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调整结构求品质效益


  ——2003年新春评论之四

      面对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好势头,我们务必头脑清醒:加快发展,不仅是业务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结构的优化和品质与效益的提高。只有实现速度和结构、品质、效益的统一,发展才有后劲,才是健康的发展。

      调整市场结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是实现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全国保险工作会议提出,今年保险业的结构调整,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

      第一个层面,是优化市场主体结构,规范发展仲介市场。

      尽管近几年特别是入世前后,我国保险市场主体急剧增加,到目前为止已拥有57家保险公司,但数量仍然偏少,市场竞争不够充分,最大的三家产、寿险公司的业务,占产险市场份额的948%、寿险市场份额的911%,部分地区仍处于独家经营的状态。因此,今年将适当增加保险公司的数量,增加分支机构,促进市场竞争。

      在一个完整的保险市场中,保险仲介与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三者缺一不可。近年来我们迅速发展保险仲介,专业仲介机构现已达170家左右,兼业代理机构约7万家,对规范保险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上仍发展滞后,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为行销员管理体制不顺,兼业代理不规范,专业仲介机构发展慢、整体水准不高。要按照《保险法》要求的高标准、专业化原则,规范发展仲介市场:一是探索体制改革,解决现有130万行销员的规范管理问题,同时坚持持证上岗,加强培训,完善考试制度,多途径提高行销员的整体素质。二是严格执行兼业代理资格标准,发展视窗服务功能强、管理规范的兼业代理机构,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的兼业代理机构。三是鼓励发展专业保险仲介机构,其审批将纳入保监会的日常工作,并严格监管,优胜劣汰。

      第二个层面,是调整区域结构,加快中西部地区保险业发展。

      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保险业发展悬殊,以保险公司的保费为例,前者有的县级支公司的保费收入,比后者有的省级分公司的保费收入还要高。中西部保险市场这种比较落后的现状,必须用加快发展来改变。我们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找出原因,提出加快中西部保险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宣传普及保险知识,提高中西部群众的风险和保险意识;鼓励中、外资保险公司在中西部地区设立机构,大力开发中西部地区的保险市场。

      第三个层面,是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水准。

      保险业是服务业,保险功能的发挥最终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美国的一个调查资料显示,在10个调换保险公司的保户中,有7个是因为服务问题作出调换决定的。而保险服务的优与劣,又与保险产品的优与劣密不可分。因此,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是今年保险业不可懈怠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为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孕育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截至去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87万亿元,但保费收入仅为其29%,也就是说,每100元存款中,只有29元交了保费。这表明现在不是老百姓有没有钱、买不买保险的问题,而是保险公司有没有适销对路的产品,让人既方便又放心买的问题。目前我国保险产品尽管数量不少,但能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不多。保险服务水准较低,普遍存在重保费、轻服务的问题。这种状况,要通过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改善,否则,产品没市场,服务没信誉,保险就会由一个朝阳产业变成一个夕阳产业。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水准,要从宏观着眼,密切关注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注重开发养老、医疗、教育、住房、责任等具有广泛社会需求的保险产品;要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发个性化产品,满足多层次的保险需求;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保险服务的内涵,把服务渗透到保险消费的各个环节。

      只要我们统一认识,重视结构调整,把实现业务增长方式从主要靠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转到主要靠产品和服务创新上来,我们就能走出一条既有较快速度,又保持较好结构和较高效益的发展新路子。

  

  (原载2003年2月19日《中国保险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