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CEPA下粤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产业链的构建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内地的进一步开放、长江三角洲的崛起,粤港两地原有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渐淡化,以致出现了合作停滞不前、两地经济发展增速放慢的局面。面对新的挑战,香港经济要转型走出低谷的困境,广东经济要加大发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就迫切需要两地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而其关键点则在于服务业。因而,粤港两地加强生产性服务产业方面的合作,共同构建粤港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实行各自发挥各自优势的有效分工显得十分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
今年6月29日正式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即CEPA),标志着两地经济合作进入新的纪元。其中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18个行业将因市场准入或内地市场特定投资限制的取消而受益,更是为两地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的构建提供了契机。
一、生产性服务业及其产业链的内涵
所谓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性服务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已经成为各国服务业发展的共同规律。
目前对生产性服务产业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按照香港贸易发展局的意见,这些服务部门被分成了专业服务等四大类,具体分类如下表1所示。
由于国内和香港的统计口径有区别,为了使研究具有可比性,以我国第三产业行业分类为基础,根据研究需要和统计资料易取情况,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以下八大类: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资讯谘询服务业,电脑应用服务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邮电通讯与交通运输业,教育、文艺和广播电视电影业,进出口贸易业。而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受CEPA协议影响,享有CEPA优惠的产业。
而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从狭义上讲就是对这些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部门间的上下游关系,而在广义上还包括了与此相关的价值链、技术链等。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产业链有助于形成聚群效应,对产业的优势的发挥、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粤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产业链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链”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地区的服务产业都不可能拥有价值链上每一个环节的优势,也不可能在所有价值链环节上均处于劣势。粤港两地的服务业要进行整合,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从全局考虑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把两地在服务业发展上具有战略优势的环节结合起来,对处于劣势的环节则可以通过联合、合作的等形式分散出去,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过程中,形成粤港两地服务产业整合发展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香港通过其制造业环节的功能释放,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的产品或生产工序转移到了以广东为主的内地,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模式,引起了广东制造业的巨大发展和香港自身产业结构从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的转化。
然而,“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也导致了广东服务业两个反向的梯度提升和梯度转移趋势:初期开始转移到广东的服务业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比如仓储、运输等。与此同时,随着技术水准的提高和资金的积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会向着资本密集型和高科技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即服务业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同时原先被转移和扩散劳动密集型生产服务业的城市和地区,也逐步发展起知识含量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
经比较分析得知,香港服务业目前的优势在于:?集世界金融、运输、资讯、商业、贸易等服务业中心地位为一身的大都会经济体系;具有资金、资讯、人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累了市场经济运作的丰富经验;?是跨国公司亚太区总部及地区办事处的集中地和管理、协调中心;?已经形成了“内适应、外协调”的经济运行机制。
但香港的服务业的发展并不是毫无隐忧的,由于制造业是香港服务型经济的根基之所在,制造业的大规模北移,产业空心化的出现,经济结构的失衡使得对外界依附强的香港经济陷入了困境。目前制造业在香港境内只保留了5.3%,而与香港相类似的经济体如新加坡、瑞士、芬兰皆为30%,台湾和南韩则达到了40%②。再加上本地的经营成本的逐年攀升,限制了优势发挥,使其服务业的中心地位正面临着新加坡等国家的挑战。
CEPA的签订对低迷的香港经济来说无疑是支强心剂,其中服务业自由化对香港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比自由贸易政策更为深远和持久,它将引发港资进入广东的第二次浪潮。不过,与前一次浪潮以制造业转移为主体不同,这次浪潮则以香港服务业向内地渗透、扩展、转移为特征,并加速两地经济的深度融合。因为这些措施涉及到更加广泛的经济领域——约占香港GDP85%和就业的40%(相反,零关税政策的主要受益行业制造业仅占香港GDP的5%)。虽然“零关税”、“香港产品”政策对香港制造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并不会造成制造业大规模的回流。依据普华永道在CEPA签订一个月后,共访问了108家来自物流、货运及运输业、零售业、贸易及分销业、制造业等行业公司的调查结果:逾4成的港企工序将不迁回香港。资料来源:《广州日报》2003年9月30日 财经新闻版A25
三、粤港两地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的比较与构建
(一)粤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业的比较分析
广东的服务业其特点是:规模小;层次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方法、服务技术的设备和手段落后;专业服务技能差;经营机制不完善;有新意、有市场、高回报的服务产品开发研究能力薄弱;市场化程度不高;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规范、开放的市场;对剧烈变动的市场适应能力差;各个行业对外开放程度低,与国际接轨能力差,国际竞争力弱,尤其是金融保险业还达不到经济国际化的要求。
服务业多年来是香港的强项,其特点是:香港的企业擅长以低风险高增值的模式运营,专注于核心业务,贴近最终消费者;香港是集世界金融、运输、资讯、商贸等服务业中心地位为一体的国际大都市,其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市场讯息灵通、开放;服务法规健全、完整;操作符合国际规范;大量优秀的服务业人才云集香港,各项经济功能齐全,产生了巨大的吸附力,使其成为跨国公司亚太区总部及地区办事处的集中地和管理、协调中心。目前,服务业对香港GDP的贡献到大了87%,形成典型的服务型经济,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值达40%以上 。特别是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市场研究、谘询、规划设计、仲介、科技、法律、税收、管理、广告等专业服务、产中服务业总体运作水准高,具有广东在短期内难以赶得上的资金、资讯、人才、法制、语言环境等综合优势 。
粤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业比较分析显示:粤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准和层次,产业结构异同,两地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实行跨地域垂直分工,可再次促使一个互补互利,共生共荣的粤港区域经济网路的繁荣与发展。
(二)粤港两地在生产性服务产业链构建上的分工
CEPA实施后,由于制造业在广东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必定带动部分相关的服务业随之而移到广东,广东不可能放弃服务业的发展,相反还应顺潮而动,积极地促进这部分相关服务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这势必又对香港的服务业产生竞争的压力。但服务业与制造业是存在区别的,服务业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因为在香港建一座工厂的成本高,便把工厂搬到内地。作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为了保持资金、资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许多公司仍然会把总部留在香港,作为对外的视窗。因此,CEPA的签订不会刺激服务业大量北移造成香港服务产业空心化,毕竟有些服务只能在香港才能保持优势,也只有香港才能做强做大。也就是说,粤港服务业将既有竞争更存在合作发展空间。
因此,粤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首先应当顺应目前建立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大珠三角”都市经济圈的潮流,以其各自城市发展的定位为座标,在寻找新一轮产业的突破口上,在生产性服务产业链的构建中,注意两地的分工协作。
由于在CEPA下,“香港制造”的产品须在由香港厂商拥有或管理的工厂的生产网路中生产出来的,但并没有强制要求整个制造过程都一定要在香港本地实现。为此,在生产性服务产业链的分工上,香港作为以服务业为主的国际性大都市,应该继续发挥其“智力型服务业”的优势,为生产的“上游”阶段提供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专业服务;在生产的“下游”阶段则着力于广告、运输、销售、人员培训等投入。目前香港的专业服务体系十分完备,它不仅有全球性的大型专业服务公司,可以负责提供战略规划、新市场开发、企业机构重组、新产品开发设计方面的服务,还有大型的顾问公司负责提供程式设计、科技谘询、行政人员猎头服务、业务培训、品质管理和环境管理等顾问服务。与此同时,香港还有很多小型的专业服务公司,主要提供专门的操作程式设计服务和顾问服务。这样的安排也符合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成本”学说的规律,将有利于继续充分发挥香港作为生产服务提供中心的作用。
而广东则应注意“劳动密集型”的产中服务业的发展,如品质控制、设备租赁、后勤供应、保存和维修;或与生产“中游”并行出现,企业运行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服务,如会计、人事管理、电讯、法律、保险、安全、饮食供应等。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前店后厂”链状模式的效应。因为所谓“前店后厂”的前店是指一个企业面向市场行销的店铺,泛指为该企业生产服务的所有环节,既包括销售部门,还包括运输、谘询、资讯、金融等部门,是生产服务系统的代名词。后厂是指一个企业的内部生产场所,泛指为直接制造产品的生产工序和装配车间,以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系统,其中包括一部分不能与生产分离的紧密型生产服务,是生产制造系统的代名词⑥。由于生产服务系统和生产制造系统的分离的实现,在制造业北移的过程中了,一部分不能与生产分离的紧密型生产服务也一同从“前店”香港转到了“后厂”广东并蓬勃的发展起来,这部分必须留在广东相伴制造业继续发展,也只有这部分紧密型生产性服务业在广东取得足够的发展,才可以促进广东本地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两地的产业结构升级。
CEPA的签订则为构建这条链条提高了实现的保障。依照《安排》规定的内容,服务贸易领域中与生产性服务产业有紧密关联的管理谘询、会议展览、广告、法律、会计、医疗、房地产、建筑工程运输、分销、物流运输、旅游、银行、证券、保险等18个行业将进一步降低进入内地的门槛,获得在内地发展的先机。如在:
1. 在专业服务产业链上:以法律环节为例,CEPA规定取消香港律师事务所在深圳、广州设立的代表处所有代表的最少居留时间要求;允许内地律师事务所聘用香港法律执业者。法律服务业可以利用这一安排设立两地律师事务所联营合作机构,解决法律体系不一致、律师资格认定等障碍,为双方的合作提供法律争端解决机制
2. 在金融服务产业链上:CEPA降低银行和保险将中国大陆开业的资产规模要求,对两地金融业互动表明了鼓励支持的态度,拟定了五种合作方式,包括"内地支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将其国际资金外汇交易中心移至香港"、"内地在改革、重组和发展中支持充分利用和发挥香港金融仲介机构的作用"等。这些合作原则的拟定,为珠三角、香港金融业的互动提供了可以发挥的空间。
3. 在以物流运输为主的流通服务产业链上:由于CEPA允许香港公司以独资形式在内地提供相关的货运分拨和物流服务,及相关资讯处理服务和有关谘询业务。为此,广东物流业企业要借助香港物流商贸业的力量,通过香港公司技术外溢、传授、在干中学等途径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建立起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在华南建设为(制造业和零售批发业)企业生产服务的、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跨国公司采购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4. 在贸易有关的服务产业链上:以展览业为例,CEPA规定:香港会议展览业可全资在内地设立公司,以承办内地的展览项目。香港展览公司的进入,将带来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有利于广东会展业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化,有利于会展行业的规范化、市场化管理,以及加快与国际接轨,还有力促进了广东政府尽快出台相关行业管理法规,使内地企业享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在竞争中香港展览公司也将迫使内地会展企业自我净化、自我规范;
5. 在资讯与仲介服务产业链上:广东的仲介性商业服务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营业机构规模较小、业务范围较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发展不规范,体制不健全,与国际标准仍有一定距离,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香港仲介机构的进入,正好弥补了这一供应缺口,有利于推动广东仲介性商业服务的大发展、上档次及规范化,形成行业门类齐全、服务品质优良、运作规范的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广东经济服务。
(二)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实际上,香港服务业对广东的投资早已开始。2000年广东服务业外资开放度已达到2.77%,远高于中国内地0.82%的平均水准。由于香港服务业的介入,广东在印刷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等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仲介代理、市场调查与谘询等原来没有的服务产业也开始萌芽和发展⑦。但粤港两地的合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两地体制的区别,受惠于CEPA的各行业间的巨大差异性等因素,都会深刻影响粤港两地生产性产业链的构建。
在构建粤港生产性服务产业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由于利益分配问题所出现的竞争与矛盾,根据重复博弈的理论,我们知道这种短期与长期利益间的取舍是博弈参与者必须面对的。为了实现“更为可观的长期利益”就促使了“隐性约束机制”和“显性约束机制”的存在,并构成了促成合作均衡实现的第三要素。为此,在构建粤港两地生产性产业链的过程中,“隐性”和“显性”的利益约束机制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下图所示)
1. 构建粤港生产性服务产业链的“隐性”约束机制——收益评估体系
“隐性”利益约束机制的实质是一种博弈参与者对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策略的所得和所失的预期,当参与者确信合作能在长期内带来更大的收益时,理性的参与者会乐于采取合作的战略,并为维持共同想要的结果——合作性均衡而付出最大的代价。
2. 构建粤港生产性服务产业链的“显性”约束机制——议事机制
由于体制上的存在差异,要在尊重两地政府的不同运作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通过两地从民间到政府、从行业商会到跨部门的组织结构议事机制的建立,通过学术探讨、实施商议、各种形式多样活动的推广来加强基层企业之间、学术团体之间的民间对话与交流,进行资讯沟通来达到相互间的沟通、理解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共同签订一系列具有执行效力的协议,则是粤港两地实现资源整合,减少扯皮成本,为两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现在实施的粤港联席会议的建立就是很好的尝试。
(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要进一步提升粤港合作的产业竞争力,其关键是要把区域生产要素向有竞争力的产业部门配置,使资源最大限度地向本区域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聚,而生产性服务业就是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的这个关键途径。粤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产业链条的构建是在遵循产业分工协作原则的基础上,在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共同推动下,通过外部的“显性”机制与“隐性”机制的共同作用与激励,以市场为导向,以粤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客观实际为依托,在其内部进行有效的分工,使得同类型的企业及在其价值链上相关的支撑企业结成合作网路,形成产业的集群效应。在资源向最高利润和最大回报率流动的定律的支配下,使得生产资源和服务资源在香港和内地之间不断地流动,重新分配,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
由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产业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因为首先从产业链的构成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中的研发、投资、人力资源配置、行销、物流、财务、技术服务等等都是与生产紧密相连的,本来就是一个回圈的、完整的产业链,如果简单地认为可以把两大产业割断来取得发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其次,从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物件看,它与传统服务业及消费者服务业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后者的服务物件主要是大众百姓和消费者;而前者生产性服务业的对象主要是现代企业,尤其是现代制造业企业。现代制造业企业的建立,对现代服务业的拉动效应是显而易见的,据统计,金融、保险、物流、律师、广告、仲介等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大约有70%以上来自于企业客户。再次,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凡是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现代制造业水准也是非常高的。以美国、日本和欧洲为例,正是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制造业技术、实力具有世界一流水准,才使得其现代服务业能够居世界领先的地位⑧。
实际上如前所述,粤港两地在经济融合的过程中一直都存在一个规律:即两地服务业在双向转移和提升中与两地制造业的双向转移和提升是同步进行的。近年来,虽然广东的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处于全球生产链中低端增值活动,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技术、规模、效率和品质上都还有明显差距。只有积极抓住国际产业转换的机遇,大力提升制造业的水准,与之相对应的生产性服务业才能在更高的起点和水准上找到依托与支撑;也只有当服务业有了更高的水准才能拉动制造业向高端增值环节转变,使两者的发展呈现出“水涨船高”和“比翼双飞”的局面,否则两地的经济早晚会出现“跛脚”问题,最终还是走不快。
因此,我们利用制造业和服务业共生同荣、相互促进的特性,以构建粤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产业链为切入点,通过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服务产业的产业聚集效应,来加快制造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两地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得经济更上一个台阶。使得香港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服务中心,成为中国的向外辐射的经济中心;把广东这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重地,塑造为世界工厂的集中地、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
注释:
1.“香港和内地服务业联合发展的方向”http://www.beidabiz.com
2.《经济学消息报》第31期 ,2003年8月1日
3.“从CEPA看香港危机和优势再造” 《21世纪经济报导》2003年8月19日
4. “广东省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2广东统计年鉴》第3页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
5.杰、阎小培 :“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第2卷 第3 期第26页 2003年6月
6. 资料来源: http://www.beidabiz.com《香港和内地服务产业链战略--前店后厂》2003年10月3日
7.“粤港经济面临深度融合 迎来“亲密合作”新时期http://online.cri.com.cn 2003年 10月1日
8.资料来源:“寻找产业突破口”http://www.jfdaily.com.cn 2003年10月7日
参考资料:
1.“CEPA利好珠三角 哪些上市公司占先机”http://news1.jrj.com.cn2003年10月2日
2.“香港和内地服务产业链战略--发散型多重城市生产服务网路“http://www.beidabiz.com 2003年10月3日
3.“用CEPA刷新广东服务业” 金羊网 2003-07-12 15:56:47 http://www.ycwb.com 2003年10月2日
4.“香港和内地服务业联合发展的方向”http://www.beidabiz.com 2003年10月3日
5.“寻找产业突破口”http://www.jfdaily.com.cn 2003年 10月7日
6.“CEPA:广东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http://www.getgd.net 2003年10月2日
7.“香港和内地服务产业链战略--前店后厂” http://www.beidabiz.com2003年 10月3日
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经济学动态》2003年8月 第28页
9.李江帆:“全面理解“港主服务、粤主制造” 《广州日报》2003年9月29日 第24版
10.段杰、阎小培: “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第2卷 第3期 2003年6月版
11.《2002广东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8月版
12.[加]马丁·奥斯本、[美]阿里尔·鲁宾斯坦教授所着: 《博弈论教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版
13.谭艳娟: “建立粤港服务产业链的构想和策略”《广东经济》2001年2月号(总60期)
14.“内地与香港CEPA协定文本和磋商纪要的主要内容” 2003.06.30 新华网
15.《2002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