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十五章 广东人种文明论的持续呼吁

  【内容提要】 对“人种文明”的探讨是随着广东学者对精神文明学的研究而展开的,这也是在国内最早提出的一个概念。“人种文明”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的主要内容,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法制文明等一起构成人类文明的链条。广东学者在从总体上对人种文明理论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又分别从人的潜能的发挥、人类健康、人的养生和保健、人的往生、残疾人事业等人种文明的各个具体部分进行了深入细分的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和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成立20多年来,广泛开展对精神文明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对“人种文明”问题的探索充分体现了两会的学术创新精神,是我国关于人的问题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也充分体现了两会对人自身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说,两会对“人种文明”问题的探索,为我国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做了一些铺垫。

  一、广东人种文明论的生发过程

  广东人种文明论的生发,大致经历了酝酿、提出、成形三个阶段。

  (一)酝酿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开始大量开展对精神文明学的研究,广东的理论工作者在这方面的探索尤其突出,除了发表了一批有关精神文明学的理论探索文章,还出版了一部专著《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该书明确提出了“构思一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的初步框架” 〔1〕。1993年,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成立,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精神文明学进行研究,随着广东学者对精神文明学探索的不断深入,有关精神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社会文明究竟有哪些类型等问题被逻辑地提了出来,尽管个别学者在单篇论文中可能涉及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但是,比较完整的理论阐述是在《精神文明学论纲》〔2〕和《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3〕这两本专著中完成的。

  (二)提出阶段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全国各地对精神文明理论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广东在这方面的积累更为深厚,故此,诞生了《精神文明学论纲》,该书是自钱学森教授首倡精神文明学的第一部实体形态的著述,按照钱老的话说,精神文明学就是意识社会学。《精神文明学论纲》阐述了精神文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阐述了精神文明的内部结构及之间的关系,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法制文明、人种文明(后来还加了一个生态文明)看成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精神文明构成各自的外部关联。该书具有创新意义的是提出了“人种文明”的概念及与其他几个文明的关系。关于人种文明的概念,虽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没有现成的词句,但是对于“人自身的生产”和“种的繁衍”的论述,却有较为详细的论述。该书作者正是根据马克思的这些论述,提炼出人种文明的概念。该书还指出,研究精神文明的外部联系,如果只局限在物质文明方面,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政治文明、法制文明、人种文明都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的主要内容,把它们和物质文明一起,置于与精神文明的联系链条上加以考察,才能从人类文明的总体上得到正确的认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更大的裨益。

  (三)成形阶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去研究,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和广东省社会学学会的专家学者适时地承担了这个重任,在进行深入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了上下两册130万字的《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该书立体式、全方位地探讨了市场经济主体——人的素质与社会文明的关系、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等问题。在研究人的素质时,就不能不涉及人种文明的关系,该书专辟一章,探讨人种文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这是对人种文明问题研究的深化,标志着两会学者对人种文明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基本成形的新阶段。

  二、广东人种文明论的宏观研究

  《精神文明学论纲》和《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两部专著把人种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子系统来界定,研究了精神文明与人种文明的关系、人种文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主要观点如下。

  (一)精神文明与人种文明的关系

  精神文明是以人为载体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就必须把其与人种文明联系起来。

  1.人种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化身。人种也称种族,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人种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人种文明主要的就是人的文明,是各种文明在人身上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为人的各方面的素质,如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审美素质等。人的文明与精神文明通过人的素质这一中介联系起来,所以一个文明的人种,其精神文明必然具有一定的高度,即是说,人种文明能够充分地反映、体现精神文明,因而人种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化身。

  2.精神文明存在于人种文明之中。精神文明作为精神性的东西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必须以人或人的群体为载体。精神文明以人为载体,首先集中体现在人的文明上,精神文明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依靠人的认识与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又通过人素质集中体现在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认识与实践能力、知识水平、道德水平、政治觉悟及审美能力,等等,精神文明与人是不能分离的。精神文明的起源与形成都不可能在单个人身上发生,而只能在群体中发生,所以,精神文明又是以国家龢民族为载体的。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都要通过其思想的繁荣程度、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的状态、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反映出来。全人类文明是人种文明高度发展所达到的境界,因而,从广义来讲,它应当属于人种文明的范畴。精神文明不仅以人种文明为载体,而且又是人种文明的必要条件,是人种文明的重要尺度。精神文明通过人的文化、思想、审美等素质表现人种文明,通过物化了的或社会存在化了的成果表现着人种文明,通过意识形态式的精神成果表现着人种文明,它是人种文明极为重要的标志。精神文明还是人种文明追求的目的,人类追求人种文明的目的并不在于人种文明本身,而在于达到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即物质生活极为丰富,且精神生活也极为丰富,这就需要文明的高度发展,因而,精神文明自然就成为人种文明追求的目标之一。任何的国家龢民族都会把精神文明作为民族、国家文明的根本目标之一,对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明确的规划和部署。这就充分证明瞭精神文明受人种文明影响,存在于人种文明之中。

  3.精神文明与人种文明的生态平衡。当今世界,精神文明与人种文明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如人的数量、质量及落后弱小民族的文明建设等问题,这些都昭示了精神文明与人种文明的关系密切,幷且影响着生态平衡。当前人种文明面临着的最大问题是世界人口的爆炸。适度的人口是人种文明的前提,人口无限制的膨胀,必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致使人类生存受到威胁,这就自然谈不上人种文明。目前世界人口的高速膨胀,使地球对人口的承载力越来越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口过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极为严重,教育和就业的不足使低素质和低生活水平的人口激增,带来一系列如犯罪等的社会问题。人口的激增也使现有人口享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水平下降,使人类面临种种的生存压力,带来人类种种心理问题,影响着人种文明的进步。因此,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世界上各个国家龢民族的责任。通过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仅不是对人权的侵犯、恰恰是对人权的尊重,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优教都是实现人种文明的有效手段,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二)人种文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市场经济阶段,人种文明在市场经济中必然有其表现形式,体现着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人种文明及其属性。人种是以自然特征划分的人类群体,有其自然属性,但人又是在人类社会中发展的,人种文明必然带有社会属性,同时,人种文明表现为人的素质高低、倾向和水平,因此,人种文明有具有精神属性。人种文明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历史运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必然受到社会客观经济环境和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

  2.市场经济也是人种文明经济。市场经济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进步形式,对人种文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首先,市场经济要求人种文明个方面素质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基本表现;其次,市场经济影响人种文明的观念转变;再次,人种文明的素质在适应市场经济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和交往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人种文明的发展水平对市场经济又具有反作用。首先,人口的自然素质和发展速度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次,人的精神素质发展水平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最后,人的社会生活素质水平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

  3.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是紧迫的大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人们的共同选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进程。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而且,由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过渡阶段比较短,在这个经济转型期,解决提高人种素质的问题尤其迫切。我国人民由于长期处于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阶段,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人口素质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中华民族迫切需要提高民族的文明程度,一是人口素质的提高、二是心理素质的提高、三是文化素质的提高、四是思想观念素质的转变和提高、五是思维方式的调整、六是生活态度的转变、七是交往能力的提高、八是竞争与合作素质的提高。

  (三)人种文明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和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提出的人种文明理论,在我国是最早的,在国外也是到1996年英国一批自然科学家才讲到要高度重视人种文明,可见,两会提出的人种文明概念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尽管这一理论目前还不成熟,也没有被广泛认可,但其对我国形成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贡献是明显的。

  1.人种文明与生态平衡关系的论述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人种的数量和质量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人种文明的尺度,人口爆炸必然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对环境的极大破坏,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紧张导致大量贫困人口和未受教育或少受教育人口的存在,也导致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尖鋭化,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适度控制人口增长,对人口实行优生、优育、优教是人种文明的目标,人种文明程度的提高推动着社会的科学发展,社会的科学发展也需要人种文明的支撑。

  2.人种文明的目标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相一致。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使人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的目标,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种文明追求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审美素质等的提高,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这些都是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一致的,也是与马克思有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相吻合的,所以,人种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作了理论铺垫。

  3.人种文明有效推动社会的科学发展。人种文明程度的提高标志着人种脱离了野蛮、蒙昧的状态,人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样,人类就更能够正确认识自然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人自身发展的规律,更能够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精神文明精神、提高人的素质等途径实现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因此,人种文明理论对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起着重大作用。

  三、广东人种文明论的具体探索

  如果说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从总体上对人种文明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那么作为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学术活动联系密切的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则从人种文明的各个具体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分的探索。广东省社会学学会自1985年成立以来,始终把关注、研究、解决现实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在人种文明问题上,关注和研究人的潜能开发、人的健康状况、人的往生问题,长期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是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和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全体同仁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对开发人的潜能的探索

  人的潜能开发研究是人种文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到现在,人智力水平也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已具备对人的潜能开发研究的条件,也有这种迫切的需要。人的潜在能力开发越多,表明人的素质发展和对智力的利用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也是人种文明达到的高度。在这个领域内,一些国家、地区和我们国内的学者,已经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社会学工作者,在理论创新方面也不甘人后,1999年3月,在陈月明女士的带领下,成立了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潜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该专业委员会成立后,专注于人的潜能开发研究。这个专委会是国内首家从事人的潜能开发理论和方法研究、技术应用和技术推广的民间学术社团,成立10年来专业队伍不断扩大,研究人员不断成长,活动成果不断涌现,社会影响不断提升。近年来,该专业委员会围遶人的大脑激活和人的潜能开发进行了大量的研讨、谘询、交流和培训活动,共举办了四届“中国潜能开发高级论坛”,其潜能研究水平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专委会成功举办了广东“潜能开发十大精英”颁奬典礼,表彰了来自民间的“广东潜能开发十大精英”。

  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潜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有效地推进了人类潜能开发这一极富生命力的重大课题的研究,有效地扩展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有效地促进了人类现代文明综合素质的不断改善与提高。今后,该专委会将进一步加强与海外的合作,共同深化人的潜能开发研究,并逐步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21世纪新学科——“潜能学”。

  (二)对人的健康状况的探索

  研究人种文明不能不牵涉到人的健康问题,人的健康水平是人种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的健康水平越高,表明人的体能抗击疾病的水平越高、生存能力越强。

  本着探索人类健康的奥秘、促进人类身体健康的宗旨,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在2005年4月成立了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该专委会成立以来,主要做了几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康百场大讲堂”, 不定时邀请医药学界的名人向群众进行健康科普讲座,至今为止已在社区、机关、学校、企业等地进行了100多场。二是创建 “健康研究基地”,利用专委会现有的50多位高级营养师和上百位专家教授在“健康研究基地”义务开展健康宣传工作和健康研究工作,目前专委会已在海珠区官洲街道办事处和南华西街街道办事处成立“健康研究基地”。三是积极参与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科技“三下乡”活动,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派出若干教授、专家队伍参与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义诊、谘询、讲座等工作。四是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每年都召开学术年会,与来自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专业交流,国外的有来自英国、瑞典、日本、香港、国际合作组织的专家,还邀请韩国大韩针灸师学会会长、大韩针刀医学会会长李建穆院长等一行到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进行学术交流。五是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2007年专委会与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学分会、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社区康复分会联合举办“老年病社区医疗与康复适用新技术学习班”并开展医疗、健康谘询活动。2008年在广州多个社区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又与番禺养生保健协会合作,在番禺区黄阁镇大塘村联合举办了“关爱健康、服务社群”的活动。

  在探索和推动人类健康的问题上,广东省社会学学会的另一个会员团体单位——番禺养生保健协会也不遗余力,该协会成立于2007年3月,其宗旨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养生保健知识,开展养生保健活动,提高市民身心素质,推动构建和谐社会。该协会成立以来,举办了多场大型健康知识讲座和养生保健知识讲座,开展系列的健康进社区系列活动,例如办图片展览、宣传栏、义诊、健康讲座,等等。2009年,和番禺区义工联合作,举办“2009长者春游健康迎亚运”活动,受到广大长者的好评。该协会还组织了有50多位专家教授组成的健康教育讲师团,在区老年干部大学开设养生保健班,同时,一批探索养生保健问题的文章在全国、省、市的一些专业会议上获奬。该协会在探索人类科学的健康管理,提高国民的身心素质这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和番禺养生保健协会在探索人类健康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丰富和发展了人种文明的理论。

  (三)对人的往生问题的探索

  对于人类整体来讲,其生存的状态和质量反映了人种文明的程度,那么,如何处理往生的问题,也在另一个层面体现人种文明的程度。

  为探索生者与逝者的关系、人类往生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类往生方式与人类自身文明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在会长范英先生的直接领导下,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于1999年9月成立了殡葬改革专业委员会。该专业委员会成立11年来一直致力于对殡葬改革理论的探索和殡葬改革实践的追踪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一是在国内首先写出了有关殡葬改革社会学的著作:《殡葬改革社会学》、《更新观念  创新发展──广东社会学界多年来推进殡葬业改革开放的策应》及《咬住青山不放松──对殡葬业和谐发展的探讨》。二是在全国率先提出要为殡葬业立法。三是每年坚持召开各种类型的殡葬改革研讨会,围遶殡葬改革的主题,就不同的具体问题进行研讨,例如揭露殡葬行业垄断弊端和殡葬行业暴利真相;倡导新型葬法,大力推广建设森林墓园,提倡节约土地龢利于环境保护的树葬和海葬;解决殡葬业的民生问题,建设经济适用墓地,等等。四是加强殡葬改革的舆论宣传,每年殡专的骨乾都接受媒体的采访,积极宣传殡葬改革,特别是专委会的顾问范英研究员在近几年清明节前后分别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及《新闻周刊》、《南华早报》、《亚太经济时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20多家媒体记者的采访,为改变殡葬业垄断的局面、建立真正符合我国国情龢民意的殡葬方式而鼓与呼。五是加强与殡葬管理行政部门的沟通,例如与广东省民政厅和广州市民政局有关管理部门的领导进行座谈对话,共同探索殡葬业改革的出路。六是加强与有关从事殡葬具体工作部门的协作,例如通过佛山市殡葬协会这一团体会员单位的典型带动,逐步引导省内从事殡葬业的部门和单位进行不断解放思想,推动殡葬改革和创新。

  广东省社会学学会的其他专业委员会对人种文明的其他一些具体问题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例如积极研究探索残疾人问题,写出了几本这方面的专著:《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想与残疾人事业的理论与实践》、《广东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考察》、《广东残疾人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探索促进人类健康的体育活动问题;探索表现人种文明较高程度的志愿者工作问题,等等。人种文明的问题虽然目前在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但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的学者敢于提出和探索这个问题,充分体现了广东理论工作者理论探索的勇气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今后将不遗余力进行人种文明问题的探索,力求使它成为我国理论创新的一大成果。〔4〕 

  注释:〔1〕杨越、钟阳胜、范英着:《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范英主编:《精神文明学论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

  〔3〕范英主编:《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红旗出版社1994年版。

  〔4〕本文除参考此前脚注中已列文献外,还参考了以下文献:(1)范英着:《岭南红梅报春开——论广东创立的精神文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范英、刘小敏、江立平主编:《珠水云山育芳菲——评广东原创的精神文明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版;(3)2007、2008、2009、2010年多期《精神文明学通讯》、《社会学通讯》、《文明与社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社会学学会会刊)。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