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跟上世界文化时代启开珠江文化工程



  1996年3月上旬,我们省政府参事室文教组的几位参事,到封开县作了实地考察之后,向广东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开发和建设“岭南文化古都”的建议。当时在封开县委、县政府的支援和安排下,在封开召开了“倡议会”。广东省文化厅、肇庆市政协、肇庆市文化局、封开县委、县政府和县各部局办的领导,以及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新华社广东分社、广东电视台的教授、记者、作家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都对这一倡议表示热烈的兴趣和支援,并认为要继续深入研究论证,早日作出具体方案,进行开发和建设。
  
  从“倡议会”到现在,不过是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这个建议已经在国内外引起了重视和反映。羊城晚报最早发表了该报记者所写的消息,广东电视台及时地在本省新闻节目中播出了倡议会的新闻,接着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中转播了这条新闻;岭南台和珠江台的“社会纵横”节目中,又两次播发了专题节目,南方日报发表了专题文章,新华社播发了记者的专稿,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这篇来稿;泰国新闻社看到后,因嫌不够详细,要求新华社再发详稿。接着,《人民日报》文摘版、上海《文汇报》、澳门《华侨报》、菲律宾的《新中原报》、美国纽约的《世界日报》先后发表了这篇详稿;此外,广东省政协主办的杂志《同舟共进》,广东省老区建设办公室主办的杂志《源流》,全文发表了这一倡议,《中国旅游报》和《旅游》杂志也将发表这一倡议和专题文章;《羊城晚报》和《广州日报》、《西江日报》还先后发表了刘伟铿和陈楚源分别写的支援这一倡议的文章和消息。广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广州宣传》还报道了广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邬梦兆同志重视并支援这一倡议的消息。
  
  概括说来,我们是根据三个方面的科学研究新发现、三个层次的新文化理论、三项事业并轨发展的新途径,作为珠江文化工程三部曲的构想的第一部,而提出在封开开发和建设“岭南文化古都”的倡议的。
  
  我们根据的三个方面的科学研究新发现是:首先是文化历史学。封开古名广信,是两汉时期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以“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的思想,在广信设交趾史部,职责是监察岭南九郡;东汉时改称交州,是统辖岭南各郡的一级政权。汉代以广信为岭南政治中心是因为这里是中原与岭南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冲,尤其是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口稠密。岭南最早的经学家陈钦、陈元父子和土燮出自广信(请注意西汉时中国才开始有经学),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也出自这里,显然与他们生长的经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这也是广信属岭南最早经济文化发祥地之佐证。其二,是考古学的新发现。本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封开黄岩洞及附近洞中岩发现古人类骨和智人牙齿化石,被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的考古专家研究确定为距今14万年前的化石,是岭南最早年代的人类化石(比曲江马坝古人类化石还早2万多年),可见这里是岭南人最早栖息之地和文化发祥之源。其三,是语言学的新发现。作为岭南地区主要方言之一的粤语,历来认为源起于广州和珠江三角洲,最近叶国泉教授和罗康宁副教授发表文章,提出粤语源于西江中游,即古时广信之地,是汉时中原古语与南越土语交汇的结果。这也说明封开是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最早交汇的发祥地。
  
  所谓三个层次的新文化理论,是指:大文化、水文化、文化根等三个相联系的文化理论观念。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文化时代,为什么呢?有学者认为:当世界冷战结束以后,国际之间、民族之间的冲突,主要是文化观念的冲突,并认为当今常见的经济冲突、宗教冲突,其内在的深层次,实际是文化观念上的冲突。文化观念,即大文化的概念,是指一定时代和民族的共性意识和思维、行动方式。大文化的意识和观念指导和法定人的认识、决策和行为,对于一切领域或行业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如此。所以,当今世界都崇尚文化的决策,包括对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以及工农业的生产和企业的管理发展,都以大文化思想观念为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自然科学、现代科技和人文科学的研究,以及文学艺术和文化旅游事业的创作和发展,也都以大文化思想观念为出发点、参照系或终级目标。然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出于大文化的思想观念在思维、认识、决策和行动,但其内涵、性质、形态、方式均不相同,千差万别,迥然各异,是何原因呢?就在于不同的文化源流,有不同的文化本根及其观念。所谓文化源流,是指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地域的文化意识和方式的产生等形成的条件和背景,包括历史和地理环境。有的学者特别强调地理环境,尤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和环境,这即是当今文化学界较多人认同的水文化理论。按这理论中华民族文化主要是“三江文化”,即黄河、长江、珠江等三条大江(当然尚包括其他未列举的江河)的资源和环境所产生形成的文化。我们既要研究这“三江”所共同构成的中华民族以传统到现代的文化特征,又要研究这“三江”之间不同的文化进程和特征所在,并以此指导“三江”不同的经济、文化、旅游发展的决策和行动。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意识,是尤重本根文化意识观念,如世代相传的“饮水思源”、“美不美乡中水”、“落叶归根”、“传宗接代”等古语所体现的乡土、祖宗、家族、思源的观念就是如此。这种本根文化意识,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各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参照系,又是进行经济、文化、旅游建设决策和行动的重要依据和指引。从这三个层次的新文化理论而对中国“三江”文化进行研究和建设的进展情况看,对黄河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和对长江文化的研究和建设,远比对珠江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深刻、完整而成果甚多、甚大的。近年世界文化研究论者有云:“对中国千年文化认识要看西安,五百年文化看北京,百年文化看上海,近二十年文化看广东”。此论颇有见地地道出了“三江”文化代表点的不同意义。但也反映了珠江文化研究建设的严重落后,致使西方学者忽略了珠江文化与黄河、长江文化一样,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根源和历史长河。
  
  所谓三项事业并轨发展的新途径,是指经济、文化、旅游三项事业的结合发展道路。每条江河及其流域,都是经济的发展动脉,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文化发展的温床,又是旅游的风景线。当今改革开放时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机制都在转变之中,都在探求新的发展途径和道路。我们也应当转变观念,以大文化、水文化和本根文化意识的理论观念为指导,以一定的江河及其流域为干线,将其经济、文化、旅游的总体和每个实体,都采取并轨发展的途径和措施,使每项事业和每个实体,都具有经济、文化、旅游的性能和效益,都具有综合性、立体性、系列性;例如在制订发展西江经济发展规划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西江及其流域的交通、工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优势,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开拓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西江的每个可作旅游景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开发、建设和布局,使其与整个西江的经济、交通的建设和发展联系起来,作为经济总体布局中的组成部分,而每个旅游景点的实体,又都具有经济、文化和旅游的性能和功能。这种思想和布局既是决策的文化观念体现,即文化带动了经济、旅游发展,同时也是文化观念和文化事业在经济、旅游事业中得到发展。因为西江的经济、旅游发展,本身包含着文化的发展,也带动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如在建设西江经济和旅游景点系列的同时,编纂出版西江文库和文史系列,不就是使西江建成为经济的走廊、又是旅游的文化走廊,同时又是文史的宝库和画廊吗?
  
  正是出于上述三个层次的文化新理论和三项事业并轨发展的新途径,我们提出了建设“珠江文化工程”三部曲的构想。这三部曲的第一部是封开(可联同梧州)开发和建设“岭南文化古都”;第二部是建设“西江文化走廊”,即将肇庆市所属和县(并联合云浮、佛山、广州),将整条西江及其流域,建设成为像埃及尼罗河那样的缩影岭南经济文化的风景河;第三部就是由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四省区联合主办,将整个珠江水系建设成为经济、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系列文化工程。所以,我们论证和建设“岭南文化古都”,就具有跟上世界文化时代,启开珠江文化工程的发端意义。
  
  (原载《岭南文史》1996年第4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