还有我们今天有几个“问题人士”,像李老、罗援、建民等人的言论都是颇受对岸“严重关切”的,陈斌华也是被封杀过“半年不许入岛”,而我是“三年不许入岛”,朱显龙是 “两年不许入岛”。
  
  今天座谈会的主题是今后四年的两岸关系。我们今天在座的有几个人经常参加涉及两岸关系的座谈会,请大家畅所欲言。有不同的看法,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台湾大选至今,选举的激情已经冷却一些了。大陆、台湾、美国三方因应选举结果的一些政策措施、一些基本态度,已经逐渐明朗。应该说,此时召开这么一个座谈会,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准确地判断未来四年两岸关系的走向。
  
  我四年前在陈水扁第一次上台的时候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在民进党的中央机关刊物上公开发表,指出所谓的“新中间路线”有四大特点:一个是它的分裂性,一个是它的权谋性,一个是它的迷惑性,还有它的摇摆性,其本质仍然是旧台独路线。
  
  如今陈水扁采用各种手段,再次竞选连任,虽然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
  
  大陆的“听其言观其行”政策,由于陈水扁在大选期间提出了台独时间表,应该说基本已经结束了。五二○时他虽然在各方的压力之下,不像在大选时提出那么激进的台独主张,暂时把台独尾巴收起来,但是很明显,此次就职演说仍然埋下了很多伏笔。
  
  陈水扁一贯善变,如果他一旦把其大选期间宣称的台独时间表变成今后的政策加以推动的话,两岸关系将会进入一个非常严重的阶段。所以“五一七”两办的受权声明里面开篇就说,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当前我们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遏止台独。“五一七”声明的发表,也预示着大陆的对台政策,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情况下,在策略上做了一些调整。有新的做法,就是大家说的先发制人,不是再像以前那样因应台湾出招,而是主动出招。所以我在新华网上讲过,现在是“听我言观你行”。现在我觉得应该是更进一步,是“听我言阻你行”。
  
  最近罗援大校对未来两岸关系提出三阶段论,分为互动期、关键期、高危期,把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可能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个很有概括性的预测,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我们现在是不是就先请罗大校仔细阐述一下他的观点。
  
  罗援:丢掉一切幻想,面对未来四年的三大关节点
  
  从“听我言观你行”到“听我言看我行”
  
  从徐博东敎授原来提出“听其言观其行”到现在的“听我言观你行”,我从这里也受到启发,并将之向前稍微延伸了一点,就是在“听其言观其行”、“听我言观你行”之后再加上“再看我行再听你言”,变成一种互动。
  
  原来“听其言观其行”的观察期结束了,现在进入了一种互动阶段,带有一种“积极预防性”的特征,主动色彩更强一些。其中以“五一七”声明为转捩点,现在要“听我言观你行”。而在“观你行”之后,我还要“行”;就是根据你的行动表现,我还要有后续行动跟上来。最后还要“听你言”,如果你的言回到“一个中国”上来,那么我们这一阶段的行动可能就结束了;如果你的言最后还是要搞渐进式台独,那么我们可能就是要进入第三阶段“听我言看我行”了。那时大陆就更加主动,就是没有陈水扁甚么事了。如果互动期你还是坚持台独的立场,仍然还不有所收敛的话,最后连互动都没有了,就是大陆的单方面行动——“听我言看我行”了。
  
  对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可以粗线条地大致划分为互动期、关键期、高危期三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含意在其中。但总的来讲就是“五一七”声明里面所讲到的,台海局势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是稳是乱?是和是战?就在陈水扁的一念之间——统则和,独则战;和则稳,分则乱。而陈水扁在“五二○”讲话中想搞一个所谓的第三条路线,也就是比较含糊、模糊的路线,是要搞一种准备和平分裂、和平独立的路线,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祇有前面讲的非常清晰的两条路。
  
  大陆忍让已经到了极限是当头棒喝的时候了
  
  大陆以前说“听其言观其行”,是给陈水扁一个改弦更张的机会。因为对于李登辉上台和陈水扁上台,我们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因为李登辉是作为两蒋的继承人上台的,到底要执行一条甚么样的路线,我们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对于陈水扁上台后的路线,我们是非常清楚的,他是搞台独起家的。我们提出“听其言观其行”一是给他一个改弦更张的机会,另外也是给国际社会、两岸人民一个认识他的时间。可以说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也仁至义尽了。
  
  四年的观察结果,使我们大失所望。不要说其四年的政绩,就在此次大选中还搞公投立法,在这么强烈的大陆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之下,仍然铤而走险,迈出了公投这—步,而我认为这是实质性台独的一步。而且他在大选中喊出了一些非常激进的口号,甚么“爱台湾、拚中国”,要比谁更反中国;强调台湾的本土性,以及台湾主权的坚定性,企图提升两岸政治对抗的局面。而且此次与二○○○年那次的竞选口号完全不一样,直接提出以“一边一国”对决“一个中国”作为竞选主轴,非常简明,就是要挑衅大陆。接着,他就提出了一个台独时间表。
  
  实践证明,陈水扁已经在台独的路上越走越远,将两岸关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所以我上次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是我们向他大声棒喝、紧急叫停的时候了。
  
  两办声明表明我们对陈水扁现在的表现、台独言行,已经到了忍耐度的极限。观察期结束,进入了互动期。
  
  大陆将掌握对台主动权和话语权
  
  观察期和互动期的区别是甚么?“听其言观其行”的政策,是一种克制之举;而台湾的一种解读,认为是大陆的无奈之举。我觉得台湾这是对我们的误判。“听其言观其行”其实是有积极内容的,也就是说是后发制人的。所谓后发制人,就是将种种台独劣迹和分裂言行统统记录在案。陈水扁和李登辉最近肆无忌惮地挑衅大陆,甚至是使用一些辱骂性的语言,比如“会叫的狗不咬人”等等。我觉得,作为政治人物,他们是要为自己的言行承担社会责任的,绝不可能是说完了就算了。大选前后的言行,不能祇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而不计后果。
  
  所以说,我们之前的“听其言观其行”是一种忍耐、克制的态度,是后发制人,未来对那些言行,我认为是要给予清算的。用陈毅元帅的话说,“不是不报,时机末到;时机一到,一切都报”。
  
  在互动期,大陆将丢掉一切幻想。对于陈水扁释放的所谓善意,我们都要丢掉,牢牢掌握对台斗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五一七”就是将话语权拿过来。以前是他说,我们反应;现在是我们说,看他反应。我们要出牌在先、预防在先,积极防御还是需要一些积极内容的。“再看我行、再听你言”的含意,就是我将有言在先,给台湾当局指明两种前途,如果台湾当局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地策动台独,那么大陆将言出法随,绝不再忍让姑息。
  
  三大关节点对未来四年至关重要
  
  对于未来四年,粗线条地划一下,我觉得有三个关节点。一个是今年年底的立委选举,我认为这是它的一个整合期,岛内的各种力量将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现在从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已经看到这种趋势。如果在整合期泛蓝阵营再次落败,泛绿阵营将失去制衡的力量,将毫无忌惮地推动台独时间表。因此,整合期对两岸关系下一阶段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关节点,就是二○○六年的年中,可以说是一个关键期。虽然此次陈水扁迫于大陆和国际的压力,在“五二○”没有提出修宪、制宪的问题,祇用了一个“宪改”的字样,而且说“个人明确建议统独议题不宜在此次宪改的范围内”,但是他埋下了伏笔。他的意思是说,如果立法院通过了,如果台湾人民公投通过了,对于统独议题,他个人肯定也是赞成的。我认为,如果他在修宪、制宪方面走出实质性的一步,将给两岸关系造成一种致命的重创。这个具有指标意义,是不是法理台独?宪改、修宪、制宪都可能有标志性的变化,因此说这是关键期。
  
  第三个关节点就是高危期,在二○○八年初。李登辉已经明确提出,二○○八年台湾要独立建国,乘着中国大陆要举办奥运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无暇他顾,因此是独立建国的最好时机。而此时是陈水扁任期的最后一个坎,他可以为台独去坐牢,而在其执政的最后时期也会在台独问题上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对此我们已经明确表态,他们宣布台独之日就是宣布战争之时,这样台湾将陷入战乱和长期的动荡无宁。
  
  如果这样,可能就要进入我讲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听我言看我行”了,就是我说了算,温家宝总理讲的“不惜一切代价”就要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誓死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毛泽东主席当年曾经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这种说法现在也是有效。一种是光明的前途、共荣的命运;一种是灾难的前途、黑暗的命运。何去何从,陈水扁是有选择权的,但是决定权不在陈水扁手里,而是掌握在两岸人民的手中。我们绝对不会允许台湾分裂出去,一定要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就是要把灾难留给台独分子,把光明留给中国人民。
  
  今后岛内局势会继续动荡
  
  李家泉:现在陈水扁的日子不是太好过,有一点四面楚歌的味道。虽然表面上神气十足,但是内心还是很虚弱的,面临的压力也很多。
  
  面临内外四大压力
  
  陈水扁的日子并不好过
  
  首先是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对陈水扁的关系,就是利用与控制的关系。美国在战略上是利用陈水扁“以台制华”,挑动两岸中国人互斗,牵制中国大陆的发展;而在战术上要控制他,不准他越轨,不要给美国惹麻烦,不要把美国拖下水。
  
  而利用与控制的关系,总是有矛盾的。既不能不用他,但是又不能不控制他,以免他绐美国找麻烦。但是总的方面来讲,还是利用。所以尽管美国对他那么不满意,那么不放心,有时表面上骂他,心里还疼他。
  
  有人对我讲,陈水扁心里有时也不是滋味。文宣会上讲“我们不是别人的一个州,也不是别人的一个省”,说明他对自我的地位看得还是很高的,被美国管着还是不舒服的。
  
  第二,他在岛内的压力也很大,日子并不好过。虽然当选了,但不是很光彩,到现在台湾舆论还在争议:他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当选了?枪击到底是怎么回事,有的说一枪,有的说两枪。
  
  因此,虽然蓝营内部、国亲两党内部都在内哄,但是在对待绿营这方面来讲,他们还是一致的。
  
  而且,陈水扁现在也没有甚么威信,说他不是“全民总统”,而是“半民总统”,有一半人反对他。
  
  第三是党内的压力。民进党有七大派系,矛盾逐渐表面化。特别是新潮流系,内部矛盾也多。沈富雄出面讲,民进党在立委选举的时候不要再讲甚么“爱台湾”了。现在爱台湾具有垄断权,成了大棒;我说你爱台湾就是爱台湾,说你不爱台湾就是卖台湾。沈富雄说年底立委选举不要吵这些了,但是遭到民进党内部的围剿。而民进党内的基本敎义派与台联党的结合,也对陈水扁形成一种压力。
  
  第四个压力就是祖国大陆了。这个压力更大,“五一七”声明实际上已经摊牌了,指出的两条路实际上是没有甚么好选择的。当年邓小平与当时的英国首相柴契尔夫人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明确说主权问题没有甚么好讨论的。“一中”是甚么?就是主权嘛。既然“一中”是主权问题,主权问题就不能讨论。而且,没有“一中”,“一边一国”必然是前提,大陆能看不到吗?
  
  五个“绝不”是不能动摇的,大陆就是要你回到“一中”,放弃台独,如果你能够接受“一中”,那么就柳暗花明,就是有“七项主张”。听说陈水扁对于七项主张还是挺感兴趣的,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上述来自四个方面的压力,使陈水扁处于一个艰难的境地,动辄得咎、进退失据。虽然如同美国人说的,“好像是当选了”,但是日子不是很好过。
  
  岛内三种势力的升降与整合
  
  就岛内形势的走向而言,支援陈水扁的绿营上限还没有到顶,过去是百分之三十三点几,此次是百分之五十点一,还没有到顶。有台湾朋友称,从看到的材料和听到的消息,都认为年底泛绿要胜选,有这种估计的人比较多。而蓝营这边的趋势,还是继续不看好,目前也还没有到谷底。
  
  一个是上限还没有到顶,一个是下降还没有到谷底。甚么时候到顶点?如果年底泛绿选举得胜了,可能就到了顶点,一党可能长期执政。这是他希望的,但是到了顶点是不是要回落?
  
  蓝营到了谷底是不是要回升?我想蓝营恐怕还要经受一段挫折,现在还持续下滑。下滑的一个结果是年轻势力往上窜,因此是不是会有新鲜势力起来,搞世代交替,有没有这个可能?
  
  第三就是中间势力可能整合、聚集。“五六七”联盟是指民国五十、六十、七十(相当于一九六○、七○、八○)年代出生的人。一个是更年轻一点,一个是更中间一点,主要是在蓝营和绿营之间再产生一股新的政治力量,许信良有些话讲得很有道理,就是“民进党祇代表过去,不代表未来”,未来还是不行。蓝营少了甚么?就是不要停留在过去,要有一个力量,不代表过去,能代表未来。这是中心思想,现在台湾少这种力量。台湾朋友说,现在蓝营最大的问题是甚么?是灵魂没有了。甚么话也不敢讲,统也不敢说,怕被戴帽子。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不好办。
  
  岛内局势还会继续动荡
  
  继续动荡的根本原因就是两岸关系没有解决。这是一个大问题,在岛内不论政治上、经济上、对外关系上,这个问题没有解决,这是根子。虽然“七项主张”对他们很有吸引力,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承认“一中”, 因为主权是不可以讨论的。不承认“一中”,也就不可能有“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不承认“一中” ,讲甚么两岸三通,又叫汪道涵去台湾,一个一个出来讲话,谁都看得清楚,就是骗人嘛。我相信连他们自己内部,都不相信这是真的。说请汪道涵去,如同说请江泽民喝茶一样,都是骗人的。
  
  在两岸关系来讲,实质上就是中国和美国在争台湾嘛,或者是美国在跟中国争台湾嘛。跟美国走就是当年的溥仪嘛,跟大陆走就是民族英雄。听说陈水扁还是想做个历史英雄的。本届任期期满的时候,他祇有五十六岁,正当年,能轻松退出政坛吗?如果“台独之父”做不成的话,会不会在其他方面找出路呢?(讲者插话:那时候,枪可能就是真的了,台独基本敎义派不会让他这样做。)
  
  台湾又想要“七项主张” ,又不想承认“一中”。为甚么想要“七项主张”?因为他们想要的其中都有。比如两岸的军事互信机制、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三通、与其地位相适应的国际活动空问、对台湾南部农产品的开放等等,他们都想要,但是对“一中”又不能接受。
  
  如何制裁
  
  经济制裁现在反响很大,在岛内也如是。我们在用词上应该准确,我认为我们打击的就是台独商人。而且我们应该选择个别的、极少数的、具有代表性的台独商人,就是要制裁他一下。也就是说,我们的两岸经贸交流的政策还不会变,就是不以政治分歧来影响两岸的经济合作。但是现在与陈水扁,已经不是一般的政治分歧了。有些人在大陆赚了很多,大陆把他喂饱了,反过来咬大陆。对这样的台商就要制裁,要给他一点脸色看,我觉得影响不错。但是,对此要防止扁团队借机渲染,把这个事颠倒宣传、扭曲宣传。
  
  要用长远观点看待台湾问题
  
  枪击案并非完全是坏事
  
  选举结果让台湾人深刻反思
  
  王建民:在两岸关系上,我不主张用经济制裁这种手段。我是从两岸关系的未来、从大战略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思考。假如没有这个枪击案,泛蓝也输了的话,你怎么回应?
  
  此次枪击案也有这样的效果:尽管陈水扁计票赢了,但是他付出的代价比他得到的要大得多。人民会思考,陈水扁怎么上台的?破坏了民主,使族群对立,台湾人开始重新思考台湾的民主发展,一些知识份子开始考虑要搞新的民主运动。所以就这种情况来说,陈水扁当选,是“当得好”。
  
  为甚么“当得好”?因为人民会认识到,这样搞下去,台湾就完了。我们应该看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社会出现了新的浪潮,出现了各种民主运动。
  
  所以我认为在观察台湾、研究两岸关系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地思考,不能一个模式,否则我们会陷入死胡同,不能现实地看待问题。
  
  印度和台湾选举有五大相似表明亚洲民主选举性质特殊
  
  我最近写了三篇关于印度的文章,涉及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台湾在印度开拓市场、从印度大选看台湾选举的发展及其走向等。其中谈到两岸关系与未来岛内政治发展,发现印度大选和台湾有很多相似之处。
  
  第一点,我们不能再将民调的高低作为选举判断的因素。台湾、印度都是如此,民调很高,甚至很有优势,都没有用。
  第二,经济因素在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民主选举中并不是关键的因素,台湾经济是执政党搞得不好,但是他也能上;而印度的执政党却是在他们将印度经济搞到历史最好,也是外资投资最好的时期,却在大选中还是输了。
  
  第三是选举策略很重要。
  
  第四是候选人的年龄很重要,要选准选对。为甚么?印度人民党为甚么输?瓦杰帕伊七十九岁八十岁了,得不到年轻人的支援。连战也快七十岁了,也是较少受到年轻人的支援。就是说,选举要有新生力量。
  
  第五,台湾选举有南北问题?印度也有南北问题。印度人民党在北部几个邦输得最惨,也牵涉南北贫富差距问题。
  
  一般来说现在民进党还处在上升时期,正在为长期执政做准备,而从趋势看民进党未来还会执政。但是如果参照印度的经验来看,那可就不一定了。印度国大党失去政权八年了,此次是在非常不看好的情况下当选。所以,我们现在虽然不看好泛蓝,但是未来泛蓝不是没有崛起的希望。
  
  所以候选人要选准选对,如果未来泛蓝真的出现一个年轻有为的领袖人物,形象比较好,就有翻盘的可能。所以我们不能把岛内的问题看死,国民党还是有希望的。
  
  本来岛内选举的情势变化就是很大的,而两岸关系危急,假如大陆经济对台经济影响很大,台湾人民吃尽苦头,选民会真正觉醒,泛蓝也就很可能重新上台。
  
  未来台湾政治体制结构的
  
  发展变化值得关注
  
  大家要看到台湾社会出现的思潮,施明德、许信良要干甚么?都是要推动台湾从总统制向内阁制发展,叫国会主义。多数党领袖执政,就是要修改法律,多数党自己担任行政院长,就是由院长来执政,总统是一个虚位。现在施明德、许信良最大的抱负,就是要和泛蓝、国亲联合,要修法,要改成内阁制、国会主义。因此,未来四年岛内政局的发展,不能排除台湾政治体制结构的发展变化。而这种发展变化,正好可能给泛蓝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谨慎处理对绿色台商的制裁
  
  今年初,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是非常好的,但是存在着潜在的危机,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
  
  客观的,就是我们的宏观经济调控,已经对两岸关系产生影响。中国大陆现在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很重要,既然能够对世界产生影响,对近在咫尺、经贸关系密切的台湾必然会产生影响。比如电力短缺的问题,已经对浙江的部分台商产生了某种影响,可能会影响岛内台商重新构思和布局。在大陆进行宏观调控、经济环境有所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在对台经贸政策上应该慎重处理。
  
  从策略上讲,我对于警告绿色台商也是认同的。但是采取经济制裁,如果政策没有把握好,出现了扩大化,那么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很大,说不定两岸经贸关系会受到挫折,出现曲折或波动。那么台湾当局就会借机说,戒急用忍的政策是对的,过去限制台商到大陆是对的。而在这种状况下台湾当局会顺水推舟,调整政策。
  
  事实上,就在大陆经济环境出现变化、周边经济环境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台商投资已经出现重大变化。越南自去年以来已经成为台商投资最积极的地区,王永庆最近要在越南投资五亿美元、包括电力和纺织。另外一个是印度,印度经济发展很快,高科技特别是软体发展更有优势,今年台湾当局就制订了新的战略,要拓展印度市场,加强台印经贸关系。今年台湾要组织三十个经贸团到印度,目的是很明确的,印度市场已经成为台商开拓的重点。最近,东欧十国加入欧盟,台湾当局也将之作为拓展重点。
  
  在这种情况下,两岸经贸关系还会不会像目前这样热下去?如果两岸经贸关系受到挫折,我认为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是不利的。此中有一个关键问题要处理好,就是要处理好遏制台独台商与服务整个台商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警告少数台独企业而影响整个台商在大陆的发展。
  
  第二,就是如何正确对待两岸经贸关系对两岸关系的积极影响。其实两岸经贸关系是两岸关系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两岸经贸关系,大家可以想像两岸关系会是怎么样?但是对于两岸经贸关系,在大陆内部、学界,已经出现了一些消极的看法,认为通过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台湾从大陆得到很大的利益,并利用这些顺差去购买军火,支援台独、支援陈水扁。这在大陆的学界和民众里面,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我认为,这个观点必须纠正,这个观点是不利于两岸关系的。两岸经贸关系应该说对两岸是互利的,得到利益的是两岸人民,并不是台湾的当权者,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到这一点。所以在经济制裁上一定要把握尺度,不能因为政治的对立,而去影响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
  
  四种力量制约陈水扁
  
  未来两岸关系的特点将是冷、僵、死。冷冻、对峙、僵持,基本上就是这个格局。
  
  会不会发生危机?大家有战争与和平的选择,对抗与对话的选择;对于这种矛盾,我们是冷静地对待,还是冒进地采取措施?这是我们未来四年的选择。
  
  我本人对两岸关系并不悲观,因为四年在两岸关系史上是一个短暂的瞬间,祇要我们对台湾有信心、有耐心,把台湾问题长期化,不影响我们国家利用战略机遇期,我们就能够很好地处理台湾问题。
  
  大家会问,陈水扁会不会挑动台独?搞更加危险的冒进台独?就我的判断,虽然陈水扁内心是追求台独的,很想搞冒进的台独,但是在现实的情况下,他不敢,他会有所收敛。
  
  目前有四种力量在制约着陈水扁。第一是泛蓝在野党,仍然是制约陈水扁搞台独的重要力量。泛蓝在岛内作为政党、对立的势力存在,必须反对台独才能发展。
  
  第二,台湾民众永远是遏制台独发展的一个力量,我们不要将台湾民众支援陈水扁就当作支援台独,两者是不一样的,如果此次泛蓝推选的是一个年青人,可能很多年青人支援的就是泛蓝而不是陈水扁,支援陈水扁是很多复杂因素造成的。
  
  第三,美国是防止台独冒险的防火墙。我们知道美国是想要“以台制华”,但是美国是绝对不希望陈水扁制造麻烦、破坏台海和平的,“五二○”之前,陈水扁制宪的声音很大,但是真正就职讲话是“宪改”,因为讲话都必须经过美国人的同意。
  
  第四,最后的防线是中国大陆。台湾很小,所以我们要有信心,不怕台湾问题不能解决。在经济制裁和武力解决的选择上,我们首先选择甚么?当然选择经济制裁嘛,这样不会伤害台湾人民安全嘛,如果经济制裁不行,才用军事手段嘛。对付台独,我们的资源、方式太多了,对一个小小的台湾还制服不了?他能跑到哪里去?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大陆是制约台独的最后力量。
  
  两岸关系麻烦增多
  
  郭震远:三二○的结果出来以后,两岸关系当然出现了新的状况。
  
  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有不同的层次。就两岸关系来讲,未来四年就总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我认为基本上是延续着过去十年的发展趋势。但是另一方面,大家高度关注的或者是担心的,是在未来四年会不会发生公然的台独;或者换句话讲,面临战争与和平的选择。我们判断未来四年,要将两方面结合起来看,而不是分别来看。所以我说,麻烦会增加,但是不等于说进入了一个高度危险期。
  
  陈水扁对台独“非不为也,乃不能也,实不敢也”
  
  第一,陈水扁搞台独是毫无疑问的,但我给他下的结论是“非不为也,乃不能也,实不敢也”。我这是指其公然搞台独。因为他搞渐进式台独,不会面临战与和的抉择;祇有他公然台独,才会面临战与和的抉择。其实法理台独和台独时间表都属于渐进式台独,这是麻烦事,必须认真面对。
  
  陈水扁实现连任之后,根据其实现连任的现象,我们到底怎么看台湾的主流民意?我觉得这是个要害问题。我想,所谓主流民意本身也有一个层次问题。在台湾这种特殊情况下,我认为其主流民意中的首要民意,就是要和平,这是由台湾特殊的情况所决定的。
  
  今年四月份台湾陆委会发表了一份民调,虽然解释上有其政治目的,但是就民调本身而言,应该说是比较真实的。就是说,在连战和陈水扁之间,结果是五十点二的人选择了陈水扁;但是在统、独、不统不独这三项当中来选,结果也是客观的。假如设定一个“不惜与大陆一战而实现独立”的选项,我相信比笼统地讲赞成统、独、维持现状的人还要少,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而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现实的。
  
  有这样一个基本判断,那么对陈水扁未来四年的政策走向可以这样讲,在两岸关系上,我想他毫无疑问会继续搞渐进式台独,而且步伐可能会加快,涉及的面可能更多,动作会加大力度,可能触及更敏感的问题。但是对于最后一张纸、一条线,他不存在马上捅破、冲过的可能。 
  
  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制约台独
  
  台湾学者一开口就讲中美台,我与他们历来有一个不同的观点,我认为根本不存在中美台三边关系。不仅是力量不成比例,更主要的是这三边不存在互动关系。
  
  美国在统独问题上,其唯一的目标就是维护美国本身的利益、怎么对美国最有利,就会怎么干。今年十一月美国大选,而且布希要实现连任看来还很不轻松,至少不比陈水扁连任轻松。但是美国的政策动向,无论是布希连任还是克里当选,有几个基本的政策动向现在应该看得比较清楚。
  
  最主要的是,美国更明确地表示了美国要主导维持台海局势现状,这就是美国反对单方面改变美国定义的台海现状。这种表示,从来没有过。而这种表示,基本上会在新一届美国政府得到坚持,无论是布希还是克里,对这一点都会保留。
  第二,为了实现这个主导目的,其双向清晰化的战略要明显强化。换句话讲,就是对大陆和对台湾的制约,都要强化。这里涉及对台售武、美台军事合作,以及反过来对陈水扁的约束,都要加强。我认为,经过此次台湾选举和两岸关系的变化,美国可能深切地感到,台海出麻烦的可能是现实的。此中值得注意的是,布希至少对于陈水扁是麻烦制造者这一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陈水扁想要公然台独,美国这一关恐怕是过不去的。这里,不是我们寄希望于美国来怎么样,而是说在防止陈水扁公然台独、防止台海出现战争局面上,美国其实与我们是有共同利益的。我觉得问题的要害在这里。谁希望台海紧张,祇有陈水扁、李登辉希望利用台海局势保持紧张,这是符合他们的利益的。正因为如此,遏制陈水扁公然台独,本身是中美共同的利益诉求。
  
  需要强化对台综合应对能力
  
  第三,对于未来四年当中,陈水扁或者说岛内台独势力铤而走险的可能性,我认为尽管不能完全排除,但是这个可能性确实不大,甚至可以说很小。那么这里除了陈水扁受到制约之外,关键在于我们的战略、政策和策略。换句话说,我们未来四年的战略、政策和策略,就要定位在防止发生重大的突发事件上,或者说就是要防止出现战争与和平二者选一这种局面的出现。检讨过去二十年、十年、四年的政策,我认为我们基本的方针是正确的,但是政策和策略需要调整和发展,而且需要调整和发展的面还是不小的。
  
  首先,我们在综合应对方面是不足的。我们现在讲到一个国家的时候都讲综合国力,那么为甚么在讲到对台工作的时候没有综合应对的指导思想或者说策略呢?
  
  对台工作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工作,高度敏感的问题,我们的思路、对策应该也是高度复杂的,但是却往往容易简单从事。
  
  再者,我们对于台湾岛内这些分裂势力搞渐进式台独,缺乏有力和灵活的遏制机制。我们现在祇有一条线,就是其公然台独,过了这条线,就祇有一个反应,要动武,而且是大打。这个,起到保险作用是可以的,但是不足以有效遏制其渐进式台独,因而就容易导致和、战居其一的局面。换句话讲,他要切香肠,咱们划了一条线,等他切到香肠头了,我就给他一刀。但是这个局面并不是我们希望的,我们应该划不同的线,比如你切到香肠的中段的时候,我们就要怎么样;你切到哪里的时候,我就要有甚么办法。我认为这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的对策,不应该是除了大打,就没有其他的招了。就拿动武来讲,也可以小打。总之是要能够有效、灵活地遏阻渐进式台独。
  
  判断两岸关系不能限于两岸本身
  
  第四,未来四年对于两岸关系要将眼光放开,确实不能祇看两岸关系本身,必须看到整个世界未来四年可能发生的变化。
  
  另外,未来四年世界经济的变化,对中国大陆还是有更多的有利因素会出现。首先,中国的影响和吸引力在今后四年,无论在政治和经济上都会继续上升,速度有可能有些变化。而美国由于伊拉克战争问题,即便布希连任,其单边主义也不得不有明显的收敛。如果克里上台,恐怕变化还会更大。而且,中国的外交更加成熟了,一方面是对自身利益的认识和把握,另一方面是具体操作的灵活务实。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放到更大的范围来看,两岸关系尽管会有一些不利因素,但是有利因素还是主要的。
  
  关键的问题,未来四年两岸关系的走向,是我们要有一个真正清醒的、务实的、有效的、灵活的措施,这个决定权在我们这边。
  
  我们不能简单地“维持现状”
  
  中、美、台三边对于维持现状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按照美国的理解,如果是不统不独不战的话,其核心就是不战。陈水扁讲的现状,就是一边一国。大陆讲的现状,是在“一中”框架之内的。但是,我觉得现在“一中”框架已经被打破了。
  
  为甚么?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中明确地表示: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如果要改变台湾独立的现状,需经台湾民众公投来决定。因此他所说的现状,就是已经独立了。如果承认现状,就是承认他的渐进式台独。所以,我们不能接受维持现状的提法。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打破现状,这个主动权在我们这边。如果你接受他的维持现状,陈水扁的伎俩就是这个:“你如果维持现状,我现在就是一边一国”。
  
  “五一七”之后,我们在策略上确确实实要有一些变化,需要有一种互动。不要光看台湾那边,我们自己这边的因素一定要加进去,我们要更加积极、更加主动。
  
  启动而非激化两岸关系
  
  四年内不可能发生公然台独两岸尚有妥协空间
  
  陈斌华:两岸关系在五二○之后,立即性的危机解除了,这是我的一个判断。如果说对今后四年两岸关系的判断,应该是“隐患未消、麻烦不少、大局不变、偶有转机”。
  
  陈水扁肯定要走渐进式台独,这是没有错的,但是我认为他不会碰触到战争边缘。我们在岛内与民进党接触很多,他们根本没有这种设想。尤其看到现在所谓的新文化论述,他实际上是在给自己解套。
  
  之所以说麻烦不少,一个是指宪政改造,重点会在宪政改造;第二个就是外交,拓展国际活动生存空间,这会成为两岸斗争的主战场。但是整个两岸关系的大局不会改变,就是说四年内不可能发生公然台独。
  
  至于制约因素,除了大陆的压力、美国的措施以外,最关键的还是台湾的民众压力。如果陈水扁可以公然宣布台独,有这样的一个主流民意的话,五二○演说为甚么要修正呢?就是说,公然台独的多数民意基础在台湾并不存在。
  
  所谓“偶有转机”,我觉得两岸关系并非都是朝着消极的方向走。因为他既然没有公然台独的可能性,在某些方面还并非全是消极的。我们观察今后四年的两岸关系,要看两份最重要的文件,一份是大陆的五一七声明,一份是台湾的五二○就职讲话。其中五一七是硬中带软,五二○是软中带硬,但是总体上都是软硬兼施的,都有妥协。就是说,两岸是有妥协空间的。
  
  启动而非激化两岸关系
  
  现在两岸关系的状况是半死不活,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个愿望将之逼到“全死”的地步。“全死”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热战,就是两岸发生战争;一种是冷和,就是出现两岸没关系的状态。未来四年如果我们不采取主动打破两岸关系僵局的话,那么就可能出现“两岸没关系”这种趋势。一个是政治上的僵局,两岸的谈判、对话全部停顿。另一个是台湾转移投资,大陆进行经济制裁,这样两岸经济上也没联系了,而两岸经贸关系差不多是两岸关系中最实质的部分。然后是文化,台湾搞去中国化。第四是情感,两岸同胞的分离倾向越来越强烈,情感日益淡薄。一方面大陆同胞认为台湾老百姓是贱民、暴民、乱民;另一方面台湾人民会认为两岸人民不是同胞而是两国人,这样敌对意识会增强。
  
  如果我们任由这个迹象发展下去,那就慢慢变成“两岸没关系”了,“一边一国”真的就出来了。所以现在最关键的事情不是把两岸关系激化,而是应该启动两岸关系,把两岸关系这种死水给启动。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所以,我认为未来四年的两岸关系有一定危机,但是不完全悲观。我觉得还是应该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就是我们永远不能把台湾人民当贱民、乱民、暴民,而敌对的观念目前在大陆已经出现了,尤其在一些媒体和网站上已经出现了。对于这种意识,从官方上来说,我们要有意地引导,不然就是两岸民众的情感产生对立。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意思在哪?台湾的执政党代表了相当的一部分民意,所以不能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就不与台湾当局打交道了,还是要适当地寻找各种各样的契机打破两岸的僵局。
  
  台独和反台独是未来四年两岸斗争主轴之一
  
  台独危机并未消除
  
  杨毅周:我认为,今后四年,两岸关系中最危险的因素还是台独。在未来四年,台独和反台独的斗争,将成为未来四年的主轴之一。我不敢说这是唯一主轴,但作为主轴之一则是肯定的。
  
  为甚么这样认为?我有以下几个理由。首先,台独的发展,其实已经使两岸关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台独势力在岛内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民进党为首的台独政权,有可能长期执政。其一是民进党仍然是一个继续向上发展的力量。其二,泛蓝势力目前看不到任何能够与民进党争夺主导台湾政局的态势:一是缺乏核心思想;二是内部矛盾重重,权力斗争非常严重。泛蓝目前的领导人,没有众望所归、能够引导泛蓝走出困境、重新拿回执政权的领袖人物,目前还看不出来。因此我认为,以民进党为首的台独势力,有可能进一步得到发展。
  
  第二,就台独路线来说,从五二○的讲话里头可以看出,陈水扁的台独路线实际上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本来就存在的渐进式实质性台独,就是前四年一直在做,而这次已经公开提出“以建立新的国家共同体”为目标。这是甚么意思?实际上就是塑造台湾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国家认同,这个是从李登辉时期就一直鼓吹的。另一部分就是启动渐进式的法理台独。他讲得非常清楚,现在不说“制宪”而是叫“宪政改革”,并且对主权、领土以及主权的象征,不做变动。当然,他这样讲,是将两岸出现的立即危机解除了,这应该说也是陈水扁妥协的一部分。不过,与其说陈水扁妥协,还不如说台湾社会还没有形成共识,他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但是陈水扁讲得很清楚,未来还是要将台湾建成一个正常的国家,这是他的一个根本目标。
  
  第三,台湾社会的台独意识有所增强,台独舆论泛滥成灾。在台湾,一个中国、统一,基本上被污名化,各种政治力量基本上不敢再提出“中国”、“统一”这样的概念。正因如此,使得“一个中国”在台湾面临着一个严峻挑战,台湾的主体意识实际上已经在台湾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包括国民党,也已经非常明确地表示“不排除台独选项”。所有这些都表明,现在在台湾已经基本没有所谓的支援统一的力量,这个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祇有台独和反台独的力量存在。
  
  第四,美国实际上在五二○之后,对陈水扁的支援力度在加大。五二○讲话之后,美国马上表示陈水扁的讲话非常具有建设性,希望两岸在这个讲话当中寻找共同点,尽快谈起来。第二天,美国马上为台湾发了一颗卫星“华卫二号”。之后如世界卫生组织的问题,美国第一次公开提出支援台湾参加这个原本祇能由主权国家参加的组织,而且“强烈支援”台湾加入美洲国家组织,作为永久观察员。所以,台独将成为未来四年对两岸关系的严峻挑战。
  
  由于“一个中国”原则在台湾已经被破坏,使得两岸政治谈判的交往,已经没有基础了;在这一点来说,两岸的和平稳定也受到了侵蚀,两岸的政治僵局也必然使得两岸对立和冲突的倾向更加严重。
  
  台湾的政治危机和信任危机对台独产生极大制约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两岸关系的立即危机,其实已经解除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第二,就长远来说,台独面临着各方面的制约因素,使得台独的发展以及最后的实现,实际上成为不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牵制:
  
  一个是台湾社会对陈水扁以及台独已经产生了一个极大的限制和牵制。首先,陈水扁面临的是政治危机和信任危机重重的台湾社会。关于政治危机,蓝绿两方基本上还是属于对立状态,尤其是泛蓝阵营还不承认陈水扁当选的合法性。当然,这种政治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减弱,但是至今还是非常的强烈。
  
  而对于信任危机?台湾民众其实对陈水扁是抱着非常强烈的信任危机的,尤其是此次选举期间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得台湾民众其实对台湾的政治制度也产生了相当的不信任,就是所谓的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问题,台湾所谓相对独立的司法、相对公正的司法其实已经不存在了。我觉得,这是台湾社会对陈水扁搞台独的一个很强大的制约力量。
  
  大陆因素是对台独的根本制约
  
  其次,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大陆本身的发展。其实台湾在历史上被分割出去,都是在中国国势衰弱的时候,但是在当代中国的国力不断发展、不断强大的情况下,台湾是不可能独立的,也不可能被分割出去。
  
  第三,两岸之间的密切联系,特别是经济上的联系,使得台湾很难与大陆呈完全对立的状态。由于台湾的贸易大部分已经在大陆,两岸贸易实际上已经为台湾的经济增长作出了主要的贡献。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台湾的前途在大陆,台湾的经济腹地在大陆。
  
  第四,国际社会到现在为止,一个中国的大框架并没有被改变。即使美国对陈水扁支援,但是美国仍然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美国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限制和控制陈水扁。从这一点来说,两岸关系的大的格局不会被改变。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论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那就是两岸关系大的格局并没有改变,近期无虑,中期有忧(二○○六年),远期有望。这是由两岸关系大的格局所决定的,也是由整个中国大陆的发展所决定的。
  
  这样,就应该加大两岸交流的宽度、深度,把两岸交流做实。最终一点。是希望通过两岸不断的交流,使得台湾同胞对于中国的国家认同感有所增强,这才是反台独尤其是限制台独、遏制台独的最基本的途径。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整个对台工作,对整个国家统一加大投入、加大力度。尤其是两岸交流,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全社会的共同交流,很难把两岸人民的感情拉近。
  
  两岸在未来四年会不断出现争执点
  
  朱显龙:目前,两岸围绕“台独时间表”,或者是围绕公投制宪的政治争执,热度在降温。而且从陈水扁的五二○讲话以及他的竞选策略、美国和大陆对他施加的压力来看,台海两岸会不会因为陈水扁搞公投制宪而导致两岸关系摊牌的局面出现?我认为是不可能的,为甚么呢?第一,公投制宪是陈水扁的竞选策略,不等于施政纲领;第二,陈水扁的确撞到了南墙、撞到了中国大陆和美国这两座南山,他不得不回头;第三,所谓制宪,谈何容易!对于制宪,现在民进党内部都有争议,何况反对党?反对党要将宪改搞成一个内阁制,民进党内既有想搞成内阁制的,也有想搞总统制的。更重要的是,制宪牵涉到领土、主权问题,牵涉到台湾的未来走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搞公投制宪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而且修宪也没那么容易。所以,两岸未来四年围绕公投制宪问题的争议,可以化解。
  
  但是,是不是两岸未来四年就风平浪静呢?肯定不是,两岸未来将产生新的议题,那么新的议题是甚么呢?其一是他在五二○讲话中提出的加入WHO(世界卫生组织)。到二○○六年,陈水扁如果把台湾加入WHO的问题交给台湾民众公投,大陆怎么办?其二是二○○六年或二○○七年,陈水扁有可能访问美国,美国可能也会相应地有所表示,这势必引起台海局势新的争执点;其三是卸任后的陈水扁要树立其台湾精神领袖地位,因此他可能最晚在二○○八年搞一个变相式的台湾独立,如宣布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共和国。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关键是大陆怎么定位,采取甚么样的应对措施?是采取高压手段,还是采取预防性策略,或者是在他说了之后再采取应对的策略,这关系到大陆怎么去做。
  
  泛蓝若建立很好的竞争机制民进党则不会永远执政
  
  至于国民党未来有没有机会,或者民进党会不会永久执政,我始终有一个观点:不是民进党打败了国民党,是国民党自己打败了自己。未来也是一样,不是国民党打败民进党,也是民进党打败自己。任何政党都是如此。
  
  现在泛蓝不在于王金平的问题,或者连战没有竞争力。想当年,二○○○年的时候,没有人认为民进党会当选。为甚么?因为大家都认为民进党当时没有一个领袖人物能够当选。国民党、泛蓝现在缺乏的就是一个机制,甚么机制?就是竞争机制,没有一个民主政党应该具备的关键的竞争机制,没有让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还是要维持过去那种旧官僚、旧传统,还是一种大老的共识或者长老的机制,这样的政党肯定是没有希望的。到今天谁退谁不退,还是由高层在谈论、决定这个问题,国民党作为党派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竞争机制。
  
  当然,反过来说,祇要二○○八年时国民党有一个很好的竞争机制,我还不认为其后民进党会永久执政,反过来还是有机会。尽管我过去两次都认为民进党可能获胜、陈水扁会当选,但是未来泛蓝还是有机会的。
  
  徐博东:座谈会结语
  
  大家的发言非常精彩,质量还是非常高的。虽然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是在大的方面,也还是有很多共识。
  
  阿扁的台独色彩强烈,但他“也要照顾到现实”
  
  首先认为两岸关系总的格局未变,认为陈水扁未来搞台独是“非不为也,乃不能也,实不敢也”。对于他会否铤而走险,在程度上有不同的评估。因为根据对陈水扁多年来的观察,这个人善变,没有诚信。其实民进党也好,陈水扁也好,实际上在两岸观、国际观方面都有很多盲点。他们会不会误判形势?特别是在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基本敎义派的裹胁之下,会不会铤而走险,具有不同的评估。
  
  我个人认为,由于各个方面的强大压力,陈水扁确实在五二○的演讲里面,透露出一个资讯:他在字里行间透出还是想继续推动实质台独,这并非祇是想骗一下台独的基本敎义派,防止他们反弹,我觉得他内心还是一个典型的、台独色彩非常强烈的政治人物、政客。但是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我们也要照顾到现实”,因此至少在目前来说,是不敢搞。
  
  陈水扁会将公投做成常态在各方麻木后端出统独公投
  
  但是我觉得也不要掉以轻心,五一七声明之所以认为当前形势严峻,最紧迫的任务是要遏制台独,我想正因为是大陆看到了陈水扁这样的台独立场、理念,是坚定的,因此不能对其放弃台独存在任何幻想。而且陈水扁历来采取一种所谓的“冲突理论”——先是制造冲突,然后妥协,妥协的结果实际上他又前进了一步。应该说,陈水扁四年来利用冲突理论,达致了相当多的目标,比四年前前进了一大步。
  
  民进党长期以来努力要推动公投法,虽然此次公投被称为“鸟笼公投法”,但是按陈水扁的话说,这个“鸟笼公投法”有一个破洞,而且被他利用了,他推动的公投使其在台湾历史上有一席之地。而且,以往搞台独从来没有法源依据的,而现在已经有了搞公投台独的法源依据了。
  
  下一步如果泛绿在立委选举中能够过半,而且过半领先得还比较多,那么他很可能的下一步就是修改公投法,把“鸟笼公投法”修改为门户洞开的公投法。而且当高门槛的公投法修改成低门槛的公投法之后,他下一步很可能先搞一系列的有关民生问题的公投,让台湾民众习惯于公投这种方式。再下一步,很可能各种各样的公投题目都会出来。而泛蓝也会跟着搞公投,与泛绿比赛。然后将之变成一种常态,等到蹦出一个统独公投的时候,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已经麻木了。
  我个人认为,未来四年两岸关系不会那么风平浪静。
  
  所以两岸关系正如毅周总结的,“近期无虑,中期有忧,远期有望”。但是我们关键在有忧的地方,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不要变忧为危,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评论员简介:
  罗援: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大校、正师职研究员。曾经在野战部队任战士、副连长、作训参谋。在石家庄高级陆院、国防大学深造。曾任驻丹麦副武官,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参加撰写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国际战略论》等著作。
  
  李家泉: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著名两岸关系问题专家,原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一九四八年参加工作,担任过兵站站长。一九六五年毕业于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班,着有《台湾经济总览》、《李登辉主政台湾之后》、《两岸双赢之路)等多本有关两岸关系的专著。现兼任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兼职敎授。
  
  徐博东:一九四四年生,广东梅州客家人。一九六九年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毕业,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应用文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历史学敎授,着有《“台独”与民进党研究》等专著。
  
  郭震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硕士。自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九年在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从事大国关系、亚太安全、台湾问题研究,一九八七年后任常务理事;一九九九年调任现单位,亦兼任中国评论月刊社务委员。
  
  王建民:一九六○年生于陕西渭北高原,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社会学)硕士。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台湾经济及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的研究。先后出版《台湾的黑金政治》、《台湾地方派系与权力结构》、《民进党政商关系》等著作,参与十多部工具书的编写,在海内外发表论文及重要评论文章二百六十余篇。
  
  朱显龙: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敎授、副所长。一九八六年开始从事台湾问题研究,目前研究重点为军事、两岸关系及岛内政局。着有《台湾政党纵横》、《台湾军事观察》、《目击台海危机》、《两岸关系概论》等书。
  
  杨毅周: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研究室副主任,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北京联合大学台研所特约研究员。一九六四年生于福建漳州,台湾省籍,一九九○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硕士学位,进入全国台联长期研究台湾民情、两岸关系。主要著作有《民进党的派系与组织》、《台湾民俗与旅游》、《历史的怪胎—台独》等,发表“民进党的两岸观”等论文数十篇。
  
  陈斌华:一九七一年出生于福建省诏安县,一九九三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社总社工作,从事台湾问题报导、研究十余年,参与近十年两岸诸多重大事件的报导,撰写了大量有影响的涉台新闻稿件、言论和调研文章。二○○一年二月作为大陆首批赴台驻点记者到台采访,受到海内外舆论的普遍关注。现为新华社主任记者、台湾问题专家组成员。着有《驻点台湾—大陆首批驻台记者手记》、《亲历二○○四台湾“大选”》。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