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南岛的土地类型
原载《热带地理》1982年第4期 P43-50
一、海南岛土地类型的分类依据和指标
土地是地表一定地段由地貌、土壤、植被、气候和水文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土地类型是土地自然性质差异的分类。它是为大农业利用土地服务的。土地分类的依据,是土地对农、林、牧业等利用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土地的适宜性主要取决于土地的水热状况和土壤状况。
海南的大农业,包括农、林、橡胶和其他热作以及牧业等。农业分水耕和旱耕。从利用形式上,大农业又可分为常耕:农业,半耕:橡胶热作等,不耕:林、牧业等。根据因地制宜和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土地利用原则,农业适宜于有水源的平原、谷地中坡度<12度的土地,林业根据水热系数(表1)表明:海南的林业适宜于一切正地貌的土地类型,由于随地放牧会导致水土流失,同时考虑到坡度与土地利用率的关系以及便于牲畜的管理,牧用地适宜于坡度<25-30度的草灌地,橡胶是热带林木,对温湿条件要求较高,一般需年均温≥22℃、最冷月平均气温>18℃,年雨量1200mm以上。并且由于它是半耕林业,理论和实践证明:宜胶地以坡度<25度为宜。这些是土地分类的适宜性指标。
表1 海南各地水热系数(K)表
项目
地点 年积温(℃) 年雨量(mm) 水热系数K〔1〕
海口 8687 16978 195
海琼 8760 20703 236
琼中 8170 24629 301
东方 8943 10117 113
崖县 8271 12469 134
*K= 生长期内总降水量 生长期内平均温度总和×10
如K<1,湿度不足;K=1—2,湿度充足;K=3—4,湿度过大。K>1适宜林业。
(据M.E.特卡钦柯:森林学)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区,气温高,雨量充沛。年均温23—25℃,年积温8600℃以上,每年光照多于2000小时,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600mm以上,农业气候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和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水热差异,其中,地貌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也是土地分类的主要因素。
海南岛的地貌特点是中高周低、梯级式的环状结构。中部是以中山为主的山地,周围是丘陵,沿海为台地、阶地和平原。地貌对地带性的水分和热量的再分配作用,形成这些地貌类型的水热差异,决定了它们对大农业的不同适宜性。这种水热差异又反映了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这些是土地分类中高级的分类因素和指标。
平原和谷地是冲积地貌,以冲积、海积土为主,有河流可供灌溉用水,地下水位也较高,一般适宜于常耕的农业。
根据乾燥度(K 021∑t≥10℃ R)〔2〕可以看出:本岛东部和西部的水热差异十分明显。
故全岛台地阶地的土壤类型可分为两类;西部是燥红土,其他地区为砖红壤。燥红土台地阶地年均温达245-255℃,但年降水在1300mm以下,乾燥度>15,原生植被是热带落叶季雨林和刺灌丛,只宜腰果、芒果等耐乾旱的热作和林业。砖红壤台地年均温23-25℃,年雨量1300mm以上,代表性植被是热带季雨林,宜橡胶热作和林牧业。
气温和雨量的垂直变化是丘陵山地的气候特点,这种变化形成植被和土壤的垂直分布,它们反过来反映了垂直地带性的水热指标和对于大农业的适宜性。
丘陵山地在海拔400米以下的地带,为砖红壤和山地砖红壤,原生植被是热带季雨林(和沟谷雨林),年均温22-24℃〔3〕,年雨量1500mm以上,山地达1800mm以上,高温高湿,是适宜橡胶热作生长的环境。海拔400~700米之间分布着山地赤红壤,植被类型有热带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等类型,年均温20-22℃,年雨量1800-2500mm,因气温较低,已不适橡胶的生产,宜林、牧、茶园等。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年均温在20℃以下,气温低,湿度大,长年云雾缭绕,形成山地黄壤〔4〕,生长着常绿林和山顶矮林。因山高坡陡,宜水源林。
以上是以地貌为主导因素,以水热差异为指标,分别一般农、林、橡胶热作和牧业利用土地的适宜性来划分土地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目的,还可以把各分类因素再分出不同的指标,例如把坡度分为平坡、缓坡、斜坡……,从而把土地类型细分。
另外,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合理与否,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内容之一,所以,较细的土地分类还应尽量地反映土地利用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土地利用状况与土地自然性质是一致的,因为人们只能根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去进行生产利用,并且在长期的利用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利用状况,故可把利用状况作土地分类低级分类因素。当然有不合理的利用状况,如刀耕火种,毁林开荒、陡坡开荒等,这种违背“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原则的利用方式,必须制止。另外,海南岛的灌丛草地不是气候性植被,不反映土地的自然特点,然而由于它们的广泛存在,并且与林、牧业利用土地有关,故也作分类因素和指标。
海南岛的土地类型分类,采用由高级到低级的分类,分类因素和指标也分高低两级。列表如下(表2、3):
根据上述分类因素和指标所划分的土地类型,基本上能反映土地的水热状况,并能区分各类土地利用的适宜性,从而提供农业区划和一般生产规划参考上的需要。这种分类,也适合中、小比例尺制图。
土壤肥力也是土地分类因素,包括土层(或耕层)厚度,土质、土壤水、化学毒质,有机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含量等。按这些分类因素进行分类,是在土地适宜性分类的基础上细分,属于土地质量分类,可为生产部门提供生产布局和土地改良的依据。这种分类较细致,单靠遥感和简单的资料是不够的,必须在大量深入调查和实验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二、海南岛土地类型系统
土地分类采取由主导因素到次要因素,由综合指标到简单指标,按分类目的和成图比例尺不同而采用不同分级的办法。海南土地类型的命名,采用植被——地貌和利用状况——(小)地貌双名法。一些利用状况名称,既简单通俗,又反映土地特点,则采用其名称。对一些利用状况相同,但自然特点不同的类型,在命名上尽量予以区别。例如旱耕地分别用园地、沙园、旱园、坡园、和山坡园分别表示平地、滩地、谷坡地、高阶地台地和丘陵山地等不同的地貌。草丛则分别用草地、草原、草坡、草山等。
表2 土地类型分类因素和指标 (高级分类)
地貌 土壤 植被 高度(m) 平均温(℃) 年雨量及水湿 适宜性
滩涂 海积泥沙 水草或红树林 ≤0 海水冲侵 泥滩宜林
平原 冲积海积土 草甸 <20 235-25 有河流,地下水位高 宜农
台地 砖红壤
燥红土 热带季雨林
落叶季雨林 15-80
15-40 23-25
245-255 >1300mm较乾旱
<1300mm乾旱 林业、热作
腰果、林业
丘陵 砖红壤
山地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
沟谷雨林等 <400 22-24 >1800~2500mm
潮湿 橡胶、热作
林、牧业
山地 赤红壤
黄壤 热带雨林、季雨林
常绿林、山顶矮林 400-700
>700 20-22
<20 高湿 林、牧业
水源林
表3 土地类型分类因素和指标(低级分类)
地貌 坡度(度) 相对高度(m) 土壤 水文 植被、利用状况 适宜性
平地 <6 <20 冲积海积土 有河流
地下水位高 水田、旱园、草地 农耕
低阶地
谷坡地 <12 3-5<15 冲种坡积土 可浇灌 园地、旱园、草原 旱耕
坡地 >12 地表水流失 林、灌、草地、坡园 半耕、不耕
斜坡地 <25 地表水流失 林、灌、草地、坡园 半耕、不耕
陡坡地 ≥25 地表水流失 林、灌丛、草地 不耕
三、海南岛土地类型评述
海南岛总面积为5086万亩,折合339067平方公里。除沿海滩涂外,可分4个土地系统:冲积、海积平原,热带季雨林台地阶地,热带季雨林丘陵山麓坡地和常绿林山地(表4)。分别评述如下,
(1)滩涂:高潮线以下,低潮时露出水面的浅滩,共67万亩。组成物质为泥沙和砾石。分为泥滩、沙滩和泥沙滩。其中沙滩47万亩,常受海水冲刷,不能作农业利用。泥滩和泥沙滩共144万亩,主要分布于岛之东部和北部,其中,文昌至儋县沿海港湾面积较大。部分泥滩有红树林,现存55万亩,以琼山县东寨港红树林面积为最大。
(2)冲积海积平原:河流冲积或由泻湖、港湾淤积而成的平地,共485万亩,占全岛面积9%,包括滨海沙地、冲积海积平原和部分海成阶地,面积都不大。主要有文昌沿海平原,琼海万宁沿海平原,陵水榆林沿海平原和海南西南部滨海平原等。北部沿海平原多沙土较,持水力较差,水源又不足,较乾旱。西南部是气候乾旱地区,严重缺水。
所有平原大多数已开辟为农田。极少天然植被。平原可分两大类:
①滨海沙地:由海积而成的新旧沙堤和狭长的沙滩地组成,共1565万亩。组成物质主要为粗沙和贝壳,高度可达20米,又可分4个类型:
其他大部分泥滩可植红树林作为护岛林。 (滩涂不作陆地面积统计)。
a.海边田。沙堤间的平地农田,呈零星分布,共345万亩(毛面积,下同),多为沙质土,持水力差,又处海滨,淡水不足。部分未脱盐的称为咸田。围垦而成的海滨田则多粘土。该类田为低产田。b.刺灌草沙地。生长有刺稀灌或矮草的沙滩地,共36万亩。植被为仙人掌、露兜、茅根、厚藤等。该类地仅宜植木麻黄作固沙防风林。C.人工林沙地。已长有木麻黄的沙地,共779万亩。文昌县东北部沿海有大面积分布,对固沙防风、改善生态环境起了良好作用。d.盐场。由盐田和贮水池构成,是工业用地,共81万亩。其中最大是莺歌海盐场,面积4万余亩。
②冲积海积平原;河口和沿海的平原为冲积海积平原,内陆的平原是冲积平原,共3015万亩。地势低平,坡度<6度,土壤组成复杂。又可分4个类型:
a.洋田。属平地水田,共2366万亩。较大面积的洋田主要在南渡江、万泉河等河流下游。多为含沙冲积土,低洼地则有粘土。洋田一般较肥沃,灌溉便利,但易受涝积,产量高而不稳。沙土洋田和地势较高的低台地阶地上的水田则较瘦,或易受旱,而为低产田。由于海南多暴雨,农田受冲刷,土壤易砂化。据南京土壤所调查分析〔5〕:洋田土壤中大于001mm的颗粒达85%以上,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b.园地。属平原上的旱耕地,共424万亩,可再分滨海沙园、园地、河滩沙园等小类型:滨海沙园在沙堤边缘,由沙土、沙壤土组成,高于水面1-2米,持水难,能浇灌而作旱耕地,称沙园。乐东县乐罗公社大片沙园,由于水源较足,精耕细作而成为海南著名的洋葱头出口基地;园地指平原上低阶地和低台地上的旱耕地,高度3-5米以下,不能灌溉,只能种蔬菜,豆类和薯类,总面积虽大,但呈零星分布;河滩沙园指较高河滩地,有时也被水淹,且多沙土,不持水,可种薯芋和蔬菜等,面积不大。c.草地。平原中因积水或缺水尚未开垦而长草的荒地。共146万亩。连片分布的有东方县感城至板桥一线以西,文昌县北部等处。大多草地解决水利问题后便可开垦利用。d.河滩。由粗砂、砾石或沙泥组成的河漫滩,共79万亩。部分长水草,雨季受浸,多未能开垦利用。
表4 海南岛土地类型系统及各类型面积(略)
(3)热带季雨林台地阶地:包括沿海台地阶地、丘陵边缘台地低丘和部分河成阶地。高度在80米以下(沿海为海拔高度,内陆指相对高度)。坡度5-7度,高台地坡度较大,但也在15度以下。以砖红壤为主,西南部有部分燥红土。组成物质较复杂,冲积台地阶地多砂砾质,土层较厚。原生植被以热带落叶季雨林为主,东部台地有部分常绿季雨林,但原生植被极少存在。台地水源缺乏,难以灌溉,不宜农。但坡度小,可作半耕少耕的热作林地。本系统又可分为3类:冲积坡积土谷地,砖红壤台地和燥红土台地阶地。
①冲积坡积土谷地;台地间狭长的沟谷平地,共5233万亩。谷地与台地面有明显坡折,长谷地有小溪河流经,短谷地仅有间歇性溪河或没有溪河。中间是冲积土,边缘为坡积土。分两类型:
a.坑垌田。谷地中水田,包括边缘少数梯田,共4515万亩,多数是旱田,少量是夹于成片大面积台地间的谷地坑垌田,地下水位高,常年有地下水渗出成烂底田。此类农田多数是低产田。北部玄武岩地区的“肚田”,四周是玄武岩,中间低,也属坑垌田。田中石块散布,耕作困难,水利条件也较差。b。旱园。属低坡地(低台地、低阶地)和台地低丘边缘的旱耕田,共718万亩。坡度6-7度以下,相对高度3-5米。难灌溉,只可浇灌,土壤以坡积土为主。是常耕农用地。
②砖红壤台地:除沟谷平地以外、砖红壤分布的台地,共1804万亩,占全岛面积的355%。高度15~80米,可分15~25米、30~40米、45~60米和60~80米4级。砖红壤台地平均气温达23-25℃。因台地四周低,难引水灌溉,地表水又易流失,仅靠雨水,宜橡胶热作和林业利用。其中又分6个类型:
a.坡园。主要是15~25米一级的台地,种植香茅、菠萝、剑麻、胡椒和经济作物,或雨季种西瓜、薯类等短期或耐旱作物,共4683万亩。坡园与旱园的区别在于地形高度,旱园近谷地,能浇灌,可常耕,是宜农地。坡园为台坡地,地势高,仅靠雨水,除耐旱作物外,雨季才能种植农作物,是间歇性耕地,不宜农。b.石园地。玄武岩台地上的早耕地,共704万亩。高度<10米,四周用玄武岩石块堆成田基种植荔枝,龙眼或生长刺灌,没有河流水源,利用井水或靠雨水灌溉。由火山灰组成,多小石块,透水性强,故常呈严重乾旱,但土壤富含矿物质,十分肥沃。种植甘蔗为主,还有芝麻、薯、豆等。c.草原。属生草台地,多矮草,共3558万亩,占全岛草地面积的439%,是主要待利用地。有疏灌或木麻黄、桉树、相思树等残存,亟待造林改造,以供综合利用。d.灌丛草地。是生长灌丛为主的台地,共3447万亩,占全岛灌丛地的415%。沿海多以刺竹、刺葵为主的有刺灌丛,其他地方多密灌。以儋县沿海和昌江西北部面积较大。该类地宜林、牧、热作。e.人工林地。为种植橡胶、椰子、油棕和木麻黄、桉树等经济林、用材林的台搀,共5258万亩,其中橡胶395万亩(毛面积,下同)。f.季雨林地。天然林残存的台地,仅359万亩。多见于东南沿海少量村边林,由青皮、竹节树、大沙叶等组成。
⑧燥红土台地:本岛西南部燥红土分布的海成阶地,面积共855万亩。高度15~40米,地势平坦、坡度<5度,年平均气温245~255℃,乾旱缺水,但高温多光照,可植腰果、木棉、芒果,等热作。又可分5个类型:
a.坡园。种植经济作物的阶地,共308万亩。b.草原。生长草丛的阶地,以茅草为主,间或有木棉、牛黄木,桃金娘及其他刺灌,共354万亩。急需造林改造以供利用。c.刺灌丛地。以生长刺竹、刺篱木、圆叶刺桑、腊刺等为主的阶地,共135万亩。宜造林。d.人工林地主要是腰果林,近6万亩。e.落叶季雨林地。以厚皮、赤才、麻栎为主的天然林地,全是次生林,面积小,零星分布。
(4)热带季雨林丘陵山麓坡地:指砖红壤和山地砖红壤分布的丘陵和山地垂直地带,一般在海拔400米以下,共12744万亩,占全岛面积的251%。代表性植被是热带季雨林和沟谷雨林。年均温22-24℃。除孤立分布的丘陵较乾旱缺水外,大多数丘陵与山地连成一片,水源较丰富,湿度较高。此类土地是较好的橡胶宜林地。因宜胶地受坡度限制,这类地又可分为坑谷地、斜坡地和陡坡地3大类。
①冲积坡积土谷地:丘陵和山地中的坑谷平地。相对高度在10~15米以下,坡度<12度。成土母质为冲积洪积和坡积物。水源丰富,地下水位高,灌溉便利,是宜农地,其中又可分两个类型:
a.坑垌田。丘陵山地的谷地水田,包括面积较小(5000亩以下)的山间盆地农田,其中有少量岗田、梯田和旱耕地,共49万亩。部分中山山地坑垌田,因海拔较高,气温低或水冷,是低产田。其他大部分坑垌田是稳产高产田。b.旱园:阶地和洪积扇上的旱耕地。面积小,分布零星,中、小比例尺地图难以反映出来。
②砖红壤斜坡地:坡度<25度的砖红壤山坡地,共6995万亩。由于地貌发育的特点,斜坡地的分布高度:低丘陵在海拔150-200米以下,高丘陵在250-300米以下,山地在350~400米以下。此类土地是橡胶宜林地,分5个类型:
a.斜坡坡园。种植经济作物的斜坡地,共206万亩。此种利用方式易导致水土流失,宜种植少耕、覆盖度大的长期作物。b.草丛斜坡地。草丛分布的斜坡地,以中草或高草群落为主,有稀树灌木散布,共872万亩,低丘陵以矮草为主。此类土地宜牧业,也宜种植橡胶。c.灌草丛斜坡地。以稀树灌丛为主的斜坡地,共2746万亩。此类土地宜种植橡胶或封山育林。d.人工林斜坡地。橡胶、油棕或桉树林地,共1583万亩,其中橡胶林地1485万亩。e.季雨林斜坡地。天然林坡地,共1587万亩。本岛东部多常绿季雨林,西部多落叶季雨林,但大都是次生林,少量沟谷有次生沟谷雨林,以藤本植物为主。
③砖红壤陡坡地,坡度≥25度的砖红壤山坡地,共5259万亩。其分布特点是,低丘多在海拔150~200米、高丘250~300米、山地350~400米以上。坡度达30~40度,多露岩,土层薄。由于坡度大,易发生水土流失,故应用作水土保持林地。营造并保护好陡坡地上的林木,对斜坡地上的橡胶生长十分有利。此类地又共分5个类型:(a)陡坡坡园。种植经济作物的坡地,共615万亩。此种利用方式不利于土地保护,应退耕还林。(b)草丛陡坡地。以生长高草为主,共72万亩,宜封山育林。(c)灌草丛陡坡地。以生长灌丛为主的坡地,共1358万亩。也宜封山育林。(d)人工林陡坡地。主要为橡胶林地,近5万亩,其他人工林25万亩。橡胶林应改为水土保持林。(e)季雨林陡坡地。天然林地,共2312万亩。因交通不便,多原生林,主要林木有鸡占,厚皮,白格等。
(5)热带常绿林山地:赤红壤和黄壤分布的山地及高丘顶部,大约在海拔400米以上。共8344万亩,占全岛面积的164%。年均温在22℃以下,年雨量一般在2000mm以上,湿度大,常年有雾。植被为热带雨林和常绿林。地形复杂,海拔500~600米、650~700米及750-800米等处有坡折面(剥蚀面),是较大片斜坡地,其他多为陡坡地,坡度40-50度以上。因地势高,坡度大,除少量平台及沟谷宜牧外,大多应用作水源林地。又可分两大类:
①赤红壤山地。海拔400~700米间赤红壤分布的山地丘陵,共5411万亩,年均温20~22℃。沟谷和陡坡地保存较大面积的天然林,共3811万亩,占天然林面积的38%,是优材林基地。其中可再分6个类型:
a.山坡园。茶园及其他经济作物园,共27万亩。有些茶园是陡坡地,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应退耕还林。b.草丛山坡。生长五节芒,棕叶芦、斑茅等中、高草群落,散生木棉、五桠果等稀树灌木的山地,多为山脊地带,共1218万亩,宜育林。c.灌草丛山坡。生长密灌或以灌木为主的山坡。仅355万亩,宜育林。d.人工林山坡。橡胶或桉树林山坡。零星分布,中、小比例尺地图不能反映出来。e.雨林山坡。生长鸡毛松,绿楠,坡垒等热带雨林或山地雨林,共1062万亩,应加以保护。f.常绿季雨林山坡。以蝴蝶树、荔枝、油楠、黄桐为主的天然林地,共2749万亩,占全岛天然林的274%,是最大面积的天然林土地类型。
②黄壤山地。海拔700-750米以上的山地黄壤分布地带,共2933万亩。气温较低,年均温<19-20℃,湿度大,常年有雾。因地势高、坡度大,天然植被保存较好,有林地1973万亩。分5个类型;a.草山。以生长大芒、棕叶芦、茅草等为主的稀树高草群落,主要在山脊地带,共884万亩。b.灌丛山地。以稀树密灌为主的山地,共75万亩。以上两类型只宜造林和封山育林。c.雨林山地。如陆均松、稠木,子京等主要树种组成的山地雨林地。一般在海拔750~1200米间,共1228万亩。其中尖峰岭、猴猕岭、马域岭和吊罗山等地有较大面积的雨林山地。d.常绿林山地。一般在海拔1000~1500米常绿林分布的山坡,共663万亩。多数是坡度40~50度以上,主要有陆均松、海南相桐、栲、海南五针松等。e.山顶矮林山地。山地顶部,因气温低,湿度大,常风大,生长矮林,树高<10米。以厚皮香,栎子稠、广东松和五裂木等为主。共82万亩。
③内陆水域:主要河流和水库,共1061万亩(不包含内港)。
注释:
〔1〕 参加海南岛土地类型图编制和面积计算工作,还有周武昌、庞芝章、谭丕显、黄志深、吴玩文、罗平、王儒胜、沈建聪、霍兆祥、林建平等同志。本文经余显芳先生审阅。
〔2〕广州地理研究所:海南岛农业气候区划,1981。
〔3〕根据气温变化垂直梯度平均为-075℃计得,下同。
〔4〕华南热作学院:海南热作土壤资源与区划,1981。
〔5〕广东土壤研究所:海南岛土壤区划报告,1981。
*本文作者:陈朝辉、鲁争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