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湾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


  台湾经济跻身亚洲“四小龙”之一过程中,经济发展总体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尤其是1961至1988年的28年间,经济成长率平均每年高达9.3%,2000年与1951年相比,台湾“国民生产”总值(GNP)从11. 97亿美元增至3139亿美元(名列世界第16位),增长262多倍;人均GNP从145美元增至14188美元(名列世界第21位),增长近98倍;2000年底拥有外汇储备余额1067.42亿美元(名列世界第4位),仅居日本、祖国大陆和香港之后。相比较而言,台湾经济总体发展水准明显领先于福建、澳门。
  
  一、台湾经济的崛起及其原因
  
  进入60年代,台湾抓住当时国际分工变化的机遇,利用低廉工资的比较利益,大力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并陆续修正与制定旨在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如进行外汇贸易的改革、实施“奖励投资条例”、鼓励民间储蓄、对外销厂商实行税收和融资的优惠、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仓库等。同时,这个时期外资对台湾工业化和出口扩张也起了重要作用,民间企业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产业,成为经济成长的主力。台湾企业从日本进口生产资料,向美国出口工业品,形成了生产上依赖日本、市场上依赖美国的三角贸易关系。台湾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从1963-1973年,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8.3%,其中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达20.1%,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60年的26.9%提高到1973年的43.8%;出口贸易额中工业制品的比重由1960年的32.3%增至1973年的84.6%。至此,台湾工业建立起了一个以出口加工区为依托,以轻纺、家电等加工工业为核心的产业支柱,由此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80年代以来,台湾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台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工资也大幅上涨,劳动力短缺,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逐渐丧失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导致民间投资意愿低落,经济发展放缓。为此,台湾当局于1986年提出了实行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并以产业升级和拓展美国以外的外贸市场作为重大调整内容,确定以通讯、资讯、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器械与自动化、航太、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及污染防治等十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经过近10年的经济转型,台湾经济在自由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升级也初现成效,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目前已达61.5%,其中资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其产值已名列世界前茅。台湾对外出口市场的重心也逐渐从欧美转向亚洲,对美国出口比重已由1984年的48.8%下降到1995年的23.7%,对亚洲的出口比重则由1988年的32.8%上升到1995年的52.6%。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资讯、机械、电机和运输工具产品已占总出口的50%以上。对外投资大幅度增长,开始成为净资本输出地区,累计至1995年,对外投资约300亿美元。在这一时期,台湾与祖国大陆及香港的经济联系也日趋密切。
  
  60年代以来,台湾推动其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台湾当局制定了稳定中求发展等经济政策。如在发展策略上先发展农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然后发展出口导向工业,较好地结合了台湾的实际情况,并有效地利用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契机。
  
  (2)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10多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已具一定规模,互补互利的局面已然形成,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保证了其贸易收支的平衡,且提高了其在本岛的投资能力。大批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陆,缓解了其在本岛发展的困难,并且有利于台湾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特别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祖国大陆在台湾出口份额中的比重上升,减轻了台湾外贸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对台湾经济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二、电子资讯产业—当前台湾的支柱与优势产业
  
  有资料指出近十年来台湾技术进步率每年平均达3.6%,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率高达47%,可以说,以电子资讯产业(大陆称电子资讯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不仅是90年代推动台湾经济持续发展的火车头,而且仍然是当前台湾经济的支柱与优势产业。
  
  电子资讯产业是一个随着科技发展其领域不断拓宽的行业。台湾所称电子资讯产业也就是早先的电子工业,后来随着资讯技术产业的发展而被并称为电子资讯工业或资讯电子工业。依台湾《资讯电子工业年鉴》标准,台湾电子资讯产业包括资讯工业、资讯服务业、无线通讯业、电子零元件业、精密仪器产业、光电工业、电脑多媒体产业(音效卡、视讯卡等)、监视器业、半导体工业、传真机产业与消费性电子工业等11个类别。一般而言,电子资讯产业主要包括通讯工业、资讯产业、半导体工业、电子零元件工业、消费性电子工业、光电及仪表工业等。
  
  电子资讯产业是台湾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大新兴工业。从70年代起,台湾电子产品从简单装配逐渐发展到比较复杂的组装阶段,如电视机、录影机、高级音响、电子钟表、电子计算器及各种电子零元件等产品的组装。同时,台湾自己也开始研究开发与改进生产技术。80年代以后,台湾电子资讯产业进入设计与制造时期,即技术密集产品发展时期。1979年与1982年,台湾先后两次召开科学技术大会,将电子资讯产业列为策略性工业优先发展。1980年,台湾开始兴建以电子资讯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即新竹科学园区,电子资讯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台湾迅速兴起一批资讯电子科技企业,成为台湾工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90年代后,台湾的电子资讯产业渐趋成熟,成为世界上颇具实力的资讯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不仅有十多项电脑硬体及积体电路晶片等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名列世界前茅,而且电子资讯产业产值在90年代跃居世界第三位,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据台湾“主计外”统计,2000年,台湾资讯产业硬体产值(海内外)为470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9%;其中岛内产值231亿美元,增长10%, 岛内产值排名比重居美国、日本与祖国大陆之后居第4位。台湾电子资讯产业主要产品包括终端机、微电脑、监视器、主板机、交换式电源供应器、滑鼠、影像扫描器、印表机、绘图卡等。
  
  半导体工业是指积体电路(IC)、分离式元件与光电元件等设计、生产与制造,也是台湾电子资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台湾半导体生产能力逐渐迈向高级化与复杂化,已从原来的以封装测试业为主转为以晶片生产为主,且从4英寸与4英寸晶片等产品生产发展为主转为开始生产12英寸晶片。目前台湾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产地,占全球晶片市场的70%左右。2000年,台湾半导体产业总产值达7144亿元新台币,创历史最高纪录。2001年,由于台湾整体经济的衰退,半导体产业也大受影响,产值降为5243亿元新台币。
  
  此外,90年代以后台湾软体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2001年,台湾资讯软体产业产值为1344亿元新台币,较上年增长12.4%。
  
  台湾高科技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资讯产业领域,其他高科技产业如航空航太工业与生物科技产业等发展则相对滞后,包括高级材料工业、航太工业(航空航太工业)、精密机械工业、自动化工业、环境保护工业、医疗保健工业、特用化学品工业、制药工业、生物技术工业等,发展相对落后,产业规模较小,大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