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抓好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采取寓思想政治工作于企业文化活动之中的新形式——“文化沙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1984年9月开始,逢星期三晚上7时,该厂的水上餐厅座无虚席,有上百名干部、科技人员和工人在这里欢聚一堂,一边饮茶、喝咖啡,互相对话,讨论各种问题。这就是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的“文化沙龙”。

  这项活动,在工会、科协和团委的主持下进行。每次都有一个中心议题,如“权与钱的关系”、“厂长姓‘国’还是姓‘企’”、“优势和劣势”、“假如我是厂长”、“改革带来的思考”,等等。围遶这些问题,人们不分职务、身份,各抒己见。实践证明,这样的“文化沙龙”是开展社会协商对话,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好形式。其好处是:

  有利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比如,有一次,该厂结合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等问题,开展了关于“什么是厂长负责制”、“为什么要实行厂长负责制”、“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党委和工会的任务,职能是什么”的讨论,通过有问有答的对话方式,生动活泼地加深了大家对党关于党政分开的改革政策的理解。

  有利于发动群众动脑筋,为企业提意见、出主意,完善厂长的决策,解决企业存在的疑难问题。如在一次对话中,厂长贝兆汉提出了“药厂规模大,应变能力相应下降怎么办”的问题。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多设立分厂更有利于发展生产,更能使企业具备“船大好冲浪”和“船小好调头”的优点。于是,制药总厂又增设了若干个分厂、公司,使生产经营管理更趋合理化。

  有利于把企业各项工作置于群众的批评监督之下,使企业领导能够及时地,直接地听到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上下左右的关系。

  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的“文化沙龙”是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它是日常培养职工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学校,能使职工增长知识,更新观念,提高觉悟,增进团结。愿它越办越好。

  (这是作者发表在《广州日报》1988年2月6日的报导。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开办的这类“文化沙龙”,也是广州地区及省内较早的企业之一。)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