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方寸之间观宇宙


  编者注 这是为一本奇石画册所作的序言,内容本与保险无关,作者将其纳入本辑行业评论的收篇之作,除了寄托对故乡奇山异石的偏爱,对2003年病故的画册作者的怀念,主要还觉得赏石与做保险有相通之处。文中表达的一点人生感悟,对于正置身在“裂变”进程中的保险人,也许会触动某种心灵共振,产生一丝心理按摩的效果,有助于我们以平衡的心态和坚韧的毅力,去适应社会和市场变化,迎接生活与工作的挑战。

  借湖南张家界“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之灵气,土家族收藏家朱法佃先生在世纪之交捧出了他的心血之作《张家界奇石》彩色画册。

  打开画册,108幅巧夺天工的奇石照片,涵天地之精华,蕴山川之奇妙,让你于无声处感受到大自然的神韵,从方寸之间观赏到宇宙之美。

  画册还有6篇赏石散文,引导你品石、玩石,心悟其性,返朴归真。

  这本关于奇石的画册引发了我对赏石的好奇。查阅资料,竟又多了许多惊奇。

  有人说,历史悠久数石头。自天地混沌初开,有了地球就有了石头,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每一块石头,都是地球的历史见证。

      有人说,奇石形状不重复。大自然不会造就相同的两块珍奇石头,一经发现,便独一无二,有无与伦比的收藏和审美价值。

      还有人说,奇石的要诀就在于“奇特怪异”。一切天然奇石都具备“形、色、纹、质”四大观赏要素。大自然对这些观赏要素的天然组合,一旦进入赏石人浮想联翩的视野,就会因人而异产生不同的奇异景观,飘逸着天地的神秘和灵气。

      我对赏石阅历不深,但我可以想像,当你面对拥有如此厚重的历史,又是如此卓而不群的大自然杰作,你的脑海将掠起怎样的波澜?你的心灵会产生怎样的震撼?

      挂在柳州箭盘山奇石馆大门外的一幅对联,为我们进入赏石的更高意境做了最好的注解。

  

    上联:奇石贵天然,虚实肥瘦皆无价;

    下联:精品在人为,形色纹质自有情。

    横批:石我交融   

  

      这就是为赏石人所推崇的“天人合一”境界。石者为天,观者为人,“把石溶为我,把我炼为石”。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何等地超然脱俗。

      从古到今,人们在赏石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揉进了平衡心态、净化灵魂的意蕴。

      印尼赏石协会主席麦培满先生考证,赏石艺术约在1500年前源于中国,盛于唐宋,约在1205年传到朝鲜和日本,其间受到道教和禅宗哲学的巨大影响。以后进一步传到亚洲半岛和不同的国家。

      中国的赏石艺术注重传统山水画超然物外的寓意,呈现一种相对近距离的鲜明的山岳景观,令人仿佛进入仙山圣界的纯净氛围之中。

      日本赏石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均衡与平静的沉睡状态,以远距离观赏石最为普遍,其赏石仪式与茶道一样精致和微妙。

      朝鲜赏石通常置于沙盘,最高雅的享受是体验石头在乾燥过程中发生的颜色变化,观赏者此时要有一种绝对平静的心灵状态。

      不同的国家赏石方式不同,但宗旨基本一致,这就是对自然和内在美的热爱。

      我很欣赏麦培满先生的赏石观:意识到自然的美和韵,意识到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短暂和渺小,使人类更与上天接近,与石交流,通过它带来的超然意识,我们可培养温良的气质,获得内心的平静。对石的沉思,使我们从内在到外在都受益,并培养人格力量。

      平心静气,不急不躁,以同石头谈心的耐心去栉风沐雨,磨砺人生;沉着稳定,处变不惊,以坚如磐石的毅力去搏击工作和生活中的惊涛骇浪,在创造的同时尽情享受自然的乐趣。这,算是我品味前辈赏石体验的一点点感受吧。我想,在当今这个急剧变革的社会,在创业的激情与急功近利的浮躁相互交织之际,忙里偷闲培养一点赏石的雅兴,于己于人都会受益多多。

      感谢上苍赐给我的张家界老家一笔世界自然遗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那里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奇石现象;同时也感谢与我同为慈利县东岳观镇佛架山村人的朱法佃先生,难得他在恪尽县政协副主席职守之余,从张家界的奇山秀水间搜寻到众多奇石供人欣赏。我仅从奇石画册中冠名为“武陵秀色”、“土家族的吊脚楼”、“洞庭晚秋”等照片上,就恍惚听到了鸡鸣犬吠,闻到了村烟油香。究竟张家界奇石有何妙处?还是留待读者从画册中细细品味吧。

  

  (原载2000年10月13日《中国保险报》、2000年12月8日《金融早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