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闽澳台投资与贸易趋势与对策
闽台澳三地具有深厚的地缘、人缘和文化方面的历史渊源,经济互补性强,具有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的基础。本章拟对三地贸易与投资趋势进行预测,并进一步探讨对策。
一、澳门与闽台贸易与投资发展趋势
从澳门对外经济关系看,祖国大陆和台湾是其主要的经济伙伴。澳门是一个土地面积只有20多平方公里,人口仅44万的小型经济,但同时又是高度开放,对外依赖性极强的城市经济体系。它未来的发展主要是以来珠江三角洲等周边地区,以及它在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及其与欧洲关系的仲介作用。这种经济关系前几章已经有过详细的分析。这种经济互补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仍然会继续下去。可以肯定的是,福建和台湾都会将澳门作为重要的桥梁加以利用。
1、澳门与闽台企业将会优势互补加强合作
两岸入世后,澳门经贸合作潜力来自于大陆因素、欧盟因素。一方面大陆产品的低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较澳台产品更具竞争力;另一方面国际最大的市场美国在9。11事件打击下,经济持续低迷,市场接受能力明显畏缩,因此欧盟市场成为台海两岸近年拓展的重点。澳门与欧盟的特殊关系,台湾与福建企业会加强与澳门企业的联合,共同拓展欧盟市场;澳门企业利用台湾与内地的资金、技术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产业升级目的。由于欧盟不断增加技术壁垒等保护措施,严格限制欧盟15国外产品进入市场,进入欧盟市场仍有很大的难度。而澳门却与欧盟诸多合作。如每两年欧盟都在澳门举行“尤里卡——亚洲计画”,旨在促进欧洲和亚洲的科技交流和合作。1998年底,欧盟还正式批准澳门成为“亚洲投资计画”在亚洲的受惠地区之一,台湾企业在澳门投资设厂有利于其拓展欧盟市场的目的。而澳门方面,由于依照世贸组织规定,澳门出口加工业长期以来依赖的普惠制及配额,将于2005年取消,澳门的加工出口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澳门当局近年不断改进投资环境,旨在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资本促进澳门产业升级。在上述因素互动下可以预见台商将会加强对澳门投资的力度。
福建企业、特别是福建的高技术企业,应充分利用澳门与欧盟的这一关系,加强对澳门的投资,帮助澳门提升产业结构。同时与澳门企业合作,联手开拓欧盟与拉美市场。随着中国入世,闽澳经贸合作的领域会大大拓宽,澳门对福建的投资以服务业为主,未来福建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会为澳台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2、内地与港澳组建自由贸易区会使澳门在两岸间的仲介地位更加凸显
一是大陆更加重视澳门在两岸关系中的特殊地位。 近年来,内地与港澳组建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受到三地政府的重视,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为此举行了多次谈判,如果不出意外,内地与港澳自由贸易区会很快形成。它的出现会对台湾形成新的吸引力。澳门在两岸的地位和作用会更突出。
2002年2月5日,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驻澳门办事处正式挂牌运作。其主要职能包括四个方面:一、加强与赞成海协会宗旨的台湾及海外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二、为台湾同胞、工商团体和各界人士提供两岸交流交往、经贸合作等方面的联络、谘询等服务;三、协助办理维护两岸同胞权益的事项;四、办理海协会及其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海协会澳门办事处是该会在中国内地以外的第一个分支机构,它的成立,充分彰显了澳门在两岸关系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和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二是澳门成为两岸重要的中转站。随着两岸经贸交流规模日益扩大,两岸每年都有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数千家台资企业、数百万人次和数千万吨的贸易货物透过中转或过境等方式相互流动。如此规模的经贸与人员往来,为澳门国际机场与台湾两岸航空之间“落地签证,一票到底”的间接直航方式,以及货物经澳门转运成本较香港低15%等优势,自然使得澳门成为台商、台货前往大陆的重要中转站。同时,福建可以利用台澳关系升温的机会,利用澳门拓展台湾商品市场与劳工市场。
三是澳门将成为两岸经贸活动中最具竞争力的后勤支援中心。澳门是个自由港,金融会计制度及通讯设施完善,再加上新开展的离岸中心业务,以及拥有开通澳门来往北京、青岛、上海、福州、厦门、桂林、昆明、重庆、杭州、南京、宁波、西安、海口、台北、高雄、马尼拉、曼谷、平壤等地23条航线的国际机场。因此,澳门绝对有条件成为台商拓展大陆市场的商业后勤和管理中心。有经济学者在比较澳门与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后勤支援中心的优势时,得出澳门综合指数最高,珠三角居次,香港排第三的结论。这个评估结果表明:在粤港澳三地,澳门最有条件成为两岸后勤支援中心。随着台湾软体业者登“陆”的持续加温,澳门的后勤支援中心的优势将更加凸显。
二、闽台经贸关系发展的走势分析与对策
发挥对台独特的地缘优势,积极推动闽台经贸合作与产业分工依然是福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福建正在构筑对台经贸合作基地,提升闽台经济合作层次:
农业合作基地。如何帮助农业经营者认清加入WTO后降低关税与开放市场客观形势的变化,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化解农民团体的抗争,已是台湾当局面对的棘手问题。以祖国大陆的广大腹地作为生产基地和新品种研究开发的种源库是台湾农业应对上述冲击的重要策略之一。闽台两地农业合作的优势得天独厚。拓展闽台农业合作不仅使台湾农业经营者得以拓展生存空间,并带动旅游娱乐业专案的投资者介入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开发,而且是改造福建传统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向基地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和农业科技化升级的有效途径,并有利于旅游资源和农业综合开发相衔接,收到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增加农民收入的显着功效。目前,应以福州与漳州两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为中心(基地),建立闽台农业科技交流、农业良种引进、繁育,农副产品综合开发与经营、贸易集散以及出口创汇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合作体系,并向全省内陆与山区梯度推进。
对台通商贸易基地。两岸不能三通还使福建在两岸交流中的区位优势难以发挥。闽台定点直航后,福州、厦门两港可转运华中地区的货物,据估算,每一个货柜从华中到福建中转比从香港中转可节约175美元的运输成本。两岸三通将大大提高福建在两岸经贸关系中的仲介地位。实现直接三通是两岸经贸关系向深层次发展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台湾经济摆脱困境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台湾当局已经完成“离岛开发条例”和高雄境外转运中心的“通关入境”的法律准备工作,拟采取“点对点”方式,实现两岸有限直航。就海上直航而言,除金门、马祖外,增加澎湖口岸及高雄境外转运中心。目前,我们应该审时度势,抓住当前这一发挥闽台之间地缘、血缘与人文优势的最好时机,充分利用闽台海上定点直航口岸(福州、厦门),现有台轮停泊点、台胞接待站,金门、马祖与澎湖与福建沿海地区直接往来的特有管道和台胞落地签证政策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进服务功能,将福建沿海口岸建成台湾人员、货物进出的“绿色通道”。
构筑闽台产业合作体系。目前,台商在福建的投资已经呈现区域化和团队化趋势,比如厦门灿坤电器有限公司,中华映管,东南汽车城都通过大企业的投资,带动关联企业跟进,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链。福建应加强各级各类开发区和台商投资区内台资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系,促进其在福建技术升级,并构建创新网路和发展新产业投资区,吸引台湾银行、投资基金与仲介机构等产业服务体系来闽设立据点,实现闽台经济全面对接。闽台业界还应加强航运港口体系的协作,加强临海工业带的建设以及港口、贸易、航运、通关、金融、关税等航运管理的协调,实行闽台制造地与销售地,提货地与结算地的全面合作。
两岸三通之后,一方面航运时间将大为缩断,运输成本也大为降低,另一方面台商经营的范围将完全脱离珠江三角洲一带,走向福建、江浙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使两岸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目前廉价劳动力充沛,而资本与技术资源相对缺乏,劳动密集度高的加工出口业具有比较优势,恰好与擅长中上游原材料与零元件产业的台湾密切配合。如果两岸的航运成本大幅降低,人员往来更加便捷,必定有更多的台湾加工业者到近在咫尺的海峡对岸投资设厂,建立高效率、高品质的生产基地,通过改善东南沿海的港口设施以及往来港口与生产基地之间的陆上交通系统,使台湾的供料厂商能在最快捷的运输、最低廉的代价之下与下游厂商配合。因此,不待人为的安排,就可以发展出恰当的分工体系:两岸间或就特定产业进行诸如原料、半成品、成品个生产阶段的分工;或就企业功能在原料、生产、行销、研发、设计等方面进行分工;亦可按照两岸间的比较利益来规划两岸分工生产的架构,或从产品生命周期,将不同品质等级的产品配销到两岸市场,或以台湾资金、商业化经验与大陆科技、市场相结合,形成新的产业分工形态。
4、两岸劳务合作与旅游度假休闲基地。福建劳动力总体上十分丰富,特别是初级劳动力资源充沛,又有全国庞大的、流动性强的劳动力市场的支持,与台湾的劳动力市场形成明显的互补格局。就近利用福建劳动力,既可以解决台湾“劳工慌”的困扰,又能避免因引进外国劳务在民族、语言和文化等方面带来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此外,海上直航后,闽台旅游业联手开拓了极具潜力的市场。福建已确立将旅游业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闽台旅游业合作为其一大特色,并用10年时间把福建建设成为旅游强省。借助闽台合作,把福建作为台湾业者招揽大陆客源的纽带与桥梁,来带动台湾旅游业、房地产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不失为创造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从而刺激台湾经济的一项有效办法。利用闽台同根同源的文化渊源关系,台湾也将成为福建最具潜力的旅游客源市场。可以预期,当因历史原因而分离的海峡两岸被直接双向经贸往来紧密联系起来的时候,一支新兴的经济力量——海峡经济区将在祖国东南部浮现,它将成为与粤港经济圈、大上海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相媲美的又一个经济增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