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然是在特区的特殊条件下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进一步从特区条件出发,认识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一、保证特区的特殊政策能够坚决贯彻
特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地位与作用,首先表现在它是特区政策能够坚决贯彻的保证。
(一)特殊政策与党风、社会风气的关系
我国经济特区的创立,国家下了很大的决心,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这些政策是在吸取国外有关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特区具体实践的发展而制定出来的。特区的特殊政策是特区的生命。没有特区特殊政策就不会有特区这一新生事物的生命。因此特区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特区的特殊政策。要做到这样,就必须有高度的政策观念。高度的政策观念来自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心和高度自觉精神。在特区,对特殊政策的认识与执行,没有这种责任心和自觉精神,就会左右摇摆,就会使特殊政策变形走样,因而危及特区的生存与发展。特区的实践证明,特区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比较好,执行特殊政策的态度就比较端正,执行特殊政策所产生的效果就比较显着。其中,特区党风的建设是提高执行特殊政策的责任心和自觉精神的关键。而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问题,正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一个重大的问题。也就是说,特区党风的根本好转,社会风气的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持之以恒,是特区的特殊政策得以坚决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
(二)特殊政策与干部素质的关系
经济特区的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在同资本主义打交道中,要做到头脑清醒,廉洁奉公,不贪污受贿,不贪赃枉法,只有搞好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领导素质,才能始终如一地站在党性的立场上,代表人民的意志,正确行使特区的特殊政策,为特区的繁荣造福。据统计,深圳特区从1980年到1985年,被处理的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共产党员干部共有170多名,只占党员干部的2‰。这说明,特区的党员干部絶大多数是经得起严峻考验的。但也有这么一些意志薄弱者,见利忘义,在糖弹面前吃了败仗。究其原因,主要是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不重视党性的锻炼,不重视自身精神文明的建设。这种情况告诉人们,不仅整个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特殊政策能够坚定不移,贯彻始终的保证,而且身处特区的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自身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是特殊政策能够坚定不移、贯彻始终的保证。前者做得好,有利于后者的提高;后者做好了,能为前者的提高作出努力。因此,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种关系直接间接地保证了特区特殊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保证特区的经济结构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我国特区的经济结构,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一个多种经济成份幷存的综合体,而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则是这个综合体的主体成份。这与内地的经济成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而表现出特区在经济结构方面的特殊性,特区要能使它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保证。
(一)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特区不同于内地的经济条件必然反映在特区的社会意识之中。大量的外资涌进特区,大批的港商、外商在特区开工厂、办企业,其社会产品的主要部分投放在香港市场以及国际市场,整个特区又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因此,经济特区的投资过程、生产过程和产品的销售过程,等等,都必然要与客商发生密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交往。这种联系与交往是不可避免的、经常的、大量的。随着特区的更加对外开放,这种联系与交往的趋势就更为开阔、深远。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发挥特区特殊的经济结构的作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注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同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区毫无性质的区别,也与我国创办特区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只有真正坚持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发挥特区特殊的经济结构的作用,首先是保证各个经济成份的作用朝着社会主义目标前进,其次是保证各个经济成份所形成的总体力量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扺制非社会主义性质的作用
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意识的侵蚀,也必然会随之而来和无孔不入,因而潜伏着动摇特区经济结构的可能性。所谓动摇特区经济结构的可能性,其一是指动摇“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这一基本前提,搞非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特区经济结构的主体成份的可能性;其二是指动摇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特区经济结构主体成份之外的其他经济成份,尤其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经济成份的可能性。当然,直到目前为止,这种潜在的可能性并没有变为现实性,但确确实实是存在着、潜伏着动摇性的客观条件或因素,这是不能不重视的。在特区,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动摇、冲击和破坏“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这一基本前提的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势力和经济力量,既妄图削弱或消灭特区中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展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在世界规模上长期斗争的画面,又妄图把特区经济结构中的主体成份拉向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对立面,按照资本主义的形象来塑造“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区。因此,特区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意识和经济力量的斗争,在不可避免的联系与交往中是必然地、长期地存在着的。为了保证特区经济结构永远置于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之下,并在这个前提下发挥其巨大的作用,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成为特区人们在坚定特区经济结构的社会主义经济领导这一重要前提下,保证各种经济成份尤其是主体成份的健康发展。
三、保证特区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特区的繁荣
经济特区所处的自然环境,有许多不同于内地的地方,这就是特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它对特区各项事业既存在着有利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利的一面,必须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来引导,保证其有利的一面更加有利,不利的一面转化为有利。
(一)环境的有利与无利因素
从我国特区地理环境有利的一面来看,藉助于特区多与港、澳、台咫尺相近以及历史与现实的交往关系,便于打开香港等市场并通过这些市场沟通国际市场,便于引进客资与外资,便于吸收资 本主义地区和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把特区搞好了,可以对港澳台发生直接有效的影响作用。从不利的一面看,由于特区与相邻的港、澳、台等地的社会制度是截然不同的,资本主义中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会影响我们特区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那些腐朽消极的东西,如果失去警惕,就很容易让其钻进一些人的头脑,危害人们的健康,污染特区的社会风气。因此,摆在特区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之下的重要问题,就是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只看到其中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幷且把其中的一个方面加以无限的夸大,这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的正确态度。
(二)发扬有利因素,转化无利因素
当然,特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利的一面要真正发挥作用,促进特区的繁荣和兴盛,不仅要在思想建设上明确特区正确的发展方向,使特区社会环境的建设有一个可靠的思想保证,而且要在文化建设上明确特区正确的发展方向,使特区社会环境的建设有一个较高水平的文化基础,这就涉及到特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特区地理环境有利方面保证作用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特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不利的一面要真正地、逐步地消除,并转化为有利的因素,也同样要做长期的艰苦的思想工作。若没有这些工作或这些工作还很薄弱,就谈不上把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还有可能把有利的因素转化为不利的因素,甚至于在总体上形成不利的因素压倒有利的因素。因此,除了要对特区地理环境中不利的因素进行改造之外,还应当对有利的因素不断进行更新建设。可见,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特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四、保证特殊的战略任务预期完成和全面实现
要使特区特殊的战略任务得以预期完成和全面实现,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是寸步难行的。这种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辐射和枢纽作用的充分发挥
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特区引进先进技术,瞭解信息,借鉴科学管理方法,发挥“四个窗口”和“两个扇面”辐射的枢纽作用的保证。为何以及如何“引进”、“瞭解”、“借鉴”和“发挥”?这就有个态度的问题、原则立场的问题。只有以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保证,人们的脑髓才能运用得好,眼光才放得远大,“引进”、“瞭解”、“借鉴”和“发挥”的东西才会更多,才会更为有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
(二)试验和借鉴作用的充分发挥
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特区作为中国体制改革的试验场所,通过那里的改革试验,总结出经验,为内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保证。近8年来,中国的工作重点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到本世纪末要实现翻两番的战略任务,必须采取改革和开放的办法,才有可能完成。但改革与开放不能乱搞一气,一切通过试验,取得实践的理性认识,然后将这个认识同全国各地改革与开放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改革与开放的大面积丰收。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地,体制改革的试验场所,要走好这一步,要完成特区肩负的这个重任,不搞好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然会受到各种阻力的干扰和破坏,妨碍其试验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因而也延误在内地进行改革的步伐,延误我国在本世纪末翻两番的伟大战略任务的完成。
(三)培养和训练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
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在特区培养人才,使更多的干部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这两套本领的保证。在特区培养具有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这两套本领的人才,确实有很多有利条件,包括特殊的政策、特殊的经济结构、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战略任务和特殊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等等方面所提供的条件,都必然会给人才的成长创造一个典型的综合性的基地。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内地所不能具备的有利条件。这是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特区在培养干部队伍方面的特殊重要性。
五、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和高度发展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自有文明史以来,任何社会,其物质文明的建设都有一个发展方向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自然更不会例外。
(一)一般情况下的保证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建设当然是沿着社会主义的轨道,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的,但在特殊条件下,也有可能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精神状态,取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如果坚持的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能够促使物质文明建设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在这个问题上,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任务,就会使人们的注意力仅仅限于物质文明的建设,甚至仅仅限于物质利益的追求。这样,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就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社会主义社会就会失去理想和目标,失去精神动力和战斗意志,就不能扺制各种腐化因素的侵袭,甚至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因此,不管在内地,还是在经济特区,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一般地都应当有这样的认识。这是经济特区和内地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共同之处。
(二)特殊情况下的保证作用
但是,经济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特区的物质文明建设还有其特殊的重要性,那就是在保证特区物质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情况下,保证特区的物质文明建设以特别高的速度和特别好的效果向前发展。经济特区的物质文明建设一般来说,其速度比内地高,其效果比内地好,这是特区多年实践得出的结论。然而,特区物质文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优于内地的经济效果,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归根到底,是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保证。它保证特区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要严于内地,政策水平和领导艺术要高于内地,创业精神和改革精神要强于内地,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要优于内地,信息反馈和信息处理要灵于内地,等等。这一切,都主要决定于特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而作为这一程度综合发挥出来,体现出来,变化而来的实体效果,即高速优效的物质文明建设的成就,显然就不同于内地的一般情况。设若将来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比现在更好,它不仅在继续保证特区物质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上发挥作用,而且特区的物质文明建设的速度和效果就一定更加可观。
经济特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只有在特殊的社会条件下才能形成;没有特区特殊的社会条件,就不会有特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殊重要性的存在;对于存在着的特区特殊社会条件如果缺乏全面的认识,也不可能有对于特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殊重要性的全面理解。
(这是作者于1986年初参加广东省经济特区理论研讨会的论文,主要针对全面否定特区的极左思潮而写。)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