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支援南华禅寺筹办建寺1500周年庆典的建议



  最近,我到韶关南华禅寺考察,获悉2002年系该寺建寺1500周年,他们正在筹办庆典。南华寺古称“宝林寺”、“中兴寺”、“法泉寺”,于西元502年由印度高僧智药三藏创建。佛学大师六祖惠能南下时曾在此避难,并在此开创佛教南方禅宗,故又有“祖庭”之称,在世界佛教界有深远的历史关系和影响,与国内外佛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交往频繁,近些年每年来寺的游客达50多万人次以上。
  
  从以上情况可见,南华寺至少具有三种优势:佛教圣地和佛教文化的南方禅宗发祥地及中心的优势,六祖惠能所代表的佛教禅宗与禅学学术中心的优势,宗教文化旅游中心的优势。我认为该寺在近些年来的发展,正是由于这三种优势才取得的,今后如要取得更大发展,必须更自觉、更大力地发展这三种优势。为此,我建议省和韶关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南华寺筹办建寺1500周年庆典,进一步采取措施,发挥这三种优势,具体做法:
  
  一、将南华寺建寺1500周年庆典,作为一次世界性的佛教盛事来筹措,邀请世界各国的佛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参加,特别是邀请历来与南华寺有交往的或由南华寺传宗繁衍的各地教友教徒参加。在邀请中,注意各地、各国、各宗的代表性,注重历代的每个时期的代表性,最好能请1500名世界各地著名高僧的代表。考虑到宗教的政策和特殊性,邀请名单可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提供。
  
  二、尊重和珍惜来自世界各国佛教界人士。特别是由南华寺传宗繁衍的各地宗教界人士对南华寺的感情,使他们有机会为“祖庭”的发展尽心尽力,可分设两项投资专案:一是由国内各地教友教徒合资重建过去曾有的13所寺庙,首先建好为迎接庆典需要的设施:大说法堂、宾馆、医院、碑林、观日亭等;二是由外国教友投资兴建,并按其所在国的佛教寺院风格设计兴建的寺院,如:泰国寺、日本寺、俄罗斯寺、美国寺、印度寺、马来西亚寺、南非寺、斯里兰卡寺等等,构成为“世界佛国”,缩影世界各国佛教圣地的多彩风姿,成为世界性的佛教文化圣地和旅游圣地。这两个专案,可于庆典时宣传,力争在五年内建成。
  
  三、发挥六祖惠能在中国以至世界思想史、佛教史上的影响,推进珠江文化研究。具体办法:(1)借庆典之机,召开国际性的惠能思想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佛教界著名学者以及文史界、宗教、哲学界、文学界等有关学者参加,进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性的研讨,会后出版论文集;(2)建立惠能学术研究中心,组织寺内外的学者进行系统研究,订出系统规划和课题,逐步出版系列的学术论著;(3)在现有的曹溪佛学院基础上,扩建为本科学制的首家中国禅学院,在佛学教育中突出禅学的特点和优势,发展禅学教育,为国内外培养和输送高级的禅学人才。
  
  四、组织各种宣传力量,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和手段,加大力度对南华寺和惠能的历史与思想的宣传,具体做法是:一是组织撰写一部简明的《南华禅寺史》和一部《惠能评传》;二是组织作家用报告文学或传记文学的写法,分别就南华寺1500年沧桑及其在国内外的广泛影响,作出文学形象描绘,编写出《南华风云》、《南华演义》、《惠能故事》之类的文学读物;三是在以上两项成果的基础上,编导一部南华寺的影片或系列电视剧。
  
  五、切实抓紧距离庆典尚有两年的短暂时间,扩大和新建旅游观光的专案与设施,订出近景和远景规划,作出标志性的形象设计,开办自身的旅游纪念品的生产;要特别着力对整个寺院和周围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发挥和增强其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空”、“净”佛气和禅韵,使人们到此如临圣境,从身体到心灵都受到圣洁的洗涤,留下余味,经常回味,希求再来;可考虑建一人工湖,以弥补缺水之缺陷;并于湖岸分建“旧寺新园”和“世界佛国”,既是恢复和增强圣地的文化内涵,又扩大新的旅游景观。
  
  据该寺主持释传正大师所谈,他们希望通过庆典的机遇大力发展自身。但我认为,南华寺和惠能是我国我省极其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财富,其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南华寺本身,因而,要举办如此重大的庆典,真正能抓住和利用好这一难得的机遇,不是现在该寺的力量所能担负的,必须由省和韶关市、曲江县组织力量,同该寺的领导联合组成庆典的筹务委员会,一起筹办。
  
  要将这些建议付诸实施和逐步实现,当前最为迫切的是:必须尽快地恢复南华寺在“文革”期间被非法侵占的500亩山林土地。这次侵占行为是70年代初原广东工学院改为广东矿冶学院,下放曲江县以南华寺为校址办学造成的。1980年广东矿冶学院搬回广州,即以300万人民币转卖给韶关钢铁厂办职工学校和医院、疗养院,直至现在不仅未归还寸土,反而更大兴土木,扩大建设专案和范围。尽管前不久韶关市委、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城市的决定》中指出:“各级政府要为南华寺参与发展旅游业创造必要的条件。当前,首先要根据新的发展需要,重新划定南华寺的界址,适当扩大其范围”。但事实上尚未得到落实,以至于南华寺正陷于困境之中,不仅不能有效地订出迎接庆典和进一步发展的规划,连现有的佛事和工作也因场地太窄而难以施展。如最近泰国泰华感恩慈善基金会赠送该寺两尊青铜佛像,一尊是释迦牟尼像,一尊是六祖惠能大师像,本应分建两栋殿堂安供,因场地所限而踌躇;由于建设用地未能落实,从全国各地来该寺佛学院就读的80名学生,挤在只能容纳40人的课堂里上课;拟恢复憨山祖师纪念塔、古无尽阉、普同塔、海会塔、化身塔等“文革”期间被破坏的建筑物,拟兴建讲经的大说法堂、慈济安主院(医疗救济部分伤残孤寡老人之所)等必需建筑,均因场地不够而搁置兴修计划。本来在1984年8月4日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所发文件中已经指出:“文化大革命期间占用的寺观教堂及其附属房屋不论其是否已办转移手续,应在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前提下一律退还宗教团体”。这文件发出时间迄今已有16年了,在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广东,在具有世界影响的南华寺仍未能得到落实,是什么缘故呢?在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即将来临之际,难道还能让其拖延下去,以至白白地将这样重大发展机会放过吗?
  
  (注:2002年11月庆典前,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已经归还南华禅寺原土地170多亩。)
  
  (2000年7月10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