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后 记


  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但是在珠江三角洲,对古村落的研究还比较滞后。本中心有幸于2004年11月中标了佛山市三水区文化局的项目:“佛山市三水区大旗头村历史文化价值研究”。大旗头村是全国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是佛山市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也是保存完好典型的粤中古聚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次课题时间短、任务重、原始资料少,作为佛山地方的科研机构,能够有机会承担这项科研课题,我们更到感到肩上的重担,故丝毫不敢懈怠,立即成立了由地理学、历史学、人类学、旅游学、建筑学和艺术设计等方面人员组成的课题组。在此后的时间里,我们踏遍了大旗头村的山山水水,在田野中感受古村的乡土气息、历史古风,遍访村中的皓首耆老,在农舍里、祠堂中参加大旗头村人的婚嫁、丧葬、祭祖等民俗活动;我们埋首于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省档案馆的历史文献资料中;我们考察了清远清新、深圳大鹏所城、顺德杏坛、东莞南社、虎门、南海盐步、南浦和贤僚等地,追踪大旗头村的家族渊源,郑绍忠父子的历史遗迹,以及比较大旗头村的历史文化特色。

  最终我们完成了这本《探幽大旗头:历史、文化和环境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人们认识大旗头古村落,首先将大旗头古村落作为一个整体,认识的是大旗头古村落的文化特质及其文化景观,不是某些零散的文化要素。而古村落文化特质的形成、发展,及其价值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性构成了它与其他古村落文化的差异,体现了其文化的价值性。因此,本项研究最终要回答大旗头古村落文化地域综合体的特征是什么?它在珠江三角洲范围内具有什么样的地位,也就是其历史文化价值到底如何?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计画概括为:一个核心,一个主线,两个脉络。一个核心是指大旗头古村落的地域文化特征,即历史文化价值;一个主线是指大旗头古村落文化要素及其综合体与地域环境的关系;两个脉络是指从纵横两个脉络来考虑古村落地域文化的形成及价值,纵向脉络主要是从时间角度,研究古村落地域文化的各要素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演变的过程。横向脉络主要是从空间的角度,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大旗头古村落地域文化在广府文化区、岭南文化区范围内的意义,得出其历史文化价值所在。

  在本课题的立项和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佛山市三水区委宣传部、三水区文化局、三水区图书馆和三水区博物馆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文化局的徐枝荣局长、黄坚副局长、钟艺军副局长和陈华正股长为本课题的完成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著名史地学家、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司徒尚纪教授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内容作出了高屋建瓴地指导。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我们得到很多人的热心协助(见后面名单),在这里特别要感谢的是三水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方志办副主任植伟森、郑绍忠侄孙郑洵候老人和大旗头古屋群管理员郑衍谦老人,他们不顾年事已高和野外的辛苦,帮助我们考察古屋群、古堤坝、灰砂路和古坟茔等遗址,提供了大旗头村家族、传说和历史方面的很多资料,并认真帮助我们进行文本和家谱的文字校对工作。此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旅游系02级的蔡桢燕、陈杰群和梁健欢等许多同学参加了本次课题的田野调查、资料整理等工作。

  以往古村落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本课题是佛山市首次对古村落进行较系统的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工作。佛山市经过近些年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遍布乡间田野的古村落保存较好的所剩无几,许多乡土民俗、村落历史和传说随着乡间老人的故去也成为绝响。佛山的乡土文化是孕育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土壤,我们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时候,不能任由乡土文化随着时间而流逝,希望借此大旗头村历史文化价值课题研究之机,呼吁加强对佛山乡土文化的研究。

  我们非常感谢佛山市三水区委书记黄炳先生,他一直关心大旗头村的保护工作,得知本书付梓之际,欣然题写书名。非常感谢司徒尚纪教授和植伟森老师二人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黄永尧书记、科研处领导,以及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热情的支持,在此谨表谢意。

  由于本课题时间仓促,资料有限,又限于研究者的水准,肯定还有一定的不足和问题,敬请各位不吝批评指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中心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旅游系

                                                                                               2005年6月

  

  以下各位为本专案提供资料或接受访谈,在此表示感谢

  

  王恒韶  原三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郑美德  郑洵候女儿

  陈欢容  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纪委、监察处副处长

  黄连庆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刘武军  三水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已故老革命刘克洪长子)

  梁庆标  三水区乐平镇财政金融办公室主任

  谢军武  三水区天下游旅行社总经理

  郑衍治  原三水区乐平中学校长

  朱超良  三水区乐平中学学生处主任

  刘长成  顺德区杏坛镇逢简水乡办公室负责人

  谢树基  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管理办公室负责人

  朱培建  佛山市博物馆历史研究部主任

  苏元济  原三水市文化馆馆长

  黄爱卿  佛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三水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陈瑞德  陈桂涛夫人(陈桂涛是小说《南兴王之死》的作者)

  刘永辉  三水博物馆文管部主任

  李平心  三水博物馆展览外联部主任

  王   柳  三水博物馆外联部

  邓权民  广州市退休干部(邓世昌侄孙)

  郑华开  清新县禾云镇村民

  郑广颂  清新县禾云镇村民

  钟慎潮  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村长

  郑仕芬  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西队队长

  钟伟业  南海区官窑镇南浦村村民

  吕瀚钟  原南海市国税局干部

  三水区乐平大旗头村民:

  钟维扬、钟饶富、钟瑞龙(77岁,农民)、郑崇汉(60岁,农民)、钟耀年(63岁,农民)、钟迪发(86岁,农民)、钟慎基 (74,农民)、谢心(81岁,民间宗教职业者)、蔡生(71岁,农民)  

  参加本专案的部分田野调查及资料录入、整理工作的学生有:

  蔡桢燕、陈杰群、梁健欢、梁耀峰、饶赐传、何鸿略、庞婷、李常州、梁春丽、赵倩、张智、谭耀荣、周德成、刘喜文、林子豪、潘志超、何鹏生、温家明、黄绮霞、罗见欢。  

  限于篇幅,在此无法把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众多热心人士全部罗列,仅借此机会向他们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