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相关链结】资讯高速公路,中文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编者注 1996年11月25日,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29届年会在澳门举行,年会的主题是:世界中文报业如何面对国际电子网路的挑战。作者时任金融早报社长兼总编辑,代表当时祖国内地唯一一家会员单位出席年会,并提交论文《资讯高速公路:中文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书面发言。由于该文较早提出报业与网路优势互补的观点,1996年底和1997年初于《早报通讯》、《金融早报》发表后,在当年全国高级新闻职称评审会上受到关注,一年以后又被《经济新闻研究》杂志转载。2001年《中国保险报》开通网站,可以说也与这一思路有关。

  如果说,十余年前美国未来学家提出的“资讯社会”概念还只是对未来社会特征的一种预测性描述和概括,那么,国际互联网路的出现则从技术上为使这一预测转变成现实提供了广泛的可能。

  几年前,国际互联网路开始流行,而今天,它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和诸多灵活方便的应用使其规模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年,与国际互联网路相连的主机将超过1亿台,网路也将超过1百万个。国际互联网路的应用正迅速跨过国界,越过大洋,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球。

  我们无需赘言国际互联网路给经济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它使流动的、互相分割的社会因此加强联系,休戚与共。但要强调的是它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那就是资讯传输的重要性超过了以往人们一直关注的能源、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即资讯重于物质。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迅速作出了反应,掀起了一个建设国际互联网路的浪潮。毫无疑问,国际互联网路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采用将是一种不可更改的趋势,逐渐成为一股渗透到世界每个角落的文化和社会力量。

  中文报业面临国际互联网路的挑战

  我记得,1995年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28届年会的主题是“中文报纸如何因应电子媒体的挑战”,大家对传统报业的危机已经有了共识。电子媒体的出现,绝非印刷型出版物功能的延伸和扩展,而是出版方式上的更新和飞跃,说它是一场革命并不为过。相对于传统印刷型出版业而言,电子媒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

  一是高度的综合性。一般的印刷出版物只能包括文字及静态图像,无法容纳声音、动画及视频资讯,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电脑、声像、通信技术融为一体,因此,电子媒体可以让人们从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方面摄取有用的资讯。

  二是充分的互动性。电子媒体可以形成人与机、人与人、机与机之间充分的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的操作环境和身临其境的氛围。美国《时代》杂志在1993年9月出版了全文式电子版,把文字和照片通过光缆直接传送到订户家中的电脑萤幕上,并具有初步的双向交换功能,用户可以向编辑提出问题,编辑也可以在网路中组织热点问题讨论。

  三是资讯传递的快捷性。通过电子网路,用户可以迅速瞭解到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而报纸的编排、印刷工序和长途邮递决定了它的相对滞后。

  概括起来说,报纸电子版进入国际互联网路,其最显着的优势是以最简便快捷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新闻资源的共用,其最大的受惠者是电子报纸的“读者”,即国际互联网路多媒体终端机的用户。其次,报纸电子版进入互联网路,对新闻采编业务也将产生重大影响。报纸的采编人员坐在电脑萤幕前就可知道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并使这些新闻为我所用,真是足不出户知天下。再次,电子报纸的上网发行,提高了报纸广告同其他电子广告的竞争能力,从而维护了报纸赖以生存的财政来源。此外,电子报纸还有大容量、易检索等优点,这些都是传统报纸所不可比拟的。

  报纸电子版进入国际互联网路对传统报业的冲击决不可等闲视之。如不能采取积极的因应措施,有可能引起传统报业的生存危机。不久前,美国费城一家地方报纸因互联网路的竞争而倒闭的事例告诫报业人士,面对互联网路的竞争,报业不能无所作为,只有顺应新闻媒体电子化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路上建立自己的WWW端站,实现与互联网路的资源分享,才能避免坐以待毙。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已有400多种期刊、近千家报纸已经或将出版电子版,各资讯网路经营公司也正在网路上主办各种电子论坛或各种电子俱乐部,开发电子读物,提供电子新闻。这种种举措正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对于中国而言,由于资讯高速公路建设刚刚起步,目前暂时还不存在因国际互联网路的竞争而导致传统报业倒闭的危险,但如果我们不能急起直追,在国际互联网路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中国报业的形象和声音将会被外国电子新闻媒体的资讯洪流所淹没,从而出现新闻自我封闭、自我封锁的局面。这说明,中国报业走上资讯高速公路也势在必行。当然,这不是说传统报业很快就会消亡。由于订报纸的费用远低于从国际互联网路获取资讯的费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报纸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相对于互联网路所发生过的网路突然中断现象,报纸一般能比较守时地到达用户手中。此外,对于长篇报导来说,在报纸上阅读要比在电脑萤幕上阅读来得方便。可以肯定,尽管互联网路正以惊人的速度争夺资讯市场,但报纸仍将与我们同在。正象当初电视普及之后,人们预言电视将取代报纸一样,实际上电视不但没有取代报纸,而且报纸也和电视一样得到了迅速发展。

  如果说,电子媒体作为一种新的资讯载体,它的出现是对世界报业(包括中文报业)的一种生存威胁的话,那么,国际互联网路的出现将从更深更广更直接的层面上影响中文报业的发展,原因就是:我们已经不能把互联网路仅仅当作一种技术概念来认知,它将作为一种社会概念从各方面影响着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的发展。

  国际互联网路提供的高效率资讯服务,在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主要求助于个别发达国家的资料库。这对其他国家的用户尽管有其有利的一面,但这种资讯资源的垄断,使文化上的扩张成为一种现实的危险。以美国为例,它向全世界输出电视节目、音乐和广播,其初衷也许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但是其结果,对文化的影响似乎更甚。今天,美国的流行音乐、服饰穿着、电影电视几乎充斥于整个世界。

  如今,国际互联网路的建成,使以往通过海关进出口的各种文化产品可以通过网路传播到世界各地,各民族文化对其本民族的影响力很可能会因此而走下坡路,这已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作为多媒体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这种忧虑就更重了。

  我想,报纸的功能绝不仅仅只是传播新闻,它同时还承担着舆论、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导向作用。而建立在美国或西方社会道德和语言文化基础上的国际互联网路,却在一定程度上对中文报纸的社会功能形成冲击。由此造成的损失不是倒闭几家报社所能比拟的,应该引起全华人社会的广泛重视。

  中国报业走上资讯高速公路的条件和进程

  中国报业作为世界中文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也不可能游离于世界报业以及世界中文报业电子化发展进程之外。这是因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既向中国报业提出了扩大资讯传输的客观需求,又为中国报业走上资讯高速公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近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举步维艰。直到七十年代末,邓小平先生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成为政府推行的基本国策,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才真正开始走上加速发展的康庄大道。现代化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客观上要求扩大中国同国际社会的交往──包括政治、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以及人员、物质方面的交流。而资讯的获取和传播,则是任何国际交往和交流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需要瞭解世界,世界也需要瞭解中国。传统的资讯传播手段,包括传统的报纸,在中外资讯传播与交流中已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当新的资讯传输手段──国际互联网路在地平线上出现时,如果不能敏锐地看到它的应用潜力与深远影响,中国在这一重要的高科技领域就会陷入落后的境地,而落后是要挨打的。正因此,当十年前中国的一批科学家提出发展高科技的“863计画”时,就已经将建设高速资讯网路所需的关键技术列入其中,这使我国今天在这方面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而不需要一切从头做起。

  早在1987年,北京电脑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我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路电子邮件节点;1993年,由中国科学院主持的“中国国家电脑与网路设施”主干网路建成;1994年,由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和科研电脑网”建设开始启动,主干网1995年全部开通:1994年,由邮电部建设的“中国公用电脑互联网”开始启动,预计今年可基本建成。与此同时,由国家计委组织协调、由电子部等相关部门主持的“三金工程”(金桥工程:国民经济资讯网路建设;金关工程;海关资讯网路建设;金卡工程;金融资讯网路建设)也开始启动,并正在顺利实施。以上事例说明,国际互联网路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刚刚起步,同发达国家已取得的进展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发展的势头很猛,而且技术设计水准处于国际前列。据有关部门预计,到今年底,互联网路在中国的装机容量可突破一万台大关,用户可达10万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路,用户不仅可以获取国外的各种资讯,而且可以在网上流览国内中文版的各种资讯,如电子报刊、电子商情、购物资讯、旅游资讯、金融资讯、房地产资讯、企业资讯等。

  对于国际互联网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有关专家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方案:

  第一步,到2000年,初步建成国家高速资讯网的骨干网,主要进行中低速资讯传输,部分地区可进行高速资讯传输。

  第二步,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国家高速资讯网,大部分地区都可进行高速资讯传输。那时,高速资讯传输网路将成为支援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资讯基础结构。

  从上述规划与设想中不难看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互联网路商业化和社会化倾向的加剧,中国的资讯互联网路建设将由中低速逐步提升为高速,由经济发达地区逐步扩展到全国,由科技教育部门逐步扩展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部门。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报业逐步走上资讯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资讯传输网路整体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它的题中应有之义。

  据统计,到今年为止,中国经国家批准注册的报纸约有2000多种。其中,有少数报刊得风气之先,已开始尝试着同国际互联网路相连接,如《中国电子报》、《中国电脑报》、《中国电脑教育报》、《中国电脑用户》、《软体世界》等,其他一些报纸如《金融早报》等对加入互联网路也跃跃欲试。但是,对于大多数报纸而言,能不能加入以及何时能加入网路,主要不取决于主观愿望,而是取决于是否具备一系列的外部和内部条件。

  报社外部应具备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取决于国家高速资讯传输网路建设的进展情况。这种进展如果不达到一定的程度,缺乏最基础的网路硬体设施,单靠报纸本身的力量,是不可能走上资讯高速公路的;二是取决于广大读者群对互联网路终端机的拥有量以及对多媒体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熟悉与掌握程度。如果具有多媒体功能的个人电脑不能大量进入家庭,或进入家庭而不会操作与使用,即使电子报纸上了互联网路,也不能实现资讯资源的共用,反而会造成资讯资源的浪费。而个人终端机拥有量的扩大与多媒体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普及,归根到底又取决于国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与国民教育、特别是电脑知识教育的进一步普及。依据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这些条件的充分具备,是不会需要很长时间的。

  报社内部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三个:

  一是要有一定的投入。高速资讯传输网路的建设属于高科技产业,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近些年来,国家的财力有很大的增长,但不可能都投入到这方面的建设中来。专家们认为,国家的投资主要应该集中在主干网的建设上,专门应用资讯系统则主要由有关部门与用户自行投资建设。这就意味着,报社自身应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其中包括硬体建设、软体发展、人员培训以及上网通讯费用等。中国有的报社正在向商业化报业集团的方向发展,拥有较雄厚的财力,进行互联网路的开发性投资是不成问题的。对于多数报纸而言,目前还在吃着国家财政的“大锅饭”,并且面临着报纸发行与广告刊登方面的激烈竞争。但只要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这类问题在国家和报社自身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

  二是要进行必要的人员培训。近年来,中国的科技人员自主开发了电脑中文编辑与雷射排版系统,并在报界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报纸编排印刷技术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各报社对编辑人员进行了相关的知识技术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报界又面临着电子报纸编辑上网的新挑战。为了迎接这一挑战,报社有必要对有关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电脑网路与多媒体应用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只有经过这新一轮培训,有关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养,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新闻媒体电子化的浪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在技术的层面上,要进行建立民族化资讯产业的研究与探索。有人说:“网上世界很精彩,但也很无奈。”国际互联网路上传输的资讯98%以上用的都是英文,就连我国一些官方的资讯资源也被迫用英文编写上网资讯。当然,在我国极为丰富的资讯源中,选择一部分最有价值的资讯用英文编写上网,对于“让世界瞭解中国”是完全必要的,在实践上也是做得到的。但是,对于中国受众的主体──广大不懂英文的百姓来说,让他们从网上获取英文资讯,无异于剥夺了他们享有现代资讯资源的权利。此外,现在的国际互联网路,是建立在美国或西方的社会历史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文化心态习俗的基础之上的,并不完全符合中国人的社会文化心理。有鉴于此,有的专家提出了“建立民族化资讯产业”的倡议,认为有中国特色的大众化资讯高速公路最根本的技术要求,是开发出一种操作简便的具有全中文介面的互联网路系统。只有当电脑的使用方便简单并使用中文,资讯网才能真正进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看来,这里提出的问题不仅对于互联网路进入中国普通家庭是生死攸关的,而且,对于全世界的中文报业来说,也是意味深长的。世界各地中文报刊的特性之一就是中文。如果因为进入互联网路而丢掉了中文,也就不成其为中文报纸,至少是部分丧失了自己的特性。这一问题究竟应如何认识与解决,是有待于深入探讨的。

  依据中国的国情和全国高速资讯网路建设的阶段划分,中国报业走上资讯高速公路将经历一个积极而稳健的波浪式推进过程。如前所述,在我国,最早进行报纸电子化尝试的是那些得风气之先的电子类专业报纸。可以设想,在全国资讯网路建设浪潮的推动下,近几年内急起直追的将是那些全国性、有重要影响的、财力较雄厚和人才较齐备的综合性或专业性大报。在这些报纸的带动下,到下个世纪初,将有更多的报纸由自身努力创造条件或在国家的扶持下,陆续走到互联网路的通道上来。为了适应国际互联网路使用英文的现实,应该让使用英文的《中国日报》、《中国建设》以及《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等报刊出电子版优先上网,同时有选择地将其他报刊的重要新闻资讯资料翻译成英文上网,以便让中国的新闻资讯迅速传播到国门以外去。而在国内,则应致力于开发建设以中文为介面的、面向普通百姓的、民族化的互联网路系统,以便真正实现新闻资讯资源的全民族共用。

  世界中文报业携手合作,共谋良策,共图发展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在近现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争取社会的进步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并在这种斗争中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今天,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居住在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并在争取自身的发展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这几方面的合力,使中华民族得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在“振兴中华”的集体奋斗中不断创造着我们民族的美好未来。这些都是我们足以感到庆幸和自豪的。

  世界中文报业的同仁们生活、奋斗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之中,但都在服务于华人社会、致力于提高华人政治经济地位、发展民族文化、维护民族特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就。作为祖国大陆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为海外同行们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并表示衷心的祝贺。

  今天,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和我们共同的责任感、使命感把我们大家团聚在一起,共同切磋、共谋良策。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个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我衷心地希望,中文报业的同仁们携起手来,共同迎接我们面临的挑战,共图我们事业的发展。

  我认为,面对来势迅猛的国际互联网路的全面拓展,中文报业的今后发展应善于借船出海,尽早在互联网路中占据一席之地。报业进入互联网路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WWW端站,使互联网路的用户感觉到要瞭解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的资讯非看某报的WWW端站不可。这样做所产生的积极效果,首先是可以利用互联网路用户遍及全球的优势,树立报纸形象,扩大影响力。其次,这对扩大广告不无裨益。作为报纸生存来源之一的报纸广告要与极具竞争力的电子广告争夺市场,在互联网路上建立自己的端站也是必然趋势。由于互联网路上的电子广告具有价格便宜、宣传范围遍及全世界、形式生动活泼、便于检索、及时获取回馈资讯、无地域限制、可长时间保持在网上、更改方便等优势,使得许多客户更锺情于互联网路。所以报纸只有在互联网路上建立自己的端站,才能稳住并扩大自己的广告客户,使他们觉得在报纸上做广告,不仅可以使报纸的读者看到,还可享受电子广告的的诸多实惠,使互联网路上千千万万的用户在一段时间内都可看到。

  在“借船出海”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提高中文报业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随着资讯时代的到来,读者的口味和要求都会有所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对资讯的要求更专业和实际,人们不会有多余的时间去瞭解对他们没有用或他们不感兴趣的资讯。因此,减少综合类报纸的数量,增加专业类报纸的数量并提高它们的品质,应该是一种趋势。如同今天的电视台分成若干个小台一样,应加大专业类报刊的报导深度,让读者通过电子网路获取的简短重要资讯成为专业类报刊的深度报导题材,努力去满足特定的群体在特定领域内的特定要求。

  以上看法只是我的一孔之见,我相信各位同行有各自的真知灼见。我前面所说的共谋良策,共图发展,就是指各抒已见,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大世界中文报业的联系和合作力度。这不但有利于我们掌握国际报刊出版的最新动态和发展目标,而且中文报业共同拧成一股绳,有利于更好地捍卫本土文化,走向世界。这种合作,是智力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全方位合作。我希望本届年会能在这些方面商讨出并实际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我所服务的中国《金融早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全国性金融商业日报,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承担对香港金融宣传任务的报纸。我报1992年5月8日试刊,1996年元月1日由对开四版扩为对开八版,并出版彩色报纸。目前,除台湾省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均订阅了《金融早报》。

  面临97香港回归,《金融早报》作为衔接中国内地和国际金融中心的资讯桥梁,对外传播中国中央银行重要政策资讯,对内输入香港和海外金融中心的最新市场动态和先进管理经验。为抓住历史机遇,谋求《金融早报》的更大发展,创刊不足四年的《金融早报》已经与国际互联网路联网,目前主要是利用它瞭解世界新闻动态和其他资讯。面对国际互联网路在全球的迅速展开,《金融早报》目前虽然尚未建立自己的WWW端站,但我们已计画先出版全年报纸CD盘电子读物,待时机成熟时再考虑建端站,出版报纸电子版。

  《金融早报》是中国内地首家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会员单位,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中文报业的发展经验,我们深感荣幸。中文报业在现代电子浪潮的冲击下何去何从?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密切关注世界传播业在这方面的发展动向,做到未雨绸缪,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才能在未来资讯社会立于不败之地。《金融早报》希望和各位同行携手共进,共同开创中文报业发展的新天地。

  

  (原载1996年12月《早报通讯》、1997年1月14日《金融早报》、1998年8月《经济新闻研究》)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