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将广州南沙建设成为“珠江之珠”新城



  2002年5月30日,我随省政府参事室领导和几位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学者、一级作家,到新开发不久的广州南沙海滨新城参观,见到这里原是一片荒芜的地方,经过仅仅几年的建设,已变成初具规模、欣欣向荣、颇有气派的海港新城;在聆听有关人员介绍这里的历史地理特点和初拟的发展规划之后,我们更理解到霍英东先生和省市领导早在十多年前即作出开发南沙的决策,着实是很有远见卓识的,所订规划是切实可行的。完全可以相信在近期内必有大的发展,发展前景是无限的。同时,我也感觉到如果按霍英东先生接见我们时所谈的关于南沙在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位、珠江口在全国出海口中的独特优势、珠江的江海一体的特点等精辟思想,在总体战略部署和建设规划上,对南沙开发区作出更高更明确的文化定位,并以此补充、修改、扩大现有的发展规划,其发展的速度,可能将会更大更快。为此,我特提出将广州南沙建设成为具有珠江流域文化科技中心功能的“珠江之珠”城的建议,供霍英东先生和省市领导参考。
  
  一、为何取名“珠江之珠”城
  
  在霍英东先生接见时,我们汇报了为研究开发和弘扬珠江文化而成立珠江文化研究会、研究开发“海上丝绸之路”的缘由和取得举世瞩目的发现等情况,霍英东先生肯定地说:“珠江文化是很有特点的,珠江出海口有八个门,实际上是江海一体的;珠江的水流量超过黄河,仅次于长江;珠江口淤泥量最小,黄河是11亿立方米,长江是5亿立方米,珠江则是2千立方米;所以,在中央说要重点开发的三个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中,珠江三角洲是最有优势的。而南沙,正好是珠江三角洲在地理上的中心,是珠江最大最深的出海口,是最佳的江海一体的良港。所以,我们选择在此开发。”
  
  霍先生对珠江文化的看法,与我们原本的研究不谋而合,珠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有特别强烈而历史悠久的海洋性,是江海一体的江河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性(或包容性、相容性)。另一方面,从总体形象而言,如果说,黄河是龙的形象,长江是凤的形象,那么,珠江则是群龙争珠,或龙珠光芒四射的形象。因为珠江是由东江、西江、北江和其他许多江河交汇而成,交汇的河段主要是从三水经广州至虎门出海口,过去只称这一小河段为珠江。在20世纪30年代,经当时政府组织勘探查明,原来到此交汇之江水,是有如蜘蛛网似的水系;加之这段原名珠江的小河段,是由于在宋代时有两个美丽传说(据司徒尚纪《珠江传》引南宋方信孺《南海百咏》记载:有位波斯商人将价值连城的一颗镇国宝珠到广州贩卖,被国人赎回,在归途中,宝珠突然飞起,坠入江中,化为巨石,沈于当今海珠桥附近江底;另有一传说与此大同小异,说是当时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广州做珠宝生意,在江上泛舟,为两岸美景迷醉,手中珠宝石尽落江中,顿时霞光四射,化为圆形小岛,称海珠石,由此而取名珠江),故而以此定为整个水系之名。这些传说本身,已说明珠江之名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也鲜明地表现出珠江文化的海洋性(因珍珠是海洋生产、贸易、文化的标志),广州南沙这一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是珠江水系的中心,也即是群龙争珠、龙珠光芒四射的珠江形象中“珠”之中心所在,故而以“珠江之珠”之名称之,并以此作为其文化定位去开发利用之,是既有历史地理和经济文化依据,又是大有文章可做、可以做出大文章的。
  
  二、“珠江之珠”城的文化定位
  
  在现有的规划和建设中,已经明确这座新型城市是一座“以商贸为基础,以高科技为动力”,集海港、商贸、高科技、资讯产业、旅游和文化于一体,并且与天然山海景观相和谐的山水城市,她将成为具有21世纪国际水平而又富中国特色的模范城市。这是很正确的,在这基础上,我建议增加和强化“珠江之珠”的文化内容,并以此为优势和途径,去达到和实现具有国际水平而又富有中国特色的模范城市的目标。中心思想是:以缩影和辐射珠江流域传统与现代“高、精、尖”的文化与科技之精华,寓集于所建新城之中,使其从形象到内涵,都具有“珠江之珠”的内聚力和外延力,具有不亚于被称为“东方明珠”的上海浦东,被称为“东方之珠”的香港那样的风采和影响力。这也即是“珠江之珠”城的文化定位。
  
  鲁迅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同样道理,越是有地方特色的,也即越是受到世界注目的。因为越有地方特色,即在世界范围更显出独特和珍贵。所以,要达到国际水平而又富有中国特色,首先就要注重和强化新城所在地域的地方特色,并将这些特色之“珠”(精华)集中起来,又更强烈鲜明地去现出“珠”上之“珠”(最精华之凝聚)来,也即是在经济、科技、文化、旅游等多方面都要起到将珠江文化覆盖范围(包括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云南、贵州、以及湖南、江西、福建的部分地区)之“珠”集中凝现,起到牵引和辐射作用,并且与世界最新水平和发展走向对接。从现有规划和建设看来,在科技、经济等方面的投资和建设,是可能取得这样的作用和地位的,但在文化和旅游方面,显得分量不够,特别是在总体规划和总体形象的格局与构思上,文化品味和底蕴不够。为此,我主要从这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三、具体建议
  
  (一)如果能够接受以“珠江之珠”作为建设新城的文化定位,那么,我建议在总体和主要的局部建设上,都要体现和贯穿“珠”的造型,特别是在新城的中心,应有一个巨型的园形广场,广场中心可建一座类似巴黎凯旋门的建筑;并以其为轴心,向东南西北延伸八条或九条街道,显出珠江之“珠”向四面八方放射光芒的气势,又似多龙聚会争“珠”的景象,将珠江的总体形象缩影于新城的中心,在整体建筑风格和风韵上显出“珠江之珠”的主格局和主旋律。
  
  (二)在虎门大桥之前,可利用珠江口两边的山脉和岛屿,以象征的艺术手法,设计和塑造出“虎门”的形象,亦可以“左青龙右白虎”形象凸出来,藉以更鲜明强烈地烘托出新城的“珠”的中心地位和气势,在宏观上构成为一幅壮阔的中国南大门景观。
  
  (三)在大角山恢复建设鸦片战争炮台旧址,以在炮形的建筑矗立山头,象征为南大门的“武卫”,其内容除介绍大角炮台光辉历史外,可以中国古代兵器展为主要内容,使其与附近东莞虎门鸦片战争陈列馆区别开来并互作补充。
  
  (四)以现有天后宫为基础,扩充建设和内容,使其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缩影地,特别是南中国海沿岸的始发港及其历史陈列,突出郑和下西洋所代表的中国历代的海洋文化及和平友好的传统,以“文”的内蕴而与大角山的“武”的形象相辉映,并以此对称而构成中国南大门之“门”的理念象征。
  
  (五)将新城中心区的主要建筑,均以世界著名大海港的标志性建筑的模式造型,比例可适当放小,如鹿特丹、新奥尔良、横滨、亚历山大港等,有缩影世界级大港意味,亦有与世界对接之意,并可将旅游景区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将新建的港口建筑民族化、地方化,使其具有昔日水乡风情,又有海港风情,特别是江河与海洋交汇一体的意味,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将港口的现代化功能与实质结合体现出来,具有龙嘴或虎口的吞吐意味。
  
  (六)将所有房地产及居住小区,以珠江流域各地具有不同特点的建筑群去进行规划建设,如:广州骑楼、西关式的趟栊大屋、二层骑楼式街屋、开平碉楼式住屋、客家围龙式大屋、广西壮族棚屋、贵州苗族楼屋、云南白族寨屋、湖南边城小屋、海南黎族村屋、珠江三角洲水乡棚屋和水上船家等等,使每个小区即是住宅区、又是观光区,在总体上起到缩影整个珠江流域各地风情与建筑风格之作用;同时,也以此与中心区的世界著名建筑群有对应和对接的文化意味;并以此而与其他地方的房地产、别墅群区别开来;应当注意的是在这些旧式屋内,要作适当改进,务求住得舒适。如需要时,还可起到为电影、电视片的制作提供场景的作用。
  
  (七)将现有的科学馆扩建,或者另增建成一个高科技馆;科学馆负责科学普及和学术交流;科技馆负责高科技之展销。高科技馆可分为两项内容,或者以两项内容分别建为两个馆,一是世界科技,一是珠江流域科技;两项内容(或两个馆),均有历史和当今两个部分。即:世界科技,要有世界科技史的展览,又要有最新高科技成果和资讯的展览;珠江流域科技,也是即有本地域科技史展览,也有最新高科技成果展览。世界和整个珠江流域的内容和展品,由公司组织和提供;珠江流域各省市均可在馆内设有展厅,内容和展品均由各省市组织和提供。这样做,既可将历史与现实对接,又可将世界与地域对接;既起到中心的作用,又发挥各地的积极性;既是缩影科技的纵横成果和资讯,又是辐射整个地域和世界,起到轴心作用。既是高科技展览与学术交流,又是成果交流转让,并可定期举办展销会。 
  
  (八)建珠江文化名胜林。即将珠江水系各条支流的源头及代表性的人文或自然景观集中汇现,如:云南珠江源头,桂林灵渠,湖南武江口,江西东江源,福建韩江源,海南南渡江或万泉河,香港香江等的景观;并将各地风俗寓于其中,有风俗展览或表演,有代表性的饮食及娱乐方式、民间歌舞和其他艺术活动,使名胜林成为珠江风景之缩影,又是享受珠江文化的吃喝玩乐之地,到此一日游,有似玩遍珠江流域各地。
  
  (九)建立珠江精英人物馆,将自古以来在本地域出生或在此地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精英人物,均以塑像或照片列入馆内,有其事迹展览;并相应编写一套《珠江文化精英丛书》,将所列人物写出详传出版,昭示后人,使其所代表的珠江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文化,永照千秋,发扬光大。
  
  (2002年6月22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