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npic.crntt.com/cbspub/images/cbs_005.gif)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正确认识撤市设区 保护区乡自然环境
原载《珠江环境报》 2001年1月3日 第3版
最近,广州市所辖的花都、番禺两市实施撤市设区,使广州由原来8个区增加为10个区,有人认为这是把两个市划入市区,于是,可以把这两个区当成城区来建设,从此,广州可以北靠九连山余脉,南濒南海,真正成为“山水城市”了,因此,有人提出要修改城市规划,要扩大城区范围。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应正视听。
发生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撤县设市,当时也有人认为撤了县、设了市就是要把原县城范围当作城市来建设,由此造成到处要建成“国际大都市”,大力开发房地产,大办开发区,造成城市规划范围无度扩张,严重破坏农田,浪费土地,也造成难以挽救的环境问题,同时,出现了行政区域的混乱。新建市有省级、厅级、副厅级和处级等行政级别,而且市既是地域名称,又是城市名称,不知何谓城,又何处是市;此外,行政隶属上县级市为地级市的代管市,造成管理上名不正而言不顺。花都、番禺、增城和从化四县都改名为市,属省管市,仅由广州代管,并非直接管辖,造成政令难通,有关市全局的一些工作安排难以实施。然而,在当前体制下,要做到撤市复县,恢复省、地、县行政体制又尚未可能。因此,1993年在编制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就提出了把市改为区的初步设想。1996年,广州市国土局组织《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研究》专题,明确提出了“从化离广州较远,应撤市复县,花都、番禺和增城3市作为广州近郊区,可以撤市称区,同时,应明确为广州直接对区、县的管辖权限,而不是代管。”经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作为第一步,花都、番禺终于实现了市改区,这将有利于行政管理,也有利于全市的经济发展。但应该明确的是,花都、番禺由市改区,并不是要把广州市区扩展到花都和番禺全境。如果这样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将是一场环境灾难。按照经中央批准的广州市城区范围,到2010年建成区将达385平方公里,是香港现城区的25倍,按人均占地80平方米计,可以居住500万城市人口。若按香港计,则可住150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如果把花都和番禺都算作市区,并且作为城市来建设,市区面积将达35047平方公里,可居住4381万~8762万城镇人口,将是世界第一大城市,既没必要,也没可能,更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撤市改区,主要的目的是在于理顺行政体系,完善行政区划,有利于政令畅通和行政管理。从城市建设的角度,不管花都和番禺称市还是称区,都是以乡村为主体的行政区域。从城市化来考虑,要规划和建设好其
区域内的城镇,促进人民向城镇转移,对于广大农村仍需要规划和建设,但应该着重保护好其自然环境,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形成城乡生态与经济的一体化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