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发展“总部经济”政策应先行
中国“入世”后,跨国公司为抢占中国市场,纷纷加快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设立地区总部的步伐,由于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在这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争夺战中,北京和上海已先拔头筹,广东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迎头赶上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发展“总部经济”是壮大经济势力,实现国际化的需要
“总部经济”是指某一个区域由于一些特有的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聚集,集约研发和行销的两头,而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统称。
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总部经济”将产生以下经济效应:(1)税收供应效应。一个公司的总部在某个地方,结算一般就在某个地方,无论通过什么形式,有一部分税收总是要上交总部所在地,因此就会产生企业税收的贡献。另外,由于总部员工收入很高,一般都在几千上万或者更多,因此个人所得税也是当地一笔不小的税收来源;(2)产业集群效应。大量跨国企业总部在同一地区集聚,将有利于减少不确定性,降低资讯搜寻和交易成本。在横向方面,带动了同行业竞争企业的跟进;在纵向方面,吸引与之配套的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有机的产业链条,从而产生集聚规模经济效应;(3)示范效应。跨国企业地区总部的落户,不单纯是资金的注入,更多的是研发、行销、管理活动本地化的过程。它们先进的技术、经营管理经验会直接或间接地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准,增强整个区域的学习能力;(4)集聚效应。企业总部集中的中心城市一般具有区位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资讯等要素向该区域流动,拉动消费和就业的增长,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5)扩散效应。企业总部集中的中心城市可在投资、消费、管理、技术、资讯等方面向周边地区辐射,而周边地区由于地价、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也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加工制造基地,这都有利于拉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发展“总部经济”将有利于壮大广东经济势力,有利于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实现建设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
二、京、沪“总部经济”的比较借鉴
目前,90%以上的跨国公司中国地区总部选择落户于京、沪两地,通过对京、沪“总部经济”现状的比较分析,可为广东发展“总部经济”提供范例并寻求发展的突破口。
北京:截至到2003年7月底,被商务部认定的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达24家,仅次于上海。另外,具有跨国公司部分地区总部职能的投资性公司如英代尔(中国)公司和微软(中国)公司等数量达到137家,占全国的60%以上,高居全国首位。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主要集中于通讯类和IT产业类,原因是北京是中央政府的所在地,通讯类公司在拓展通讯领域业务时与政府打交道比较多,而IT业的跨国公司则看中北京强大的研发实力和资讯中心的优势。北京是国内最早认识到“总部经济”的重要性的城市,对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给予了相当大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见下表)。
上海:截至到2003年7月底,被商务部认定的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达41家,居全国首位。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以制造业、金融业和商业等传统产业为主,原因是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较早向国外金融机构开放,吸引了众多外国银行总部进驻,而且上海拥有经济发达的长三角腹地,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优良的港口,是制造类跨国公司的首选。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起步虽比北京晚,但后劲十足,政府也制定了具有相当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并建立政府与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对话沟通机制。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京沪两地发展“总部经济”有许多好经验值得借鉴:(1)高度重视“总部经济”对壮大本地经济势力和实现经济国际化的重要作用,并以战略的眼光来支持其发展;(2)充分发挥自身社会经济优势,吸引“总部经济”落户。北京依靠独有的首都优势,其政策、科技、资讯、人才均受到“总部经济”青睐;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和现代制造业中心,深受“总部经济”欢迎;(3)制度政策要先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度政策本身就是一种垄断的稀缺资源。通过制度变迁、政策协调,使“总部经济”得到实惠,并产生示范效应;(4)以“总部经济”为龙头,带动本地经济全面发展。“总部经济”能产生辐射和扩散作用,其配套产业和下游产品在本地的发展,对提升本地经济、增加就业、扩大消费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发挥优势,政策先行,吸引更多大公司总部来粤落户
目前仅有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如宝洁、安利、益力多、汽巴精化集团)将地区总部设在广州,或将中国采购中心设在深圳(如沃尔玛、家乐福、欧姆龙等)。广东的“总部经济”发展滞后于京沪两地有客观的原因:北京拥有独一无二的首都资源优势,是政治、文化、科技、资讯和对外交往的中心,是国家宏观决策和调控部门的所在地;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其经济实力在所有城市中无人能及。但是也有主观的原因:珠三角一直宣导与香港之间形成“总部——加工基地”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依靠自身的优势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来粤落户。但是,广东在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地区总部方面依然具有别于京沪两地的优势,有足够的理由可以成为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中的“一极”。
广东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1)区位优势。广东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能直接接受亚太地区的经济辐射;(2)市场优势。广东改革开放早,市场发育程度高,而且是传统的商埠,流通业发达;(3)产业结构优势。广东的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产业链完整,流通业、制造业发达,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梯度;(4)第三产业优势。广东的会展经济非常发达,“广交会”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且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交易会,深圳的“高交会”是全国闻名的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另外金融业、房地产业、广告业、谘询业、会计、法律、资讯服务业也很发达,可使地区总部享受外部经济效应;(5)人脉优势。广东拥有大量的粤藉华人华侨,他们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回国投资的强烈愿望。可见,广东的优势集中在其作为中国大陆的视窗和华侨资本的网路中心这一点上,因此,广东发展“总部经济”的总体思路应是:在地域上,主要吸引港、澳、台、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的跨国企业来华设立地区总部;在行业上,以吸引流通业、制造业类的跨国企业为主,避开与京沪两地正面冲突,实行错位竞争;在对象上,以粤藉华人华侨为主,吸引华侨资本来粤投资;除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外,对于“前店后厂”型的工业企业总部,物流采购、分销等商贸企业总部,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总部等有代表性的机构也应重视。
在具体的制度政策方面:
1.加快现代化的中央商务区(CBD)的建设
中央商务区是总部经济的载体,世界“总部经济”发达的地区都具备现代化的中央商务区,如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新宿、新加坡的中心区、香港的中环,我国北京的中关村、上海浦东的陆家嘴也部分具有了中央商务区的形态。当前广东的政策应加快广州21世纪中央商务区(以天河体育中心地区和珠江新城商务办公区为中心,包括天河新区和东风路、环市东路沿线的区域)、深圳福田的中心区等CBD的建设,并注意规划,采用商贸、商务办公、住宅、金融、娱乐、服务相结合的设计方式。
2.加快现代化的资金流、物流、资讯流基础设施建设
跨国公司总部的最主要职能是进行管理决策,并在全球范围内对其资金以及原料等各种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因此要求有安全快捷的金融服务系统、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现代化的全球资讯交换系统。
3.制定优惠的税收、行政政策
可考虑对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给予一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适当放宽进出口经营权和地区总部经营范围的限制,为总部员工的出入境提供方便,以及简化设立地区总部的审批程式。
4.提供完善透明的法律体系和高效率的政府服务
对于具有长期战略导向的跨国公司总部而言,法律较之于政策更有强化信心和强化承诺的意义,因此针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地方性立法方面要保证法律的透明性、延续性和与国际惯例的统一性。同时,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为入驻的跨国公司总部提供一揽子综合服务,还可考虑效仿上海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商投资企业建立长期对话机制。
5.对各中心城市进行定位,统一规划,避免不良竞争和资源浪费
“总部经济”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而形成产业链,进而将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变水准的恶性竞争为垂直价值链不同层次的友好合作。因此在广东省内部各市不能搞恶性竞争,对于适合吸引地区总部的城市,可以不断完善自己,增强总部落户本地的吸引力;对于不适合总部落户的城市,可以考虑自身资源或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以制造基地等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为立足点,发展经济。
6.从长远角度来讲,还应增强整体区域的学习效应
不能将“总部经济”理解为简单的招商引资,在积极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或竞争的过程中,重视本地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衍生和成长,提高本地企业的学习能力。倘若仅强调跨国公司总部的落户,而忽略“总部经济”的示范带动效应,将难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