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珍:开场白
今天的主题,主办单位提了三项参考题纲:(一)如何从政治面和社会经济面看民进党对ECFA的态度?(二)ECFA签订之后民进党如何因应?除了公投,还有什么选择?如何看民进党不同派系或不同政治人物对ECFA态度的差别?原因何在?(三)如何看ECFA对民进党年底五都选举,甚至2012大选的影响?
众所周知,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的进程,ECFA问题可以说是现阶段重中之重、核心的核心;这样一个问题在台湾内部当然会引起关注、重视、讨论,甚至是争论,这是台湾现实处境和社会本质的必然反映,事实上也是台湾所有重大政策形成之前的必然过程。民进党特别关切ECFA议题,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
值得观察的是,民进党针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到底是政治性多一点,还是经济性多一点?政治性就是有关统独或“主权”问题,经济性就是涉及民生的实质利害问题。
可以发现,国民党对ECFA政策,到目前为止表现得相当积极自信。近年来,国民党推动重大政策,很难得看到他们像推动ECFA这样自信。这是因为国民党认为ECFA政策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获有大企业的坚定支持,也有大陆方面的配合,所以坚持到底。而在民进党看来,国民党对在野党甚至连一些形式上的、姿态性的尊重都做不到,因而强烈批判国民党马政府独裁专断、台湾民主倒退,以至于强烈主张进行公民投票。
而民进党在外界感觉上,原来对ECFA政策好像并没有很强烈的反对;要说民进党絶对反对,似乎未必准确。比较严谨的看,应当说民进党有一种深度质疑、强烈质疑,或者是对未来台湾相关情况有属于自己长期思维特色的评估与判断。但民进党认为他们的这些质疑、评估和判断,始终没有获得国民党的正视与沟通,以至于转而采取强烈反对。也许可以这么说,台湾政党间长期对抗的规律,必然反映在ECFA议题上发出效应。
再看大陆方面,从最高领道人到对台事务负责人,都一再强调会充分考虑两岸经济规模与市场条件不同的实际情况,切实照顾台湾中小企业、基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利益。应当说,在回应台湾弱势阶层的诉求上是有诚意的。他们主观上确实想避免ECFA造成台湾中小企业、基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损害。这其实也是对民进党进行一种特殊形式的沟通。
总的看来,ECFA议题两岸三方的相关争论,本质上并非完全针锋相对,而是有顾忌、有疑虑、有歧见、有对立、有沟通障碍、有政党抗衡,但也有若干正面互动、若干交集。在此情况下,我们今天来看ECFA议题对民进党未来发展的影响,科学化地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澄清相关争论,也许会有帮助。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今天的讨论。
郭正亮:
担心ECFA有两种风险
我觉得,每个两岸经济政策都需要有风险的控管,而ECFA基本上是一个没有风险控管的政策。我们担心两种风险:
第一,ECFA会加速台湾的资金和人才外流,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越来越深。今年第一季,台湾有42%到44%出口集中在大陆,投资则有66%集中在大陆;ECFA签订之后,台湾的资金外流、人才外流的情况会比现在更严重,道致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越来越深;而在台湾越来越依赖大陆的时候,对大陆未来的政治企图会愈来愈没筹码。
第二,签署ECFA并不保证台湾能跟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签订FTA,结果反将造成更多台湾厂商迁移到大陆设立总部。与中国大陆签订ECFA,并不保证台湾以后可以和别的国家签FTA。据瞭解,台湾顶多与新加坡、菲律宾等小国签FTA,可是要与美国、日本、印尼、越南这些国家签,估计还很困难。若不能跟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签FTA,台湾经济将更进一步锁进中国大陆,比现在情况还糟糕。因为大陆毕竟跟全世界国家都有正常交往,但台湾不是,因此会出现一种情况:台湾只跟大陆签,而大陆跟全世界的国家签,台湾必须透过大陆才能通往世界。作为一个理性厂商,恐怕会把公司设在大陆,因为在台湾设厂,也只能透过大陆才能够到全世界免税,但在大陆设厂却可直接到全世界免税。如果只能单独跟大陆签,台湾厂商恐怕会直接转到大陆设总部,资金外流会比现在还严重。
国民党夸大不签ECFA的冲击
另外一点是,东盟加一所造成降税的冲击,其实没有像国民党所说的那么大,因为东盟加一后,东盟输入大陆免税或降税的冲击,对全亚洲都是一样的,对韩国也一样,可是韩国并没有说面临多大危机,因为事实上东盟输到大陆的东西也有部分冲击到韩国,比如说石化业、纺织业、机械业等。这我们都承认,可是冲击的数字远远低于国民党所讲的。
台湾真正的经济问题,不在于两岸必须急签ECFA,事实上国民党现在进行的两岸经贸协商方式,如两岸直航、逐渐签订各种协议,用这种模式就够了,因为台湾现在主要的经济问题并不是急着在大陆布局市场,而是内部投资太少、内部就业不足;签订ECFA并不是解决内部投资不足和就业不足的正确策略。
台湾现在与大陆签订ECFA,很可能造成台湾的资金外流、人才外流,台湾企业的海外生产会更增加,台湾人也可能跑到大陆就业,但不能创造台湾内部的就业;而能够到大陆就业的以专业人士和白领居多,甚至还包括部分中小企业会到大陆创业,结果是在台湾所创造的就业反而会变少。
就两岸经贸来讲,现有的海基海协模式就已经足够了,海基海协每一次的谈判,台湾可以选择认为重要的议题来签,不需要签一个预设开放时间表的架构;台湾政府应该集中精力思考如何增加内部投资和内部就业,因为台湾并不是缺资金,缺乏的是好的投资环境。
马政府高估了降税之后的出口利多
低估了进口冲击
马政府高估了签订ECFA后的出口利多,低估了进口冲击,尤其两岸同文同种,服务业的冲击会比想像的大。台湾与大陆都参加WTO,可是基于特殊的原因,台湾有2千多项产品未对大陆开放,这其实是不合乎WTO规范的;但是台湾跟大陆签订ECFA之后,因为要经过WTO注册,所以势必是一个有开放时间表的两岸协议,一定要在10年到15年内逐步开放,开放幅度一般是90%。以台湾来说,台湾现在可贸易事项有1万1千项,假如是90%必须开放,那么能够排除的事项只有1千1百项,而目前台湾对大陆还有2千多项没开放,所以势必还要再开放9百多项。这个问题,马政府本来应该要对老百姓诚实说清楚,可是马英九有点刻意在说谎,今年的早收清单固然冲击不大,但ECFA是有开放时间表的协议,全世界都是这样,马政府故意在这个部分支吾其词。
虽然台湾还有2千多个项目禁止从大陆进口,但很多去大陆投资的台商,将大陆制造的商品走私回台湾,这种现象非常多,甚至很多人把大陆制造品的标签剪掉,然后贴上台湾制标签,这些走私与仿冒产品,进一步打击台湾的弱势产业。如果到台湾中南部去就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极为普遍。此外,虽然马英九信誓旦旦说不开放大陆农产品,但事实上,属于禁止类的大陆农产品,到处都是。
会产生许多马政府难以管理的问题
台湾与大陆签订ECFA,与台湾跟世界其他地区签相关协议的经济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同样是华人社会,新加坡与香港所得比台湾高,所以新加坡与香港人到台湾就业的可能性低。譬如考证照的问题,台湾事实上对香港人都开放了,可是没有人来考;老外更不用讲,因为他们不会中文。可是大陆人不一样,他们会讲中文,大陆平均所得还是比较低;现在开放陆生,实质上就等于承认大陆学历,接下来证照是一定要开放的,因为WTO精神就是公平待遇,台湾不太可能一直不开放。所以,两岸同文同种的现实,到时候一定会产生许多马政府难以管理的问题。
举例而言,日本对中国开放观光留学是最近15年到20年的事情,现在光在大东京地区,就有40万中国人,其中非法居留与打工的大概有5万人左右。日本是一个高度管理的国家,对于这个问题都难以处理;台湾的管理能力比日本差,又是同文同种,彼此不容易区别,大陆人在台湾也比较容易就业、开业,所以很难想像会出现什么状况,届时复杂的局面可能是国民党政府不能处理的。
所以,我们认为台湾对大陆开放将产生很多实质问题,如管理能力不佳、配套措施严重不足。这不仅是马英九的问题,过去陈水扁政府也做不好。两岸签订ECFA之后,台湾门户大开,正常交流变多,走私进来的一定也更多!这个现象絶对不是台湾管理能力能够负荷的。
民进党等待算总帐
ECFA签了之后,民进党将等待算总帐。我们认为,以后走私和仿冒品会增加,资金和人才外流的情况会更严重,台湾的经济不会变好,失业情况会恶化,民进党现在是跟马政府划清界线,明年看ECFA效果就可以见真章,因为是马英九执政,他必须为自己的政策负责。我们认为,马英九说的一些好事不会发生,比如马英九认为投资会增加90亿美金,民进党认为不可能,因为两岸签了ECFA之后,许多外商宁可到大陆设公司,怎么会到台湾呢?到时候增加的外资,恐怕大部分都是陆资吧!我们认为不但外商投资不会增加,而台湾本地资金和人才流失会比现在严重。现在就等待时间检验。
我们认为,ECFA签了之后,纺织、石化、机械等少数的行业会获利,部分台商也会获利,但一般百姓所得并没有增加,就业没有增加,台湾内部投资也不会增加。因此,ECFA的负面影响很快就会反映出来,老百姓会感受得到。
民进党也知道,公投不容易过!因为公投通过门槛太高了!即使国民党愿意让公投连署、甚至允许投票,过的机率也不是很高。
ECFA的负面效应会在下次大选中发酵
今年五都选举,ECFA的效应还不会那么快出来,因为6月签,11月27日就要选了,那南二都本来就比较反ECFA;台北市比较复杂,因为台北市有很多金融业,金融业是比较支持ECFA的;新北市与台中市就很难讲。只要有传统产业的地方、有中小企业的地方、有失业的地方,ECFA的冲击都会很明显。比如说台北县有五股工业区,五股工业区就会害怕ECFA,因为它是传统产业;台中县也有一堆工业区,他们也会担心:一是担心大陆便宜的东西进来;二是担心台商乱搞,搞走私;三是担心企业外流,相关的员工要被迫失业。所有问题可能要到2011年的立委选举和2012年的总统大选做个总检验。
民进党的替代方案
主张依两会模式处理两岸经贸问题
对于两岸要签订ECFA,民进党只能表明立场或态度。如果要说替代方案,就是主张依现有的海基海协模式来处理两岸经贸问题,海基海协就可以处理两岸之间比较急迫的经济问题,可是不需要签一个预含开放时间表的架构。此外,民进党主张,要加紧投资台湾内部,让台湾产业升级。
会发生一些管理不良事件
ECFA签署之后会发生一些事件,而最可能发生的事件就是管理不良的事件。举例来说,陆生来台后,如果届时出现非法打工事件被抓到,甚至发生因意识形态冲突而与台生打架的事件,就会在台湾社会产生争议,引起社会的反感,也会影响马英九的民调等。虽然陆生入台与ECFA完全没有关系,完全是马政府管理能力的问题,但是民众会把它与ECFA联系在一起,会归咎于马政府的开放政策。
王昆义:
蔡英文其实不反ECFA
基本上可以看出来,民进党与国民党的差别,没有人会说蔡英文是反ECFA的,因为她在“双英辩论”的时候特别提出一句“台湾应该跟着世界一起走向中国”,跟国民党的“从中国走向世界”,两者应该都是殊途同归,不管怎样都要经过中国。所以,在民进党的全球战略观里,他们基本上应该已经看清楚,现今的中国是世界的一大部分,在东亚战略格局里显然中国的角色会愈来愈重;台湾也不应该再完全蒙着眼睛,不看中国大陆的发展,这是民进党在观念上比较重要的或开放的地方。
蔡英文的战略观取向
从近年来台湾的全球战略发展来看,1990年代,李登辉提出“戒急用忍”的概念,并认为台湾应该用日本的“雁行战略”来发展,即以日本为雁首,以东南亚地区做为南向开放政策的雁尾,形成一个相对于大陆的弧形发展地带。可惜这样的战略碰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而铩羽而归。
陈水扁时期,陈水扁强调美日同盟,认为台湾应该跟日本与美国建立所谓的价值同盟、安全同盟;所以陈水扁以东北亚为座标,着重座标右上角这一块,即美日同盟这一块。这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后,李登辉时代所追求的“南向政策”已经消失殆尽,所以扁的世界观着重在北半球进行建构:一边是美日同盟,一边也希望与中国大陆建立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但因为政治因素,扁未认同九二共识,所以他的全球战略布局未达预期目标,甚至于愈往后退。
现在蔡英文也想提出自己的战略观。我们看得出,5月2日民进党办的“无可回避”的座谈会上,两位前陆委会主委吴钊燮与陈明通的论文里面,都特别强调台湾如何在全球战略架构下做定位,他们共用的语言是“全球网络中的台湾战略位置”。
因为民进党虽然已经有“十年政纲”的战略思考,但还没有形成政策,所以现在还没有办法完全瞭解蔡英文比较明确的想法,但我认为,蔡英文大概不会偏离扁时代的两大板块,即东方板块与西方板块的“跷跷板”作用。她要建构的东西两大板块是以台湾作为一个核心的支撑点,所以她不可能反对ECFA的签署。如何在民进党与中国大陆都可以接受的范畴之下,一方面与美国维持友好关系、准同盟关系;一方面也跟中国大陆打开交往之道。所以才会延伸出、蔡后来喊出的“不预设政治前提下与中国对话”这番话。
不预设前提与“三方同盟”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预设前提”的意思是,现在不管是大陆或国民党都有前提,大陆是九二共识一中原则;马英九是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这些是属于政治前提。军事前提则是马英九主张若两岸要建立互信机制,大陆要先撤飞弹。所以国共双方还是有前提存在。
民进党现在是没有办法接受承认一中或九二共识之下与大陆对话,而他们又不能放弃台独党纲,或是在台湾前途决议文中对台湾主体性的坚持,所以蔡英文把这些东西当作是不需要做为一个对话前提来讲,应该就可以有机会跟中共坐下来谈?起码在民进党的想像里面,我觉得这是一个可能比较重要的思考,也就是他们其实是不想再去提那些老掉牙的“神主牌”,只是自己说不出口,所以蔡英文才会说出“不预设政治前提”的话,所以这句话应该是要让大陆知道,民进党不想再去提台独党纲那些“神主牌”,那你也别老是跟我提“一中原则”的老东西,大家一起“归零”重新开始。换句话说,反正三方(国民党、共产党、民进党)都有前提,那干脆大家都不要再提自己的前提,大家一起“归零”。这样的话,是不是有三方同盟的机会?
我们知道,早期台湾经济发展过程里面,三方同盟指的是美国经援、台湾本土资金与外资,所谓的外资就是当时的侨资。现在来说,台湾与美日关系是不能变的,而在外资这一部分,现在可以转换成中国大陆资金,台湾如何吸纳进来、重新发展台湾经济,这是主政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想民进党也必须要为台湾的经济发展负责,也不可能为了排斥大陆资金,让台湾停滞在这里。
在台湾走入中国大陆市场之后善用中资,在没有前提之下大家共同发展,这可能是民进党较好的全球战略方向。起码这样子,不会触怒美国,也不会有太过倾中的质疑,因为台湾采取太过于倾中的政策,美国也不可能放心。所以,这是马为什么坚持撤飞弹,一方面又跟美国提naver说,不要求美为台湾而战,还是希望美国对台军售,台湾在美国老大哥还站在背后的时候,还持续影响台湾政治、军事、经济发展的时候,改变台湾在美国架构下的战略地位,应该是不可能的情况,所以马政府跟大陆交往,还是要一些政治前提存在。
现在如果三方都可以在一个没有政治前提之下,形成三方联盟,也不是不可改变的观念与构想。在蔡英文提出不预设政治前提之后,如何跟大陆对话,这是民进党和大陆都要思考的问题;现在台湾的执政者是国民党,所以民进党想跟大陆对话,也必须要跟国民党对话,既然三方都需要对话,那么把所有的政治前提拿开,应该是民进党认为这才是三方对话最好的“前提”。
有关ECFA公投问题
我们也注意到,蔡英文虽然提出比较开放性的思考,蔡英文上大话新闻接受郑弘仪的专访时说,如果执政,可能对已经签订的ECFA进行公投。问题是:现在主张ECFA公投的人士,是希望公投完后再签ECFA;蔡英文所提的是签了以后再提公投,这是我认为蔡英文是接受ECFA存在的事实。
蔡英文的“接受论”,与台联的“不接受论”,其实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先投再签”,这是防御性的措施;二是“先签再投”,就是可以先接受ECFA,但是如果确实超乎台湾可以控制的范围,甚至连台湾经济安全都受到影响的时候,再来进行公投,当成后面的挡水阀,避免ECFA签署之后影响台湾经济或政治局势安全的时候,可能台湾还是要有一个做法。
但我的看法是,若事前的公投成为先例,未来两岸重要事务都需要公投,譬如建立军事互信机制,或者是和平协议,甚至接下来统独都可以公投,民进党这是一步一步的推,这可能是大陆最担心的地方。但是对民进党来说,有了公投在ECFA签署之后当作挡水阀,如果两岸签署ECFA之后,可能危及到台湾的“主权”,那么民进党应该是认为这样还可以有一个补救的措施,所以不反对签署ECFA,但需要有一个签署之后的公投作为补救机制,这是蔡英文的目的。
当然,不管蔡英文的主张是否合理,我认为国民党、或中国大陆大概都不太乐意用公投来决定ECFA成为先例,因为这涉及两岸议题。以前陈水扁玩的防御性公投都是以台湾事务为主,现在要对两岸的签订协议公投,这对大陆的“主权”主张,必然都会形成挑战,大陆当然不可能接受。
蔡英文在“双英辩论”里面并没有特别去提ECFA公投与“主权”问题,也没有特别反对的问题;延伸到后面,可以看出谢长廷开始抢深緑这一块,所以他要去扛起反ECFA公投的大旗。其实不只蔡英文,苏贞昌感觉也一直不太反ECFA,这是因为苏贞昌大概认定五都选举里面,如果太吵ECFA,对于整个都市选民来说不一定讨好,所以一直很少看到他提出这方面的意见或论述。
谢长廷静坐,可以看得出来谢还是有预想到中部去、或更往南发展;ECFA公投的东西对中南部比较有吸引力,在北部可能反而是一个负面因素。
ECFA签订之后的问题
不管怎么样,国民党希望透过ECFA建立一个黄金10年,蔡英文则透过10年政纲为台湾寻找未来10年的架构。从国民党的黄金10年可以看出两方向:一个是横向世界连结、也就是透过ECFA让台湾参与东亚的区域整合,再联合到世界经济领域,这样可以避免台湾被边缘化,这是国民党的论述;二是纵向方面,是结构性的扩展,透过两岸经济交流,逐步扩展到军事,甚至是政治上的交往,经济交往是以ECFA签订做为底层结构;从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来讲,如果以这样的关系做为基础,未来向上层的政治、军事领域扩展,应该比较容易一点。
到底如何建构双方都可接受的两岸交流,而不是说台湾一直有疑虑?大陆一直一厢情愿认为台湾应该可以接受大陆的让利,这些东西都需要国共两党重新思考;很多事情不是生米煮成熟饭就没有问题了,因为这牵涉到如果民进党未来重新执政,如果还是像蔡主席主张的,仍对ECFA进行公投,可能会对两岸关系产生极大的变化。
所以从国民党黄金10年的建构,到民进党10年政纲的建构,在整个全球网络里找台湾地位,民进党一直主张应该是从WTO的架构下与中国大陆进行经贸谈判,再扩展到全世界;另一个是较分散性的说法,毕竟民进党认为ECFA必须有利于与其他国家洽签FTA,这样台湾才不会过度倾中。所以,ECFA签订之后,未来大概就是国、民两党“黄金10年”和“10年政纲”在思想上进行交锋,而不是说ECFA签订完了以后,大家从此就可以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
赖怡忠:
民进党对ECFA有疑虑
但很少人在经济上持完全反对立场
民进党在政治及经济社会面对ECFA都有疑虑,但是从经济的角度全然反对ECFA者,在民进党里面是非常少的少数,比较多的是对于ECFA的程式提出质疑,质疑为什么到现在内容都还不透明、在许多民众都不了解ECFA、社会还有争议的情况下签署,程式上有问题,时机也不好,认为应该在社会内部凝聚较高共识后再来签。
我们再来看,包括蔡英文主席在“双英辩”时对ECFA的质疑,以及马英九对民进党的质疑,然后蔡英文提出的反驳,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存在根本差异。国民党对经济发展的看法,第一是认为中国絶对是个机会,重点放在大企业,认为大企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台湾经济会因为这样而带动起来;再来在程式上面,着重行政先道,像FTA,台湾为了抢得机会,行政上面要赶快做免得丧失先机,这是国民党的立场。
若以民进党立场来讲,会比较着重在ECFA牵涉到的风险管理问题,这要特别重视,因为国民党完全没有处理;另外民进党认为台湾内部因为ECFA造成社会分配问题,是必须要去处理的,而且图利大企业,并无法将利益均沾到中下阶层;再来民进党也注重民主一定的监督程序,对于国民党行政先道的做法非常不以为然。
如何促进东亚经济整合
在未来的发展里面,蔡英文有点到民进党在国际经济策略上的看法,因为好像民进党着重的是ECFA效应造成内部分配上的差异或质疑。事实上,蔡在“双英辩”时也提到,有关ECFA国际经济的战略,民进党的判断与国民党存在着本质的不同。第一个本质上的差异在于,国民党认为东盟加一、东亚经济整合,台湾有被快速边缘化的危机;但是蔡的说法是,如果我们要处理经济整合,应该透过强化WTO的模式促进东亚经济整合,而不是透过个别双边的FTA,因为它有可能会弱化WTO本身操作模式。
蔡同时也质疑,有关东亚经济整合部分,所谓台湾边缘化的忧虑真的有出现吗?因为她提到说,到底东盟加一对台湾GDP的影响是多少,从中来质疑东盟加中国对台湾所造成的边缘化效应。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有过于夸张的问题。
集中资源发展内部关键产业
而不是致力国际经贸交流
民进党也不认为,在现在这个阶段要以FTA做为台湾与东亚经济整合的主要模式,而认为台湾应该回归到怎么样强化在WTO里面所扮演的角色,还是台湾产业自主提升?她也提到两者的对立关系。
换句话说,国民党或马英九认为,为了台湾经济未来发展黄金10年,不透过国际经贸的进一步整合是没有办法达到的;而蔡英文在辩论与之后专访中,提到一个蛮重要的思考是,在后金融海啸时代所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是要把重点放在搞国际经贸交流,还是利用这个时候集中全力把资源放在发展台湾一个到两个战略性关键性产业?然后在后金融海啸时代,夺取我们最重要的制高点?在此情况之下,台湾不用担心被边缘化的问题,因为取得战略制高点后,到时候是人家来拜托我们,不会是我们期待能不能加入进去的问题。
在马蔡辩论时,蔡英文有提到,但没有时间发挥,可是在其后专访时有进一步的说明。所以我认为,两党间的根本差异,第一是与中国之间的合作或整合方式,一个是从世界走向中国,一个是从中国走向世界;第二,我们在国际经贸上面是不是要靠FTA,还是要强化WTO;第三,经济发展战略,是要把重点放在产业自主调整,还是国际贸易通商。这是三个蛮关键的经济战略上的对立。民进党显然还有它不放心的地方,这不放心的地方也延续。
民进党在ECFA上采取质疑立场
不完全在“主权”也不强调公投
虽然很多民进党人担心ECFA的政治效应,但民进党对ECFA上面的质疑,主要是经济方面的质疑,而不在政治方面;蔡英文在“双英辩”中,也没有提“主权”问题,甚至也完全没有提到公投问题。虽然也因为如此,有一些深緑的人对蔡英文产生质疑,但也有人认为她刻意不提公投,是针对ECFA这个议题,强调民进党反对ECFA并不是因为在主题、不是政治挂帅,而是经济策略面上和国民党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黄辉珍:刚刚怡忠兄在结论提到两个重要观点,一个是民进党对ECFA的态度,在领道阶层主流是对民主程序的质疑,或者与马政府在国际战略或经济策略上的不同观点;所以民进党对ECFA态度并非全然反对,而是对若干规划布署的思考观念有质疑,我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观点。
洪奇昌:
民进党不是一开始就反对ECFA
现在,民进党的对外文宣,所呈现出来的是“SAY
NO
TO
ECFA”。但是,在2009年春天,民进党讨论ECFA议题,并不是只有反对ECFA,而是提出四大原则:
第一,议题必须公开透明,包括议题谈什么?进行时程为何?架构中所包含的商品、服务贸易、投资协定等等相关的架构内容如何?
第二,任何一个经贸谈判不可能单方获利,所以一定有利有弊,必须要让产业参与,受伤害产业或所谓敏感性产业,必须在谈判过程中有所参与,同时,劳工阶层也必须参与。更重要的是,受损害的产业,其配套救济措施,都是应该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充分讨论。
第三,台湾已经是一个“完全民意”的“民主国家”,任何具官方色彩、对外洽签的协议,都必须经过最高民意代表机构予以审查,亦即国会监督。
第四,如果牵涉到国家主权议题,必须要经由台湾人民公投。
所以,在2009年初ECFA议题刚浮出台面时,民进党便提出四大原则,提纲挈领、相当清楚;但是,后来因为执政党一直没有针对ECFA议题提出完整说明,却只是一路推、愈快愈好、不签不行,执政党的作为,使得台湾原本政治板块上便有着对立的蓝緑双方,更加对立,道致台湾内部至今都一直无法用比较理性的态度去讨论ECFA议题。
现阶段,我比较持平的描述,多数的民进党干部与支持者对ECFA有高度的疑虑,多数是反对的。
如果国民党觉得ECFA那么好、那么重要,就应当有自信把它交付公投。
交付公投有很多好处
第一,在交付公投的过程中,可以让社会大众更清楚地知道ECFA的内容是什么、冲击为何?提供公民对话的平台。
第二,如果ECFA诚如执政党说的有这么多好处,相信付诸公投也会过,执政党应该对自己的政策有信心。
第三,过去公投呈现的议题都是高度敏感的政治议题,但ECFA的本质毕竟属于经贸议题,是区域经济的议题,把它交付公投,也可以让公投法去除掉一些政治敏感性。
签署ECFA只是台湾的一个选项
从经济方面来看,台湾与大陆已经有20多年的经贸往来,经贸往来逐步加深两岸互动;我们必须务实承认,中国大陆是台湾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且在整个经贸互动过程中,有相当程度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依赖,造就了若干企业的发展,成为台湾经济成长的因素之一。
10年前初始执政时,民进党所面对的中国大陆,是一个尚在起步阶段、步履蹒跚的国家;10年后的现在,民进党要面对的,是一个已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大陆,无论民进党内的深緑派喜欢与否,台湾都必须务实地和中国大陆正面往来。同样的,在经过全面民主化的选举洗礼之后,台湾的主体性确立,毫无疑问,中国也必须正视台湾已经是个拥有“主权”的“民主国家”!
纵然如此,大陆仍然不是台湾经济向前发展的唯一选项,执政党在宣传ECFA的重要性的时候,就是一味地在这部分夸大宣传,说:“若没有ECFA,台湾就会边缘化”,甚至领道人之一的吴敦义院长说:“如果台湾不签,经济就要灭顶了。”把ECFA当成是“唯一”的重要选项,我不采取这样的看法;我认为,ECFA仅仅是台湾在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的一个选项。
我们认为,马英九的政策过于单方面,过于依赖、冒进,对于签署ECFA之后可能造成的冲击后果,没有给予台湾人太多说明;而民进党的思维则是,我们要提供人民另一个选择,那就是:“台湾是否需要这么快地与中国大陆签署ECFA?”
不签ECFA的危害被夸大
执政党对ECFA的宣传方式,是以“你将会遇到危机”的方式进行,就是“危险逼近论”(theimminent-dangerthesis):如果不签的话,就会有危险会逼近来。譬如说:东协加一,全球都在赶着签订区域自由化贸易协定,台湾如果不签,就无法与世界接轨,台湾就成为国际贸易孤儿。
执政党用“危险逼近论”来论述,那么执政党描述的危险有多大?根据中华经济研究院所采取的“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分析结果,东亚区域经济整合对台湾经济的冲击,如果东协加一,台湾GDP所受到的伤害是负0176%;如果是东协加三,台湾GDP的冲击是负0836%;但是,这不是一年,而是整个完成之后的冲击。按照这个模型来看,它的冲击也仅仅只有0176%;所以,我认为,基本上这是一个危机被夸大的ECFA。
马政府还有很多事都没说清楚,比如说,未来签了ECFA以后,台湾要用多少时间进行开放?拿到早期收获之后,就进入这个经济合作架构,在这个经济合作架构里,在一定时间内就必须要开放到一定程度,除非对方完全让利;但是世界上哪有一种谈判,可以要多少给多少、不要就不要求,全世界经贸谈判中没有这样的模式与内容。
ECFA不是纯经济议题
緑营也夸大ECFA的危害
未来,要维系现阶段所有农业部门、继续管制、而且不降税?因为政府保证农业部门絶对不开放、不降税;但是,工业部门的限制要不要解除?工业部门1300多项的进口管制要不要解除?解除程度如何?时间进程如何?这些都要加以讨论。
执政党一再地说ECFA是单纯的两岸经贸议题,这不符合两岸现阶段政治经济状况;相对的,緑营部分也有人夸大,说一签就是卖身契、签了ECFA台湾就完了。双边都单方面夸大了ECFA的好处与坏处,然而,无论如何,ECFA絶对不是一个单纯的经贸议题。
ECFA絶对不是一个纯经济议题:赞成ECFA者用危险逼近论,反对ECFA的人说签ECFA对台湾造成太大危害,就是“危害论”(thejeopardythesis);ECFA一定有代价,絶对不像大陆说的让利,得到利益之后,所须付出的政治代价,可能是台湾没有办法承担的。
危害,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经济过度或完全依赖中国大陆,台湾现在的出口42%输往中国大陆,ECFA一签,台湾对中国大陆的依赖程度更大,上看60%;此时,台湾与邻近的重要经济体假如又不能同时洽签FTA,台湾就会完全落入对中国大陆经济的依赖。从经济危害,进一步产生更大程度的政治危害。
一旦台湾拿了大陆这么多经济利益,那么,大陆下一步要谈什么?很清楚,ECFA的下一步就是和平协议;因为,大陆不可能一直长期处于经济让利,它的“国家”战略目标是清楚的,经济服务战略目标。到了那个时候,中国大陆要求进入下一个阶段,台湾能否付得起这个代价?
因此,在政治层面上,ECFA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贸谈判议题;这一点,台湾任何一个政党,不管是国民党、民进党,都应该要深切体认。因为,政治是中国大陆的最高战略目标,经济只是服务于战略目标的一个方式。
大陆让利台湾多拿少给
马英九政府期待透过ECFA拉抬台湾经济、提升个人政治支持度,这是不是可能得到的?我个人对此相当保留。中国大陆透过各种“让利”的说法,变成台湾方面的谈判逻辑就是“多拿少给”,希望对方让利、同时不跟中国大陆互惠,这种谈判逻辑,几乎不可能出现在现实世界,政府想把大陆的“让利”视为免费午餐,甚至是长期的免费午餐,这是不可能的。
从政治面来看,为什么大陆要让利?今年3月中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在商签协议时要充分考虑两岸经济规模和市场条件的不同,关心台湾中小企业和广大基层民众的利益,特别要照顾台湾农民的利益。要让利给台湾,比如通过减免关税,通过早期收获实现……因为我们是兄弟”;接下来,国台办主任王毅在3月30日说的五点保证,几乎全按照台湾所要的给,包括一、未来早收降税清单无论是金额还是比例,大陆都会少于或低于台湾。二、大陆选择对台湾降税的产品,将尽可能惠及台湾中小企业和基层民众。三、大陆希望台湾方面降税的产品,将尽量不影响台湾弱势产业。四、大陆不会要求台湾进一步扩大大陆农产品入岛。五、大陆无意对台湾实施劳务出口,请大家放心。
再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说得更清楚,ECFA就是“具有两岸特色的长效合作机制”。什么是两岸特色?这就是蔡英文主席在辩论时所批评的那种方式,亦即“透过中国走入世界”;但是,一旦进入中国大陆之后,我们就会马上丧失很多机会。
我觉得国民党急的理由,也许是因为马总统希望透过ECFA拉抬他的政治声望与台湾经济;但是,事实上就算签署了ECFA,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台湾的经济终究要靠美国与欧洲的终端市场、实体经济复苏,才能在一段时间之后,跟着起来。我希望未来有更多对于ECFA的辩论,有更多理性政策论辩时,就不会对ECFA那么的急迫。
国民党执意要在6月签ECFA,不是一个好的政策决定。民进党推公投,也不宜让整个台湾社会觉得民进党就是“逢中必反”、对ECFA完全反对;民进党应该把一开始宣示的“四大原则”具体而清楚地向人民说明:内容透明、产业参与、国会监督、人民公投,把四大原则讲清楚,再发动公投。
黄辉珍:第一轮小结
从第一轮的讨论可以归纳出,民进党对ECFA政策,基本上不是根本性的反对,而是在相关疑虑得不到国民党足以令人信服的解答下,产生深重疑虑,特别是对国民党不经沟通一定要在6月签署严重不满,最后才形成强烈反对立场;这是特殊情势下的反对,是一定氛围条件下的反对。
民进党的反对或疑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面,主要是民生问题,特别是弱势者的民生问题;二是政治面,即所谓“主权”的问题,担心ECFA之后紧接着进行有关和平协议这样涉及“主权”问题的处理。
在台湾弱势者的民生利害问题方面,民进党批评国民党始终未能给予认真负责的回应。但大陆方面从最高领道人以至对台事务负责人,一再表示重视,幷且屡次有针对性地作出具体宣示,希望化解或消除台湾基层社会的疑虑。同时又强调一点,他们认为、或者他们有信心,只要双方共同努力,这份协议一定会是一份互利双赢的好协议。这就表示了他们的承诺。当然,质疑者认为,承诺如何落实,有待事实检验。
洪奇昌:这样的话,更好的就是要走向公投。大陆应该要照顾到台湾民主社会当中,有相当比例的人民期待以公投的方式来处理;而他们也知道签署的内容是对台湾有益,那就交付公投,公投还是可以过的,我觉得这样子的话,事情就会更圆满。
黄辉珍:值得观察的是,台湾基层社会关于经济民生问题的质疑,大陆领道人的回应态度似乎表现得比国民党严肃认真。对台事务负责人接受台湾媒体访问的谈话,几乎都是在回答民进党诉求的相关问题,而不是在回答国民党。台湾内部蓝緑存在沟通障碍,可是两岸红緑双方,事实上已经针对ECFA议题进行了空中互动与对话。这是有意义的新发展。
民进党对ECFA政治影响层面的质疑,中央高层似乎比较少谈;但有一些本土社团或个别学者专家,都不断强调“主权”问题,不断指责国民党倾中卖台:所谓经济是政治的先道,大陆解决了两岸经济问题,紧接着就要处理两岸政治性的“主权”问题。相对的,民进党领道阶层对政治性的“主权”问题着墨较少,而是更着重强调不同于国民党的、以台湾为主体的经济生存发展战略选择。这从“双英辩论”中蔡英文主席论述的风格和重点,可以得到证明。
关于签署ECFA时间点这个问题,刚刚洪委员提到,不必那么急;好处坏处都不是那么紧急,即使有好处也不是那么快,即使有坏处也不是逼近的危险,好处坏处都不急,国民党为什么要急?洪委员从政治上分析,认为主要是马政府为了拉抬执政绩效,跟大企业之间已经形成相互的联盟,或者大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已经形成一种相互的联盟,也就是官商共同利益结合;国民党几乎把大企业的利益当成全民的利益,但大企业意识与台湾全民意识中间有没有差距?如果有差距,国民党是不是更多地看重大企业利益?若是,ECFA造成政策和时效的争论,根本上是否起因于大企业的利益追求,以及由此产生的他们自己的时间表?这样一种大企业的利益和时间表,在台湾基层民众看来,当然会有疑虑。
公投会不会通过,这是一个大问题。有关签署ECFA的相关问题,是种种复杂因素交织而成的,不是完全一个焦点,而是多重层次、多重焦点、多重角度、多重领域。这个复杂问题要交付公投,如何让老百姓真正瞭解而产生有意义的焦点争执出来并不容易,看来民进党还会为公投作出艰苦的战斗。
大陆对台事务负责人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明确提到“签署ECFA是台湾方面先提出来的”。换言之,这不是大陆方面提出来的,是国民党政府主动提出来的,是国民党去请求大陆配合他们的。在这个问题上,国民党一直以来表现得主动而自信。这是否佐证了洪委员说的,国民党与大企业结盟,代表了大企业利益, 有了大企业支持作后盾,底气足、信心强。
而民进党对ECFA的质疑和反对,刚刚提到,不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多层次、多焦点、多角度、多领域,是本质上的反对?还是程式上的反对?或者是对时间点的反对?意见立场似未完全统一。反对签署ECFA的各种意见,如果不能集中明确,以至焦点分散,在力量上会比较薄弱。接下来,在形势的发展下,民进党可能会简化和集中反对主旨,结合五都选举,进行强力动员。
ECFA的讨论争论过程,反映一个比较清楚的价值:两岸之间的关系发展愈来愈紧密,特别是全面三通之后,依存度愈来愈高,双方经贸关系一定会进一步深化;在关系深化的过程中,两岸经济民生社会各领域的融合与纠结,同时并进,交织发展,新效益、新问题、新困难、新风险、新任务伴随而来,层出不穷,形成一种全新的两岸关系动态图像,一定要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经过再梳理、再规范,才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基本稳定状态;政党之间也必然会通过讨论争论,客观上形成共同点。相信经过讨论争论以至得到客观共同点的过程,对于两岸未来进一步深化各种交流合作,会建立一种比较稳健平衡的秩序,这对两岸特别是台湾,也有好处。以辩证的观点看,在民主多元社会里,政党间的讨论争论,如果和平理性,总的价值还是好的。
接下来进行第二轮的讨论。
王昆义:
民进党应为重新执政做准备
民进党未来的发展,刚刚大家都谈到蔡英文反对的情况不是那么严重,我认为她未来接受ECFA的签署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特别是对十年政纲描绘,她怎么样把中国大陆纳入全球的范畴。其实说实话,国民党对不签ECFA台湾会边缘化的说法,现在愈来愈难以支撑它的论述。在全球化发展的情况之下,台湾因为没有与大陆连结就边缘化的可能性,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反而是被中国化的情况会更严重。
根据《联合报》报导,现在台北市的炒房团,都是台商回来炒,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台商?现在各行各业只要跟大陆连结上的都是台商,所以台商不是小小的一群,而且很多台商背后也是中资集资以后用台商名义进来,结果他们把台北市精华地段的房价愈炒愈高,反而周边的房子没人要。这个东西就是说,台湾如果与大陆发展太过紧密的话,部分大陆经济发展畸形的现象,台湾似乎也要照单全收,炒房只是一个例子。所以,民进党如何去防范这类问题,用比较好的机制来阻挡或解决ECFA签署之后,可能产生的负面因素,以及未来如果有机会重新执政时如何在不被边缘化之下与大陆做比较好的交流。这样思考民进党的政策,才比较有意义。
民进党的努力方向何在
民进党即使再执政也不可能完全再“锁国”,民进党指马政府才是“锁国”,把“锁国政策”丢还给国民党。这让大家感觉到说,民进党其实看到的是一个大的世界,从世界走到中国。
刚刚洪委员也提到,两岸经贸的整合都透过国共平台与大企业。我也认为,国民党与民进党政策不同地方,国民党比较照顾资本家,民进党向来是走劳工、农工路线,所以如何平衡劳资双方、既不让资本家反对又不完全忽视中小企业或一般民众,这是民进党第二次执政以后,可能需要更注重的问题,他们需要替未来找出一个更好的因应政策。
我注意到,台湾的远雄建设本来是最支持民进党的,现在也招待一些小朋友去参观上海世博,拿出很多钱。所以可以看得出来再怎么支援緑营的财团,到最后为了与中国联结,它还是会去做一些有利两岸发展的事情。因此,如何兼顾企业与基层,进行企业与地方民众的调和,在ECFA之后,这对民进党未来发展影响更大。
当然大家比较关注是,民进党如何守住台湾“主权”。虽然蔡英文都不太去讲这些,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这还是大家最关心的议题。洪委员也提到,ECFA絶对不是经济议题而已,在共产党的思考里,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把经济当成组织结构里的基础,所谓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都是属于上层结构。所以,民进党如何在两岸经济的基础结构上有一个立足点,并在未来提出“主权”的认定或是更有利的安全论述,让大家比较安心,也都会影响到民进党未来的发展。
如果这些东西民进党都守得住,我相信2012年国民党恐怕会再用两岸经贸关系来做为选战的主轴,但不见得可以说服大家对于安全威胁的疑虑。但现在既然签了,就牵扯到下一步政治军事、甚至外交领域的谈判,在这些领域,其实还没有完全看出民进党整体政策的方向,蔡英文的十年政纲还在筹措中,还没有办法完全理解她未来的走向。在第一轮里面看到的是,我打个比喻,地球放在手上,怎么样去玩这个地球,可能就是现在蔡英文与其幕僚正在思考与布局的东西。台湾到底是“世界的台湾”还是“中国的台湾”,过去以来的争论很多,台湾未来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从中国走向世界还是从世界走向中国,我想这在短暂之间,也不可能有一个定论。从好的面向来看,大家愈来愈认清一个观念,你不能离开世界、也不能离开中国;如何在这样的一个不离开世界、也不离开中国之下,民进党做出较好的论述或拟出政纲,是它未来发展中较为关键性的一环。
赖怡忠:
ECFA是五都选举重要议题
刚刚主持人提到,反ECFA好像焦点不够明确。我认为,以现在来说,国民党既然说6月要签,那反对6月签ECFA的焦点是蛮明确的,只不过说反对的理由不一样而已。从这个地方往下看,6月签完ECFA以后,国民党包括马英九在内,把ECFA抬举到这样的程度,现在趋势来看,似乎五都选举就好像是对ECFA再评判的选举:五都如果国民党选输了,就可能表示国民党ECFA的策略被民众唾弃;如果国民党选赢,则表示国民党在ECFA议题上就轻舟已过万重山。有趣的地方是,因为国民党与民进党对于ECFA不同的社会经济效益判断,反而两个政党都会拿ECFA做为年底五都选举的重要议题。
对国民党来说,ECFA影响的是中下阶层的劳工,这些在去年的县市长选举,大部分都选过了,这次的五都选举除瞭高雄、台南之外,其他的北北中三都,因为是大都会区、人口比较多;那高雄与台南可能本来国民党赢的机会就不是那么大,所以对国民党来说,标举ECFA所影响到的劳工部分,是民进党本来就会赢的地区,国民党不会输到哪里去。但是对于台中、台北、新北三都,国民党认为劳工数量相对较少,是金融中心、白领阶层,较多人支持ECFA,抬举ECFA对选情是有帮助的。所以我的判断是;国民党认为ECFA只是集中在劳工受害、中南部的问题上面,反而会因为五都选举的都会性,强调ECFA议题。
民进党的判断是,ECFA影响的不仅是劳工,还包括许多的白领阶层,因为只有大企业会受益,所以民进党在五都选举中也会强调ECFA的关键作用。因为譬如台北市就出现很多人抱怨房价问题、中资进来所造成炒楼问题,然后把台北市人赶到新北市,新北市的人也不知道被赶到哪边去,成为台湾里面的城市难民问题。然后,很多白领阶层,不是劳工,可能要不吃不喝2百年纔可能买到一栋房子,像这些住屋不易的问题,就会和ECFA形成连结,变成ECFA所带来的利益,民进党看到的是只集中在大企业的地方,到时候很多中资进来,有很多商业往来,但是在里面工作的白领阶层却拿不到任何好处。那么也因此,我相信依民进党的判断,白领阶层会在ECFA上面感受到其中的问题,五都选举中操作这个议题,对民进党也不是不利的。
所以,两大政党对于ECFA所形成在阶层上面损害的评估,国民党认为集中在劳工,民进党认为会扩及白领受薪阶级;国民党认为只有中南部,民进党认为既然白领受薪阶级受害,那么包括北市房价问题所形成的民怨都会因为这个样子而出来。所以我觉得两个政党在五都选举都会大打ECFA牌。所以,ECFA反而会在6月签完后,从政治上延烧到年底的五都选举;五都选举的胜败,要看你怎么去计算,我认为五都选举会变为是否支持或反对ECFA的重要指标。这样的结果会影响到2012年的总统选举。
黄辉珍:刚刚您提到ECFA在6月签订后,年底五都选举因为两党各自不同的判断,各自都会表达诉求,而我们观察到民进党苏贞昌竞选台北市市长,对ECFA议题到目前为止似乎较少正面碰触;而郝龙斌却明确用ECFA挑战,逼苏表态。您判断苏未来会不会正面迎战ECFA?ECFA议题反映在选举策略上,民进党是否会有城乡差异的考虑?
赖怡忠:我觉得苏一定要正面迎战ECFA,他不可能回避得了;当然苏一开始避谈,是因为他认为北市的蓝军多,不仅蓝军多而且劳工又少,所以谈ECFA对他不利,那时的房价问题也还没出来;但是如果现在党里面有关白领阶级也会出现问题的论述出来,现在房价问题又这么严重,年轻人都找不到工作等等,这些民怨苏如果再不反映的话,其他的人也会逼着他去讲话。我是觉得这个趋势很难避免。
洪奇昌:
应对ECFA进行更完整的评估
蔡英文主席在ECFA辩论之后的第三次十年政纲讨论会上,提到“在不预设政治前提下,不排除与中国进行直接实质对话”。蔡主席愿意正面、务实看待民进党与中国的关系,取得两岸关系的论述发言权,是身为一个力图重返执政的在野党应有的负责任态度。
民进党一定要承认并正视中国成为大国的事实,但是我们也要瞭解中国这个国家的其他面向。
比如说,中国大陆即将超越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它的平均国民所得排在106名,而且是在国际水准以下、排名百名之外。又比如说,大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它仅仅是一个初步的新兴市场,公平交易的市场规范、经贸法律架构,都还在渐渐成熟中。
虽然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大陆的强大与崛起,但是我们不需要因为它的规模和力量,便觉得好像除了与中国大陆结合的ECFA之外,我们便没有其他的选择。因为,台湾作为一个全球第18大经济体,而根据IMD(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公布之竞争力报告,科技项向来是台湾最具竞争力的指标,包括“技术基础建设”(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与“科学基础建设”(Scientific
Infrastructure)二项,世界排名第五;换言之,包括科技产业的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上,台湾仍然有人力资源的优势。从这方面看来,絶对不能够把ECFA当成是台湾唯一或全部的政策选择;同时,ECFA更不是台湾亟需与中国签订的双边协议。
我要再次表达,ECFA所谓的必要性与危机,是被夸大的。我认为,ECFA应该做更完整的评估,尤其要针对不同产业界别进行更进一步评估;甚至,台湾经济发展的模式,更要经过各界集思广益、找出台湾的发展方向。这些根本的事务都完成了,然后才再进入ECFA签署与否、如何签署的问题。
ECFA签署之后怎么办
ECFA如果签了,怎么办?我觉得ECFA不能为台湾带来立即与明显的经济利益;不是签署ECFA之后,便能马上带给台湾的受薪阶级与一般劳动阶级感受到繁荣与成长。
台湾去年的经济成长率是负191%,今年各智库、学术单位预测可望达到正成长6%,是四小龙之中最高的;但是,在四小龙中,台湾的失业率却也是最高的54%。这种复苏,是没有就业的复苏,而这种“失业型复苏”(joblessrecovery),对一般人民来说,就不是复苏。因为,劳动者的薪资所得没有提升、甚至没有职业,这算什么复苏?充其量,只能说是资本家、大企业财团的复苏。
从几个简单的数据来看,从2000到2009年的十年中,台湾整体的经济成长率平均是336%,但是薪资的成长却只有034%;如果扣除通货膨胀与其他因素,实质薪资所得是呈现负的成长,这是一种“受薪阶级感受不到的经济成长”。
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台湾的经济成长率平均是4点多个百分点,除了2001年科技泡沫以外,每年都是4到6的成长,但是受薪阶级感受不到;现在,更变成一种“相对被剥削感受下的经济成长”。执政党说经济成长、景气好了,豪宅卖得多好,可是经济成长的过程中,受薪阶级的感受,是被剥削的。
我再回到先前第一轮提到的论点,在两岸经贸当中,ECFA会造成“整体企业利益”与“整体社会利益”的相互冲突。这当中,执政党又是扮演着什么角色?我多次跟大陆的智库学者说,这是一个很笨的做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透过“国共论坛”合作,又让中国国民党、台湾大企业财团结合在一起的两岸经贸合作关系,这会是谁的两岸经贸合作关系?是大企业的!执政党只满足了这些企业的利益,但这却与台湾社会脱节,更和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三个凡是有利于”脱节;也就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7年10月的十七大开幕式,发表政治报告时所提到的“‘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大陆都会努力做好。”
我认为ECFA签署之后,台湾的民间投资成长还会持续低迷,尤其两个75代的面板厂(新奇美、友达)都正在申请去中国大陆投资,如果在今年核准,明年就开始登陆过去,这将会让台湾的民间投资成长率继续下滑。
此外,签署ECFA之后,台湾的失业率会如何?蔡英文主席在ECFA辩论会时说过,ECFA对台湾的产业冲击比加入WTO的冲击更大,这是符合模型的研究,这种冲击对于整个产业与就业的影响更大。
从民间投资、就业状况来看,我个人看不出签ECFA可以在短期内带动台湾的经济复苏、甚至透过经济复苏而提升人民对国民党的支持率,这个可能性不高。
黄辉珍:结语
今天讨论的内容非常丰富,广泛深刻地论述了这个议题。初步归纳大家的观点:
第一,民进党对ECFA议题不是絶对的反对,而是相对的反对;是在特殊情势条件下的反对,甚至可以说是被国民党激迫下的反对和反抗;特别是对国民党未与在野党沟通,执意今年6月签署此一议题,民进党中央与一般支持者,都是强烈反对的。所以民进党坚决主张透过公投来征询民意。
第二,几位先生都明确提到,民进党对ECFA的态度与立场,对民进党年底五都选举是有利的;对国民党是不利的。因为6月签署之后,好的效果不可能马上反映出来,反而可能问题丛生,对国民党不利。可是,人们也看到国民党相关负责人,很自信地认为民进党反对ECFA对民进党选情不利,特别是在台北市,开宗明义、第一时间就以ECFA议题来逼问民进党候选人的态度与立场。
双方认知完全相反,各有各的社会经济基础。究竟民意竞赛终局判断,谁优势?谁劣势?只能看最后的选举结果;或者是看未来这一段过程中,两党处理ECFA议题的方式和效果而定。
第三,几位先生也强调,ECFA议题是国民党呼应台湾大企业意见,主动向大陆方面提议的。2008年江丙坤先生甫接任海基会董事长,就宣示未来工作重点之一是推动两岸签署综合性经济协议。众所周知,江丙坤先生和台湾大企业的关系是比较深密的。
大企业的利益,与台湾普通民众的利益,实际上不可能完全一致。大陆对台政策既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如果着重支持大企业,却有可能造成与原意不合的政治效果。会否只是满足了大企业利益,相对的却造成基层社会的被剥夺感?失去台湾基层弱势群体的民心?这是洪委员特别提到的关注重点。
民进党方面、质疑ECFA的緑营方面,一直以来,就是质疑ECFA对台湾基层社会不利、对农民不利、对劳工不利、甚至对一般白领阶层也会不利,只是对大企业有利,质疑相当强烈;大陆领道人以至对台事务负责人,重视这方面的声音,一再强调、反覆重申,会充分考虑两岸经济规模与市场条件不同的实际情况,切实照顾台湾中小企业、基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利益。要做出让台湾农民放心的事情。他们的用心,是可以感受到的。
总之,照顾台湾中小企业、基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利益,政策能不能切实到位?能不能平衡国民党对大企业的偏重?能不能道正其间可能的失衡状态?这或许是目前ECFA议题或两岸经贸发展关系议题中,一个相当关键的实质与核心。
今天座谈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评论员简介:
黄辉珍:国立政治大学法律系毕业,美国华府国会运作研究;曾任中国时报副总编辑兼副总主笔,国家政策研究中心执行长、《中央日报》发行人兼社长,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会主任、行政院新闻局局长、总统府国策顾问、行政院政务委员等;现为台湾综合研究院董事长。
郭正亮: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学士、社会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大学期间参与学生运动,并曾任学运刊物《南方杂志》总编辑。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回台后,曾任东吴大学政治系副教授、《中国时报》主笔,民进党文宣部主任,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立法委员,行政院体委会副主委等,被誉为民进党内的理论家与“驱动民进党转型的先锋”、两岸问题专家;现为民进党ECFA情势因应小组执行长兼发言人。
洪奇昌:前民进党籍立法委员,前海基会董事长;现为台湾产经建研社理事长、台湾新社会智库科技经济组召集人。
王昆义:东吴大学政治学系学士,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硕士,政治大学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博士;现为台湾战略学会秘书长、《玉山周报》总编辑、台湾海洋大学通识中心兼任教授。
赖怡忠:台湾成功大学物理系毕业,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曾任北美洲台湾研究学会副会长、民进党驻美代表处主任、民进党中央中国事务部主任、台湾智库国际部主任等;现为台湾智库执行委员、马偕护校助理教授。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