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中国古代扇面书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法、丰富的文化传承和内涵,成为独具魅力的艺术品类。柳州博物馆馆藏扇面书画主要集中在明清及现代画家的传世作品,较全面反映明清及现代时期扇面绘画艺术特点,不同画家、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派别均有其扇面代表作。本文以艺术学、美学等基本理论为指导,阐释中国扇面书画艺术的缘起与发展,主要对柳州博物馆藏扇面书画作品的艺术特征作进一步梳理和分析,对深入研究柳州馆藏扇面书画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扇面书画 艺术特征 审美价值 艺术价值
Abstract:The ancient Chinese fan-fac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ies become a special type of art for they are unique in form and technique, rich in cultural legacy and connotation. The fan-fac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ies collected in Liuzhou Museum mostly belong to the Ming and the Qing Dynasties and modern times, and reflect all-rounde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eriod of time. Masterpieces of different artists, styles and painting schools can be found in the collection. Bases on the basis theories of arts and aesthetics, the thesis explain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fan-fac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ies, moreover, combs and analys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lection of Liuzhou Museum, which will be of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study their artistic and aesthetic values.
Key words:fan-fac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esthetic valueartistic value
一、引 言
中国扇面书画艺术博大精深,一幅扇面艺术就是一幅典雅厚重的中国文化长卷。它与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在历史长河中延绵不断。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喜欢于扇面之上挥洒作画,为后人留下丰富多彩的墨宝和艺术珍品。扇子的精湛工艺和传统诗词、绘画完美结合,两者相得益彰,融为一体,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这一传统艺术品以其独特艺术魅力焕发着新的活力,备受人们珍爱。
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特殊地位的扇面书画艺术,因其独特的形制和艺术表现力,被誉为中国书画艺术宝库中的“别体之作”,成为中国书画中极富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上,历代书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诗留念。
二、中国古代扇面书画发展渊源和艺术特征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和悠久历史,起源于中国。扇子史传上最初称为“五明扇”,相传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但不可考证。殷周时期已出现了一种“翟扇”,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说。《尔雅》中谈道:“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从这可推测,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长方形的苇编物。一般说来,扇子始见于两汉人的诗文作品中。西汉人刘安《淮南子》,董仲舒《春秋繁露》,东汉班固《竹扇赋》,均有扇子物件之记载。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
据许慎《说文解字》记载,其“尧时生于庖厨,扇暑而凉”。初期扇面皆为原料本色,主要承担实用功能,后因审美情趣提高和文人墨客的推崇,人们开始在扇面上题字或绘画,扇面就逐渐演化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成为一种区别于其他书画形式独立的艺术门类。扇面画除了具有特殊形制外,更重要的是扇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应用和艺术审美情趣合二为一的艺术品。
晋代陆机《羽扇赋》云:“昔者武王玄览,造扇于前。而五明安众,世繁于后。各有诧于方圆……安众方而气散,五明圆而风烦。”据文献记载,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为老妪书扇故事流传为先。史载王羲之曾在团扇上画小人物,生动有趣,神形兼备。《历代名画记》中载:梁·肖贲“曾于扇上画山水,咫尺内万里可知”,咫尺寸间倍感山水画悠远辽阔意境。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汉恒帝曾赐曹操一柄“九华扇”,十分名贵,曹子建为此写了一篇《九华扇赋》,曹操请主簿杨修为他画扇,却生“误点成蝇”之趣事。
唐代周昉所绘《纨扇仕女图》,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女性生活的画作。画卷为设色绢本,描绘了13位头挽高髻、体貌丰腴、衣饰华丽的妃嫔和宫女形象。全幅以执扇慵坐、解囊抽琴、对镜理妆、绣案做工、挥扇闲憩等五个场景展示了宫廷贵妇的行乐生活。唐代孙位《高逸图卷》,图中一位高贤手执短柄扇。而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唐大宗坐于辇上,宫女九人前后左右分列,有抬辇,扶辇,更有持扇,打伞,各具姿态。可以说扇子在唐代,既是动摇风生、消暑致凉的物件,又是歌女献艺、轻歌妙舞的道具。他们在扇面上题诗绘画,使得轻罗纨扇变成挥洒才情的载体,更是权力与身份的象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扇子在唐代的重要地位。
到了宋代,随着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在唐末、五代基础上得到空前繁荣。北宋初期绘画继承五代传统风格,所绘山水多写寒平远景色,皴法浑厚圆润,墨法精致。到了南宋,随着宫廷画院的空前活跃,许多画家在绘画表现技巧上力求精能,突破前代固有程式,开创绘画现实道路,体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精致与写实之情。李成、郭熙、范宽等人的出现,大大推动宋代山水画的发展进程,这一时期山水、花鸟、人物、宗教等不同题材内容也得到进一步细分,尤其是水墨画与人文画的发展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一时期的扇面书画也得到空前繁荣,如宋徽宗皇帝赵佶的《枇杷山鸟图》、北宋徐熙《豆花蜻蜓图》,黄居寀《晚荷郭索图》,徐崇矩《红廖水禽图》,刘寀《群鱼戏藻图》等,南宋马世荣《王云楼阁图》,夏珪《烟岫林居图》和《遥岑烟霭图》等,这些都是名家精品传世之作,代表两宋时期扇面书画的最高艺术水平。
进入元代以后,受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扇面艺术发展出现低谷。元代画史上的高峰地位是由赵孟俯开创的,他的绘画和艺术思想对整个元代影响十分重大。赵孟俯托古改制,强调注重绘画传统,力拚宋代院体风格,在绘画语言上主要表现在复古思想,提倡“古意”的绘画风格,加上南宋院体风格在元受到压制,也使得兴盛于宋的扇面在元代黯然失色。
明清两代我国的制扇业十分繁盛,扇和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孔尚任的《桃花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红楼梦》中的晴雯撕扇,虽是艺术虚构,但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扇的影响之大。同时,扇又和书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明代是折扇流行的开始,折扇异军突起带来折扇书画艺术的繁荣,扇面书画蔚然成风,近代明代藩王墓出土折扇,可与上述记载相印证,这或许由于永乐时期明成祖的倡导有关。扇面书画广泛流行,在文人雅士中得到认可,被称为“吴门四家”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创作出大量扇面书画精品并流传至今。
清代继承明代折扇发展,也是中国折扇大发展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频繁,扇子不仅是一种艺术品,它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成为他们社会角色的道具。手执一扇,打开收拢,或佩挂在身,或藏于袖中,都具有人格表露、情绪交流的意义。因此,手持折扇,成为当时生活中高雅的象征。“清六家”、“四僧”、“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都在扇面艺术史上写下辉煌一页。
近代以来,任伯年,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叶浅予等,都有精巧扇画留存。
在历史上,中国扇子曾流传日本、欧美等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扇子生产以至宫廷礼仪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因此,折扇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三、柳州馆藏古代扇面书画艺术整体风貌
明清两代是我国扇面书画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阶段,柳州博物馆馆藏明清及近代扇面书画精品二百余幅,并特设《古代扇面书画艺术》陈列展厅长期展出,历史再现了中国扇面书画演变的辉煌时段、精彩华章,为喜爱书画人士及观众提供了一个扇面书画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书画研究的公共平台。
纵观柳州博物馆馆藏扇面书画艺术,绘画内容广泛,神话故事、人物形态、峰峦叠石、曲溪流水、村舍楼阁、闲花野草等皆有精彩之作,其中按书画创作内容可分为山水画扇面艺术、花鸟画扇面艺术和书法扇面艺术三类;按形制有团扇扇面和折扇扇面。这些扇面内容丰富,入字入画,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
柳州博物馆馆藏扇面书画主要集中在明清及现代画家的传世作品,较全面反映明清及现代时期扇面绘画艺术特点,不同画家、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派别均有其扇面代表作。如明代董其昌《行书扇页》、李晟《水墨山水图》以及高道素《緑杨堤畔夕阳斜图》等扇面书画;清代王翚《春江水暖鸭先知》、刘墉《行书》、任颐《人物柳鸭图》、任熏《芭蕉人物图》、居廉《春林络纬图》、王拯《行书扇面》、张熊《茶花双鹊图》、虚谷《竹》、赵之谦《菊图》和《行书》等扇面书画作品以及现代齐白石《红梅图》、黄宾虹《山水图》、陈半丁《山水书画》等扇面书画。
柳州博物馆藏扇面书画,尤其是清代和现代扇面书画,继承了中国绘画整体发展风貌,百家齐鸣,却又百家争放,各师各派风格尽情展现,其中不少精品名作代表同时期绘画最高水平和时代审美风格特征。这些扇面书画作品,或表现人物风貌生动自然、或景物精致古色古香,笔墨画面酣畅淋漓,神情动态栩栩如生,书法作品大气磅礴,笔墨沉稳气韵盎然,线条流畅一气呵成,诗书画印相得益彰,将中国书画以及传统的艺术形象相融合,尽显折扇艺术的传神魅力,幅幅堪称扇面书画的经典之作。
四、柳州馆藏扇面书画艺术名家林立,风格百家齐放
柳州博物馆馆藏扇面书画重要特征是体现多种不同绘画风格,在艺术流派方面,既有集“书画、诗文、画论”造诣为一家的董其昌,“清初四王”王翚为代表的秀润沉着,也有赵之谦、虚谷、任颐、任熏、张熊等为代表的海派清新流畅之风,更有岭南画派以居廉为代表的笔致严整特性,以及本地画家王拯等神韵俱佳的艺术魅力,可谓百花齐放,百花争鸣。
在中国画领域中,书法用笔一直是评判画作价值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在宋元期间,成为中国画至高无上的评判标准。以苏轼为首的北宋文人画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发展了张彦远的“以书入画”理论,开创了文人画笔墨写意的先河,确立了“写”画的新审美原则。明代画家的艺术创作深受宋元绘画和书法理论影响。
例如柳州博物馆馆藏《行书扇面》作品一幅,为明代董其昌的传世之作,其书法行云流水,法存笔端,潇洒出尘,代表董其昌成熟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格及其审美特征。董其昌早年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转师晋、唐、宋诸名家,工楷、行、草书,自然秀雅,并参以禅理,故其书风空灵、隽永,被誉为“书家神品”。其中,北宋米芾对董其昌的绘画及书法有很大影响,他推崇米芾书法为宋朝第一,故董氏认为行书应以米元章、颜鲁公为宗。因此,董其昌的这幅《行书扇面》作品,具有强烈的宋代风格外在特征,但他的书法精神却有自身的不羁的韵律。
柳州馆藏明代高道素作《緑杨堤畔夕阳斜图》,画面右侧主要描绘一位女子在緑杨堤畔旁洗衣的场景,人物刻画生动、神情甜美,旁边放着一个清洗好衣物的竹篮,岸边杨柳依依,花儿盛开,在夕阳下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画面左上题诗“緑杨堤畔夕阳斜,流水声中浣碧纱。借问裙钗何处在,桃园洞里是吾家。”另一幅李晟《山水图》,表现的是山水小景,寥寥几笔形象的描绘出一处人家藏与山水林间,远处山峦叠起,意境深远,颇具宋代文人画风格气质特征。
此外,柳州馆藏另一最负盛名“清初四王”的王翚代表作《春江水暖鸭先知》,画面描绘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调明快,生趣盎然,清幽灵动,将苏轼著名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细致、逼真又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南方早春时的秀丽景色。
海派名家扇面书画名品云集为柳州博物馆馆藏重要特点。海派绘画风格雅俗共赏,色彩鲜明,绘画题材尤以花鸟为主,主要风格特点一为色彩运用,二为以书入画,善于将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雅俗共赏的新画风。柳州博物馆馆藏赵之谦《菊图》,笔墨酣畅严整,构图富于意味,色彩一反淡雅讲求浓丽强烈,雅俗共赏;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为“海上三杰”的虚谷,所绘《竹》扇面,敷色清新,苍劲有力,构图形式匠心独具,别具风格。有“三任”之称的任颐作品《人物柳鸭图》扇面,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创造了一种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他所画题材,极为广泛,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无不精妙;另一馆藏任熏《芭蕉人物图》扇面作品,人物线条遒劲圆韧,画法别出匠心,运笔有如行草,气势沉雄,取景布局,富有奇趣。
岭南画派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的现代绘画风格。柳州博物馆馆藏居廉《春林络纬图》扇面,设色妍丽,笔致严整,莫不精工,其艺术追求和体格特点在这幅画作中有充分的体现。居廉(1828-1904),字古泉,自号隔老人,广西桂林人,善画花鸟、草虫及人物,尤以写生见长,在前人基础上创撞水和撞粉法,为岭南画派奠其人之一。
现代绘画名家扇面书画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明清扇面书画艺术精髓。柳州博物馆馆藏现代大师齐白石《红梅图》扇面,笔墨纵横,功力深厚,随意挥洒,气韵满幅,更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样样俱精,堪称扇面书画代表经典之作;黄宾虹《山水图》,可以看到黄宾虹倡导的超越自然、再现写意表现的风格,笔法旷达飘逸,韵味无穷;陈半丁《山水书画》扇面,作品笔墨苍润檏拙,色彩鲜丽、沉着,形象简练、概括,诗书画印相得益彰。现代绘画大师的扇面作品,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扇面画的现代艺术精神。
因此,柳州馆藏扇面书画包含明代、清代以及现代三大时期作品。这三个时期也是中国传统观绘画发生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走向现代绘画的重要过程。通过柳州馆藏的扇面作品,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传统书画走向现代发展的演变过程,各门各派的艺术特征、绘画风格得以生动展现。此外,海派、岭南画派得各地方画派对中国传统书画产生的极大影响,可以从馆藏扇面书画中得到佐证,尤其是现代画家风格的多变,更开创了扇面书画的一个新高峰。所以说,柳州馆藏的扇面书画作品,名家林立,内容丰富,风格多变,是一部中国传统绘书画发展的历史全书,通过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瞭解古代书画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精髓。
五、本地画家作品神韵俱佳,体现当地书画创作的高超水平
本地绘画名家扇面作品也是体现柳州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柳州博物馆馆藏王拯《行书扇面》等。王拯,广西马平人(今柳州市柳江县一带),初名锡振,字定甫,又号龙壁山人,为桐城派古文广西五家之一,兼善诗词、书画,着有《龙壁山房词》、《龙壁山房文集》、《谈艺録》等。
王拯在书画方面才华横溢,《野梅图》、《行书扇面》、《楷书扇面》为其代表作,笔墨酣畅,行云流水,神韵俱佳,具有独特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扇面作品《野梅图》所描画梅花劲秀芬芳、卓然不群,提识“野梅如棘满江津,别有风光不受春”,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又刻画出梅花檏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同时隐喻画家的另一种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心情。
此外,扇面作品《行书》、《楷书》等三幅作品,笔法干练,运用自如,颇具古人之风,气韵浑然天成,着力表现出不失法度的传统艺术功力,体现出当地书画家艺术创作的精彩之作
六、结束语
一幅扇面书画可以折射出一部中国书画史演变的形态,虽说扇面书画不像主流书画一样受世人追捧、登堂入室,但作为小品清玩,以其颇具特色的形制为中国历代书画家所喜爱。扇面书画艺术经过历代大师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地域文化特色明显的笔墨表达情趣,其产生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远远超越绘画本身。
柳州博物馆馆藏的扇面书画艺术作品,名家林立,名品结集,全面系统的展示了明清及现代扇面书画艺术的发展历程。通过柳州博物馆举办的《古代扇面书画艺术》固定陈列及出版《怀袖雅物——柳州馆藏扇面书画艺术》一书,为我们历史地再现中国扇面书画演变的辉煌时段、精彩华章。
柳州馆藏扇面书画不仅是中国明清、近现代书画史发展的缩影,更是艺术藏品集中展示的一次体现,对进一步研究中国扇面书画历史传承、艺术风格、发展形态、审美情趣等具有重要的图像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祥民:《中国扇面书画艺术的历史演变》,《书画世界》2007年4期。
2.苏玉霞:《扇面书画艺术的文化渊源探究》,《美术大观》?2012年2期。
3.邹传安:《名家工笔扇面精选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4.北京市文物局、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文物鉴赏》编委会编:《明清折扇》,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6年。
5.刘汉忠:《王拯书画考述》,《广西文史》2008年4期。
(刘冬,柳州博物馆,馆员。)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