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走过侨墟楼

  离开广州往粤西方向,车过九江大桥进入五邑大地,看到广阔的城乡田野间分布着许多中西结合建筑风格的古楼,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即刻让人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静谧许多,平和许多,淡然许多,让人不由自主地记住了这一片迷人的土地。

  那些古楼,并不只是广为人知的开平碉楼,还有一种叫“侨墟楼”,主要分布在台山。什么是侨墟楼?以前没有听说过。多次出差到台山,也没有听人说过台山有侨墟楼,路上看到那些古楼以为也是与开平碉楼差不多。第一次知道“侨墟楼”,是拜读了黄伟宗老师发给我的《保护开发“侨墟楼”遗存,开拓研究“广侨文化”》的调研报告。黄伟宗老师在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侨墟楼”概念,他认为台山的侨墟是中国传统农村墟日的集市,又是与海外通商的集市;侨墟都是以骑楼、碉楼、洋楼等建筑为主体,故可统称为“侨墟楼”;侨墟楼的历史、功能、建筑都是中西合璧的,是中西文化融合的载体和生动体现,是台山独特的文化遗存。他还用“贯通中西古商市,独占鳌头侨墟楼”两句话来概括侨墟楼的特征及文化内涵,并提出了保护和开发侨墟楼的建议。

  黄伟宗老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和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012年11月15日,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和台山市政府联合举办了中国首届广侨文化(台山)学术研讨会。我受邀参加了会议,随同考察了汀江墟、海口埠、浮月洋楼和斗山墟等侨墟楼,聆听了专家学者的研究心得,对侨墟楼及其文化内涵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我想到了侨墟楼的保护开发问题。对侨墟楼、侨墟文化及广侨文化进行研究和挖掘,很有意义,这是对文化的重视,也是文化自觉、自信的表现。在研究的同时,进行保护和开发也是题中之义,不可或缺。专家也都对侨墟楼保护开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相信台山市政府部门也会制定相应的规划。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保护,那些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并已疲态毕显的侨墟楼,将会在人们不经意之间逐渐消失,那将是很可惜的事情。因为,侨墟楼承载着台山人奋斗拼搏、开放包容、务实创新、追求富强的精神,流淌着海外台山人心系桑梓、建设家乡的情感,凝结着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韵律,并与台山乡村田野和谐相伴,因台山而存在,台山也因侨墟楼更添魅力。保护是必需的,如何开发呢?虽说开发与保护不是絶对的矛盾,但矛盾是存在的。保护需要成本,开发追求经济效益,为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扺消成本,需要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大开发利用必然不利于保护。太多的现实例子告诉我们,不可能实现絶对的两全其美。江南一些美丽的水乡村落,原住村民全部搬迁,腾出来的房子转作商辅,房子里面没有“主人”,原来浓郁的生活气息已散去,村落化身如影视城般或成了维持旅游景点的道具,保护的意义基本体现在经济效益上。开发是需要的,我们不反对开发,但不提倡以经济为主要目的的开发,甚至过度开发。

  难以想像侨墟楼里人头涌涌,游人如织,这不应该发生,也不应该成为保护和开发侨墟楼的目的。当然,从侨墟楼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台山的地理位置来看,似乎难以出现这种情况。我倒愿意看到,侨墟楼经过悉心的修复、整理和有节制的“文化性开发利用”后,仍静静地耸立在台山城乡的河岸边、田野上,依然在晨曦夕照中散发出迷人的气质。侨墟楼的独特气质是天然的历史的结晶,不需要喧哗的张扬,更不需要众多游人前来恭维和捧场,侨墟楼的存在是因为一段历史,这段历史里具有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并不是为了历史过后的游人。侨墟楼在今天仍然有价值,也是因为它藴藏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以及它体现的台山地方经济文化传统。

  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需要走进市场,走向全世界广为人知,也并不是所有的文化景点都耐得住人来人往。有的文化,特别是地方特色浓厚的文化,它需要一种低调或有点神秘的色彩来保护,不喜欢太多人前来打扰,不愿意人们在它面前“惊呼”、“大叫”、“被惊醒”,它内心深处只想与周围的山川河流、乡村田野,以及父老乡亲们相伴,为它的这些友好邻居提供一些文化气息,为这片属于它的土地添抹一点色彩。

  我还想到岭南文化的梳理问题。文化需要创造和积累,也需要挖掘、研究和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改革和创新,文化之脉才会延绵不絶。广东并不是“文化沙漠”,广东这片土地产生了灿烂的“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文化沙漠”的论调不必过于敏感和急于辩驳,我们需要的是对岭南文化的认真整理和研究,梳理清楚岭南文化之脉,让人们清晰地感知岭南文脉的跳动,为之感动和感染,并接续和传承,让岭南文脉流向更远更辽阔的时空。

  我很敬佩黄伟宗老师和他的珠江研究会团队的文化理念,及所做的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他们是在挖掘、研究岭南文化,梳理岭南文化之脉。如他们着撰了煌煌巨著《中国珠江文化史》,编着《珠江文化丛书》,对“岭南文化古都”封开、龙川“秦城”古文化区、“海上丝绸之路”、南雄珠玑巷、六祖禅宗文化、郁南“南江文化”、韶关“古道文化”、东莞凤岗“客侨文化”等等展开深入的研究,提出广府文化的五座里程碑及其标志的五个历史时期,幷排列出“珠江文化星座”,台山“侨墟文化”、“广侨文化”是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工作和成果,对传承和发展岭南文化,促进广东文化强省和经济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和梳理岭南文化,传承和发展岭南文化,需要更多人去做,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这几年,我利用《广东地方税务》这个平台也试着参与做些相关工作,先后策划编辑了30个岭南文化专题,比如“六祖文化”、“广东书院”、“开平碉楼”、“广东四大名园”、“客家围屋”、“南雄珠玑巷”、“南粤先贤谱”、“广东文化地标”、“广东博物馆镇馆之宝”、“海上敦煌在阳江”等,得到了广东省地税局领导、有关部门和张磊、黄天骥、詹伯慧、蔡鸿生、黄伟宗、林雅杰、司徒尚纪、谭元亨、黄启臣、林有能、梁江、张国雄、冯立鳌、冯峥等专家学者的支持和鼓励,我心怀感激,心存感念。

  走过侨墟楼,思绪如许。岭南大地,厚德载物。

  (钟文锋,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处长、《广东地方税务》杂志总编辑。)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