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加大与外资保险的资讯沟通


  中国加入WTO已指日可待。今年11月9日至13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成员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的表决,将使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为此,我国外经贸部在11月1日宣布正式设立世界贸易组织司、中国政府世贸组织通报谘询局和进出口公平贸易局。中国保险业将率先融入国际市场,此时此刻,我们与部分外资保险机构驻京负责人一起,座谈如何加强《中国保险报》对外资保险的报导,也是一件与时俱进的事,高兴中还有一份历史的使命感。

  《中国保险报》是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保险行业大报,也是中国保监会授予保险重大资讯披露权的指定报纸。就保险新闻的信息量和权威性而言,社会公认,本报在全国现有2000家报纸中独树一帜,并正成为电视、广播、网路在保险宣传方面的首选合作伙伴。报纸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全行业同仁的关心与支援,这几年来,驻华外资保险机构在资讯联络、报纸征订、广告投放、合作交流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此谨致诚挚的谢意。

  《中国保险报》是保险业自己的报纸,也是在华外资保险机构最关注和联系最多的报纸。在中国入世之后,如何加大与外资保险的资讯沟通,促进中外保险业的竞争与合作?这是我们想与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中国保险报》的地位和市场化方向

  《中国保险报》是一份有影响的行业大报,这个定位已为中国保监会和各保险机构认可,也为新闻界和读者市场认同。

  行业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行业发展出现的一个媒体现象。目前,在新闻界和各行业已形成了基本共识,就是“有行业的存在就有行业报的存在,有行业的发展就有行业报的发展”。现在全国共有行业报73家,总发行量700万份,广告额14亿元。《中国保险报》作为惟一的保险行业大报,立足为全社会提供保险资讯服务,力求成为中国的保险资讯总汇。 

  保险业是朝阳产业,《中国保险报》 借助行业优势,在全国行业报中被视为后起之秀,处于上升的趋势。2000年本报被推举为中国行业报协会理事单位,之后又成为中国记协会员单位。2001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中国记协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本报又作为重要的行业报纸被推举为理事单位,报社总编辑推选为理事,与中国记协新一届理事一起,10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胡锦涛副主席及丁关根、张万年、罗干、温家宝、曾庆红等中央领导会见。这表明,在中国入世之际,在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时候,保险宣传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目前全国惟一的保险行业报,我们一方面看到了保险宣传的广阔前景,一方面也感到了重任在肩的巨大压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报业竞争十分激烈,形成了中央及各省市综合性大报、各地晚报与都市报、以及行业报三足鼎立的竞争发展格局。晚报、都市报目前以其可读性领先市场一步。但专家预测,以行业报为主的财经类报纸因其实用性将在下轮竞争中胜出。面对未来的保险市场和报业市场,《中国保险报》必须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中国保险报》于1994年1月5日在北京创刊,原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机关报,1998年机构改革后逐步转型为中国保监会指导、保险公司主办的行业报纸。通过近8年的办报实践,我们认为,《中国保险报》按照创刊之初确立的“立足保险,面向社会,服务行业,贴近百姓”的办报方针,得到了适度发展。现在,面临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的新情况,需要在进一步落实既定办报方针的基础上,突出“市场”和“服务”这两大重点,明确“面向市场,服务行业”的主攻方向,以适应保险业高速发展对资讯的需求。

  面向市场,服务行业,简言之,就是放下机关报的官架子,办一张真正实用的行业报。行业报的生命在于行业,行业的生命在于市场,本报要果断地增加及时实用的市场讯息,减少空泛的会议档报导,强化报纸的市场导向功能;要首先为本行业百万读者服好务,做足行业新闻,做精相关新闻,而不盲目同别的报纸抢地盘、争读者;要广泛借助业内精英力量,评析热点,探讨难点,预测大势,提高行业新闻的权威性;要注重保险与社会联系广泛的特点,多报导与保险人、被保险人利益相关的社会新闻,吸引更多的业外读者;要转换报社机制,适应市场需求,走资讯产业之路。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险市场,入世后这个市场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大批进入的外资保险机构将是中国保险市场的重要成员。因此,本报面向市场,无疑要面向中外资保险机构;服务行业,也要为中外资保险业服务。在这里,我们特地要向在座各位申明一个观点,入世对中国保险业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欢迎更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与中资保险公司一起,共同发展中国的保险事业。我们认为,中外保险机构虽然起点不同,实力不一,但只要按照同一国际规则,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公平竞争,肯定能够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中资与外资保险机构不是狼与羊的关系,好象非得要谁吃掉谁,而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市场竞争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虽然其间会有优胜劣汰,也会有暂时的胜负,但竞争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把中国的保险市场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保户得到更好的保险服务,中外资保险企业也从中获得最大的利润。《中国保险报》将客观公正地为中外资保险企业提供更多的实用资讯服务。

  保险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使得本报一直将国际保险作为重要报导物件之一,很多外资保险公司就是通过本报在中国逐渐提高知名度的,如1992年岁末,美国友邦公司登陆上海推行寿险佣金制行销,一炮打响,国内保险公司闻风而动,争相推广,1994年《中国保险报》创刊后,多次在显着位置使用醒目标题对此进行报导,如“寿险行销佣金制风靡上海滩”、“试看今日之上海,将是明日之中国”等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两年随着外资保险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本报加大了这方面的报导份量,据我所知,像今天在座的近20家外资保险公司都先后多次在本报亮相。仅从今年9月11日美国发生撞楼恐怖事件,到11月2日止,在本报见报的外资保险消息就有81条。其中,与“9•11”事件相关的消息有31条。在这里特别要介绍的是,有的外资公司也很热情为本报撰稿,如日本生命保险公司基础研究所保险研究部门副主任研究员沙银华先生,从今年3月22日起在本报法律版开辟栏目,介绍日本经典保险案例,截止到本周已发表文章11篇,约3万余字。7月19日发表的《个人保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一文中的许多观点,被北京保监办及保险协会引用于向保监会和财政部提交的《寿险业务员收入税赋情况调查报告》。

  外资保险的见报统计,反映了《中国保险报》正在强化全球化理念。只要是对保险有深刻影响的新闻事件,不管是中资、外资都不惜版面突出报导。而在版面处理上,本报打破过去外资保险很少上头条的惯例,只要有价值,就可以突出处理。沙银华先生今年撰写的关于《遗传基因——寿险业头悬双刃剑》、《保险业法制建设刻不容缓》两篇文章,就先后在3月15日和9月6日刊于本报头版头条。我本人在10月份就写了两篇外资保险的头版头条新闻,一条是《瑞士丰泰高层热看中国保险市场》,另一条是《美国再保险协会主席吉姆斯•达菲接受本报专访》。

  这些来自成熟的国际保险市场和外资保险权威人士的资讯,受到中国保险业人士的重视和借鉴。同样,更多的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报导,也为外资保险瞭解中国市场,拓展在华业务提供了资讯。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大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报导力度,多提供中外保险公司共同关心的行业政策和法规资讯,传递市场动态和新的专业知识,为他们探讨问题、开发产品、行销展业提供实用资讯服务。

  改进报导和加强业务联系

  加入WTO使保险业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读者对保险宣传的要求更高了,保险报也更难办了。市场要求我们改进报导,我们也有一些新的想法——

  一是突出行业新闻的专业特色。保险新闻专业性强,与其他媒体竞争,我们的对策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专”。著名新闻记者萧乾生前曾亲口对我说,办专业报比办综合报更难。因为办报人不仅要懂新闻,还要懂专业。本报过去提出“专版要专”,开办了若干专版,但这还不够。要达到专家办报的要求,除了加强社内专业培训,现成的优势是借助行业这个近水楼台和业内专家的力量。首先,我们得到保监会支持,能在第一时间报导政府监管机关的政策、方针、法规和保险市场发展战略。保监会已经给了我们重大保险资讯披露权和日常宣传指导,我们还要主动争取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比如交换一些宏观情况简报,像中央银行一样定期在本报发表行业动态分析。其次,我们要及时从包括外资保险在内的各保险主体瞭解保险市场和业务发展的热点问题,并特约一支有实力的专家撰稿人队伍,对热点问题作有力度和有深度的分析。合作可以延伸到更具体的层面,如指定专家撰稿,联合组织采访,合办研讨会,协作办版等。再次,我们要加强与各公司的沟通。协商在各家公司特约一名资讯员,定期组织座谈会,约定稿件,对重大选题还可以搞联合调研采访,借助专家的力量提高报纸的报导品质。

  二是关注专业性与社会性的结合。保险涉及面广,我们要在立足保险的同时,关注与保险相关的社会热点,比如发展教育保险我们要关注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医疗保险我们要关注医疗制度改革,发展家财保险我们要关注住房制度改革,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水准我们要关注金融证券市场,发展汽车保险我们要关注汽车市场等等。总之,要通过保险这面多棱镜,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扩大读者面,增加可读性,达到面向社会宣传保险的效果。     

  三是明年的“行销专刊”扩版。经主管部门同意,2002年的《中国保险报》已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再次扩版,即由现在的彩色周四刊16版增为20版,主要是将周三出版的对开4版“行销专刊”扩为8版,报纸的征订价不变。因为市场和读者需要加强行销宣传。自从美国友邦公司将寿险行销机制引入国内,目前全国保险行销员约有70万之众,是现有保险企业员工的两倍。这些不拿固定工资的编外员工,开拓了最为困难的个人业务,改变了中国保险业务的大格局,但中国的媒体却从来没有给他们一个专门的阵地;他们走街串户宣传,忍辱负重展业,迫切需要社会的理解和关爱;他们每年约有半数流失,或跳槽,或淘汰,大批新手渴望培训。《中国保险报》从两年前开始在全国媒体首创“行销专刊”,受到行销员热烈欢迎。扩版后的行销专刊怎么办,开些什么栏目,抓哪些选题,外资保险最有发言权,请大家献计献策,并在今后踊跃提供稿源。

  四是近期将重点解决保险热点报导欠缺深度和力度的问题,这是《中国保险报》能否具备权威性的关键。我们要与中外保险机构联合调研,加强对热点问题的报导策划。对于那些形成共识的重要选题,我们可以象最近报导“9•11”事件对保险业的影响那样,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连续的、深入的分析和报导,力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据初步瞭解,保险业现在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有: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激化金融企业活力的制度保证,中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功能比较齐全的保险组织体系,但保险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有许多缺陷,国有保险公司需要按照股份制的要求,通过参股、合资和规范上市等多种形式,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于中资股份制保险公司要鼓励吸收外资、民营和上市公司参股,有条件的还要鼓励其规范上市。 

  ——入世之后,我国受到挑战最大的是保险监管,如何与WTO的有关规则衔接,在强化保险业自律机制和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逐步把监管重心从市场行为监管转移到偿付能力监管上,这是需要探讨的当务之急。

  ——综合经营是未来金融业发展方向,在我国目前坚持分业经营的体制下应该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中间业务,鼓励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创新和相互代理。

  ——中国金融企业如何逐步实现保险风险证券化和保险产品基金化,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保管,高效运用,稳定增值,从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等等。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业的竞争最终将归结到个人服务、销售管道拓展和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比拼上,外资保险在这几个方面比内资保险先行一步,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

  ——资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全球金融服务的外部环境,互联网的出现给中国保险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武器,应运而生的电子商务如何突出交易功能,让保户享受在网上的快捷、方便、安全、专业以及随时随地的优质服务。外资保险也有丰富的经验可谈。

  还有人才竞争、业务培训等等都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入世后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将给中国保险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如何运用保险专业媒体为保险业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这不仅是《中国保险报》的本职要求,更是包括外资保险在内的中外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共同责任。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本文为作者2001年11月6日在中国保险报外资保险代表座谈会的演讲)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