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福建省生物技术产业
近20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目前,全球已拥有10个年销售额大于10亿美元的生物技术产品,其中,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中最活跃、进展最快的领域,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生物制药研究的方向是: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工业。国际上生物技术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中有60%以上是用于医学领域的,目前总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生物技术产品也主要是医药生物制品。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面临着外资企业竞争、市场趋于饱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严峻挑战。加入WTO后,既对生物医药产业产生较大的冲击,也为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省已将“医药行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十大行业之一,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福建省一些上市公司已把生物制药列为投资重点,其中,天香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淡出传统农业,进军生物制药产业,计画投资1.1亿元资金建设3个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产业化专案;新大陆股份有限公司经过7年的发展,已成功开发了目前国内唯一的第一类体外癌症检测试剂,生物制药成为该公司3大高科技产业支柱之一;福建金山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特宝生物制药公司等一批生物制药企业,也扩大了生物制药企业的生产规模。
但是,从总体上看,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医药产业发展面临三大“瓶颈”:一是企业规模“瓶颈”。福建省现有各类制药生产企业140多家,医药工业产值30亿元/年,整体规模小,医药行业销售收入位居国内第21位,所占市场份额不足2%;二是产品结构“瓶颈”。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不适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技术创新“瓶颈”。多数生物制药企业创新能力差,研发基本停留在仿制阶段,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品种少,自主开发的一类新药尚未实现“零”突破。
福建省生物制药行业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两市。从福州市医药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医药产业发展迅速,现有医药企业35家,已形成抗生素原料药、化学合成药、西药制剂、中成药制剂、医疗器械等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原料药主要产品有:盐酸金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单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小诺霉素、环孢菌素A、西梭霉素等;中西药制剂产品主要有:水针、片、大输液、粉针、胶囊等。其中,抗生素原料药在国内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盐酸金霉素曾获得部优产品称号,硫酸庆大霉素获国家银质奖,单硫酸卡那霉素获省优产品称号,妥布霉素获省优秀新产品称号。
从目前来看,医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生产规模小,企业整体品质差。就生产规模而言,在福州市35家企业中,产值能达到千万元以上的企业仅9家,全市医药企业产值尚不如国内一家重点企业的产值,更不用说仅仅是国外一家跨国公司的“零头”,除金霉素、卡那霉素产品在国内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外,其他原料药、制剂、生物医药企业的规模小,生产技术、工艺较为落后。
(2)品种老化,产品更新换代缓慢。目前,世界级制药企业每年的新药研究开发费用一般占销售收入的10-15%,国内制药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还不到销售收入的1%。由于科研资金投入少,产品创新能力低,与国外企业和国内外资医药企业相比较,主要差距为:医药研发与产业化尚未形成良性回圈;新药研究成果及产业化速度缓慢;药物生产达不到国际标准;新药研发缺乏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从福州市医药企业抗生素原料药产品开发情况看,以福抗、福兴等公司为主,主要产品金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单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等品种已进入衰退期,急需利用新技术加以改造。近年来原料药新品种除了开发头孢唑啉钠、小诺霉素等品种外,其他新产品因受研发、开发能力、资金实力等方面的限制,难以通过产品更新换代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
(3)中成药品种少,传统优势不突出。中成药是我国传统的医药产品,由于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已形成了传统药物和天然药物的科研、生产和销售网路。日本、韩国、印度是传统医药生产大国,由于加强传统医药现代化的研究,实施GMP管理,提高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我国台湾地区也强化了中药的研究、开发,70多家中药生产企业中已有半数以上通过GMP认证。台湾最大的中药生产企业“顺天堂”公司,可生产300多个品种的中成药,产品50%以上进入国际市场。从福州市中成药发展看,以梅峰药厂、嘉华中药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主要产品以胃得安、肠得安、益肝片为主,其他中成药品种少,开发能力低,发展缓慢,传统中成药产业规模优势尚未形成。
(4)管理方式落后,企业竞争力弱化。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为治病防病、健康长寿服务的,必须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从福州市医药生产企业看,多数企业未通过GMP(药品生产品质管制规范)、GSP(药品经营品质管制规范)认证。国家六部委己联合出台《关于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的意见》,将使我国大部分医药企业直接面临生存的考验。从长远看,未能通过GMP、GSP认证的企业,将制约其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能力。
二、福建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重点
1.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首先,加入WTO对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将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
(1)加入WTO,有利于医药产业结构调整。为适应剧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福建省生物医药企业必将会逐步通过重组、合资、联营、兼并形式,实现资本、技术、资源、人才的有机组合,提高医药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加入WTO,有利于引进外商投资。医药产业是我国对外开放度较高的产业之一,入世后,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国外医药企业能更放心地与我国企业进行资金与技术方面的合作,增加投资力度,推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3)加入WTO,有利于发挥中药产业的比较优势。福建省中药资源较为丰富,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随着世界市场对天然药物需求的扩大,中药产业将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入WTO后,中成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管道将更加畅通,将有利于我省中成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为中成药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4)加入WTO,有利于规范医药产业管理秩序。由于WTO对药品的生产、检验、销售、价格等方面要有较高的透明度。为此,我省必须大力整顿医药行业高额回扣、生产假冒伪劣药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从而有利于为正当经营的医药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加入WTO后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加入WTO之后,国际制药企业将进一步进入我国医药市场,竞争更为剧烈,这对国内制药企业的生存模式具有极大的挑战,使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1)医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福建省生物制药工业尚处于起步、发展初期,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无论是药品品种、产量还是品质等方面尚处于弱势。目前,国内主要是依靠高关税、非关税壁垒限制“洋药”进入,个别进口药品关税达28%以上,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准(5%),也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准(14-15%)的水准。加入WTO后,我国进口药品关税将下降到5.5-6.5%,进口药品价格也将相应下降,拥有资金、技术实力的跨国公司将大举抢占国内药品市场,国内制药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2)药品仿制企业生存空间萎缩。加入WTO后,按照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协定的规定,仿制药品生产将遭受严格限制。目前国内生产的化学药品相当部分为仿制品,其中有60%还未过专利保护期。加入WTO后,我国将按照知识产权协定强化药品专利保护,这就意味着我国医药制品业将告别仿制为主的时代,那些依靠仿制药品为主的生产企业,要么被索取高达4-10亿美元的赔偿费用,要么花费500-600万美元买断一个专利药品生产许可证,部分仿制药品生产企业将不得不停产,否则将遭受国外企业的起诉。福建省生物医药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自主开发能力,除了福抗、福兴等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新药开发能力外,多数企业尚不具备新产品开发能力。
(3)药品品质管制水准低,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国际卫生组织为确保药品品质而制定了特殊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国际医药贸易也大都以GMP、GLP为标准。此外。各国还制定了相当苛刻的准入标准(如美国的FDA标准),从而使我国药品出口遭遇严格的“非关税”壁垒。目前福建省医药生产企业,除少数生产企业达到GMP认证的规范要求外,多数企业尚未取得GMP认证,这不利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4)部分医药企业面临被收购、淘汰的压力。由于福建省多数医药企业生产规模小、资金少、技术落后、产品品质低、竞争能力差。加入WTO后,部分企业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惨遭淘汰。国外跨国公司会趁机吞并部份医药企业,利用企业原有的经营基础,以其资金、技术优势取得经营上的主动权,从而对福建省医药企业构成极大的威胁。
(5)关税降低对部分产品造成的影响。加入WTO后,医药产品关税将降至5.5-6.5%,医疗器械产品将降到6%。降低关税后,国外产品价格优势将更加突显,将会对医药企业形成较大的冲击。入世后大量“洋药”尤其是成本较低、疗效较好的普通药品会大量进入,将使福建省医药产业中的西药制剂类以及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企业面临结构调整或亏损倒闭的危险。
2.加快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
如上所述,与发达国家制药企业相比较,福建省生物医药生产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研究应对的方方面面,正是加快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
(1)以加入WTO为契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入WTO对以"仿制"为基础的制药企业将会产生巨大的阵痛,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后,国外制剂、新药将蜂涌而至。为此,医药企业要积极研究应对策略,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新产品,提高医药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第一,要开发抗生素原料药。目前,化学类、制剂类药物的开发难度加大,代价也越来越高。从国外新药开发看,开发一个新药,一般花费1.5—10亿美元,历时10年时间,且合成单体能够成功并进入市场的概率较低。目前,福州市部份抗生素原料药在国内外市场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我国主要出口品种(如盐酸金霉素)。今后应重点开发7-ACA、硫酸奈替米星、卡那霉素B、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环孢菌素A、去甲基金霉素等新产品,同时,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品,提高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第二,加快生物制药产业化。目前国际市场开发的40多种生物工程药物中,我国已能生产12种,在生物技术研究领域,我国的起步并不晚,在实验室阶段有多项生物技术与国际水准接近,甚至某些技术领先国际水准,但生物制药的产业化水准低。福州市生物制药企业以金山药业公司、新大陆生物技术公司为主,金山药业公司把拓展生物制药、海洋生物制药领域作为主攻方向,与上海中科院合作,强化研发力量;天香集团公司已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将逾亿元募股资金重点投向生物技术领域。要加快福州市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应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大风险投资力度,多管道筹集项目研发、开发资金;强化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生物制药新产品。第三,扩大医疗仪器设备生产与市场份额。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己达548亿元/年,其中高技术医疗设备约100亿元,并且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十五”期间,我国主要医疗仪器、设备的销售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从当前国际医疗器械技术发展趋势看,除了继续开发消毒、康复、保健医疗器械和大型仪器设备外,代表当今国际医疗器械最新潮流的医疗器械主要有:导管类器械、机能恢复辅助器械、镭射类器械、化学合成聚合物等。福州市尼普洛、梅生医疗设备等公司,在重点开发人工肾透视析器系列产品、医用导管、助听器等产品的基础上,应紧密跟踪国际医疗器械发展新潮流,加大电脑技术、资讯技术与医疗器械技术的结合,高起点地研究、开发新型医疗器械产品,形成医疗器械生产基地。第四,加大中成药开发力度。中成药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一定要开发适销对路产品,瞭解进口国对天然药品的市场需求。以下几类中药产品颇受国际中药市场青睐:常见轻浅病症的自我治疗药物,如便秘、慢性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综合征、过敏性鼻炎等;中药保健品,如防治老年痴呆症、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等药物或保健品;疑难病的中药辅助治疗药物;美容、减肥、戒烟、戒毒中成药等。同时,还要掌握不同国家的药品法规。根据不同国家情况,选择以药物、OTC药物或食品增补剂等形式注册。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于1994年把草药和植物药归入食品增补剂,在无毒的情况下,草药及其提取物可先作为食品增补剂上市,而后申报新药。若以食品增补剂方式注册,药品说明书上不能标以“治疗某些疾病”的字眼,不能宣传其功效;若以药品注册,其管理要求严格,时间长、费用高,需提供权威性的毒理、药理及临床试验的科学资料,难度较大。因此,中药产品可先按美国食品增补剂的要求开发并产业化,以利于尽快进入美国市场。最后,必须采用国际标准,注重中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中药对某些疾病的疗效较西药有一定的特色,但中药制剂的可控性、疗效标准较西药有一定的差距。要使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强化GMP生产和品质控制,以达到进口国食品及药品管理部门的要求。近年来,日本、韩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汉方药生产国家。如日本有汉方药企业200多家,汉方药每年以15%速度增长,中药厂大多通过GMP认证,其产品品质和包装品质优于我国中成药,成为我国中成药出口的最大竞争对手。因此,福州市中成药生产基地建设,应以开拓台湾市场为先导,进而开拓国际市场。要强化现有产品品质控制,加快中成药产品开发与GMP认证步伐。
(2)加大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联合重组,以合力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据悉,国家经贸委将对新开办生产片剂、胶囊、粉针、水针、大输液等5种产品的企业,实行严格控制。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要以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结构升级为重点,实施优胜劣汰,防止低水准重复建设。一是提高企业集中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实施战略性重组、企业兼并等措施,积极培育若干家俱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医药企业集团,形成主导型产品生产优势。二是提高产品集约度。目前,国内医药企业已开始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在重组的具体方式上,应把"引进资金"上升为"引进技术和产品",拓展医药企业的发展空间,提高产品的集中度与规模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一是引入省外优势医药企业收购、兼并本省的弱势医药企业;二是本省医药企业联合重组形成合力,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从企业方面看,重点是加快生物医药企业优化组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漳州片仔癀集团、厦门星鲨总公司、福州抗生素集团、福兴医药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建立新药研制及产业化示范工程,提高生物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未来的5年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是:研发一批新药,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发展;加大生物新药、中成药、高精尖医疗器械、医疗设备企业的发展。加强医药技术的研究开发,培育大型医药企业。
(3)推进技术创新,实施“仿创”相结合策略。要以“科技兴药”为动力,加大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力度,瞄准国外先进技术,走“仿创"相结合的道路。一是加大创新力度。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福州市主要以抗生素原料药、化学合成药、西药制剂、中成药制剂、医疗器械等产品为物件,各大类产品以若干重点企业、产品为突破口,集中有限的人、财、物资源,研究、开发若干种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二是加大“仿制”力度。企业不能随意仿制国外新药,也不可能花巨资购买发达国家已开发的专利新药,但应注重新药仿制、再开发和“老产品”的改进,既可以利用已知技术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利用发达国家没有在国内申请专利新药,或已超过专利保护期限的“老产品”,加大仿制与创新。仿制一些刚过期的药品,是国际医药市场的一种惯例,不失为福州市医药企业发展的好机遇。因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福州市医药企业要开发并能打入国际市场的新药较为困难,而仿制专利到期的药品,是加快医药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据瞭解,从2000年开始已有许多医药产品专利即将到期,另有50多种新药将在2005年到期,包括世界上最畅销的一些新药产品,如抗溃疡药洛赛克、奥美拉唑等。因此,福州市医药企业要善于与“专利到期”药品赛跑,抢占先机,赢得商机。
(4)引进专利权人生产技术,发展中外合资医药企业。专利到期的药品可以仿制。然而,一旦专利药品到期,随着大量仿制企业的出现、仿制产品的增加,价格会大幅下降,生产企业利润率随之降低。而且专利权人仍掌握药品的生产技术和经营诀窍,面对众多仿制企业,在技术分享方面一般会采取两个措施:一是技术转让,即通过有偿转让方式输出技术获取利润;二是技术合作,即投入技术,与其他企业合资、合作方式继续分享新药的经营成果。一般来说,新药的专利保护期为20年,扣除研究开发期约10年,产品的生产销售保护期大约只有10年时间,对多数新药而言,可能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一旦专利到期,新药转变为普药,仍可获得丰厚的产品销售利润。但由于竞争的加剧,此时专利权人大规模投资的风险加大。因此,专利权人往往会采取技术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优势继续获取长期利润。福州市医药生产企业,应瞄准国外新药开发能力较强的公司,采取合资、合作方式,引进专利到期的生产技术,这既可以大幅减少新药开发、开拓市场的成本,又能源源不断地获取国外公司已到期的专利技术。
(5)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为高科技医药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当前,我国高科技产业研发资金短缺,R&D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R&D投入、中试、产业化投入之间的比例为1:1.1:1.5,与发达国家1:10:100相差甚远。全国制药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额的2.7%,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5%的水准。由于生物制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一个生物药品,前期开发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药品审批、临床试验需历经数年,成功率一般仅为5—10%。因此,生物制药产业发展,需要采取多种融资方式予以支持。目前,国内生物医药产业融资管道主要有:政府拨款、企业自筹和银行信贷。从国外的经验看,大多数新药品生产企业是由风险资金支持发展壮大的。加入WTO后,随着国外风险投资机构的进入、国内风险投资机构的逐步成熟,将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融资管道。福州市金山药业公司、新大陆生物技术公司、天香股份有限公司,除了应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创业板、主板)融资管道外,还应加大风险公司投资力度(如引入福建省华兴投资公司的权益投资),共同研发生物医药新产品。此外,可采取股份制方式向社会法人募集资金、资本市场方式向社会招股募集、发行医药企业债券等,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投资等。
(6)加快医药生产管理认证。一是中药企业生产管理认证。为保证中药材的优质、安全、无公害并具有可控性,国际上正积极探索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可以说没有中药材GAP,就没有新药研究、开发的GMP。因此,应尽快制定与完善中药产业的相关标准,为推进中药现代化、中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二是强化医药生产的GMP管理。医药产品是一项特殊的商品,国际卫生组织为确保药品品质制定和执行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国际上把是否实行GMP看成药品品质有无保证的先决条件。目前福州市除极少数的外资企业外,能达到该标准的企业为数不多,不但制约了药品品质的提高,也阻碍了药品进入国际市场。为迎接加入WTO的挑战,药品生产企业除了要严格按照品质管制体系(ISO9000)规范经营外,还要执行医药行业特有的管理规范,包括药品生产品质管制(GMP)、药品经营品质管制(GSP)、药品安全性研究品质管制(GLP)、药品临床研究品质管制(GCP)。其中,GMP是国际药品生产品质管制的通用准则,适用于所有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制定药品GMP认证的最后期限,到2004年7月1日前未能通过GMP认证的药品制剂、无菌原料药生产企业,一律不得进行药品生产。其中,在2002年底以前,药品生产企业小容量注射剂和菌疫苗生产必须达到GMP的有关要求;2004年6月30日前,所有药品制剂和无菌原料生产必须符合GMP的要求,凡是未能取得认证的生产企业,将不得进行药品的生产。
3.福建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重点的确定
为了扶持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拟出台扶持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优惠政策。据国家科技部透露,未来5年,我国将对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案,从资金引导转向政策引导,有关部门正酝酿出台优惠政策,使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能与软体产业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包括:从事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优先考虑在创业板上市;投资生物技术产业的风险资金免征企业所得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从获利年度起所得税享受“五免三减半”等优惠政策。在“十五”期间,国家86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画用于生物技术领域的经费总额将超过50亿元,是以往15年经费总和的4—5倍,力争10年后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整体水准进入发达国家的先进行列。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是,建设20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准的研发基地,在基因组学、生物资讯与生物晶片、组织器官工程、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基因转移调控、基因细胞治疗、生化工程工艺等主要技术领域,重点组织攻关。参照国家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重点,福建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可以确定为:
(1)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为主,重点以农业、医药应用技术为突破口,发展"二新一绿",即动植物新品种、新型药物和绿色食品,逐步形成生物技术产业群。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重点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能好的农作物、畜禽、林木、水产新品种,开发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疫苗、食品添加剂等生物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生产。生物医药开发研究的重点是基因工程技术与产品,肝癌、胃癌、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致病基因诊断的转基因治疗;细胞工程的细胞治疗;微生物发酵生产药物等。开发高效、无公害、集约化养殖技术和种植技术,发展无污染绿色食品,并形成产业化大规模生产。
(2)海洋开发技术。海洋技术包括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监测技术、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重点发展:(a)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培育海水养殖新品种;(b)研究海水水产工厂化育苗技术、规模化养殖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等;(c)积极采用DNA晶片、蛋白质组学等生物技术,重点研制海洋系列特效药物;(d)研究以海洋资源量丰富的鱼、藻、微生物为原料,开发高附加值的海洋功能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