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东省肇庆山区的农业发展
原载《热带地理》1988年第8卷第4期 P300-308
肇庆山区地处粤西,扼踞西江中游,包括肇庆市的怀集、广宁、封开、德庆、郁南、罗定、云浮和新兴等山区县,土地总面积为18811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89%。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面积共3907万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8%;丘陵面积12084万公顷占642%;台地268万公顷,占14%;平原2550万公顷,占136%。1985年总人口38114万人,共有耕地18万多公顷,其中水田1548万公顷。人平占有耕地071亩,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山区中,肇庆山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全区除北部属中亚热带气候外,其余大部属南亚热带;大部分耕地在河流冲积平原上,除罗定盆地外,灌溉条件都较好;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山地广阔,有相当数量的土地资源可供开发;劳动力充裕,其素质和耕作技术水平较高;区内有西江沟通广州、港澳以及广西,对本区农业开发和经济发展起很大作用;农业商品生产有一定基础,经济发展较快而颇具特色,值得借鉴,但也存在严重的生态隐患,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这是本文讨论的中心。
一、肇庆山区农业发展的特点
1.农业产值结构趋于相对合理
表1 肇庆山区与全省及其他山区地(市)农业产值结构(%)
Tab1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of Zhaoqing mountain
Region, other regions and Guangzhou Province
地区 种植业 林业 牧业 副业 渔业 合计
肇庆山区 424 107 176 273 21 100
梅县地区 540 54 190 200 17 100
韶关市 607 90 161 125 17 100
全省 512 108 175 140 65 100
注: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年鉴,1985
本山区近年来农业发展较为协调。据统计,1985年农业总产值为1238亿元,各业产值比例:种植业占424%,林业占107%,畜牧业占176%,副业占273%,渔业占21%。其中牧业和副业产值共占449%,已超过种植业产值,居全省及各山区之首位。在林业中,经济林(和经作)用地已占林业用地的159%,经济林和林副产品产值也已占林业产值的主要地位,也居全省山区前列,这种农业经济结构有利于促进生态结构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这是本山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特点(表1)。
2.农业发展速度较快、土地生产率较高
本区农业发展,1985年与1983年相比,增长率达20%。不但高于本省其他山区的增长速度,而且高于全省增长水平(表2)。
本区土地产值也较高。全区土地面积仅占全省47个山区县总面积的1594%,人口占18%,但农业总产值占全省山区县的222%,平均每亩土地农业产值为449元,比梅县地区多138元,分别比韶关市和海南自治州多173元和285元(表2)。
3.农业商品生产有一定基础
本区有西江交通之便,对外联系密切,故历来有农业商品生产的习惯。近几年来,农业商品生产发展较快,全山区农副产品商品率已达35~40%,并且有不少大宗出口创汇产品,如松香、桂皮、桂油、木薯干片、蚕丝、优质米、排粉、厘竹、黄羌、草粉饲料、蔬菜、药材、生猪、牛和三鸟等。其中,桂皮、桂油、松香、厘竹和木薯干片等产品出口量居全省首位,松香甚至列全国前矛。1985年全山区出口值近1000万美元。
表2 肇庆山区与全省及其他(市)农业产值比较
Tab2 comparison of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among Zhaoqing region,
Other regions and Guangdong Province (1983 and 1985)
地区 土地面积
(Km2) 总人口
(万人) 1985年农业
产值(亿元) 单位国土面积
产值(元/亩) 与1983年相比
增长(%) 比1978年
增长(%)
肇庆山区 18,399 38141 1238 449 200 795
梅县地区 16,197 39974 756 311 166 419
韶关市 30,585 43439 1268 276 106 657
海南自治州 16,695 20098 410 164
全省47个山区县 115,400 213358 5583 323
全省 212,000 6253 17485 550 171
注:资料来源同上表。
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全区除怀集、广宁两县因基础稍差,人平收入仍较低外,其余6县1985年人平收入达556元,高于全省山区平均44元,云浮县甚至已达664元,高出152元,在全省各山区县中,仅次于从化和乐昌。尤其是德庆县高良镇,23个村的28万人口,不但大部分已脱贫,其中丰堂村1987年仅种药一项人平收入就达6000多元,部分山区已向小康水平迈进。
二、肇庆山区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1.稳定基础农业,抓紧发展粮食生产
肇庆山区各县,较重视粮食生产,全山区历年粮作用地面积占耕地面积75%以上。1985年共生产粮食11566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的67%,其中稻谷占全省的71%,人平粮食3035公斤,比全省人平多275公斤。全区除怀集和广宁两县因耕地缺乏(人平分别为065亩和055亩),粮食不足外,其余6县均为余粮县,每年平均共调出粮食55万吨。新兴、封开两县历来为全省有名的山区余粮县。原来缺粮的德庆县,由于水土流失得到治理,也成了余粮县。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为本山区畜牧业和其他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发展林业生产和多种经营
近年来,肇庆山区林业也有了长足发展,仅1985年,全区造林15835万亩,比1982年增加2倍。目前荒山面积已大大减少,100万亩以上荒山只有怀集县。全区有林地已达119885万亩,占林业用地的603%,森林覆盖率达4344%,高于本省大陆森林植被较好的韶关市(408%)。封开县森林覆盖率已达638%,基本实现了绿化。广宁县也达606%,都居全省领先地位。全省有名的严重水土流失县德庆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67%,面蚀流失已基本控制,并且开展了多种经营,经济收入增加。本区发展林业的有效措施是:
(1)落实责任山,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到1986年全区共落实责任山7191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62%。肇庆地区在采取措施,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的同时,狠抓了责任山制度的落实。
(2)发展国营和集体林场,建立自然保护区。全山区共有国营林场20个,经营林业用地10396万亩,已有林地8272万亩。近年来,还发展了合作林场1000多个,经营林用地面积共32251万亩。区内还建立了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和德庆三叉顶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共756万亩,加上林场共有林用地43403万亩,占全山区林业用地的218%,成为本山区林业的主体。
(3)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开展多种经营。为保证林业稳定增长,在大力营造用材林的同时,积极发展短期有收入的经济林、水果和经济作物,并充分利用林副产品,开展多种经营。全区已有经济林、水果和药材22285万亩,占林业用地的159%,居全省山区县的首位。其中,有多种水果、油料林、肉桂、板栗、八角、紫胶寄生树、茶叶、竹子、笋竹和南药等,并大力开发松香等林副业生产,使森林资源得到保护,森林面积逐步扩大。尤以封开和德庆两县发展林业最为突出。
3.发展农业商品生产
肇庆山区在抓紧粮食生产和加速发展林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商品生产,初步建成了松香、桂皮、南药(巴戟、首乌)、苎麻、蚕桑、柑桔、罗定三黄鸡、瘦肉型猪等生产基地。许多农产品在我省已占有重要位置,其中,烟草产量占全省的132%,大豆占70%,花生占71%,茶叶占71%,蚕茧占176%,薯类占206%,松脂占515%,药材保留面积达762万亩,占全省的175%,并出现了部分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各地涌现了不少专业村,如德庆高良镇丰堂南药专业村、新兴稔村镇皮村柑桔,荔枝水果专业村、坝村荔枝生产基地,簕竹镇石头冲黄羽鸡专业村、罗定池洞镇池洞苎麻,香蕉专业村等。商品生产专业户更是遍布全山区。
4.初步建立了农副产品加工体系和商业服务系统
肇庆山区历来对农副产品加工较为重视,不少产品已成本地特产,如郁南蜜枣、新兴话梅、德庆松香、怀集厘竹等。近年来,加工业又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较大宗的农副产品除松香外,还有木薯、木材、蚕丝、桂油、竹笋、药材等。原来基础较差的罗定县已建立了缫丝厂、麻纺厂、苎麻厂等,纺织工业逐步配套成龙。南药生产也开发了不少新的加工项目:如首乌深加工成首乌酒、首乌汁,近年来又生产首乌茶、首乌蜜糖、首乌固体冲剂和浓缩液等;以巴戟为主配制巴戟酒、巴戟精,此外,还有水果加工等,产品远销国内外。
本山区商业也较活跃,不少农业商品生产基地都与肇庆、佛山、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商业部门挂钩,形成农业商品服务系统,使产品能及时运销各地。
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肇庆山区农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尤以生态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1.林业结构不合理,生态危机潜伏
根据林业资源调查,肇庆全山区森林面积共101423万亩,基本是松、杉针叶林,针叶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802%,并且大部分为马尾松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20105万亩,仅占192%,与全省其他山区相比,阔叶林比例仅略高于梅县地区(占131%),而比惠阳(占278%)、韶关(占3807%)和海南岛(占8988%)等山区均低。尤其是西江以南4县及江北德庆县,有林地面积47665万亩,针叶林竟占9453%,而阔叶林只有2607万亩,仅占547%。况且江南4县森林覆盖率仍低,仅为332%。由于阔叶林太少,森林生态质量低,一些地区水土流失仍不断扩大和加剧。解放初山区8县水土流失面积为1505平方公里,虽几经治理,但除德庆和封开外,其他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反而有扩大之势。据1983年航片调查,全区流失面积已扩大到1835平方公里,尤以郁南、罗定、广宁、怀集等县更甚,新的崩岗时有出现。另方面,因马尾松纯林比例大,一旦病虫害发生,尤其是对松林造成毁灭性灾难的松突圆蚧人侵蔓延,后果更不堪设想。
2.破坏生态平衡的人为因素尚且存在
肇庆山区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如毁林开垦、无计划伐林和环境污染等,并未有效地制止,相反却仍普遍存在。据调查,仅广宁县解放后至70年代共毁林造田2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目前毁林开垦种木薯、南药,甚至毁阔叶林种杉等仍在继续,且后果严重,罗定盆地泗纶、扶合等地开垦种植作物致到处出现崩岗;德庆崩塘(现改丰堂)、象牙甚至在中山陡坡地上大面积全垦种植巴戟、玉桂,使水土流失已从小到大地发展。尤其是到处重复建造纸厂、“胶合板厂热”和生产“香菇木耳热”而大量砍伐用材林。有的部门为追求利润,建立微粒板厂,名义上是利用枝丫材,而实际上却大量砍伐中幼龄林作原料。目前山区8县成熟林活立木蓄积量仅110万立方米,而相当部分为水源林和水保林;全部林地木材年生长量190万立方米,年可采伐量只有76万立方米,因此,应采取措施制止重复建立木材加工厂和无计划伐林生产食用真菌等,让林业“休养生息”。
另方面,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肇庆山区造纸厂遍地开花,都是分散于山沟的土纸厂,不但工艺落后、浪费资源,而且缺乏污水处理设备,废水直接排人江河,普遍污染水源。近年来“淘金热”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挖矿加剧水土流失,尤其是矿物处理用的剧毒化学药品氰化物的任意排放,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农业渔业的发展。
3.技术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不够
(1)不少地区耕作水平不高,低产田多。据统计,8县年亩产250公斤以下的低产田共64 5333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59%。一些作物单产甚低,例如,全区小麦平均亩产仅84公斤,低产的只有39公斤,比全省平均低10~55公斤;广宁、新兴和郁南等县水稻亩产平均仅248-268公斤,比全省平均低28公斤;广宁、云浮的花生亩产62-71公斤,仅是全省平均产量的607%。
(2)农业商品生产信息不灵,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缺乏科学指导。近年来,本区农业商品生产有所发展,但诸如蚕桑、毛兔、金银花、苎麻、巴戟和砂仁等生产都出现一哄而起、发展十分不稳定的情况。目前巴戟生产估计全国年需要量约200-250万公斤,即只需种植1300~2000公顷,但本区已达26 670公顷以上,年产量可达1000-1250万公斤,加上本省其他地区年产也可达500~1000万公斤,将会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情况。
(3)农业结构尚不合理,资源仍未充分利用。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虽经初步调整,但在大农业内部各部门中,首先是林业结构极不合理;畜牧业则比重偏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产值的176%;而畜牧业内部则偏重于猪禽家养业,草料资源尚未开发利用,草食牧业不发达;另方面,不少农副产品加工业尚未配套。竹木、松脂、水果和畜牧产品未能进行多层次系列加工,使资源未得以充分、合理利用。
四、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效益”,加快农业发展步伐
根据本山区农业开发的基础和薄弱环节,必须重视科学开发,兼顾三大效益,稳妥安排生产布局,完善农业结构, 以便更好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加速发展农业生产。具体内容如下:
1.继续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基础农业
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发展粮食生产,保证人民生活用粮、饲料粮、工业用粮和一定数量的商品粮,为此,首先应继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根据实际情况,应保证70~75%即190-205万亩以上的耕地从事粮食生产。同时,积极采取科学种田、推广良种和提高耕作技术水平,尤其应增加农业投入,努力使单产和总产不断增长。
2.调整林业结构,提高森林生态效益,建成农业生态支柱
发展林业是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重大措施,实质上是发展农业最重要而具有长远实效的物质投入。因此,不但要尽快绿化荒山,还必须调整林业结构,提高生态效益。要保护好江北四县的阔叶林,制止毁林开荒;对德庆东部、西部、封开南部、广宁南部以及江南四县丘陵低山大面积马尾松林的改造,间种台湾相思、大叶相思、荷树、红椎、酸枣、竹子以及油甘子、杨梅等阔叶树种和果树,使之成为混交林;对现有马尾松可逐步更新成湿地松、加勒比松等国外松。把本山区建设成为全省优质松脂基地、薪炭林基地、杂果基地和珍贵用材林基地。
同时,应巩固和建设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并可在怀集大稠顶、罗定龙须顶、新兴天露山等中山地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扩大保护区面积,更有效地保护好野生生物资源。怀集、广宁、封开西北部和其他各县海拔400米以上山地适宜杉木生长,可适当发展杉木用材林生产,建设杉木速生用材林基地。
3.加强科学计划指导,建设商品生产基地
根据当前生产发展情况、土地资源条件、国内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以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效益、发展传统土特名产和适时新产品的指导原则,可把现有各种生产基地分为巩固、适当发展和大力扩大生产三种情况进行基地建设。属巩固的生产项目有:杉木用材林、松树用材林、松脂、柑桔、苎麻、蚕桑和南药(巴戟、砂仁、首乌)等;属适当发展的有:竹子、玉桂、香蕉、芒果、青梅、李、柿、梨等水果和糖蔗、茶叶等经作;木薯市场条件虽好,但因过度消耗地力并造成水土流失,应适当控制种植,以提高单产为主,木薯加工厂的建立应由省、地规划,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合理布点,种植菠萝也易造成水土流失,不宜过多扩大生产;属可大力发展的有:优质用材林、国外松、薪炭林和荔枝、龙眼、杨梅、油甘、山楂、板栗、四会柑等果树以及北运商品蔬菜、牧草饲料、奶牛、肉牛、瘦肉型猪、三鸟、野生动物饲养等,根据资源条件,可建立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
(1)优质用材林基地和国外松纸材、松香基地。本山区适生优质用材林树种资源丰富,但目前林业结构不合理。在林业结构调整中,可结合阔叶林树种的种植和马尾松更新,发展红椎、格木、檫树、酸枣、樟树等,并引种国外松,建成优质用材、国外松纸材、松香基地。
(2)薪炭林基地。发展薪炭林是山区发展林业的长远战略方针。可利用本山区丘陵山地广阔的优越条件,在盆地平原四周发展果树和防护林,结合发展薪炭林,以罗定盆地、新兴盆地、德庆悦城河和马圩河盆谷地等为重点,发展热值高的速生林,如大叶相思、黎蒴荷树等,建成薪炭林基地。
(3)荔枝基地。本山区大部分地区具有发展荔枝的优越条件,是广东省重要的荔枝区。除发展糯米糍、淮枝等优质品种外,本地区应重点发展名优迟熟品种“新兴香荔”。可在新兴、郁南、罗定等地扩大种植,建设成本省主要优质迟熟荔枝基地。
(4)龙眼基地。龙眼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滋补药用功效,可作鲜果,又可加工成果国国内外市场条件很好,本山区各县均宜种植。可在罗定盆地和郁南、云浮、封开、怀集等县的河谷地,选用优良品种大力扩大种植面积,建成本省龙眼基地之一。
(5)杨梅基地。杨梅既是渡淡水果,又是加工型水果,并且是很好的绿化树种。本区江南各县海拔300-400米以上的山地和江北各县丘陵山地均可广泛种植,并可与松树等混种成针阔叶混交林。可引种本省潮阳县优质杨梅品种或采用良种嫁接办法,广泛栽培,建成加工水果基地。
(6)油甘基地。油甘富含维生素C,是后起之秀的加工型水果,同样也是极好的荒山绿化树种,适应低丘山坡广泛种植,可选择在罗定、新兴、郁南和封开等县,利用丘陵岗地与松树混种,在立体布局上可与杨梅形成不同层次的垂直混交林带和水果带。
(7)山楂基地。山楂在本省属野生果树,已引种栽培并成为重要加工水果,开发前景广阔。可在高海拔山地与松树和其他树种间种成混交林。江北怀集、广宁和江南的云浮、罗定、新兴等县,均可利用山地发展生产。
(8)板栗基地。板栗是木本粮乾果,经济价值甚高,市场前景好。板栗生性耐寒、耐旱、耐瘦瘠、喜光、适宜于荒坡地生长,也是荒山绿化树种。目前种植较多的有怀集、封开、郁南等县。在丘陵山地可继续扩种,建成重点乾果基地。
(9)四会柑基地。近年来,江南各省柑桔生产迅猛发展,但大都利用农时种植,优良品种不多。今后发展的方向应是利用非耕地,发展特产优良柑桔品种。本区四会柑,品质优良,市场竞争能力强,可利用台地、低丘和滩地适当扩大种植,形成不占用农田的生产基地。
(10)北运蔬菜基地。本山区冬季气候温和,是蔬菜生产旺季。可利用冬季休闲土地大力发展菜心、椰菜、芥兰、葱、蒜和荷兰豆等优质蔬菜生产。贯穿本区的广湛铁路不久即可通车,可在邻近铁路的新兴、云浮(包括高要、四会)建设冬季蔬菜基地,生产北运蔬菜,以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
(11)牧草饲料和畜牧基地。发展人工牧草,加工饲料,“以草代粮”,可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又能结合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产业发展,具有多种效益。适宜种植的牧草有糖蜜草、柱花草类、大翼豆、象草等。据测定,人工种植的豆科牧草乾草粉含粗蛋白高达15%,营养价值等于稻谷的两倍。在山区发展林、果、经济作物生产,结合发展牧草,以促进畜牧业的大发展,是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本山区8县全年共养猪近30多万头,牛3万多头,三鸟2000多万只,年需混合饲料140万吨左右。按每亩牧草可产乾草粉400-500公斤计,可配制混合饲料4000-5000公斤,仅需30万亩牧草便可解决目前饲料不足的问题。根据本山区各县土地资源情况,可采取林草,果草、经(作)草结合等方式,每个县种植几万亩牧草,开建立饲料加工业,就地发展奶牛、菜牛、瘦肉型猪和家禽等,把本山区建设成我省主要的畜牧基地之一。
(12)开展野生动物特种饲养业。本山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但数量日趋减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野生经济动物的市场需求则日益增大,为解决这一矛盾,可在积极采取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开展引养和人工繁殖,并逐步发展成商品生产。这既是积极的保护措施,又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市高要县近几年来已成功地引种多种野生经济动物,其他县市可加以推广。近期可养殖的野生动物有鳖、龟、水獭、蛇、果子狸、斑鸠、鹧鸪、鹌鹑、雉鸡等。在自然保护区和山区旅游胜地,也可设立一些拟自然环境的野生动物繁殖场,进行繁殖生产。
此外,蜂蜜是本山区重要的林副特产,养蜂本低利大,还能促进水果增产4~5成。因此,继续提倡和扶持养蜂业,并利用水果、药材等加工,发展多种新型饮料,是有前途的。罗定、郁南、云浮等与江南几县还可考虑采取措施,发展糖蔗生产,建成本省新的糖料基地。
4.落实政策、科学规划,促进农业发展
为充分发挥本山区资源优势,同时兼顾“三大效益”,促进本区农业健康发展,必须落实政策和采取相应科学措施,其中包括:
(1)完善并稳定林业政策,同时制定合理的粮、糖等生产政策,保证基础农业的稳步发展。
为发展和保护好生态林,开搞好林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在“森林法”和有关政策的指导下,完善林业政策,制订适合本地的林业法规、包括投资、地权和规划用地等政策,还应保持政策的稳定。另方面,为保证粮、糖生产,还应采取措施,理顺价格、增加农业投入等,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搞好农业商品生产基地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山区农业商品基地的规划和布局应以立足当地资源为基础,商品生产首先应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并为发挥地方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为原则,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名产,避免一哄而起、盲目发展。
(3)建立科学生产体系,以充分利用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要以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为依据,调整农业布局和结构、尤其应建立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并发展集约化、专业化生产。
(4)配套发展加工业,提高产品产值。为保证农业商品生产的稳定发展,还应尽可能建立配套加工业。本区发展加工业的重点是水果、蚕茧,苎麻、茶叶、牧草饲料、畜牧产品、木薯、竹木、造纸、松脂、药材、饮料、竹笋。要根据产品市场层次建立不同层次加工业,还应合理布局、避免重复设厂。为照顾无设厂的原料产区的利益,可从适当提高产品价格补贴或利润分成的办法,予以鼓励。还要根据产品加工潜力和市场层次,县、市应适当发展深加工业,生产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尤其是创汇产品。
(5)建立商业服务,完善商品生产。山区资源分散,交通不便,在商品生产中健全商业配套,做好产前、产中和成品销售服务十分重要。新兴县簕竹镇石头冲养鸡专业村,以专业户向全村提供种苗、饲料、防疫服务和最后产品收购或代购销售的形式,变分散生产为集约产品,是山区商品生产搞好配套服务的好形式,值得山区各地借鉴、推广。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为有利于产区产品的销售,应尽可能减少产品的转手层次,保持价格的合理,以保证市场的吸收能力,因此,应建立商业直通渠道。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年鉴,1985。
2. 肇庆市统计局:肇庆市统计资料,1985。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ZHAOQING
MOUNTAIN REGION,GUANGDONG PROVINCE
Chen Chaohui Chen Shengzhong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grophy)
Abstract
Situated in the west of Guangdong Provice, Zhaoqing mountain region is prosperous in commodity economy. Its pattent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a rather successful one. But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especially hidden troubles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ld hamper the further are latent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readjust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so that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ifits could be achieved.
*本文作者陈朝辉、陈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