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正确抓住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分配决策的关键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经济决策包括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的决策,并要求各环节之间的决策按比例地互相配合和衔接;其中,分配环节的决策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独特作用。这是因为,首先,在进行生产决策之时就要对人、财、物等生产经营要素资源进行分配决策,即对这些要素资源之间进行配置与组合作出决定,否则就无法进行生产;其次,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只有通过分配决策才能进入交换和作出交换决策;再次,也只有通过分配决策及交换决策才能进入消费和作出消费决策,因而分配决策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独特作用,处在重要的独特地位。必须重视分配决策,认真做好分配决策的工作。

  分配决策可以有广义的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分配决策既包括了分配决策的方式,也包括了分配决策的内容,前者是分配决策的方法,后者是分配决策的具体内容;狭义的分配决策则只包括了分配决策的内容。在本文所谈的分配决策,除特别点出者之外,均指狭义的分配决策,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就人、财、物各要素资源在配置与组合中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即以何者为中心的问题,这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分配决策的关键,要正确抓住,分配决策必须向以人的现实需求(指人民群众的现实购买力及相关的物质、文化、科技、教育等现实需求)为中心的转变,为此提出如下三点意见。

  一、我国分配决策的弊端和转变的必要性

  从广义的分配决策看,我国分配决策是经济决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经济决策一样,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计划经济,既与中央高度集中统一集权制的分配决策方式相联系,又与财、物为中心的分配决策内容相联系,具有“长官”说了算和以财、物为中心配置与组合各个要素资源的两大特点和弊端;改革开放后,尤其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则有所改变,在分配决策方式方面已转变为既具有中央、部门、地方、企业、“长官”之间相对有限度的分权制的特点与弊端,而在分配决策内容方面则依然保持旧的特点与弊端,这可以从财政预算中看得出来。正是由于改革开放前与后分配决策的特点与弊端的存在和差异,因而对经济的发展与运行即社会再生产所造成的后果也有所不同。改革开放前的后果极为严重,陷于严重的比例失调和“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甚至导致国民经济频于崩溃的边缘,这是人所共知的;改革开放后,情形有所改变,但也确实引发了令人忧虑的严重后果,既破坏了社会再生产的正常比例关系,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速度,导致经济发展的严重比例失调和大起中落、通胀高企的“滞胀”局面。就我省来看也是如此,表现在:一方面,虽然在高积累、高投入和发展非国有经济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速度,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和面临着快速增长与通胀高企及随之而来不断滑落并存,国有企业的高积累、高投入、高产出与亏损面不断扩大并存,资金的奇缺与大量积压(尤其是房地产资金的积压)、严重浪费(吃公、喝公、游公和重复建设的资金浪费)、敛财(贪脏枉法的资金掠夺)并存,以房地产为首的二、三产业过于膨胀与农业、科技、教育严重滞后并存,高收入与贫困、失业并存,经济繁荣与治安严峻并存。

  上述我国的分配决策无论从广义或者狭义的角度看,其弊端实质上都是在人、财、物要素资源之间的配置与组合中的见物不见人的“商品拜物教”和见钱不见人的“货币拜物教”在分配决策上的反映,把人、财、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地位和作用颠倒了过来,因而,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无限地夸大了财、物的地位和作用,无视了人的中心地位和作用,这可以上述我省在经济发展与运行即社会再生产中所存在与面临着令人瞩目的种种困扰问题的表现中就看得出来,如:为什么快速增长和通胀高企及随之而来的增速不断滑落并存?是由于无视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承受不了高积累、高投入及其引发高通胀的压力被迫使增速不断调整而滑落下来的;为什么国有企业的高积累、高投入、高产出与亏损面不断扩大并存?是由于未有足够重视建立能充分调动职工生产经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未能有效适应人民群众现实需求实际的产品生产经营策略;为什么房地产为首的二、三产业过于膨胀与农业科技、教育严重滞后并存?是由于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实际;为什么资金的奇缺与大量积压浪费、敛财并存?是由于无视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及对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和掠夺的结果;为什么高收入与贫困、失业并存?是由于忽视人民群众在收入分配上要求有一个合理的政策;为什么经济繁荣与治安严峻并存?是由于忽视了对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教育与建设和分配不公,并因此而导致经济发展的严重比例失调和大起中落、通胀高企的“滞胀”局面,从而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上了问号。

  上述可见,为了经济发展与运行即社会再生产走上名副其实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性回圈轨道,克服以财、物为中心的分配决策的弊端及其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种种困扰,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无论广义或狭义的分配决策必须转变。

  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分配决策的关键是向以人的现实需求为中心的转变

  广义的分配决策的转变正如“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经济决策一样,也包括决策方式与决策内容两个方面的转变,并且还由“两个根本性转变”所决定。“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一项重大的经济决策,它的两个方面就是:生产关系方面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生产力方面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谓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对人、财、物生产经营要素资源之间的配置与组合,因而“两个根本性转变”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对经济决策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首先,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质上就是要使人、财、物的要素资源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作用,有效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其次,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质上就是使人、财、物的要素资源之间配置与组合得更富有效率,充分发挥作用,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两个根本性转变”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对经济决策的客观要求。由于广义的分配决策是经济决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由经济决策所决定的,它的转变也必然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如前所述,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人、财、物要素资源之间的配置与组合,因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就是对人、财、物要素资源之间的配置与组合上的转变;由于对人、财、物等要素资源之间的配置与组合也就是分配决策的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分配决策内容上的转变也就是对人、财、物要素资源之间的配置与组合上的转变。由此可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分配决策内容的转变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角度上的不同。然而,在这里,也产生了一个在对人、财、物要素资源之间的配置与组合中各个要素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即以何者为中心的问题,因为各个要素资源在它们的配置与结合中的相互关系、地位和作用不同对生产力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所以各个要素资源的这种相互关系、地位和作用,即以何者为中心,也就成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分配决策的关键。

  要正确抓住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分配决策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看待和确定人、财、物各个要素资源在它们的配置与组合中的相互关系、地位和作用,即以何者为中心,以及这种关系、地位和作用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是否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曾经有过不止一种的看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有把财、物置于主导的地位和作用,即以财、物为中心对人、财、物要素资源进行配置与组合;也有只强调以财为中心对人、财、物要素资源进行配置与组合。这两种看法,虽然彼此有差异,但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视或忽视人这个要素资源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因而笔者认为,这两种看法是把人与财、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地位和作用颠倒了过来,所以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必须以人为中心对人、财、物要素资源进行配置与组合,因为人是财、物的生产者和运用者,又是生产动力的根本来源者,财、物离开了人是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进行生产,更不用说发展生产了,人是组成生产力的人、财、物要素资源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发挥着根本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在生产力中起着主导和根本作用的基本原理。

  由此可见,只有以人为中心的分配决策才能在人、财、物要素资源之间进行配置与组合中对推动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为有效率,也只有如此才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从而要正确抓住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分配决策的关键也就是分配决策由以财、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向以人的现实需求为中心的转变。

  三、实现分配决策向以人的现实需求为中心转变的措施

  (一)把分配决策置于经济决策中的独特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分配决策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避免那些只讲生产决定一切、甚至生产就是一切的片面观点与做法的影响和干扰,忘记了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准的提高。

  (二)要鲜明地把人的现实需求放在中心的地位。因为这样做完全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也就是完全符合“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同时,也才能消除分配决策以财、物为中心的影响。

  (三)分配决策的方式和经济决策的方式一样要向推进民主化转变。因为任何的决策内容与方式都是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而分配决策方式也就必然会对分配决策内容发生影响,而为了使这种影响有利于分配决策内容的转变并能与之相适应,所以也就要求分配决策方式要向推进民主化的转变。对这一点笔者在《要正确抓住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向推进经济决策方式民主化的转变》一文中已有详述。

  (四)要划清真的经济福利主义与非真的经济福利主义、正常发展速度与不正常发展速度的界限。只有这样,才能为分配决策向以人的现实需求为中心的转变,排除种种错误思想的干扰,认清分配决策以人的现实需求为中心乃是藏富于民、以民为本的重要意义。

  (五)要尽快完成以国有企业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广泛民主与法制的经济,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客观要求的体现,因而也就必然为满足人的现实需求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提供了制度与机制上的保证。

  (六)建立与完善分配决策向以人的现实需求转变的机构,培养与使用大批与这些机构相适应的人员。只有如此,才能在组织上和人才上为有关制度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更有力的保证。

  分配决策的内容同分配决策方式、分配决策向以人的现实需求为中心转变同分配决策向推进民主化转变是经济决策及其转变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对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有着决定意义的一个环节,因而其实施必将使我国经济发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1996年11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