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凹穴岩画广泛分布于世界现代人活动的不同地区,在我国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尤其是中东部地区。云南宜良九乡张口洞旧石器遗址发现的凹穴岩画是我国西南地区首次发现的凹穴岩画遗存,也是国内现存时代最早的凹穴岩画。该遗址凹穴岩画的发现,为研究晚更新世现代人迁移和史前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证据。
【关键词张口洞旧石器时代凹穴岩画现代人迁移
Abstract:Cupules is widely discovered in different area in the world which 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 occupied, it is also discovered in some areas of China, especially middle to eastern China.Cupules artifacts unearthed at Zhangkoudong Paleolithic site, Jiuxiang, Yilia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are the first discovery of cupules in southwestern China, and is the earliest cupules site so far in China. This discovery provides important evidences for study on the migration of the Modern human on late Pleistocene age and prehistorical,culture interaction.
Key words:Zhangkoudong CavePaleolithic ageCupulesModern human migration
一、 凹穴岩画概述
凹穴岩画是人类制作于岩石表面上的坑状杯形图案(英文:cupules、cup marks、cup-stones),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发现。凹穴岩画的制作传统自旧石器时代早期以来就一直被人类延续至今,在澳洲、非洲的一些土著居民营地中,制作凹穴的传统至今依旧存在。凹穴岩画大多是用坚硬的石头在各种岩石或卵石上磨制或敲凿而成的半球形或圆锥形凹坑,其大小一般为2~20厘米,深2~6厘米〔1〕,与岩石上的颜料涂绘相比留存时间更为长久,因此,很多凹穴岩画年代久远,对于研究早期人类原始精神世界及日常生活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发现的凹穴岩画多集中在印度、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时代最早者可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这个时期的凹穴岩画或以单一的形式出现,或与线形沟槽(linear grooves)一起出现。被确认时代最早的凹穴岩画是印度中部莫德雅·普莱达士被称为“会堂”的洞穴遗址(Auditorium Cave,Madhya Pradesh),这个洞穴遗址发掘出土属于阿舍利文化的石制品,C年代为距今290ka,该遗址内的498个凹穴图案被确定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作品〔2〕;在日本及朝鲜半岛,凹穴岩画被称为“杯状穴”。日本凹穴岩画的絶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2800年。朝鲜半岛共有12处凹穴岩画,年代相对较晚,约为公元前1000年。法国弗莱西亚洞穴的尼安德特6号墓葬中发现欧洲最早的凹穴岩画,时代大约在40~70ka之间,被解释为具有生殖崇拜涵义;在澳大利亚,凹穴岩画主要分布在北部领地(Northern Territory)的Arnhem到Pilbara地区之间〔3〕,岩画专家贝德纳利克教授(RGBednarik)推测为距今60ka,亚洲第一批现代人到达澳大利亚,同时带来了凹穴这一独特的岩画形式;美洲的凹穴岩画年代要晚得多,其风格特点是凹穴不再以单独的形式出现,更多的是与线形沟槽、同心圆、波折线、窝纹、鸟足纹(或称trident的线条)等图案一起出现〔4〕;英伦三岛的凹穴岩画分布相对密集,且往往与悬石阵联系在一起,这里的凹穴岩画也伴有圆圈纹、同心圆、缺口同心圆、涡纹、各种线条及沟槽等图案;在非洲,很多石块和硬板上有大量人工碾磨的凹洞,但时代却很难确定。只有津巴布韦Chifubwa河岩厦岩画中的凹穴图案被确定为距今63ka前的作品〔5〕。
凹穴岩画在我国境内也有广泛发现,据统计,目前我国东北地区的辽宁北部,内蒙古乌兰察布、乌兰布、赤峰夏家店、敖汉旗城子山,中原地区的河南省,西北地区的青海天梭卢山,西藏,新疆托克逊县库普加依,南方地区的福建华安县高安及漳浦县大荟山,广东,香港,澳门,广西靖西县岩北山,江苏连云港锦屏山将军崖及台湾万山等地都发现凹穴和沟槽岩画。将军崖的凹穴岩画有的以沟槽连接,或伴有圆圈图案、同心圆和缺口同心圆。福建也是凹穴岩画分布较多的省份。漳浦县的大荟山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这里凿刻的两处共6幅岩画中,除马蹄形、同心圆和蛇形沟槽外,也有凹穴,这些凹穴均以研磨法创作,当属早期岩画类型。华安县高安镇浮山的一个山丘上共发现27个凹穴岩画,其中的11个凹穴由沟槽相连,状似星宿,被称为“星宿图”。此外,广东珠海的宝镜湾和葫芦湾两处凹穴岩画点、台湾的孤巴察峨和莎娜奇勒娥两处凹穴岩画点等都是沿海凹穴岩画的杰出代表。澳门岩画以“小凹穴”为主。西南如云贵地区的岩画虽以彩绘为主,但也存在凿刻岩画与凹穴岩画传统,有的学者将其称为“多坑石”。在北方草原岩画系统中,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凹穴岩画或单独出现,或与几何符号、人像、人面像、动物形象一起出现。我国发现岩画最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有一处凹穴岩画。阴山岩画中同样有凹穴岩画,且其中以凹穴、同心圆和字符组成的“鬼脸”人面像等图案与将军崖岩画一致〔6〕。
二、 张口洞旧石器遗址
宜良九乡张口洞遗址是昆明市博物馆胡绍锦1989年7月发现的。张口洞地处南盘江重要支流麦田河峡谷及陷谷地带东侧叠虹桥山坡面上,海拔1803米(图一)。洞体发育在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内,洞口横宽,面南偏西27 °。洞穴沿巨大岩层层面呈坎状倾斜,洞内空间被钟乳石、石笋隔成7个地下厅,其中,第Ⅲ厅最大,洞深36、横宽45、洞顶高39~5米。洞内堆积物厚达35米,上部地层有扰乱。1990年9月至11月,昆明市博物馆对该洞进行了大面积试掘,布2米×2米的方11个,面积51米2,并对洞口的 扰乱土进行了筛洗。此次发掘共获得晚期智人牙化石40余枚,哺乳动物的化石近2000件,石制品1800多件,已测定〔7〕第六层凹穴岩画出土层位(本文第四层)常规C法年代为9965±110(图二)。
图一宜良九乡张口洞旧石器遗址地理位置图
图二张口洞旧石器遗址第二洞厅综合地层柱状图
三、 张口洞发现的凹穴
图三凹穴岩画标本KUP19 (引自胡绍锦1995)
在文化遗址内,共发现凹穴岩画5件,均为质地坚硬的白云岩或火成岩砾石,发现于原报告第六层地层(本文的第四层)中,发现初期称为多坑石。在砾石的一面或两面有坑形凹穴。其中,有单凹穴石制品1件,双凹穴石制品(上、下砾石面的凹坑相对)1件,三凹穴石制品1件,多凹穴石制品2件。两件多凹穴石制品中,标本KUP19〔8〕系板状玄武岩扁平砾石加工而成,有裂痕,长345、宽165、厚625毫米〔9〕,一面分布凹穴27个,最大穴径42毫米,最小穴径294毫米,深6~11毫米,另一面可见尚保存18个凹穴,其中9个较为完整,最大穴径31毫米,最小穴径17毫米,深3~8毫米(图三)。KUP2〔10〕与KUP19大体相同,形态较方,其一面有凹穴17个,另一面2个。凹穴岩画有明确的埋藏地层和丰富的共存旧石器及哺乳动物化石,尤其是标本KUP2与KUP19是由石灰华盖板下火塘位置掘出,由于两块多坑凹穴岩画遍体包裹碳屑灰烬,因而能够获得年代数据。
四、讨论
凹穴岩画出现在人类历史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巨大的时间和空间跨度使不同地区和年代的凹穴岩画,具有不同的物质或精神意义。印度、欧洲、澳大利亚等地的凹穴岩画经过直接断代的较多,最早的时代根据出土石制品的判断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从世界范围看,更新世晚期以后到全新世,凹穴一般不再以单独的形式出现,而更多地与其他图案同时出现,即凹穴岩画与其它凿刻岩画(英文:“petroglyphs”)相伴出现。对于这样的凹穴岩画是具有精神和艺术价值的,可以根据凿刻岩画的内容龢民族学调查对其年代、用途及意义进行大致猜测;如果凹穴岩画单独出现且出露于地表,则不太利于直接断代,只能尝试根据它在野外的腐蚀和风化程度、土壤覆盖、地衣盖或解剖地质的土地裂缝进行比较研究〔11〕,这是因为任何刻画的耐风蚀程度,均与它的创作时间成正比;如果可以在石灰岩溶洞的地层中发掘出凹穴岩画,在封闭性的保护环境中,则可利用其所在层位的碳屑及出土石器特征进行断代研究,一般在地层中出现的凹穴岩画年代较早,其年代多为旧石器时代,岩画专家贝德纳利克教授(RGBednarik)认为它们至少已达1万年之久。这样的推断是基本符合张口洞地层的年代测定结果的。
在一些早期旧石器遗址中会发现凹穴岩画,但多数发现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和全新世时期的遗址中,在全新世时期凹穴岩画成为全球性的文化传统〔12〕。同时,非洲的凹穴岩画也为现代研究者们提供了鲜活的民族学证据:1996年,加拿大考古学家尼古拉斯·戴维(Nicholas David)在尼日利亚曼德拉山脉的苏库人社区综合运用民族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方法来理解这种人工制品,他收集当前正在进行的和不久前使用的石质工具进行碾磨或相关活动的所有信息,综合统计之后,对其可能用途进行了分类,絶大多数石槽是用来碾磨谷物,或加工石质工具的。直到现在,当地妇女身上都装备一个标准的用碎石建造的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凹穴石磨,表面上有不同的琢痕以进行精粗不同的碾磨〔13〕。这可能是凹穴的一种比较原始和实用的功能。
对于张口洞发现的凹穴岩画标本KUP19和标本KUP2,其所有凹穴排列紧密,且上下两面分别有多个凹穴,已远远超越了生产工具这一原始使用功能的范畴,而更多的可能是与原始人类的精神世界有关。由于人类早期社会文化存在一致性,我们或许也可以从其他文化遗存中发现的类似物品推测出张口洞凹穴岩画的一些意义:比如生殖崇拜、陪葬传统,计数方式或是用于某种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当时的人们创造了凹穴岩画,且这一传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鉴于世界上的凹穴岩画在时间、内容、主题和风格上存在相似性,在3~5ka间,以凹穴为主体的岩画出现并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凹穴岩画研究学者马宝光认为:世界凹穴岩画所表现出的一致性,与人类的迁徙有很大关系。分析研究凹穴岩画的分布范围及特点,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人类的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迁徙路线〔14〕。
张口洞文化层中出土大量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各种刮削器,石锤、石砧等,其中部分石制品如KUP10、KUP157、KUP158、KUP259等或多或少带有莫斯特文化的元素(图四),结合该遗址出土带有世界范围广泛分布的凹穴岩画研究,或许能对东亚地区现代人迁移及其文化交流提供重要证据。
图四张口洞遗址出土的带有莫斯特文化元素的石制品(引自胡绍锦1995)
致谢: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发现基金项目“东南亚晚更新世人群扩散及相关气候环境的变迁”课题(DP0877603)提供经费支持。野外考察及本文的完成得到多方面的支持,昆明市博物馆研究员胡绍锦先生提供标本观察及测量数据,宜良县文化局杨峰书记安排野外考察,九乡风景区管理局现场协助,作者在此一并致谢!
吴沄(云南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文物评估中心);
吉学平(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赵东明(云南省宜良县文物管理所。)
注释:
〔1〕汤惠生:《凹穴岩画的分期与断代——中国史前艺术研究之一》,《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6期。
〔2〕Kumar.G “Aunique cupule site in the Ajmer District”Rajasthan.Purakala 1998 9:61-64。
〔3〕Pual SC Tacon,Richard Fullagar,S.Ouzman and K.Mulvaney “Cupule engravings from Jinmium-Granilpi(Northern Australia)and beyond:exploration of a widespead and enigmatic class of rock markings” Antiquity Dec 1997 71, 274:942.
〔4〕汤惠生:《寻找中国最早的美术——旧石器时代岩画的确认与重估》,《美术》 2004年第9期。
〔5〕Clark J.D.“The Chifubwa Stream rock shelter,Solwezi,northern Rhodesia”.South African Archaeological Bulletin 1958. 13(49):21-4.
〔6〕唐红丽:《凹穴岩画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相似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5月7日A5版。
〔7〕胡绍锦:《宜良九乡张口洞发现的旧石器》,《人类学学报》1995年第14卷第1期。
〔8〕现存昆明市博物馆。
〔9〕胡绍锦:《宜良九乡张口洞发现的旧石器》,《人类学学报》1995年第14卷第1期。
〔10〕现存宜良九乡张口洞遗址博物馆。
〔11〕Augusto Gansser “Cup-stones,prehistoric cult object”.Memorie Lincee Scienze Fisiche E Naturali 1990.1:52。
〔12〕Robert G. Bednarik “Cupules”.Rock Art Research 2008.25-1:62。
〔13〕尼古拉斯·戴维、卡罗·克拉莫着,郭立新、姚崇新等译.《民族考古学实践》,长沙:岳麓书社,2009年,页151~153。
〔14〕唐红丽:《凹穴岩画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相似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5月7日A5版。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