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齐心协力打造中国第一侨乡文化品牌——台山侨墟保护和开发利用刻不容缓

  我是在湛江出生成长的台山人,祖籍水步镇龙冲里,父亲早年毕业于台山县师范学校,分配到湛江当小学教师。我从小就受台山历史文化的熏陶,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一是受我的祖母的影响,我出生那年她就从台山来到湛江,与我们共同生活了48年,2006年祖母在广州寿终正寝,享年100岁。祖母一生始终乡音未改,她的贤惠、整洁、善良和勤劳的品格深受人们称赞,也深深影响我的成长。二是1967年正值“文革武斗”时期,父亲带着我们一家逃回了台山乡下“避难”,我在家乡水步镇的“大昌学校”寄读了一年多的小学,从此我学会了讲纯正的台山话,熟悉了家乡的山山水水龢民俗文化。为了表达我对家乡的那份情感和纪念祖母,去年我在村里盖了一栋颇有碉楼风格的五层建筑——宝玉楼(祖母的名宝玉)。

  我热爱家乡台山,也以台山人为荣,一直以来,当别人问起我是哪里人时,我都会自豪地称:我是台山人。秀美的山水、旖旎的海湾、独特的建筑、纯朴的民风、恬静的生活以及诱人的美食,是著名侨乡台山最吸引人的地方。

  可是令我一直不解的是,台山人为什么对自己文化品牌的宣传推广如此低调和不给力?明明是碉楼数量最多的地方,却被隔壁的开平以此申遗成功,“开平碉楼及村落”一夜成名;著名影片《让子弹飞》外景地主要在我们台山的梅家大院和冈宁墟,但这一点却鲜为人知。我现讲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1933年6月5日,时年29岁的著名作家巴金在新会西江乡村师范学校教师陈毓就的陪同下,访问新会天马乡,划船绕游被当地称作“雀墩”的大榕树,后来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从此新会的“小鸟天堂”享誉海内外;随后的6月6日,巴金在西江乡村师范学校校董李元燊陪同下,乘坐新宁铁路火车渡过潭江去台山县公益埠,探访笔友黎百强,后来也创作了著名的散文《机器的诗》。《机器的诗》描写了中国当时唯一的轮船载火车渡江的奇观,这是对台山大地的礼赞,也是新宁铁路的颂歌,然而直到如今台山的公益古镇码头及滚滚潭江仍默默无闻。台山人失去了多次打造自己文化品牌的机会,常常与历史机遇擦肩而过,作为台山人,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遗憾!

  台山市旧称新宁县,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开始,台山就有人出洋谋生,以后络绎不絶,现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等92个国家和地区的台山籍乡亲有130多万,因此台山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台山也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2006年,“台山广东音乐”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録。而台山侨墟正是上世纪初由台山籍华侨回乡建造,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的对外贸易、地方集市的基地。

  我认为侨墟是台山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侨墟是台山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上世纪20年代,由于大量侨汇回寄,大量物资流入,促进了台山内外经贸交往,当时,侨墟茶楼酒店、金铺银号、华洋杂货、油糖酒米等商铺林立,客商云集。2.侨墟是台山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见证,充分体现了当时台山人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3.侨墟是台山移植外国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示,不同风格流派的建筑元素可以汇聚一地和谐共处,形成了一种新的综合性很强的建筑类型,有独特的艺术魅力。4.侨墟是华侨文化的载体,中外多种文化交融和碰撞是华侨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台山华侨显然是文化的传播者,对中外文化的交流起重要促进作用。

  因此,我呼吁各方有识之士必须提高认识、齐心协力,把台山侨墟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作为打造侨乡历史文化品牌的突破口,而且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尽早动手做这项工作,否则再拖几年,许多旧房子就会倒塌,失去其文物价值,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成本就会更高。为此,建议如下:    

  一、充分认识侨墟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侨墟是华侨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台山的宝贵资源,对侨墟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以及开发旅游资源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组织一次全市性的侨墟普查工作,正式编印出版一本资料齐全、图文并茂的《台山侨墟名録》,然后还要请国内知名的专家对侨墟的保护和开发设计一个总体规划,继续加大台山侨墟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宣传力度,可以多举办一些关于侨墟的摄像、书画和诗词大赛等文化活动。

  三、把侨墟保护和开发利用项目列入台山市政府的“十大民心工程”,力争用3到5年时间完成对冈宁墟、汀江墟、五十墟、梅家大院等若干个主要侨墟的保护整修工程,彻底改变现在这种落后凋敝的面貌。

  四、借鉴开平碉楼的不动财产托管的模式,尽快解决侨墟内历史建筑的产权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无主楼房”的产权归属问题的路子,借鉴外地的经验,政府可充当监管人和代理人的角色,然后统一规划、集中开发。

  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专业文化投资管理公司参与工程建设,允许多种投入及回报运营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向台山籍企业家和海外华侨华人推介,争取他们回家乡对侨墟进行旅游开发。

  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曾给开平碉楼的保护龢利用工作开了一条“良方”,即允许企业认养碉楼。此策对台山侨墟的保护龢利用有着同样的意义,政府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侨墟建筑物的认养工作中来,在企业和个人认养侨墟楼的同时,允许其拥有冠名权和使用权。

  (甄伟钢,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