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洪泽湖畔的经济浪花


      “五•一”长假前夕,来自苏北洪泽湖畔的保险工作者祖兆林同志,风尘仆仆走进北京天安门广场旁的《中国保险报》编辑部,向我递上一本厚厚的书稿,希望能为之写段序。因对写序这样的事儿自我感觉不合适,我便婉言推辞了。不料,这位看上去朴实温厚的兆林同志却很执着,说这是一个基层保险公司通讯员多年的见报作品,很多篇幅说的是保险,作为以宣传保险为己任的保险报的编辑,写几句序不仅很合适,也是很应该的。

      既然这成了一种义务,那么就像每天编报一样尽职尽责吧。我拿过这本名为《放歌洪泽湖》的书稿清样,打开作者用中国人寿的保险合同书精心制作的封面,一页一页地翻,一行一行地看,看了64篇消息,又看了26篇通讯,再看了21篇散文游记,慢慢地,竟生出了许多感动。

      引发我感情共鸣的,首先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本由100余篇见报文章结纳而成的集子,100%取材于兆林同志生活和工作的江苏宿迁市和泗洪县,大到市场打假、保险理赔,小到观湖听潮、酿酒养蟹,一朵朵散发着苏北泥土气息的生活浪花,都是从洪泽湖的市场经济浪潮中溅出来的,又通过作者的敏锐采撷,双手捧给了宿迁、江苏乃至全国大大小小的报刊的读者。透过这些浪花的折光,大抵能够观察到当地经济生活特别是工商管理和保险市场的新走向,感受到正在急起直追的苏北经济的新气息。据说,这100多篇文章是从作者多年见诸报刊的近千篇、约90多万字作品中选编出来的,这足以说明,如果没有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怎能在经济不够发达的苏北发现并挖掘出如此多的经济新闻,又怎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出并发表如此多的文字?

      让我感动的还有作者对保险宣传的热爱和专注。与兆林同志交谈,得知他原来在工商局工作,后来又到了保险公司。从行政管理到企业经营,从管市场到求市场,这里不仅有工作性质的变化,更有角色的转换,做宣传工作的反差是相当明显的。在当前保险十分热门的情况下,仍有很多人对保险不理解甚至是误解,就可以想见,在前些年保险公司被当成卖保险柜的公司、寿险员工被说成是兽医的时候,搞保险宣传是何其不易。但兆林同志选择了保险,就义无反顾地为普及保险鼓与呼了。一位刚做完肾移植手术的青年得到寿险公司的赔付,他马上报导“贤妻捐肾救夫,情真意切;寿险及时赔付,雪中送炭”;人民银行降息,他又写出“降息了,百姓钱咋花”;一位下岗女工买了大病医疗保险,他迅速分析:“保险市场呈现新特征”;老家保险公司超前实现保费目标,他很快发表“泗阳寿险人的致胜法则”……特别是当兆林同志与《宿迁日报》记者获悉,一位元无钱治病的下岗女工求死不成,得知买保险可以为孩子保健康时,翻箱倒柜找出360元全部家当要为女儿投保求幸福,当即写成“一份保单引出的故事”在《健康报》上发表,结果文章感动了广东的一位读者,这位读者化名“唐玲”为下岗女工捐款3000元,不仅救济了女工全家生活,更给了这位女工生活的勇气。兆林同志由此感受到了业余新闻工作者的光荣和责任,而我则由此感到了通讯员的能量,感到了保险宣传的重要,感到了通讯员推动保险宣传的巨大作用。

      干什么吆喝什么,从兆林同志写稿出书我又联想到保险宣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国情决定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保险业必然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加入WTO”后国际保险巨头的加速“入市”,我国保险市场硝烟四起,竞争日剧,国民保险意识的觉醒,保险公司市场意识的警醒,既为目前保险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也孕育着隐患,这就是,在一个全民保险知识极其缺乏、信用体系很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不加强宣传和普及保险知识,不及时引导保户理性消费,那么,误解和误导将有可能引发巨大的市场风险,从而失去保险作为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从宣传保险、普及知识这个视角来看,兆林同志写稿出书不纯是一件私事,它的公众意义在于,不论水准高低、篇幅长短,也不论题材大小,视野宽窄,只要准确、客观、及时地宣传保险业发展和普及相关知识,都会使渴求保险知识的读者开券有益。我国现已有百万保险从业人员,如果有更多的祖兆林同志在业余时间拿起笔来“放歌”,那将对增进全民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有多大的促进呵。

  

  (原载2002年5月17日《中国保险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