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雷州话与普通话声母声调对比研究

  一、绪论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94年10月30日,国家语委、教委、广电部联合发出了\[1994\]43号文件《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对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教师等岗位人员,从1995年起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决定》中还对现阶段的主要测试对象和他们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要求作了规定。“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的教师和毕业生应达到一级或二级水平,专门教授普通话语音的教师应达到一级水平……。” \[1\]而雷州方言区(湛江地区)地处雷州半岛,与广西、海南交界,受闽南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多种方言的影响,三种方言幷存(主要讲雷州话、白话、哎话),十分复杂,因方言复杂,且闽方言与粤方言相对其它方言来说,与普通话语音上差距较大,所以当地人讲的普通话多有不准,明显带有自己方言的特点,是“雷式普通话”,或“粤式普通话”。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雷州人普通话的标准程度,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与交流。所以雷州半岛一直是广东推普的难点地区。

  其中雷州话是雷州方言区通行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所以本文就以雷州话作为切入口,通过研究雷州话与普通话语音的异同,来瞭解雷州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及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有效地提高雷州方言区人的普通话水平及口语表达能力。

  二、产生“雷式普通话”的根本原因

   应用语言学认为,一个人的语言学习可分为第一语言的学习(即母语的学习)和第二语言的学习(简称二语习得),前者一般是自然而然学会的,后者则需要专门学习和接受训练。对于已经掌握了一种语言的人来说,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既是掌握新语言的过程,也是克服第一语言干扰的过程。“二语习得”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母语迁移”(language transfer)现象,母语迁移分负向迁移和正向迁移两种。负向迁移(negative transfer )也叫干扰(interference),指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不符合目的语的规则的用法。正向迁移(positive transfer )指对学习有利的语言习惯迁移,在母语与目的语有相同的形式时会出现这种情况。\[2\]

   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在方言区人学普通话过程中也是同样存在的。例如:雷州人会说“你叔手了”(你出丑了),“日头落水了”(太阳下山了),“笨笨跳跳”( 蹦蹦跳跳),“符老师好”(胡老师好)等等。这是因为以雷州话作为母语的雷州人学普通话时,容易将方言中的读音或词语误当作普通话的读音和词语了,于是产生了“雷式普通话”(雷州方言区人士学习普通话标准程度不高而说的普通话,有专家认为是“过渡语”)。应该深入细致地研究雷州话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的作用,研究雷州话与普通话语音的异同。雷州人若对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异同瞭解得越透彻、越深刻,就越能有意识地克服负迁移,发挥正迁移,学习普通话就越有针对性、越有成效。\[3\]

  三、雷州话与普通话声母比较研究

  表一雷州话与普通话声母异同调查表

  An Investigation Chart of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Initial Constant of Leizhou Dialect and Putonghua.

  项目普通话有而雷州话没有的声母

  普通话没有而雷州话有的声母

  普通话和雷州话都有的声母

  声母

  f\[f\] z\[ts\] c\[ts\] s\[s\]

  zh\[t\] ch\[t\] sh\[\] r\[°\]

  j\[t\] q\[t\] x\[\] h\[x\]

  \[b\] \[\] \[h\] \[z\]

  b\[p\] p\[p\] m\[m\] d\[t\]

  t\[t\] n\[n\] l\[ι\] g\[k\]

  k\[k\](零声母)

  例字

  佛 自 次 死

  知 吃 师 日

  鸡 旗 西 喝

  方 伍 吓 饶

  播 泼 摸得

  特 男 兰哥

  科 爱

  声母异同简析:

  根据声母异同调查表可得出以下结论:雷州话声母系统与普通话声母系统相比较,双唇音、舌尖中音、舌根音基本相同;雷州话多了一个双唇音\[b\],一个喉头音\[h\];普通话多了一个唇齿音f\[f\],一个舌根音h\[x\];普通话有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三组声母,而雷州话只有一组类似普通话舌尖前音的声母(有专家认为是舌叶音),这是雷州话声母系统和普通话声母系统的最大差异,也是雷州人学习普通话的最大障碍。\[4\]

  具体分析如下:

  1.普通话有三个双唇音,分别是b \[p\] p \[p\] m \[m\],雷州话多了一个\[b\]。\[b\]是双唇、不送气、浊、塞音。普通话没有这个音。古微母字和非敷奉母字的大部,今雷州话读\[b\]声母。

  雷州人学普通话的双唇音在连续的语流中,有时会将b \[p\]与p \[p\]混淆,如将“遍biàn地”发成“骗piàn地”,b \[p\]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p\]是双唇.送气、清、塞音,区别在于送气、不送气。雷州人发p \[p\]时要记住气流要比b \[p\]强,使较强的气流冲开双唇。

  2.普通话有一个唇齿音f \[f\],雷州话没有这个音。 \[f\]是唇齿、清、擦音。古非敷奉母字,今普通话都读\[f\]声母;在今雷州话中,则读\[b\]、\[P\]、\[p\]或\[h\]声母。所以雷州人容易将普通话中的f \[f\]音字误读成雷州话的\[h\]音,如将“符fú”读成“胡hú”。要记住大多数雷州话字音念\[h\]的字,普通话都是念\[f\]。

  3.普通话和雷州话都有四个舌尖中音:d\[t\]、t \[t\]、 n \[n\]、 l \[ι\],且发音相同,所以雷州人学普通话的舌尖中音较易掌握。

  4.普通话有三个舌根音g \[k\]、k \[k\]、h \[x\],雷州话也有三个舌根音g \[k\]、k \[k\]、\[\]。前两个与普通话发音相同。\[\]是舌根、浊、鼻音,普通话没有这个声母,但有这个后鼻音韵尾。古“疑”母字,今雷州话大多读声母\[\]。雷州话的\[\]声母字在普通话中絶大部分变成零声母字。

   雷州人学普通话的舌根音主要问题是,将普通话中的舌根音h\[x\]发成方言的喉头音\[h\](普通话没有这个音)。\[x\]与\[h\]听感上十分接近,\[x\]是舌根、清、擦音,\[h\]是喉头、清、擦音,发音部位比普通话舌根音\[x\]后得多。雷州人发普通话的h\[x\]时要注意舌头不要过于后缩,舌面后部不要隆得太高。\[5\]

  5.普通话有三个舌尖前音z \[ts\] c \[ts\] s \[s\],雷州话有四个舌尖前音\[ts\] \[ts\] \[s\] \[z\]。

  雷州话虽然也有舌尖前音\[ts\] \[ts\] \[s\],但发音的舌尖位置比普通话稍后,类似于舌叶音,在齐齿呼韵母之间音色接近舌面音j\[t\]q \[t\]x \[\];因此,雷州人学普通话的z、c、s时,容易把z、c、s发成近似j\[t\]q \[t\]x \[\]的音;如把“此cǐ”读成“起qǐ”,“死sǐ”读成“洗xǐ”,这是发音部位靠后造成的。(这种现象在广州话中最为明显,但雷州人因受粤语的影响,也有此问题。)纠正的办法在于找准发音部位。 雷州人发普通话的z \[ts\] c \[ts\] s \[s\]时,注意要用舌尖扺住或接近上齿背,舌尖不要抬起,发音始末一定不要使舌叶起作用。

  雷州人学普通话的z、c、s,因受海南闽语的影响,一部分人容易将c发成s,如“次cì”读成“四sì”。c是送气、清、擦音,发音时要做到两点 :①舌尖扺住上齿背;② 舌尖离开上齿背时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冲出。雷州人往往做不到上述两点,所以就把c发成了清、擦音s。

  \[z\]是舌尖前、不送气、浊、擦音,发音时舌尖位置与雷州话的\[ts\]相同,只是声带要振动,普通话没有这个音。古“日”、“喻”母字和“疑”母字的一部分,今雷州话读\[Z\]声母。

  6.普通话有三个舌面音j\[t\]q \[t\]x \[\],雷州话没有舌面音。

   雷州人学普通话的舌面音时,往往出现两个问题:(1)把j、q、x发成方言的z \[ts\] c \[ts\] s \[s\](类似国标音标中的舌叶音)。这是由于发音部位靠前造成的。发音时,应让舌尖扺住下齿背,舌面前部和前硬腭接触,让气流从舌面和硬腭之间通过,而不是让气流从舌叶通过。

  (2)将q发成x。如“旗qí”读成“习xí”。q是舌面、送气、清、塞擦音。发音时要注意做到两点:①舌面前部和前硬腭接触。②舌面稍离硬腭时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冲出来。雷州人往往做不到这两点,所以把q发成了清、擦音x。

  7.普通话有四个舌尖后音zh \[t\] ch \[t\]sh \[\]r\[z\],雷州话则没有舌尖后音。

  雷州人学普通话的舌尖后音zh、ch、sh、r,主要问题表现为五方面:

   (1)发音部位靠前了。普通话舌尖后音的发音部位是舌尖和硬腭前部,雷州人往往舌尖对着上齿龈发音,就以为到位了。

  (2)发音部位靠后了。舌身后缩过多,舌尖卷起,发成“大舌头”或“卷舌音”。

  (3)将 ch发成sh。如“出chū”读成“叔shū”。这与将c发成s情况同,只是发音部位是舌尖与硬腭前部。(可见雷州人大多将塞擦音读成擦音。)

  (4)将 r发成i。如把“人rén”读成类似“yén”的音,这也是发音部位靠前造成的,因为这种情况特别突出,所以单独列出。r是舌尖后、浊、擦音,发音时要求舌尖翘起和硬腭轻轻接近,但雷州人舌尖往往翘不起来,而是把舌尖扺住了上齿背或上齿龈,因此就发成了近似元音i的音。

  (5)将zh、ch、sh发成z、c、s。如“是shì”读成“四sì”,这是不能分辨普通话中哪些字读平舌音z、c、s,哪些字读翘舌音zh、ch、sh造成的。解决的办法是记住雷州话与普通话zh、ch、sh对应的声母。雷州话口语读d\[t\]t \[t\]的字,普通话不读d\[t\]t \[t\]的就要读翘舌音zh、ch、sh。例:d—zh张长帐直猪重。雷州话声母是z \[ts\] c \[ts\] s \[s\]而韵母是齐齿呼的字,絶大部分读翘舌音zh、ch、sh。例:\[tsi\]—zh 支枝稚止旨主,等等。

  8.普通话和雷州话都有零声母。古影母字以及部分匣母字和疑母字的白读,今雷州话都读零声母。\[6\]

  四、雷州话与普通话声调异同比较

  雷州话与普通话调类异同调查表(表二)

    An Investigation Chart of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ones of Leizhou Dialect and Putonghua.

  项目普通话有而雷州话没有的调类

  普通话没有而雷州话有的调类普通话和雷州话都有的调类

  声调上声214去声51

  阴上42阴去21阴入5

  阳上33阳去55阳入1

  阴平55(雷州话为24)

  阳平35(雷州话为22)

  例字马  骂懂  栋  笃

  动  仲  毒

  东 

  同

  很明显,雷州话声调系统与普通话声调系统相比较,在调类及调值上相差极大。普通话只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雷州话有八个调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其中阴去、阳去为舒声,都是长调;阴入、阳入为促声,都带\[-p -k\]韵尾,读短调。(也有少数入声字现雷州话读舒声调)。

  普通话的四声是从古汉语的四声发展演变而来的。中古汉语(《广韵》音系)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调类,普通话与《广韵》音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演变规律大致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意思是中古的平声,到普通话里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中古的全浊上声,到普通话里变为去声;普通话失掉了入声,分化到平、上、去三个调类中去了。而雷州话则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平、上、去、入四声又各分阴阳变成八声。正与古汉语平、上、去、入四个调类,同时声母又分清浊相对应。雷州话保留了古汉语声调的许多特点,因此被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7\]

  雷州话与普通话的调类虽然差异较大,但雷州人学起普通话的声调来并不困难,只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普通话的第一声是阴平,调值为55。雷州人常常读到44就以为到位了。要记住普通话阴平声调的调型是高平调,声音又高又平。雷州人要注意稍微提高些。普通话的第二声是阳平,调值为35。雷州人常常将普通话的阳平声调读成类似方言的入声,如将“流\[liou35\]读成\[liou5\]。这与雷州话中大量的文白异读有关。(雷州话中絶大多数常用字都有文白异读,文读为书面语,白读为口语)。雷州人常常误将方言的文读当成普通话的读音了,所以会出现阳平读成入声的情况。要记住雷州话\[b\] \[p\] \[t\] \[k\] \[ts\] \[s\]\[h\]声母的入声字,白读阳入或阳上的字普通话都读阳平。例:石达吉格等,它们是古全浊声母字。\[8\]

  普通话的第三声是上声,调值为214。雷州话没有这个声调,雷州人容易犯的毛病是:①将214的调值读到21就以为到位了。②在读完214的调值后又降下,拖了一个尾巴,读成2143了。

  普通话的第四声是去声,调值为51。雷州话没有这个声调,雷州人容易犯的毛病是降得不够,只读到53或52就以为到位了。还有的雷州人偶尔会将这个声调读成方言中与之相近的较短促的入声。雷州人要注意如下规律:①雷州话的\[m\] \[n\] \[I\] \[\] \[z\]声母入声字,普通话大都读去声。如:玉叶落目等。②雷州话的\[p\] \[t\] \[ts\] \[k\]声母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大都读去声。如:迫沓促客等。③雷州话零声母阴入字普通话大都读去声。如:厄益邑咽等。\[9\]

   另外,雷州人还要注意去掉方言中的入声读法,改读为普通话的四声。

  五、结论 

    通过研究雷州话与普通话声母、声调的异同来学习普通话,就能对症下药,有效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克服负迁移,将雷州人的普通话引向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提高整个湛江地区的口语表达能力。

  朱月明(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及方言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照雄.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1-2.

  \[2\] 宗世海.粤方言区普通话习得中的方言负迁移现象调查报告\[J\].东莞: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0(1)86

  \[3\] 方小燕. 论加强粤方言区普通话教育的研究. 语言文字应用,  2003(2)22

  \[4\]詹伯慧 甘于恩. 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J\].学术研究,2002,(9)  138-139

  \[5\] 李荣. 雷州方言词典\[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4

  \[6\] 蔡叶青.海康方言志\[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9-14

  \[7\]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71-173

  \[8\]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 现代汉语知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98-103

  \[9\]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4

  (本文原载《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