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CEPA与西部台商投资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所取得的成就,使得西部地区商机日益显现,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台商也成为新一轮投资大陆热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2000至2002年,西部12个省区市吸引台资项目1820个,合同台资金额25.76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13.54亿美元,是西部地区历史上吸引台资数量发展最快的时期。[1]台商投资遍布西部各省区市,投资领域涵盖传统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一、CEPA下西部吸引台资的优势分析

  (一)西部拥有市场及资源、成本优势。从宏观上看,对国际投资产生引力的,主要有两大要素:一是该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准;二是该地区利率的高低(指央行利率,主要影响国际间接投资)。[1]有人认为,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均收入低,市场前景不大,尤其是内销市场看衰,而以外销为主的厂商却因西部偏远,离出海港口遥远,亦不宜到西部投资。持此观点者把市场容量与人均国民收入简单地划了等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全国各地平均增长速度的差距由1999年的1.5个百分点,缩小为2002年的0.6个百分点。[1]而且,随着中亚和东欧国家走向市场经济,与西部毗邻的周边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对消费品的需求旺盛。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指出,在相对利益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国际分工与交换,这样做的结果既增加了社会总产品,又使双方各自获利。北欧学派的要素禀赋论认为,各国和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决定了各自从事贸易的条件并进一步决定了国际分工。20世纪80年代起兴起台商投资大陆热潮,是在台湾原有的劳动成本优势消失面临产业升级的困境下,台湾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大量向大陆转移,并在大陆腹地得到再生和延续。大陆西部地区发挥改革开放初期东南沿海的作用,为台湾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保持承上启下的第二阶梯地位充当重要的载体和腹地,为其提供难以替代的劳动力、资源等经济要素优势和市场优势。

  (二)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西部成为外商竞逐的新热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大陆吸收外资创造了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从而大大降低了外资进入中国的交易成本和体制风险。跨国公司看好大陆加入WTO的经济前景,在中国开始了战略性布局和全方位投资扩张战略。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投资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外商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达400多家。[1]法国《欧洲时报》2004年2月17日载文称:“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是一种战略决策,最重要的是近距离地与中国市场‘打成一片’。”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直接把研发中心和财务中心等核心部门转移到中国西部,这样就可以重点利用西部的人力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以及资源优势,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而不必过多强调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低等暂时性劣势。

  二十一世纪初,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另一显着特点就是带动整个产业链投资,进行群体竞争。在国际跨国公司纷纷采取供应链管理的形势下,以代工生产为主的台湾相关产业要想在全球经济分工中获得新的立足点,就要跟随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转移。台湾企业有从事代工生产的经验,可以发挥这方面的比较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中找到自己的发展位置。大陆西部大开发为台湾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那些作为跨国公司的代工伙伴的台湾企业,也需要向西部转移,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保持竞争优势。

  (三)为吸引外资,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都确定了利用外资的优势产业,制定了有关优惠政策。西部地区有些投资领域的外资准入条件比东部地区更为宽松,政策更优惠。对吸收台资的领域,对设立台湾同胞投资企业的条件以及台湾同胞投资持股比例等,都采用“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政策。台商从事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能源、市政公用、环保等基础产业或基础设施建设,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可以享受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已颁布《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并将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和条件变化,及时补充、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及有关措施,扩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

  台商在西部地区投资服务贸易专案可以享受比投资东部地区更优惠的政策。金融服务业方面,将台商对银行的试点扩大到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对台商保险公司申请到西部地区设立经营机构的给予优先许可,对台商在西部地区设立保险代理公司和合资保险经纪公司予以优先考虑。物流业方面,将商业零售企业投资的试点扩大到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将台商投资中外合资外贸公司的试点扩大到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并在中外双方的资格条件上比东部地区适当放宽;逐步允许台商在中外合资铁路货运企业、中外合资公路货运企业中控股,在铁路货运、公路货运领域设立外资企业。旅游业方面,对台商在西部地区兴办中外合资旅行社,在资质审查与专案审批方面适当放宽标准。仲介服务方面,按照大陆加入WTO的承诺和有关规定,允许台湾地区会计公司(事务所)在西部地区兴办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一时不具备设立条件的,允许其在西部地区设立成员所,鼓励现有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在西部地区设立分所;在条件成熟时,可以优先在西部地区兴办中外合作律师事务所。允许台商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与相关服务、设计服务企业并允许外商控股,逐步允许在建筑与相关服务、设计服务、工程服务、城市规划服务领域设立外资企业。

  (四)CEPA为台商投资西部带来新机遇。CEPA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减少或取消内地与香港之间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歧视性措施;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CEPA市场效应引起了两岸四地,乃至周边各国、各地区的高度关注。岛内工商界反应尤其强烈,认为未来进入大陆市场与港商相比将处于不利地位。岛内学界则认为台湾经济发展将因此走向边缘化。此担忧不无道理。以台湾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台湾经济增长动力十分依赖出口,如2002年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为5.1%,其中对大陆及香港出口则占1/3,可以说,对大陆出口已成为台湾经济增长很重要的动力来源。目前两岸经贸往来规模不断扩大,却缺乏进一步合作发展的机制和规范,即使在加入WTO后两岸也未曾针对WTO的议题进行协商。从这个意义上说,CEPA的签署和正式实施,对两岸经贸往来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此其一。

  其二,台商可利用香港作为中转地,进一步加快投资大陆西部的步伐。由于台湾当局蓄意设限,限制两岸“三通”,香港成为两岸经贸往来的中转地。CEPA的实施,给原经香港来大陆投资的台商带来巨大商机。比如,大陆对WTO的承诺,2008年进口产品平均关税为8%,而根据CEPA,香港产品是零关税;按大陆对WTO的承诺要在2至4年后才会完全开放的服务行业,从2004年起就优先向港商开放;等等。目前,已有一些跨国公司采取并购香港公司方式以加快进入大陆市场。根据CEPA,台商到港只要符合条件,便可与其他香港公司一样,享有CEPA中提供的包括零关税在内的各项优惠。台商若不积极利用香港作为中转地,等大陆市场完全开放,就可能失去抢先进入的机会。

  二、西部台资的现状分析

  (一)西部台资地区分布。根据调查统计,至2001年底台商投资西部超过500家的由多至少依次为四川、广西、重庆、陕西。西部台资地区分布状况与所涉及的产业如下表:

  (二)西部地区一批先发展起来的中心城市成为台湾企业的投资首选地。如西北最大的城市西安、西南大城市成都、后起的直辖市重庆,这些中心城市基础条件较好、人口稠密,消费能力强,并且具备相当的工业基础。尤其是,这些中心城市的科研能力都很强,西安是国内著名的科技中心,成都、重庆、兰州等地的科技水准也很高。台湾企业与这些西部中心城市合作,可借助西部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结合台湾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和财力优势,共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向新经济转型。

  台湾企业的资本规模一般较小,选取中心城市集中投资,可以使有限的资本发挥更好的效应。根据统计,在成都的台商家数达1000多家,涉及轻工业、资讯服务、商贸、食品、电子、化工、房地产等,统一食品、统一实业、益华食品等台湾知名企业均已进军成都。台商在陕西投资的一半以上集中在西安市,涉及餐饮、娱乐、建材及高科技等领域,尤其是近年来

  台湾软体业纷纷进入西安。在重庆投资的台湾企业超过700家。[1]在桂林落户的台资企业有200多家,涉及旅游、农业、工业、房地产等行业。[1]

  三、台商投资西部的前景分析

  (一)西部地区为台湾加工业提供发展新机遇。目前大陆东南沿海的劳动成本已经提高,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台商投资于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么转型升级,要么选择新的投资地进行转移。随着西部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西部的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的低廉,从事加工业的台商投资西部的比较优势日益显现。随着新欧亚大陆桥的启用、西部地区沿边口岸的建设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与南亚、东南亚、西亚及中亚各国交往的区位优势渐渐突显。并且,西部地区周边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对劳动密集型产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在西部从事加工贸易,有利于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台湾企业还可以选择在西部从事资源性加工生产,就地取材,就地销售。如,台商在纺织、食品、饮料、化工、制鞋等加工业方面均可利用西部的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继续保持其产品的竞争力。台湾企业也可以选择配合跨国公司在西部的制造业投资,加工生产配套的零部件,如电子、家用电器、机械制造、化工产品等。

  (二)高科技产业合作优势互补。台湾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是资讯产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其产值位居世界第三。其硬体制造业相当发达,台湾晶片业的设计、代工生产及封装测试等三大项目,分别约占全球产值的20%、70%和30%。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强项是“代工”,而自有品牌仅占两成。台湾在高科技产业方面的生产技术与西部的大量科技人才、低廉的成本之间的互补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之一就是优势的人才、技术和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如西安、成都等西部中心城市具有科研院所密集的优势,成为台商关注的焦点。西安是大陆第三大科研基地,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约有400家电脑软体公司、网路公司及大型电脑专业研究所,软体开发人员约2万人。

  (三)基础设施与建筑业商机无限。为了缓解阻碍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大陆不断加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尤其着重发展运输和电讯设施。除国家财政给予支援外,尚有大量基建专案急需筹集资金修建。为解决短缺问题,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外资参与西部的基建专案。这些由中央政府和国际机构出资参与的重点项目,一般投资风险小,招标程式透明度较高,不拖工期,投资回报有保障。此外,西部各省区市都有许多地区性重点基建专案,为台商提供了更多商机。

  在国家电力建设方面,正在积极实施加快水电开发、电力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西气东送”等战略。据瞭解,已有台商先后在祖国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投资于水电站建设。台商如能参与开发利用西部的水能资源和风能资源,投资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水电站和风电场建设,定能有很好的投资回报。目前,台湾中鼎工程作为大陆第一家承揽公共工程的境外公司,较早布局西部投资,另外台玻集团、亚洲水泥、建台水泥、环球水泥等均对西部基础产业的商机表示浓厚的兴趣。[1]

  (四)农业合作应以特色农业及其深加工为重点。农业是西部的主要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在4成以上。尤其是特色农业,如西北乾旱地区生产的红花、蕃茄、枸杞、红辣椒、苹果、葡萄、哈密瓜、香梨,以及西南地区生产的各种花卉、药用植物、烤烟、油菜籽、桑蚕、猕猴桃等农产品,在大陆有比较优势。台湾在发展高科技农业和绿色农业方面有较好的成果和经验,台商以资金、技术与西部的农村自然资源和市场实现互补,在西部农业合作方面会取得较高的回报。目前台商在大陆西部地区已有农业方面的投资合作,只是规模不大,投资比较分散。而代表两岸农业合作较高水准的是海峡两岸合作试验区。陕西杨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成立于2001年。

  台商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有技术优势和市场运作经验,可以利用大陆西部的农业资源和市场,开发新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西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并可带动创汇农业的发展。海峡两岸入世后,农业都受到较大冲击。台湾由于岛内市场小、成本高、产业转移等因素影响,农业受到的冲击更大。两岸通过农业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吸引台湾农产品尤其是粮油食品出口生产基地转移到大陆西部,联手开拓国际市场,可实现两岸农业“双赢”。

  (五)旅游等服务性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大陆西部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多不胜数的风景名胜对两岸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的都极具吸引力。西部地区特色旅游业有条件获得超常发展,成为未来西部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除观光旅游外,西部的商务旅游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西部发展旅游业正面临一个空前好的机遇。台湾有较高的旅游服务水准及海外推销、酒店管理等能力,可以通过合资、合作创办旅行社,开发西部的旅游资源,既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可把西部介绍给世界,让世界认识西部。目前,西部的旅游市场缺少规范化管理,旅游服务品质差,而台湾在与旅游相关的商贸服务方面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丰富的旅游市场运作经验,通过合作,有助于提高西部旅游业的管理水准。[1]

  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及开放水准的不断提高,西部企业更加迫切需要服务业的支援。未来台商可进入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设计、设备租赁、后勤供应、会计、保险、法律、广告、运输、销售等各个服务性领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