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是建设精神文明最根本的目标

  社会、家庭和个人三者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是为了一个根本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自觉地根据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来改造人,塑造人,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是不可动摇的奋斗目标。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而我国30多年来的实践也有过不少经验与教训。

  关于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最先提出来的。他们曾经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和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况消失的条件下,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我们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方针,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些观点。但是,由于阶级斗争扩大化以及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的“左”的思想的泛滥,我们在培养人的根本目标问题上,开始日益严重地陷入片面性,因而偏离了全面发展的正确轨道。尤其是在“十年内乱”期间,林彪、“四人帮”所鼓吹的“宁要没有文化的劳动者”、“知识越多越反动”那一套,则纯粹是一种愚民政策,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根本目标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打倒“四人帮”之后,经过拨乱反正,我们在培养人的问题上已经重新回到了马克思主义的轨道,幷且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概念与标准。邓小平从1980年到现在,一直关注着这个重大的问题,反复多次地提醒人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使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就把我们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目标,置于全面发展的、科学的规范之内。

  现在,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就是要按照“四有”的目标去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新一代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我们认为,提高新一代的素质和全民族的素质,就是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品格素质、心理素质等)、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四有”中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就其本质来说,是对于提高人的思想素质的要求,而有文化则是对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要求,它们都是在保证人们的身体素质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对一代新人提出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我们在理解培养新一代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时候,是以新一代的身体素质为起点的。这就是说,新一代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的关系,是理解“四有”目标的最基本的层次;而认识新一代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关系则是第二个层次,更高的层次。只有把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综合起来研究,才是对“四有”这一统一整体的真正认识。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正是基于这样的统一整体的观点的。  

  同时,我们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四有”的一代新人,因为“四有”的要求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结构要素是一致的。我们曾经反复说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文化、思想和审美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思想方面的内容也即“四有”里面所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文化方面的内容则是“四有”中的有文化这个要求。说到审美方面的要求,虽然“四有”中没有明显列出来,但它是以思想和文化为前提的,是在这个前提下建构起来的东西。可以说,思想和文化里面就已经包含有这个审美的内容。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决定了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的“四有”目标;坚持了“四有”的培养目标,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水平,最终是通过“四有”的一代新人的培养来体现的。

  按照“四有”目标来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是一个科学的命题,不把它看成科学或不按科学态度来对待,都是不能搞好的。这是因为“四有”中的有理想,指的是有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文明、民主和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最高理想则是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最高理想都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完全、最合理、最崇高的理想,是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的科学预见,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结晶。从来没有像共产主义理想那样,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够展望最美好的未来,并鼓舞人们为之奋斗不息,它的力量就在于科学,只有科学才能说服人,教育人,成为广大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四有”中的有道德,指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阶段,它既同剥削阶级的道德有着本质的不同,也同历史上劳动人民的道德有所区别。它是在自发的无产阶级道德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新型道德。它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道德传统,是人类道德合乎规律的发展,因而是最进步、最高尚的道德。至于说到社会主义的纪律,它的科学性也很明显。任何纪律都是要人服从的。社会主义的纪律因其客观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执行正确路线的保证。没有科学性,没有科学精神,就会把遵守纪律的自觉性降低到盲从的地步,这决不是“四有”中有纪律所要求的东西。此外,“四有”中的有文化,从识字、脱盲、接受现代化教育,到掌握人类创造的一切有用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文化成果,都要以科学为前提,为依据。总而言之,按照“四有”目标来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决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一门科学。

  按照“四有”目标来培养社会主义的新一代,是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培养“四有”的一代新人,是我们最根本的途径。离开这一正确途径,我们的培养目标就会落空。因为“四有”的要求来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需要,不仅要求人才的培养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为实践服务,而且只有在实践中,“四有”的要求才能逐步达到。同时,这个实践是个多次的实践,不断的实践。“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是没有的事。领导者不仅要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反复实践中,按“四有”要求培养出人才来,而且最根本的还在于,人才自己要勇于投身实践,自觉地接受实践的磨炼和考验,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使自已尽快地成熟起来。所以,“四有”的目标是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上的,我们是在实践中培养社会主义的新人的。处于改革与开放实践的伟大时代,将为造就“四有”的新人坦开宽广的胸怀,提供英雄用武的场所。

  按照“四有”目标来培养社会主义的新一代,不仅是个科学的命题,实践的命题,而且是个创造、发展的过程。“四有”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要求是确定的,但是如何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则需要创造、发展各种各样的具体形式。这些不同的形式,又必须体现其基本的原则、内容和要求,否则,就不是对它的运用,更谈不上创造和发展。当然,“四有”的基本原则、内容和要求,本身也并非凝固的、封闭的东西,它也要随着实践的进程和历史前进的轨迹,不断丰富和不断完善,因而具有开放性,既允许创造,也允许发展。现在的问题,一是要坚定地按照“四有”目标来培养新人,二是要创造出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生动形式来进行培养。同时应大胆借鉴国外培养人才的成功经验,以便于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新路子。

  (这是作者发表在《学术研究》1987年第3期的论文。文中较早论述了社会、家庭和个人三者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