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粤北山区经济开发中的一些问题


  原载《广东亚热带山地开发利用研究》1985年1月 P13-17

  一、粤北山区的资源优势

  粤北山区包括韶关市的13个县市,总面积29,8825平方公里(折合4,4824万亩),占全省面积的139%;总人口4245万人,占全省7%,每平方公里142人,是本省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之一,因此有较大的土地潜力。

  本地区处于南亚热带北缘和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因特殊的地理环境,故有五大自然资源优势:

  (一)水资源 全区年平均雨量为1,500~2,000毫米,总降水量达448~598亿方。丰富的水资源,加上充裕的光热资源,首先是在农业方面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水稻年可两熟。因为台风对该区影响不大,洪涝和秋旱也仅影响局部地区,因此大多数农田容易建成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正因如此,虽然全区仅有耕地3763万亩,其中水田为2803万亩,分别占全区面积的84%和63%,人均耕地088亩,按农业人口平均为11亩,都低于全省人均耕地水平,但是本区却仍然是本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83年全区粮食总产33亿多斤,为国家提供商品粮7亿多斤,商品率达22%。

  因有丰富的水资源,并且山区地势高差大,故本区水力资源蕴藏量大。据计算,全区水能蕴藏量达234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量达192万千瓦。截至1982年底,全区装机容量为433万千瓦,每年能发电145亿度。占全区可发电量的225%,仍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二)森林资源 全区林用地3,000多万亩,现有森林2,4838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1/5,活木材积共5,0771万立米,占全省活木材积的22%。每年向国家提供木材60~70万立米,占全省的1/3。目前每年木材生长量约570万立米,但幼林多,林种单调,而伐量过大。

  (三)矿产资源 本区矿藏种类多,分布广,数量不少,有的矿产为全省甚至全国之冠。主要有煤、铁、钨、铅、锌,锑、锡、锰、铜、铀以及大理石,重晶石、砒等。1982年全区煤产量占全省的60%,国家许多重型厂矿企业就设在粤北山区。

  (四)水果资源 本区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过渡区,有中亚热带植物区系,是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水果产区。主要果类有梅、李、桃、柿、梨、柚、桔柑、橙等,还有野生猕猴桃和山楂,我省主要的中亚热近年来还引进了温州蜜柑、葡萄、苹果。本区特有品种有三华李、南华李、连县蜜枣等。本区各县均可种植上述水果,本区水果又有较北方水果早熟的优点,可建成中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

  (五)畜牧业饲料资源 本区有1,2107万亩草地和年产其他青饲料60多亿斤,还有大量可供种植饲料的土地,发展以食草动物为主的畜牧业有广阔的前景。

  二、粤北山区经济开发及存在问题

  粤北山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可以综合开发利用。开发好粤北山区,它将会成为本省重要的能源基地、林业基地、农业基地、水果基地、畜牧业基地以及工业基地。另外由于粤北山区地处北江上游,在生态环境方面与珠江三角洲密切相关,不但对本区经济发展和提高环境质量有很大作用,对全省四化建设及生态平衡也有很大促进作用。

  然而粤北山区特别是丘陵区,由于几十年来森林的过度采伐,植被覆盖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例如在南雄盆地,水土流失的山头达5,841座,面积达30万亩,破坏了农田,淤塞了浈江。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本地区的资源开发,对北江下游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粤北山区的国土整治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但是由于山区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较低,文化教育落后,人民生活条件较差。如果经济不能发展,势必造成恶性循环的后果。这种情况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需要制订一套有利于山区经济开发的政策,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首先应该对山区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考察,制订资源开发和国土整治的规划,还应从资金、技术和人材等方面予以有力的支持,促进山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粤北山区资源开发和国土整治,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一)山地林业问题。粤北山区大部分是500米以上的山地及其周围200米以上的丘陵,称为山地丘陵区,应以林为主,综合开发。

  山地丘陵区多为北江上游水源林区。其间还有南水水库,潭岭水库、罗坑水库、小坑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区,也是水源林区。此外,粤北山区有不少珍贵动,植物资源,应建立必要的生物保护区。为此,山地要做好林区规划,划分成保护林区和开发林区。

  对于保护林区,要制订相应的森林和生物保护政策,同时为确保保护区人民生活的提高,还要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建立良好的生态一经济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旅游业和有关的服务行业,有的地方可发展林产品和林副产品加工业,有的地方可建成林——水——电——林良好的生态经济体系,即建设好林业,以林保水,以水发电,以电(供电或用电)保林。上述等等措施,能使林区既能发挥生态效益,又能发挥经济效益。这是林区开发的一种有效途径。

  保护林区以外的宜林地为开发林区,即能直接从事木材生产的地区,则应建成木材生产基地。但有两个问题必须尽早解决:即林权问题及经营管理问题。在落实林权之后,对私有林和集体所有林必须坚决服从土地利用规划从事林业经营,国家可以给予适当支持。全民所有林也应落实责任制。但是,无论那种方式经营的林地,仍有立地条件的差异,不应搞“以松唯一”或“以杉唯一”的种植,要因地植树,山顶山脊及陡坡地应以阔叶林为主,其他地段的土地,也应尽量搞混交林,这样,有利于地力保养和防止林业病虫害。大型的林场,可以参照曲江县小坑林场的模式(仍不够完善),建成林一水一电一林,使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又有相当经济效益的生态经济林场。如果粤北山区能建几十个这样的林场,全省就有两百个,那末,本省的木材供应、能源和水源都将有很大的改善。当然还应有更好的模式,因此林区需要进行科学研究,总结经验,建设尽可能多的良好生态经济结构的林场。

  林区水库区的经营管理、综合利用以及体制改革问题,是一个急待解决的大问题。必须采取水电林业一体化的体制。以潭岭水库为例:该水库建成后,省水电部门只管水电站,地方管水库和库区居民,林业隶属林业部门,互不过问。水电站年收入在一千万元以上,水库养鱼因捕捞无方,收入不多,农民耕地狭小,人平收入仅216元(连县全县平均360元)。连县和阳山的近山群众,常进山乱砍树木,若不及时制止,不但林保不住,水库也将出问题,电站也难以经营。所以急需进行体制的改革,调整部门割据的状态,以利综合开发,多种经营,建成林——水——电——林的生态经济体系,更好发挥生态和经济两种效益。

  为了更好地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必须抓多种途径:

  (1)要求国家允许山区在完成木材任务后进行次材,或超产材的加工。由于一些不适应林区的政策,致使林区有的地方大量木材在山沟里被白蚁蛀掉或腐烂掉。有些地方则进行木材“降值加工”,把好木材截短破成柴火以“过关”出卖。这种对资源糟蹋的不正常现象必须扭转。

  (2)林间种植药材是山区综合利用资源的一条途径。现有林区野生药材不少。根据南方山区综考队在连县试点考察,发现粤北山区有可制龙脑香料的阴香(樟科),可制抗血癌药物的三尖杉,还有野杜仲、黄朴等。变野生为种植,是保护资源,开发资源的主要措施。

  (3)山区林中野生动物的利用。粤北山区野生动物大鲵(娃娃鱼),石蛤、金钱龟、蛤蚧等,可在林区沟谷划出保护区,进行饲养驯化。还应发展养蜂业。这也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使山区致富的门路。

  (二)丘陵盆地农、林、牧全面发展。粤北山区有许多盆地和河谷平地。较大的盆地有南雄盆地、韶关盆地,英德盆地、翁源盆地、连州一星子盆地、董塘盆地以及许多河沟谷盆地、山间小盆地。盆地中的台地、岗地和盆地四周的台地丘陵称为近山丘陵地。盆地人口稠密,生产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

  (1)近山丘陵地区,由于森林植被遭到反复破坏,森林已多不存在,植被覆盖也差,造成水土流失,使土地资源包括光、热、水资源白白浪费掉,尤其严重的如南雄盆地和星子盆地中的紫色土岗地丘陵。盆地中群众生活用能奇缺,森林纠纷造成严重社会问题。由于烟叶价格较高,居民大量乱垦耕地种烟,以致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2)河谷平源区经济结构单调,农业布局不合理。以连县西岸和东陂为例,这两区是较单纯的农业区,经济较发达。但因公购粮任务重,所有耕地多数只能从事粮食生产,经作少,土地产值低。1981年连县全县征购粮任务是5,1571万斤,西岸要负担985万斤,占19%,而全区耕地面积仅为全县耕地的109%。东陂征购任务达6685万斤,占全县13%,而耕地只占全县耕地的67%。因此这两区仍不得不“以粮为纲”了。

  (三)盆地丘陵地区必须调整作物布局,多种经营,经济才能发展。

  (1)首先,丘陵坡地应农、林、牧相结合,综合利用土地。

  荒坡地迫切需要绿化,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恢复植被,大造薪炭林,结合造经济林。

  在水分条件较好、土层较厚的低坡地,可种植中亚热带水果,除当地的梅,李、桃、柿、柑桔、柚子外,还可引种优良水果,如葡萄等。也可种植药材如金银花、菊花、茯苓、百合、淮山、土北芪、薄荷等,也可种山苍籽,乌桕、油茶等油料树木。

  农、林、牧结合是丘陵盆地综合利用的途径。可利用水湿条件较好的坡地和低产农田改种粗饲料,并在部分草坡种树以改良牧草,然后扶助重点户、专业户办以养为主的小牧场,发展牛、羊食草肉用家畜。畜牧部门可以建立公司企业,在资金、技术方面予以扶持,并沟通商业渠道,经营产品。这是适宜南方山地发展畜牧业的途径。办大型游牧场是行不通的。

  利用当地资源,解决当地经济问题,是因地制宜的好办法。连县星子盆地的紫色叶岩岗地丘陵,因任意垦荒种烟,已致严重水土流失,当地有一种可作高级造纸原料的龙须草资源,已受严重摧残。现在可从保护龙须草资源入手,恢复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生态经济结构。可在岗顶和路边造林,坡地保护好龙须草,间种红枣,岗地边缘缓坡地可种烟叶,并间种菊花。这样,既可发挥经济效益,又能保持水土,保护坑沟水田。现在龙须草受严重破坏,但仍能年产6万担,价值26万多元。如能加强保护和管理,使发展到年产20万担,则价值百万元,相当于年产万方木材的林区产值。在资源恢复后,也可建造纸厂。另外红枣每亩以30棵计,成林后亩产达600重800斤,价值200元/亩,总值也大为可观。更重要的是发挥生态效益,保持水土,造福子孙。

  (2)丘陵盆地中的河谷平原区,应从全面考虑,在粮食征购任务上适当减轻,以便腾出土地调整作物布局。作为蚕桑新区,从经济条件来说,粤北是有一定发展前途的。河坝地、低坡地可以种桑养蚕,估计亩地产值可达300~1,000元。农田还应实行水早轮作,既提高土地产值,也可提高地力。

  低洼地积水田,可以挖塘养鱼,建立基塘形式的立体农业。连州城郊及镇内的菜基鱼塘,能大大地扩大土地利用面积,并提高土地产值,对于城郊农业区,值得借鉴。

  为了加速丘陵盆地土地的开发利用和整治,有赖于采取必要的政策,并应用科学的经营管理。对于丘陵坟地,应首先落实地权,并采取资金定向扶植以开发利用。

  (3)石灰岩地区的保护与开发问题。粤北山区的西部和南部,以英德和阳山为中心的周围地区,有大面积石灰岩分布。这种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生产难以发展,人民生活困难。如何解决石灰岩地区的生产和人民生活问题,是各级地方政府一件棘手问题。

  调查结果,初步认为石灰岩地区的情况是相当复杂的,但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区:峰林区和峰丛区。

  (1)峰林区。分布于英德、清远、阳山三县交界处的东山,水口、白湾、岩背、九龙等区和乳源的红云、大桥等区,以及其他小片分布区都属这一类型。这种石灰岩地区,水土已大量流失,土壤所剩无多,地表水渗入地下河,遍地皆石,难以利用。许多地方人口不少,但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连群众烧柴及饮水也有困难,土地生产潜力甚小,单位面积国土的人口载负量极低。对这些地区,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解决饮用水问题之后,人民生活改善也十分困难。因此必须从土地保护入手,尽力造林绿化;农业生产只能早耕,以节约用水,不能办靠烧柴草的耗能工业。在生活条件十分差的地区,应尽量设法搬迁人口,减少土地人口压力,不能靠投资救济过日子。

  (2)峰丛区。这类地区面积较大,是石灰岩地貌发育早期。大多地方有叶岩或砂叶岩覆盖,或有砂叶岩间断出现,除部分裸露峰丛外,都有一定程度的土壤层,植被覆盖良好。这地区的许多土地,仍有较大生产潜力。连县许多石灰岩地区就属这种类型。

  峰丛区首先应保护好灌草丛植被,并大力造林绿化。峰丛可在岩石间隙中种树,如种白腊树以及一些楝科树种,也可种植金银花,甘木通(抗高血压药)等。峰丛间谷坟地可以从事林业、牧业和农业综合利用。造林树种有杉、松、酸枣、苦楝、川楝。据调查,石灰岩地区还可种光皮树(油料),桂花(芳香油)等经济林木。林下应保护好灌草丛,形成多层植被。也可林牧结合利用,发展分散小型畜牧业。农业以旱作为主,也可种植粗饲料,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畜牧业。

  连县高山区原来比较缺水,由于保护好植被并大力造林,已改善了生态环境,全区水田已从600多亩增加到2,000多亩,许多水田还可以种植双季稻。

  石灰岩地区绿化树种问题,阳山、连南和连县发现一种叫任豆的豆科乔木,在石灰岩中即使只有少量土壤也能生长,是一种优良的适生先锋树种。其特点是适生能力强,粗生、速生,有很强萌发能力,而且耐旱,耐寒热。初种的树苗一年能长高4~5米。据阳山县林业部门反映,3月份移种17米高的种苗,半年胸径围达30厘米。10年的树高达28米,胸径90厘米。主干砍伐后,一年萌枝达8米高。这种树不但可作石灰岩地区绿化先锋林种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树叶可作饲料,而且是可产生高热的良好饲料。树干可制板,也可以作营养料培养香菇木耳。在阳山县的江英,青莲、水口、杜步等区已有种植,原只有800多亩,1983年用400斤种子扩种了4,700多亩。看来这种树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四)山区的工矿企业发展问题。由于粤北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和能源,从而成为广东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但粤北山区的工业,目前还存在两个大问题:①国家工矿企业与地方的关系问题。②地方工矿企业的发展问题。

  (1)国家工矿企业与地方关系问题。粤北山区国营工矿企业主要有采矿、冶金、电力、水泥和化工等。

  从地方上来说,要发展国家工矿企业,首先应办好地方的郊区农业,为适应工矿职工生活所需发展商品生产,提供新鲜的蔬菜、瓜果、牛奶、蛋品和肉类。工矿企业是农副产品最好的市场,办好工矿郊区农业,不但是对国家工业的有力支援,也是工矿郊区农民富裕的门路。从国家工矿企业方面来说,必须尽力支援农村办好郊区农业。

  目前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工矿企业(包括地方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曲江、仁化二县更为严重。大量的工业“三废“毁坏农田,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污水对北江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它关系到包括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人民在内的几百万人口的饮用水问题,必须从速治理。十分迫切的是对放射性物质和铅等重金属造成污染的治理,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经济问题,从而引起不可想像的社会问题。

  (2)地方工矿企业的发展问题。山区要富裕,发展地方工业是最重要的门路。主要的地方工业包括:①农林牧渔副产品加工工业。最主要的是林业产品、林副产品的加工。包括木材制品业,药材、松香等加工,造纸和食品加工等。要改变单纯以原木等为主的原料出口为半成品、成品出口,甚至高档产品的出口。这样,既可提高产值,还可减轻交通压力。②中、小型采矿业,充分利用当地矿产资源发展乡村采矿业③建设小水电,既可解决工业和生活用能,还可能从而保护好林业。

  当前发展地方工业,除了政策和资金外,交通运输能力不足和能源短缺,也是非常突出的问题。

  关于交通问题。粤北各县和各区都有公路沟通,但多数是路面窄、质量差,事故多,加上管理不善,运输十分紧张,尤其是林农产品的运输仍非常困难。所以首先应解决交通设施,建设好主干线,并力争建好山区乡镇、工矿区和林农副生产基地之间的公路网,还应尽力开辟水运交通。

  能源方面的问题是电力不足,或电力供应不正常。山区水能正在开发中,而已建成的电站,大体可分为国有的大电站和地方所有的中小电站。大电站是调节型电站,但因种种原因,不能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许多电站和小水电站一样,雨季多发电,干季少发电,或无水发电。虽则年年提早完成发电任务,但急需用电时却无电可用。中,小电站多是径流型电站,只能在雨季发电,但此时有电送不出,干季则发不了电。山区能源不解决,工矿企业就不能发展。解决山区能源的途径是:①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支持,多办中,小水电站,②办好矿区坑口电站。③加强对大电站的管理,健全制度,加强大电站的调节能力,保证正常的能源供应。

  此外,发展山区的文化教育,培养更多科技人材,也是山区开发的重要措施。

  注:本文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山区社会经济、生产和政策上的问题,并提出当时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