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三次“陈江会”的意义与ECFA的前景

  近日两岸关系中最受瞩目的事件是第三次“陈江会”即将在4月25日~29日举行。在笔者看来,第三次“陈江会”主要有以下意义:
  
  (一)提升两岸沟通交流的“制度化”水平,使两会高层每隔半年即会晤磋商一次真正成为惯例。而这种“惯例”的运作方式必将挤压緑营的某些人以激进方式干扰两会谈判的空间。此次两会代表团在台北举行预备性磋商,除在机场有少数人抗议外,海协会代表团在台北的活动未受任何干扰,显示台湾民众已经厌烦那种“逢中比反”的行径。估计到第四次“陈江会”时,再到台湾的陈云林应不会重温第一次去台北时的尴尬。
  
  (二)与“制度化”并行的是两岸谈判机制的“官方性”日趋明显。参与预备性协商及第三次陈江会的海协会代表团除郑立中、李亚非等原本就具国务院台办的官员身份外,还包括大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人民银行、交通运输部民航局、最高人民法院等多部门的局级乃至副部级的主管官员;海基会参加人员包括陆委会副主委傅栋成、交通部民航局局长、金管会银行局局长、保险局局长、证期局副局长、中央银行外汇局局长、经济部投审会执行秘书、法务部检察司司长等官员。其实两岸官方的“业务沟通”早在年初即已陆续开展。金融合作协议的主谈者是台金管会与大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官员;定期航班协议的主谈者是台民航局与大陆民航总局官员;打击犯罪协议主谈者是台法务部与大陆司法部、公安部官员。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谈判机制,即先由官员的“一轨”密谈“业务沟通”,初步敲定相关协议文本草案,并获得各自主管当局核可后,两岸再透过戴白手套的“二轨”即海基会与海协会安排公开的预备性磋商,接下来再由两会领导人会谈,最后正式签署协议。
  
  (三)协商范围不仅延续扩大交流的内容,而且延伸到强化交流秩序的层面。第三次“江陈会谈”涵盖四大议题:(1)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双方将透过签署协议,建构制度化的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机制。未来,在协议的基础上,可以就与两岸民众切身相关的司法保障事项,进一步加大互助范围,有效推动两岸交流秩序的正常化。(2)两岸定期航班。协商重点是在既有平日包机及货运包机的基础上,就两岸客货运定期航班运作进行常态化安排,并就增辟航路、增加航班、航点等,进行配套的商谈,以提升航空运输效率及服务质量。(3)两岸金融合作。确定两岸金融合作范围包括:金融监理合作、货币清算机制、市场准入、台商融资及其它金融领域。双方将签署整体性的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将各项金融合作事宜纳入,作为未来双方开展各项合作的依据。(4)陆资来台投资。双方就政策、法令、开放方式、项目及相关配套进行广泛的沟通及对话,并就促成陆资来台投资进行制度化的安排。台方将尽速完成及公布陆资来台相关法令及开放项目;大陆方面亦将协助企业组团来台考察,双方以具体行动相互配合,逐步落实及扩大陆资来台投资。
  
  (四)开启ECFA议题的
  
  “对话”。陆委会副主委傅栋成曾表示,希望能在预备性磋商中了解大陆方面对签署ECFA的意愿。如果确定双方有协商共识,就会在第三次江陈会正式召开之前,授权海基会在江陈会中提出来讨论。但到4月18日,郑立中与高孔廉就预备性磋商结果会见记者时,说明预备性磋商并未触及ECFA议题,但双方认为可在时机成熟时展开讨论。这意味着ECFA议题已被排除在第三次江陈会的正式议题之外。但正如赖幸媛所说,这一次双方就此问题“总是会进行意见交换”或曰“私下讨论”。4月15日,马英九表示,第三次“陈江会谈”在主要的议程结束之后,两岸还可以就有关“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构想先进行必要的对话。待到第四次江陈会,则有望将ECFA正式纳入谈判协商议题。
  
  早在2005年4月,国共两党会谈已达成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共识;马英九也以此作为竞选政见,其高票当选说明主流民意支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国际社会也均对此乐观其成。在去年底发布的胡六点中,胡锦涛明确回应了马英九于竞选期间主张的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其后,马英九重新定调为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大陆方面对此仍维持正面态度。政协主席贾庆林于本月9日即指出,名称不重要,关键是要签署协议,加强合作。目前台湾民众最关注的两岸课题,毫无疑问是经合协议(ECFA),原本各方都期待第三次陈江会能在这个议题上有实质性的进展,结果却是从原本规划的协商议题变成“意见交换”,而且加上了“在时机成熟时展开”的限制辞,换言之即当前讨论这个问题“时机不宜”。出现这个结果,从负面解读是台湾当局慑于民进党的压力,该做的事情不敢做;从正面看也可以说是先从比较有共识的事情做起,营造出良好互动的气氛,尽量减少阻力和动荡,在取得多数民意的明确支持后再做。毕竟两岸关系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之事,行稳方能致远。
  
  上述第三次陈江会的四点意义,其实都可以用一根线串起来,这根线就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第一、二点所论的两岸关系“制度化”和“官方色彩”的加强,其阶段性的最高峰或曰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就是ECFA的签订;第三点所论的对两岸交流秩序的规范,必将成为未来ECFA的具体内容之一,因为ECFA的功能就是对两岸交流的内容和秩序做全面的规范。因此前三点其实都可以理解为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前期作业。第四点看上去最“虚”,只是主要议程结束之后的“对话”而已,但其实这个“对话”的意义更为重大!画龙点睛,这个“必要的对话”才是第三次陈江会的点睛之笔。尽管这一“点”还只是“虚点”或曰只是轻轻地点到即止,但它却实质开启了两岸就此议题的接触对话,昭示出未来几年间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轴——双方共同为签订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而努力。
  
  当前,有几件事值得特别提出来讨论,因为它们将对陈江会就ECFA议题对话并取得更多共识、为两岸加速推进经合协议的签订,发挥重大的积极影响:
  
  一是马英九提出两岸“同舟共济、相互扶持、深化合作、开创未来”新16字,温家宝先生在会晤钱复先生一行时答以“面向未来,捐弃前嫌,密切合作,携手并进”的16字,这两个16字对照:马希望“相互扶持”,温主张“携手并进”;马要求“深化合作”,温回应“密切合作”;马提出“开创未来”,温回应“面对未来”;双方遣词略有不同,用意则完全一致,可谓取得高度共识。稍有区别的是马提出“同舟共济”,温则答以“捐弃前嫌”,这两个词组的字面意义各有侧重,“同舟共济”描绘了两岸关系发展的目标和境界,“捐弃前嫌”则指出了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及路径。
  
  半年以前,马英九也曾经以“正视现实,互不否认,为民兴利,两岸和平”的16字,为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与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会面定调。在那16字中,马放在前边的是“正视现实,互不否认”8个字,暗示出岛内政治的现实压力和两岸关系政治定位的不明,仍深刻困扰着马的政策思维。而半年之后,马就提出了新的16字,表达了他将把两岸关系引向“同舟共济”境界的坚定决心,表达了要更强力地促进两岸合作的积极心态,说明他对大陆更信任,对两岸合作的前景更看好,对加速推动两岸签订经合协议的意志和决心更坚定。
  
  二是陆委会最新民调显示,70%的民众认为有必要签ECFA,53.6%民众认为签ECFA不会矮化主权,79.9%的人认为应有限开放陆资入台。政府是否成功的关键是选对方向和做正确的事情,ECFA符合两岸整合的大趋势,顺应台湾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两岸人民的福祉,它必将能取得台湾多数人民的认同和支持。
  
  三是温家宝在博鳌宣布了大陆已就全面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积极主动行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下一步,大陆将从五个方面作出努力:(1)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2)扩大对台产品采购;(3)鼓励台资企业到大陆开拓市场;(4)增加大陆游客赴台旅游;(5)协商建立符合两岸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现在大陆游客赴台已经形成规模并已经展现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相信,随着这五个方面的努力逐步落实,必将为台湾经济的振兴提供新的助力,从而使马政府所推行的两岸和解政策得到更多民众的支持。
  
  2009年4月20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