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对地域的现代的广府文化再发现——写在广东省广府学会成立之际

  广府文化由梅岭古道珠玑巷逶迤而来,到了珠三角洲蔚为大观,成了岭南文化底藴深厚的重要一环,它主要形成于春秋战国的古越,特别是秦汉时期,由早期中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其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衍化得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遗传,更受中原汉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杂糅的构成因素;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社会政治的全面进步,经济的崛起与腾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该区域具有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藴、文化渊源和文化积累,广府文化在此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珠三角更是岭南文化形成的中心地域。一个区域的文化传统形成既是一个本地文化、同质文化长期的继承、演化、挖掘的过程,也是一个同外来文化、异质文化碰撞、融合、创新的过程。前者内涵中乡土、血缘、群体、正统、大一统等观念,后者中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包容、趋利务实、竞争、开放、四海为家等观念,在广府文化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因此,正如众多学者所概括的,广府文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开放与兼容

  从历史上看,广府文化秉承了中原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在中原人不断南迁的过程中与本土文化相融相知而形成的,梅岭古道珠玑巷里的遗迹印记、历史风云、时代节奏,在在都印证了这一点;而同时,广府人也很早就向海外扩展,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化交流更为普遍,与中华文化的其他支流相比,它较为充分地吸收了西方文化的优秀思想,近代的思想家们往往能主动接纳和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学说,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并直接用来和落后的势力作斗争,皆与此相关。

  文化的开放性必然带来兼容性,广府文化对各种外来文化一直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从文化的国际交流的视野去考察,广府文化融贯着中西文化的特色,包含着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同时,它又十分注重外来文化和岭南本地的自然和人文相互融会贯通,形成自身的独特之处。南越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第一代是在佗城,第二代就在广州。还有两千多年来城市的中心没有迁移的,在全国就只有广州。现在的西安与汉朝的长安、秦朝的咸阳相比,地方都移动了,唯有广州的核心城区一直未有变过,历史和时尚互融得很好。这也是广府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

  二、敏于行与务实

  岭南沿海地带向来有经商致富的传统。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是一个商业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发展工商业以富国成为岭南近代思想家的共识。重商思潮是广府文化在思想内核形成过程方面的一个重大特征。举例来说,广府人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目的跟中原人是不太一样的。中原地区传统的农耕文化是自给自足,自己生产,自己销售,自己享受。但广府人种的、养的、生产的东西不是完全是为了吃,为了自用,而是为了买卖。因此,商业文化是广府文化中相当重要而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敏于行的具体体现,更是文化思想构成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与商品经济发达相配合的文化自然也往往表现为务实性,很注意讲求实用,少保守性或空想性,凡事不宜流于高谈阔论,以讲求实用为追求,这亦形成了广府文化的务实性追求。

  三、承传与创新

  广府文化中海洋文化的特质居于主流地位,由于面朝大海,在承传优秀的传统的同时,广府文化造就了三类人文特征:先知、先行、创新。相对而言,因有五岭遮挡,广东早期一直被认为是蛮荒之地,或许离皇帝很远,但是却离世界很近,离新事物很近,因此这里会成为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先知当然也推动了先行,既然没有背负那么多历史包袱,自然能勇往直前,轻装前行,并在先行的过程中铸造了开放的胸襟:海纳百川,包容多元,兼收并蓄,博取众长,不拘一格,不守一隅。从自古的北方人口的多次南迁,直至当今全方位的所谓“孔雀东南飞”,移民前往新的地方谋生,必须具备进取精神,拼搏不止的精神,从而形成了广府社会勇于冒险,勇于创新的风气。

  到了近代,广府文化更加富于创新,勇于打破民族和国际的隔阂,吸取外族、外域的先进科学文化,改造和变革自身的落后局面,开拓出自身发展的新道路,很多方面跃居全国领先地位,新思想,新理论更是层出不穷,具有先进性,形成向北辐射的格局,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都提出了新的思想武器,既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又是当代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具有创新性,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方式等诸多领域开风气之先,而且,自近代以来,在时代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广府文化都给后世留下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文化影响,这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去发掘、传承和发展。

  不过就当下的现状去看,我们自己对我们辉煌灿烂的文化的宣传和挖掘都做得还不够,诚如有专家说的“你知道的越多,你看到的就越多,你没感觉到是因为看不到,看不到是因为不知道。”广府文化有那么多的故事,有那么长的历史,但我们就此讲了多少,推广了多少?苏东坡的诗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等等,都是与我们的珠玑巷相关的,都是与我们的广府文化相连的,但在今天忙于竞争、忙于赚钱的人群当中,还有多少人会关注留意?而无论在哪个社会形态,哪个历史阶段,文化总是社会前进的火车头、历史发展的巨大引擎,文化先行是历史规律。说到底,文化是“人化”,既“人化自然”,也“人化自己”,人是“化”的中心;“人化自然”是人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而“人化自己”是人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文化既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手段工具,也是实现人的发展的目的。这些都要繁荣、先进的文化来推动。正是基于其间的多元、多性、多彩、多姿,由广东省广府人珠玑巷后裔联谊会和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共同成立的广东广府文化学会(由中山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黄宗伟任会长)的适时成立,才给了我们很大的振奋和鼓励。

  倡导和宣扬广府文化的辉煌实践,加快广府文化的现代转型,建立兼容创新的广府文化形态,发展聚散效应的广府文化增长方式,应是广府文化学会成立的初衷和宗旨。广府文化的最大特征在于兼容并蓄,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的心态接纳、吸收,用于滋养自己,同时吐故纳新。外来文化一方面来自海岸线以南,一方面来自五岭以北,都对广府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反过来,充满生命力的广府文化也对外施加了积极的影响。但在总结辉煌历史的同时,我们亦要清醒地认识到,广府文化也面临着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要充分认识文化发展的意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加快“人化自己”的进程,把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衡量社会历史发展的最高尺度,努力实现人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广府文化要注重建立兼容创新的文化形态,因为文化形态可以说是一切文化生命体的存在形式,它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核心并表现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一种文化形态只有通过与一定的价值观相适应并生动、具体地把它表现出来,才是实证的,也才能发展聚散效应的文化增长方式,成为文化形态的动力源。在文化的聚集效应、文化的发散效应诸方面上,发挥广东广府文化学会的引导领头作用,增强广府文化的内聚力、整合力,促使广府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是我们今后共同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钟晓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东省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广东广府学会副会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