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号”将给广东带来什么?
首先,“南海Ⅰ号”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构筑了新的学术高地。
近百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谁控制了海洋或重要海港,谁就控制了世界经济的命脉。当今的国际贸易,80%是通过海洋运输来完成的。因此,海洋文化与工业文明,是相伴相生的。正因为如此,人类对封建社会就开始了的“海上丝绸之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遥想当年,正处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中国,以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气魄,打开“海上贸易”的大门,船队所到之处,“倾城耸观,欢呼出迎”。何等壮观!可惜,海深难测,风浪无情。今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大多依据文献资料、实物甚少。如今一艘历经800年、船体残木经化验仍然完好不朽的古沉船,竟在眼前。今夜南海月,依然照古船。被誉为“显示封建社会极度奢华”的“海上丝绸之路”,应该有震撼性的巨型文物为之相配,如巴特农神庙之于古希腊、“兵马俑”之于秦王朝。因此,笔者认为。“南海Ⅰ号”整体打捞重见天日,将使人类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有了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这必然构筑起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新的学术高地。
对于广东的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的专家学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艰苦的努力,其研究在国内乃至世界也是有影响的。过去一直认为,并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承认,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起于福建泉州,但广东的黄伟宗教授、司徒尚纪教授等专家,不但从东汉史学家斑固所撰《汉书·地理志》查证,而且率队实地考察证实,海上丝绸之路起于广东省雷州半岛南部的徐闻县,年代比泉州早1000年。此后由于经济活动热点的转移,在繁华的珠江三角洲等沿海港口,串联起海上丝绸之路最辉煌的线路。广东学者的心血没有白费,2001年广东徐闻和广西合浦,被确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后来更因“南海Ⅰ号”的重大发现,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热点转移到了阳江。广东学者甚至提出“海上敦煌在阳江”。他们认为,许多学科,都可以把“南海Ⅰ号”作为研究的对象与实体。如海洋学、海洋工程学、水下考古学、造船史、航海学、海洋交通、海洋经济史、文化史、外交史、陶瓷史、宗教史、风俗学等等。因此,广东要特别珍惜“南海Ⅰ号”及其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设,构筑起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学术高地。
其次,“南海Ⅰ号”将有力推动广东海洋文化产业的强势崛起。
纵览世界,因某项重要考古发现,或某座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址,或某个特殊的历史事件,而引领一个文化产业兴旺起来的例子,数不胜数。美国一部关于沉船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收入就高达20亿美元,为同期我国文化产业全年收入的1/4。“海上丝绸之路”因“南海Ⅰ号”浮出海底,必将形成一个独具价值的文化产业链,有力推动广东海洋文化产业的强势崛起。
广东是海洋大省。据统计,广东省海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2.3倍;大陆海岸线4114公里,居全国首位。改革开放的前30年,广东的崛起,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因临海而兴起的,而是靠“口岸经济”而与世界经济接轨,从而走向繁荣的。否则,就无法解释珠三角与东西两翼为何同为临海而经济实力天壤之别的现状。在美国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虚拟财富”的大潮退去,中国猛然惊觉,掠夺性的经济爆发增长再也难以为继。面对珠三角土地开发的“极限”,广东一方面把目光引向山区与东西两翼,另一方面则把目光引向了大海。有专家认为,21世纪是海洋世纪。广东正在推行海洋大省的“深蓝”战略构想, 以产业为支撑向海洋要资源、要环境、要空间。我们要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来布局广东发展海洋文化产业。
我们可以从“五看”来讨论广东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
一看精神层面。广东自古以来临海而立、因海而兴。浓郁的“海洋味”是广东文化的精华所在。海阔天空,不受羁勒;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种创新冒险、宽广包容的气度。构成了广东人特有的性格。
二看地理环境。广东省是中国海岸线最长、海疆最广的省区。全省海岸线(含岛屿)长达8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的三分之一以上。更加上江海相联的水网地带,到处都是海浪、沙滩、阳光相交织的美丽景致。
三看产业优势。2009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达6800亿元人民币,占全省GDP的一成七,海洋经济总量连续15年居中国首位。国务院日前将广东省列为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这为广东海洋事业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四看与世界接轨。今日之广东,以“外贸出口第一省”的强劲实力,与世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但经济密不可分,就是生活情趣也充满着“海味”。游艇文化的兴起,就是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据统计,世界游艇工业及其配套器材,每年在国际贸易中可达到3000亿元。全球发达国家平均每170人就拥有一艘游艇,中国游艇业正在起步,市场潜力巨大,仅长、珠三角就有千亿产值的市场空间。
五看人文优势。这里以阳江为例。阳江地处珠三角通往粤西的“黄金走廊”。这里有天然良港、海浪沙滩、特别丰富的海洋资源。更为难得的是,阳江文化底藴深厚,这里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道,也是宋代著名的海上古战场。特别是“南海Ⅰ号”的发现,奠定了阳江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为此,笔者呼吁,广东特别是阳江,要特别珍惜“南海Ⅰ号”对该地区发展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认真地做好规划。为广东海洋文化产业的崛起,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三,“南海Ⅰ号”将成为广东对外交流最亮丽的名片。
2010年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种不怀好意的“中国威胁论”,也在世界流传。为了反击这股逆流,我们有必要通过历史与现实,向世界讲述中国和平崛起的故事,而“南海Ⅰ号”将以它独特的魅力,必将成为中国对外交流最亮丽的名片。对于这一点,我们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南海Ⅰ号”为什么能够成为广东乃至中国对外交流的亮丽名片呢?
首先,是“南海Ⅰ号”的独特魅力。与零星的考古发现不同,一条“沉船”的整体发现,保留着那个时代浓厚的社会信息,这一点,也正是“南海Ⅰ号”无穷魅力之所在。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过去大多是依靠文献资料,海洋航路上发现的实物资料相当稀少,而“南海Ⅰ号”所保留的数以万计的文物,即使从已经出水的几千件文物来看,也是价值连城。这里有印着东南亚及中东地区特色的花纹以及镀铅仿银的瓷片、类似阿拉伯手抓饭时使用的“喇叭口”瓷盘。令人惊异的是,船上还发现眼镜蛇的头骨、莫非船上有印度、阿拉伯商人?这条沉船有太多太多的秘密,将随着考古的开掘而得以大白天下。
二是“南海Ⅰ号”所处的阳江,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对国际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阳江的大角湾旅游景区、海陵岛的十里银滩、正在筹建的游艇基地等,即使放在世界的旅游舞台,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历史探秘与旅游观光相结合,使阳江的“南海Ⅰ号”之旅,有着无比的吸引力。
为此,笔者建议:
一、聚合全省之力,收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物资料,充实位于阳江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使该馆成为世界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基地。建议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从构建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学术高地、打造广东对外交流亮丽名片的高度,研究具体政策,加大对“南海Ⅰ号”以及相关文化产业拓展的扶持力度。
二、建议阳江市委、市政府,要以“南海Ⅰ号”之旅为龙头,充分利用海陵岛的十里银滩,打造中国最出色的游艇基地。要充分利用阳江海岸紧贴珠三角城市群的优势,对阳江的旅游资源重新规划布局,要走国际化的高档路线,珠三角城市群是世界最繁华的城市群之一,有着巨大的客流资源。重新整合提升阳江的旅游资源,还可以把渔港、渔村、浅海滩涂养殖等列进旅游景点,形成“海味十足”的阳江旅游观光带。
三、建议省旅游局、侨办等有关部门,要整合阳江和与之相邻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和著名旅游景点,形成一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线路。有必要指出,华侨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历史渊源的密切联系,如与阳江相邻的江门,就是中国第一侨乡,开平碉楼、五邑侨乡等,对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及其后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如果“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与华侨文化的追祖寻根之旅密切相连,广东旅游就有一张“通行世界的王牌旅游线路”,广东的华侨追祖寻根之旅就有更大吸引力。
王培楠(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南方日报高级记者。)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