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闽澳台经济发展前景


  本章将在前面各章对福建、澳门、台湾及两两双边经贸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闽澳台三方的未来经贸合作及合作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分析。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闽台澳三地以贸易与投资为主轴的经济关系获得了长足发展。闽台澳作为华南经济圈的一翼,虽然处于次要地位,但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闽台澳三地的投资与贸易关系,将取决三地经济发展和三地为经济发展所采取的对策。可以预期,将来三地发展经贸关系的政策环境将更加宽松,三地经贸关系的日益紧密,将为中国经济区的形成作出更大贡献。
  
  按照市场规律,双边与多边贸易额与各自的市场规模成正比,与他们的距离或交易成本成反比。未来闽台澳经济关系的发展显然取决于它们各自的经济发展前景。
  
  一、福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福建从1980年创办厦门经济特区、实现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充分利用先行一步的市场化改革优势和毗邻台港澳以及海外华侨网路的对外关系优势,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福建省GDP年均增长率“六五”时期为13.2%,“七五”时期为9.9%;“八五”时期为19.3%;“九五”时期为11.9%。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福建经济的发展速度,除了少数年份外,多数年份基本上是在10%—20%之间波动,保持高速增长。但进入“十五”以后,福建经济发展速度趋缓,2001年福建GDP增长率为9.0%,2002年为10.5%,国内生产总值为4681.97亿元,扭转了自1998年以来经济不断滑坡的局面。预计“十五”期间福建GDP增长速度可能会保持在10%左右。
  
  与台澳相比,福建的经济优势主要是:
  
  快速增长的消费与投资市场。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国民收入的增长,保证了福建消费市场的扩大。2002年福建福建常住人口有3466万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510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89.31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663.31亿元,进口110.27亿美元。作为投资市场,2002年福建吸收外资69.4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5亿美元。全年实现社会固定投资1230.76亿元,比上年增长8.5%。福建在十五时期仍将以扩大内需、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并把启动民间投资和利用外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充裕的初级劳动力。福建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1.3%,因此福建劳动力总体上十分充裕,特别是初级劳动力,还有内地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供应,所缺者为企业管理与科技开发等高级人才以及熟练技术人才。
  
  此外,福建拥有广阔而廉价的土地资源。而澳门和台湾都是土地狭小且地价高昂的地区,刚好与澳门和台湾形成优势互补。
  
  二、澳门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1960年代以来,澳门利用其独特的国际地位,现代经济出现了从60年代起步,1970年代迅猛发展,80年代腾跃的态势。1960年代,在纺织服装业和毛纺织业加工出口工业带动下,金融、运输、建筑等产业也随之兴起,澳门的现代工业开始起步;宽松的自由港政策及其与欧洲的特殊关系,加上1980年代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与“一国两制”政策的提出, 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尤其是港资对澳门的投资,澳门出口导向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澳门经济的起飞。据统计,从1971—1981年的10年间,澳门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16.9%,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1982年至1990年,澳门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按1982年固定价格计算为9.1%,按当年价格计算为18.7%。1991年至1995年澳门经济增长率仍然维持了5%。经济结构逐步向现代化、多元化迈进,形成了以出口制造业、旅游博彩业、金融业和地产建筑业四大产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经济实力也大有提高,1998年人均GDP高达16055美元,成为世界上处于前40位到50位元之间的高人均收入地区之一,在远东地区仅次于日本、新加坡、香港和汶莱。
  
  出口加工业、旅游博彩业、金融业和地产建筑业等四大经济支柱的发展,需要市场、人力、资金流量、客流量等,仅依靠澳门现有25.8平方公里的面积,44万的人口显然是难以为继的。所以,在澳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其持续发展问题却面临诸多变数: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90年代开始,随着澳门制造业向珠江三角洲转移以及房地产泡沫的影响,澳门经济增长呈现不稳定及下滑态势,特别是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澳门经济出现负增长, 澳门经济进入困难时期。1998年为-3.5%,1999年为-4.0%,2000年有所复苏达-2.9%。2001年澳门经济开始走出困境,增长率达2%,2002年经济增长更达到8.4%。
  
     澳门经济近两年能有所起色,除中国入世后强劲的外需拉动外,主要在于澳门特区政府成立后,为提升澳门制造业技术水准,加强与珠海形成优势互补的经济关系,使澳门发展成现代服务业中心,以及澳门特区政府为此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所至。
  
  三、台湾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
  
  台湾经济经历了1950年代的恢复和发展,1960年代以出口导向工业化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197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其经济增长速度60年代为13.5%,70年代为9.7%。198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进入以实现国际化、自由化以及高科技化为目标的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1980年代经济平均成长率为8.5%,1990年代进入中速稳定成长阶段,1990-1995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6.5%。1995年台湾国民生产总值2636亿美元,对外贸易1783.98亿美元,外汇储备突破1000亿美元。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地区蜕变为一个高度工业化的社会。
  
  1、进入90年代后台湾经济的曲折起伏发展
  
  进入1990年代后半期,台湾经济先是受东亚金融危机的拖累,后是受台独势力与两岸关系恶化与天灾人祸的影响,台湾经济逐渐步入危机,至今难有起色。1996—1999年台湾年均GDP增长率为5%左右,2000年台湾经济深受政局动荡之累,发展速度为5.98%,仍处于低速徘徊之中。2001年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增长率为-2.12%,这是台湾经济自有经济增长率统计以来最低的一年。加入WTO后,台湾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改善,2002年在出口好转的带动下,经济增长有所回升,GDP增长率达到3.12%。但两年平均增长仅0.44%,几近停滞。
  
  近几年,台湾经济出现几个值得注意的动向:一是进出口贸易双双下降,但对祖国大陆出口大幅增长,贸易仍然保持顺差。2001年台湾进口下降了22%,出口下降了16.5%;但两岸贸易总额达323亿美元,同比增长6%,台湾实现顺差223亿美元。2002年两岸贸易更高达446亿美元。二是岛内投资不振,但岛外投资却比较活跃。2000年台湾受财政赤字拖累,政府投资出现负增长;2001年民间投资额为3801亿新台币,也比2000年减少30%。2002年台湾“主计处”统计,全年投资率仅为17.3%,创下近16年来新低。但台湾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却不断增长,2000年台湾对大陆投资26.71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108.11%,占台湾对外投资比重的33.93%;2001年台湾新增对大陆投资协定金额为69亿美元,实际投资31.4亿美元,同比增长73.1%和32.8%。三是传统产业十分疲软,但高科技产业发展较快。1980年代以来,因台币升值与地价上涨及工资上升,岛内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进入衰退期,并逐渐转移致大陆华南沿海地区。台湾当局于1990年制定《工业升级条例》促进岛内高技术产业发展,1994年—1999年,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7.54%。
  
  2、与闽澳经济相比的台湾的经济优势
  
  一是有充足的资金实力。据台湾官方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GNP为2900亿美元,人均GNP为12974万美元,居全球第25位。截至2001年12月底止,外汇储备达1221亿美元,跨入了准发达国家和地区之列,资金实力雄厚。具备对闽澳持续投资的巨大潜力。
  
  二是有较高的技术储备,尤其是在电子和电脑生产方面有雄厚的技术实力。1980年代以来,台湾的资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资讯产业对台湾经济成长起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台湾出口第一大产业。在资讯产品中如扫描器、电源供应器、键盘、集成线路器、主机板、显示器和滑鼠等14种的市场占有率居全球首位。
  
  三是有丰富的客源旅游市场。澳门是一座具有南欧风味的小城,还是一座具有“东方蒙特卡罗”之称的亚洲最大博彩业中心,旅游博彩业约占本地生产总值40%。2000年台湾赴澳游客首度超过百万达131万人次,2001年增至145万人次,台湾成为仅次于香港的澳门第二大旅客来源地。福建与台湾近在咫尺,随着两岸海上与空中直航的开通,台湾将成为福建最重要的旅客来源地。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