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政治透明研究》序

  所谓“政治透明”,就其最重要的内容而言,就是要求政府的政治决策过程和政治活动应尽量多地能被普通民众了解和监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社会期望和价值取向逐渐多元,人们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而普通民众能否有效参与政治的前提则在于其对政治过程的知情权能否被充分满足。但在另一方面,所谓“透明”又必然是相对的,因为再民主的政府也有其必须保守的秘密,由此就发生一个在政务公开和保守国家机密之间寻找平衡点的问题,这个平衡点即所谓“政治透明度”。
  
  在冷战时期,东西方情报争夺的客观形势养成了信息保密的习惯思维,对政治透明问题的研究乃至实际推动总是要么存在制度性的障碍,要么是表面没障碍但具体推动起来就是不顺畅;在很多威权国家,政治信息乃是稀缺资源,统治者凭藉对信息的严格审查和守护获得对被统治者的统治优势,即学术所称的信息霸权;而各国虽然都标榜“民主”,但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政治透明度,不仅取决于其选择何种经济发展方式,更涉及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状况;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政治透明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根据国际透明组织2012年的排名,全世界176个国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透明分数低于50分,即使在排名前十的国家里,最高得分也才是90分,距理想的透明度依然差10分,这表明提升政治透明度已成为世界各国都需要努力去落实的政治发展指标。
  
  进而就中国而论,由于革命性政党的保密意识强,加上种种“左倾”理论及观念的影响,政治透明问题要么被搁置,要么严禁讨论。改革开放以后,这方面情况有所改善,但总体而言,我国在政治透明方面的规定和地方立法的历史还比较短,而行政不透明的做法又根深蒂固,目前应当说还缺乏一个迅速建立透明政府的成熟的法治环境。与之对应的是学界对此专题的研究也还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缜密的思考和系统的论述。
  
  有鉴于此,在2005年景玉做我的研究生时,我就与他商定以研究政治透明问题为其博士论文的选题。这在当时还是几乎没人碰触的选题。即使到了八年之后,以当年的博士论文为基础的本书出版,也仍然有其“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他的论文做得很艰苦,为搜集资料,他查阅了大量西方国家有关政务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浏览了大量涉及本题的论文和评论,对相关外文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确保了研究工作的顺利完成。本书主要解决了这么几个问题:第一,针对国内外有关政治透明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对政治透明的基本概念进行解析,界定其规范对象,梳理其影响因素,并对政治透明的理论根基进行演绎推理。第二,从资源配置、诚信社会建构、健全问责制、医治政治冷漠和政治狂热等方面具体介绍了政治透明的功能;阐述了政治透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第三,列举了目前世界各国推行政务公开、保障政治透明的制度性机制,包括新闻发布制度、听证制度、公示制度等。第四,从政府绩效评估角度入手,指出政府绩效评估对扩大政治透明度的作用,使政治透明度具有了可操作性。第五,从中国的信息公开起步到政务公开的立法,阐述中国在提高政治透明度方面的进步,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和主张。
  
  对景玉的论文今天能够出版,我感到由衷地高兴,这本身就是中国政治透明度提升的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人对政治透明问题的认识也将逐步深入,希望本书能为此尽绵薄之力。也祝福景玉继续努力,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是为序。
  
  2013年2月5日于中国人民大学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