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固本强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当全省正在积极探讨和部署建设文化大省之际,珠江文化研究会推出了三本著作,这就是黄启臣主编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黄伟宗的《珠江文化论》,司徒尚纪的《珠江文化与史地研究》。今天,省参事室、文史馆和省丝绸集团公司等单位举行“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研讨会”,开展研讨活动,我看是很有意义的。三本著作的出版,是珠江文化研究会取得的重要成果,值得祝贺。这是三部份量重、文化含量高、付出大量心血的学术著作。说明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成立三年来,一直在扎实、认真地开展研究工作,锐气相当足,并且卓有成效;同时也说明学术、文化工程要出成果,很重要一点,是在于对学术资源、各学科的人才资源要组织、整合、协调得好,并且要给予激励和支援。黄伟宗会长在《我研究珠江文化的苦与甘》一文中,引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两句诗:“飞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又讲了他自己的“自找苦吃”,是“山重水复路何方?走得一程是一程”。我看,研究岭南文化、珠江文化,是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有机组成部分。但在科学的路途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今后的路途还很远,还会有很多的“苦”要吃,这里头有很多的一“山”又一“山”,一“程”又一“程”,需要各方面的有识之士不懈努力。
  
  珠江文化研究会弘扬珠江文化,并提出要“以珠江文化的称谓和概念取代、扩大和包括岭南文化”。黄伟宗、司徒尚纪教授的书中对此都有许多论述。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今天研讨会要讨论的主要内容。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岭南文化是多年来一直这样讲、这样用的,研究得比较早,成果也很显着。现在提出珠江文化,从水文化的角度,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以至世界其他地区的水文化相并列,也是言之成理的。但岭南文化的海洋性特点,广东的对外开放、交往远比其他地区早,是非常突出的,这点也是其他地区比不上的。因此,我曾考虑,用“岭海文化”来作称谓,也就是在原来岭南文化的含义中,强化海洋文化的内涵,似乎更切合广东的实际。山与水,陆地与海洋,“唐山人”与海外华侨,祖籍文化与华侨文化,共同构成广东文化的立体画卷。崇山、江河、海洋三者,从广东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来说,是不可分的,是互相渗透的,是长期形成的广东人所特有的文化品质。这事今天只是顺便提及,不可能展开来谈。但今天的研讨会给我一个重要启示:文化的潜移默化、陶冶锤炼,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当天灾降临或者国难当头的时候,能否战胜灾难,化险为夷,民族精神、文化底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真刀真枪的战争,靠武器,更靠士气人心;当今突如其来的这场非典,没有硝烟的战场,要战胜非典,靠白衣战士、医务卫生专家的科技实力,更靠人的精神力量、文化素质。我想,研讨岭南文化、珠江文化或者岭海文化,都要坚持学以致用、研以致用,要有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构建新时期的广东人精神。比如敢为人先,坦然面对,相容务实,关爱为怀,这些我认为是广东人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岭南文化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黄伟宗教授在他于去年底撰写的《充分发挥珠江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大省》的建议书中,即分析了珠江文化的优势,讲了广东人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正面优势,同时也指出了其负面(不彻底、不深刻)。这很有见地,也很有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作辩证的分析,正是为了更好的扬弃,为了固本强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而这正是文化工程建设的目的。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黄启臣教授主编的专著《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当然,今后还有新的课题要研究,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包括沈睡在南海海底的那些船舶,上面该有多少宝物,有许许多多的“未知数”,有很大的魅力,也留有大量的悬念。过去我在广州市委工作时,曾接到文史馆老先生的建议,希望市里抓一下探明和打捞南海沈船的工作。他们很热心,出了不少主意。但后来国家有关部门表态,说此事要统一考虑,各地不能各自为政,也只好作罢。但这事我们不做,会有别人在做。今年6月7日的《羊城晚报》刊载了一则报道:一个参加过越战的美国退役老兵,在几年时间里就悄悄地从南海捞出了大约一万件中国宋、明两代的中国瓷器和陶器。现在这些宝物已被分批运回美国,保存在洛杉矶他的家中,还准备公开拍卖。这也说明“守株待兔”不是办法。这里我也讲个好消息,据说粤西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装满各种古董的沈船,他们计划以这艘船作为主要的展品,在海陵岛建一个海洋博物馆。此事不知进展得怎么样,但愿能够办成。这对开发阳江的旅游,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都有好处。
  
  最后,我提两点具体建议:
  
  1、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三位教授的著作都讲了明代郑和下西洋的事。三保太监七次下西洋,前后历时28年。这是一笔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自古即是海洋大国的重要标志,其历史比葡人达伽马的航海要早得多,影响也要大得多。对此,广东要搞些什么纪念活动?我认为,广东可以考虑搞一部电视剧。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都经广东水域,其中第二次是从广东首航出发。据称汕头的南澳岛和澳门、海南都有郑和遗迹。海外也有,据《辞海》记载,爪哇三宝垄附近有三保洞,祀郑和,香火甚盛。罗懋登所撰《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也是写郑和事迹的。在广东,与海洋文化有关的是妈祖,广东沿海老百姓都知道妈祖,各地都供奉妈祖,有许多有关妈祖的故事,可以作为创作的素材。电视剧是最容易进入千家万户的。搞得好,对宣传海上丝绸之路,对岭海文化的研究,都可产生积极的作用。
  
  2、司徒尚纪教授的书中提出海洋权益意识教育问题,这点很重要。海洋国土的概念,过去很淡薄,学校、教科书也少讲,甚至根本不讲。许多人只知道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不知道还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而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又分布在南海。建议要从小学生抓起,要宣传,要维护我们的海洋权益,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广东应当是属于海洋大省,要建设经济强省,海洋经济这一块相当大,不可缺少。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