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云浮石材行业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业已在全国石材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石材产业的繁荣对促进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目前云浮石材产业在产业结构、行业创新能力、产业链深化、资源有效利用、行业管理水平进行纵向比较,对福建省水头、山东莱州等石材生产基地进行横向分析,较好地揭示了目前云浮石材产业进一步扩大发展的会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期为云浮石材产业的有效培育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探索。
一、云浮石材产业的纵向比较
(一)产业规模在复制式做大,产业结构没有整体优化
市工商局的企业登记数据显示,我市石材业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仍不理想。中大型企业发展速度严重滞后,其中,注册资本1亿以上企业没有增加,尚未催生集团化、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五百万以上1亿元以下注册资本的企业从2007年的34家增加到2009年的56家,增加了64.7%,而小企业的数量更从2007年的2092家增加到2009年的3583家,增加了71.2%。(见表1)在过去3年产业发展仍以向小型化发展为主,规模化经营的趋势没有形成,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整体优化。以此趋势发展,市场无序恶性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产业升级和发展步伐必然缓慢,云浮石材与国内同行差距会进一步显现。
究其原因有二:1.企业所有者知识结构和狭隘家族企业观念因素导致排斥各种增资扩股的企业合作经营模式。2.现行税收办法压制规模以上企业发展。规模以上企业的税负高于个体工商户企业,必然导致企业“做大必拆”。
表1 产业的企业规模构成(数量、占比)
(表略)
(二)企业未来发展缺乏后劲,如何做优做强令人堪虑
目前我市石材行业品牌意识澹薄,企业创新能力有限,石材加工质量稳定性有待提高,专项人材缺乏,未来石材行业发展情况堪虑。
一是企业对商标、专利发明、科技成果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限。1.我市石材商标发展严重滞后。全市注册资本千万以上企业29个,500万以上千万以下的28个,而到目前为止全市石材商标仅有33个,其中只有一个“粤云牌”石材是著名商标。2.科技培育的步伐缓慢。从2007年到2009年全市科技成果年均仅3项、科技奬励亦为年均3项,且主要集中于百里通石材、金瑞石材等几个大型企业。3.各项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偏低。2009年全市石材行业的申请专利16件、授权专利数6件,且申请人相对集中。如2008年的6件授权专利中有5件为同一人申请。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的原因有三:1.石材行业中企业所有者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足,未能认识和运用知识产权去创造高经济附加值产品。2.相关部门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存在困难。石材作为同质化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存在很大困难。(环球石材是我国石材行业知名企业,曾花费近百万元聘请请英国设计师设计了许多马赛克产品,并申请了近百个产品外观设计专利,但产品投入市场不到二、三个月,就被同行业模仿,同类产品到处都是。相关部门曾尝试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但事实上困难很大)3.商标战略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对获得驰(着)名商标、发明专利和各种科技成果的奬励政策不到位。
二是石材产品质量问题应引起重视。1.产品物理质量。石材工业企业絶大多数是小型家族企业,用圆盘锯切割石材,用手扶磨机进行抛光,板材均匀度不能保证,光泽度难保证。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使产品质量上不去,批量也很难保证,影响市场竞争力,难以适应市场对大规模、现代化生产的要求。自2000年开始,广东省和云浮市质监局加强对石材行业质量的监督抽查,重点抽查石材放射性质量指标和石材加工质量指标。2007年6月之前的5次抽查结果都表明我市的石材产品质量总体偏低。2007年上半年石材放射性及加工质量专项监督抽查中,我市石材产品的合格率只有25.8%,经过半年质量治理,2007年下半年和2008、2009年的总体合格率提高到79.7%、68.0%和80.6%。(见表2)石材质量的主要问题在于部分企业业主质量意识澹薄,只顾眼前利益,既未按国家标准进行生成也没有建立质量保证制度,检验工具设备简单,出厂检验流于形式,甚至是能蒙混过关的都不做检查。我市石材质量的全面稳定提升关键在于在宣传、辅助企业建立一整套质量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健全落实好常态化的石材督查机制。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好我市制定的人造石的行业标准,发挥好“中国石材检验中心”平台作用,强化我市在国内石材行业检测领域中的话语权。2.产品市场质量。总体上看,云浮石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档次低,一般性产品多,“专、精、特”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规格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竞争成为市场主要手段和形式。从产品结构上看,大部分产品为普通的规格板材、石材大板、毛板,而价值相对较高的石雕、墓碑、壁炉等产品多数为简单外形设计,或按图加工,真正依靠自主创意设计而开发的产品还很少。除个别大型企业有一定的产品创新能力外,絶大部分中小企业分工不细,多家企业都在生产加工类似甚至相同产品。
表2 云浮市历年石材质量省级抽查结果统计
(表略)
三是粗放型产业的人员素质结构突出,专项人材缺乏,不符合石材产业未来升级需求。据统计,2009年我市石材行业从业人员7.8万人,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其中,高中、初中及以下的占85.5%,无职称人员占93.5%。(见表3)值得重视的是,在石材生产销售过程中,研发能力、设计能力、营销能力(不仅仅为销售)将极大影响企业创造高经济附加值能力。据调查,石材行业的存在重产重销、轻研发轻设计情况十分普遍。其中,占12%的业务销售人员从理念到实践都与现代市场营销相距甚远;而仅占7.1%的研发、设计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企业所有者自身兼任的。(见图1)随着石材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现有的粗放型产业人员结构将对企业和行业的升级发展产生制约。
图1 石材从业人员职能构成
(图略)
此外,云浮石材企业以家族式作坊经营为主,企业所有者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水平也成为制约石材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云浮石材企业总体管理水平不高,与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除少数大型企业外,絶大部分企业以经验型、家族式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以领导者个人的经验和喜好做为决策主要形式,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目光集中于近期目标,更多地在于生存与经营,很少有对企业对未来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缺少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2.多数工厂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粗放,对生产成本核算、各种数据统计分析、管理成本等缺少规范与系统化,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科学化的管理体系。3.大部分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的资本运作意识和能力,以滚雪球式自我积累实现不断扩大生产。市场开拓更缺少现代营销策划,以低成本为主要竞争手段,采取薄利多销形式,价格战时有发生。尤其是企业经营的品牌意识相当薄弱。4.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良好企业形象的塑造。
表3 石材从业人员学历、职称分布
(图略)
(二)税收贡献严重偏低,且不符合“工业产值-税收”同增长规律
我市税收贡献严重偏低。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税收收入应与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成比例增长。我市石材产业工业增加值逐年攀升,2007年为41.8亿元(11.7亿元)、2008年为50.2亿元(14.1亿元)、2009年为60.2亿元(16.9亿元);但产业税收收入却停滞不前,2007年为1.12亿元、2008年为1.31亿元、2009年为1.14亿元。(见图2)每户平均税收、每元工业产值的税收产出、每元工业增加值的税收产出连续三年呈持续下降趋势。(见图3)税收贡献严重偏低还表现在行业税负偏低。以国税为例分析,2007年至2009年石材产值在全市比重分别从11.20%进一步提升13.69%,而石材产业在国税贡献占比近两年维持在5%左右,税负与产值明显不成比例,而且彼此的不成比例差额也在逐年扩大,税负差额从07年的6.56%扩大到09年的8.75%,与支柱产业应作税收贡献不相称。(见图4)
图2 石材行业的税收与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不匹配
(图略)
图3 石材行业的单位工业产值的税收呈持续下降趋势
(图略)
图4 石材产业的产值占比和国税占比比较
(图略)
税收贡献严重偏低问题严重,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与产业结构有关,企业规模化经营速度滞后,欠缺创税大户;二是为针对业主主观偷漏税情况,税收征管制度、方法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三是涉税管理部门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共享。税务、工商、海关、银行、环保、质监、交通等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滞后,各种登记信息和验证数据还不能互通,难以从根本上杜絶漏征漏管现象。
(三)粗放式经营特征明显,各项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一是占用土地资源多,综合产出效益偏低。我市土地资源匮乏,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地价偏高,工业园区的地价比起东莞、中山等地高出600元/平方米。加之区位劣势(我市石材产品和原材料进出口的运输费用要比沿海地区高约200美元/货柜),如何加强集约用地迫在眉睫。而石材行业的资源利用率不高情况已十分严重。2009年,云城、云安石材产业占全市工业用地面积的22.0%,而工业产值仅占13.7%(税收仅占不到5%);每亩的土地产出为0.017亿元,比全市平均水平0.027亿元要低37%。(见表4)
表4 2009年石材产业与全市工业的土地平均产出比较
(表略)
图5 金融机构贷款未能有效转化为产能
(图略)
二是贷款产出率低,金融机构贷款未能有效转化为行业产能。数据显示,我市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石材产业的发展,贷款余额和贷款累放额都有大幅上升趋势。石材贷款累放额从2007年的10.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2.3亿元;石材贷余额从2007年的11.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7.9亿元。然而横观我市石材板材产量从2007年3250万平方增加到2009年的3740万平方米,基本属于自然增长态势,产业产量增幅远低于贷款增幅,新增的贷款对行业产能贡献小。(见图5)因此,石材行业贷款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率、如何加强贷款资金监管等值得我们深思。
三是电能产出比偏低,其中大量小企业作坊经营是主因。在电能的投入产出比方面,2007年石材行业电力产出值为0.17平方/千瓦,2008年为0.14平方/千瓦,0.16平方/千瓦。就最近三年平均而言,云浮电力消耗值为0.16平方/千瓦,按照每平方120-150元的平均价格计算,产值仅为18.6-23.3元/千瓦,(见表5)而根据抽样调查可知我市石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每度电可产生产值32.88元,由此可推断小规模企业的大量存在是目前石材产业电力高能耗低产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表5 每千瓦电能的工业产值
(表略)
四是三废问题(废水、废气、废渣)凸显石材产业链亟待优化。粉尘、污水、噪音是石材业的主要污染物。2007年至2009年,市环保局共立案处罚石材企业违法污染环境案件56宗,其中2007年立案14宗,2008年立案24宗,2009年立案118宗,主要集中于粉尘和污水排放、污染防治设施未经验收擅自投入生产两项,此外是废渣处理乱堆乱倒和谎报拒报排污申请。目前石材行业已有成熟的技术可以解决粉尘、污水与噪音的无序排放。目前就云浮实际而言,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发展“三废”(尤其是石材废渣)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在边角料处理方面,可以适当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边角料拼图;在切磨废渣处理方面,可以鼓励具有环保设施运营资质或污染治理资质的企业通过石材砖等项目对年产40万吨的废渣等进行综合处理。此外,我市人造石企业的占比、规模各方面十分薄弱,应给予大力扶持和培育。
二、云浮石材产业的横向比较
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山东省莱州市、广东省云浮市并称为“中国三大石材基地”。石材产业同为地方的支出产业,销售的石材产品类型基本相同,并获得了相似称号,每年都定期举办石材展会。下面对三地石材发展情况进行比较以期得到有益的启发。(见表6)
表6 中国三大石材基地基本情况比较
(表略)
云浮与福建水头、山东莱州相比各有优劣,但总体而言劣势为主,其中主要表现在企业多而不强、骨干企业少、创品牌意识弱;产业链条不长、石材资源和终端消费两头在外,境内增值难度大;石材商会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管理松散,企业之间缺乏凝聚力,行业恶性竞争突出等方面。现将目前云浮市石材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分析如下:
(一)行业发展缺乏产业整合的宏观调控战略,难以克服企业数量多而不强,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的问题
为避免重复恶性竞争,福建水头和山东莱州已经开始实施石材产业新一轮发展。石材企业正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目前,福建水头镇平均每家企业产值为云浮市的9.5倍、平均每家企业税收为云浮市的16.3倍;而山东莱州市平均每家企业产值为云浮市的3.3倍、平均每家企业税收为云浮市的7.4倍。(见表7)云浮市石材企业的行业规模只在复制式地做大而不做强,至今没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型大型石材企业,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表7 中国三大石材基地企业规模比较
(表略)
在此轮石材产业发展中,福建和山东两地有一个共同做法,即通过出台强有力措施,引导现有石材小企业关停并转和做大做强。简要如下:1.福建水头镇的措施与现状。福建水头近两年已通过行政手段淘汰了600多家小企业,石材企业已由2008年的1800家缩减到1200家。小作坊式为主的工商户优化组合,形成了一大批规模化的股份制企业,上规模企业达到总户数53%,实现了由个体向股份企业的发展转型。企业数量减少后,整个产业的产值并没有下降,税收反而增加了、环境污染减少了、土地产出率提高了,而且腾出了新的发展空间,未来几年福建水头还将继续引导现有企业缩减数量、提高发展质量。2.山东莱州市的措施与现状。山东莱州正积极实施扶优扶强,联合、兼并、重组等政策,培育和壮大一批石材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将石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山东莱州计划在五年内通过在环保、税收、用地及质量检测等方面加强引导,将现有的2000多家缩减到500家左右。3.目前云浮仍缺乏相关的宏观调控战略规划。现今国内石材行业正经历着一场革新和洗牌,而云浮石材企业数量从2007年的2100家到2008年2500家再到2009年的3600家,行业发展仍缺乏宏观调控战略。如果在这个新一轮改革节点上我们没有赶上,我们的石材产业将在新一轮发展中被抛远。
(二)产业链末端未能向高经济附加值的领域延伸,产业经济附加值偏低
一般来说,一个产业链包括产品的研发设计、工艺技术、装备、产品加工制造、品牌,营销等主要环节。在产业链的价值链中,产品加工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而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品牌营销处于价值链高端,利益最大。目前,云浮的主要优势在于较强的石材工业基础和成熟的加工工艺,但高经济附加值的产业链末端仍涉足较少。
1.云浮产业链的优势环节。调查发现,云浮目前的石材加工工艺在三地中最为成熟和先进,加工成本低,质量好,在“石材加工”这个产业链环节优势明显,应进一步向生产工序复杂、工艺要求特殊、深加工的高附加值精细产品为发展方向。
2.云浮产业链重构的重点方向。云浮石材在产业链末端环节的相关产业要远远落后于国内同行。福建水头、山东莱州的石材企业不仅仅做石材板材加工,而且直接拥有石材相关施工工程资质,直接投标承揽相关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后者产生了更大的经济附加值和创造了更大的税收。云浮目前的天然石材企业主要从事来料加工工序,人造石石材也仅仅是卖荒料和板材,一些企业甚至仅仅做“板材批发”,均没有涉猎直接从事石材建筑工程和装饰归纳过程。因此产业经济附加值在低位徘徊,税收也难有突破。
3.云浮产业链重构的其它方向。在发展石材循环经济发展福建水头镇也有很多值得云浮借鉴的经验。云浮在发展石材循环经济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云城区高峰镇建成的一个较大的石材废渣污泥处理场所在2010年3月启用,此外在云城区河口镇的一个环保石材砖项目争取在2010年下半年部分投入使用。比较而言,福建南安市水头镇对石材循环经济发展较早,早于2005年10月福建南安市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石粉和碎石综合利用的若干意见》,由市财政每年拨款100万元建立石粉和碎石综合利用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扶持石粉和碎石综合利用企业;同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市国土资源部门对石粉和碎石综合利用企业优先供应土地;排污费按先征后补政策给予扶持;市交通和公路稽征部门减免示范企业自有的石粉及石粉制品专用运输车辆费,即按实际车辆减征50%,对列入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项目)的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市财政一次性给予5万元奬励,以促进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循环经济形成,经过几年的扶持发展,目前南安市的变废为宝循环经济成效显着。
(三)整体产业管理水平滞后,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未有效发挥
1.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发展规划不完善。我市建成石材专业市场1个,为石材行业的“产销分离”式经营提供了良好平台。而水台镇于1999年创办的闽南建材第一市场目前已形成由石板材城、闽南石材荒料市场、石材陶瓷综合城、石材加工区和石材展览中心等五大板块组成的全国最大“建材超市”和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管理最规范的石材批发市场。
2.尚未引进强势企业,利用明星效应提升行业知名度。1999年水头镇主动前往深圳引进行业巨头环球石材,目前全国石材前十强已有东升石材、环球石材、高时石材、康利石材等九强企业入驻水头,最后一强东莞东成石材也正在进驻。如环球、康利等企业单厂纳税即在1000万以上,我市目前最大企业单厂税收最多仅为216万,尚未有石材行业的强势企业进驻。
3.产业的品牌建设力度不足,与同行相比严重滞后。水头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对取得全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每户奬励50万元。南安市也投入6000多万元,对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进行奬励。“中国石材城”品牌已发展成为海内外知名品牌,水头镇已拥有国家免检产品1家、中国驰名商标9家、省名牌产品11家、省著名商标10家;在政府引导下,已有水头镇的豀石、康利、东升等大型石材企业正申报中国名牌。据瞭解,目前国内石材企业尚未有中国名牌,水头镇的品牌建设远远走在国内石材行业的前列。反观云浮的情况,全市石材商标仅有33个,其中仅有“粤云牌”石材一个著名商标。在品牌竞争的市场里,要找到“云浮石材”不难,但要找到“云浮石材品牌企业”却不容易,石材品牌建设力度严重滞后。
4.云浮石材协会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石展会的企业品牌包装有待引导。无论从号召力还是行业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云浮石材协会远远落后于福建水头镇和山东莱州市。相比而言,云浮石展会的宣传功能和交易功能正逐步显现(第六届投资金额11.9亿元、合同金额25.5亿元),但企业在历届石展会的参展模式仍有待提升。第一表现为专业性较差,很多参展企业认为只要提供好的产品,其它的不用太讲究,所以他们的展台大多显得平淡无奇,没有精心的展品摆设,也没有吸引人的展厅环境氛围。第二表现为综合性不到位,这包括展会的选择,新产品的推出,展会宣传以及展后追踪等方面。有些企业没有一个系统的参展计划,有的表现为准备不足、仓促上阵,有的则没有注意到展会的综合效应。第三表现为除了注重展会主体推广外,还应对企业形象、产品信息发布进行系统的包装,如在参展的同时,在相关的会刊杂志、宣传媒介上辅以适当的宣传。
(四)税收征管制度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目前我市涉税部门齐抓共管的征管机制尚未形成,部门之间涉税信息的共享尚未实现,按用电量纳税管理的方式尚未实行,与同行的比较可知,我市税收征管制度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福建水头镇从2002年开始就在石材行业实行按用电量纳税管理方式,不再采取对石材业户采取单台设备定额征收方式,对生产性的工业企业抓住耗用电量这个重要指标进行评估监控;对专业市场内等店铺式的商业性质石材企业采取核定征收办法,简化了税收征管工作程序,缓解了各项税收工作压力,降低了税收成本。水头在确定税电系数的时候,对石材产品的分类较简略,这有利于简化税收管理,并促进企业转向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提升整个产业的效益。实践证明,以耗电量为主要指标评估生产性企业,数据来源客观、真实,有利于行业税负的公平和制约征管上的随意性,对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能力,节能降耗等方面也产生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水头税务部门又成功推行了税库银(ETS)联网扣税,通过与国库、银行联网,实时对纳税人税款扣缴入库,从而提高了税款征收效率,对于自行申报业户基本上也推行了网上申报。平均每月到税务部门上门申报的业户仅有30-40户,大大地减轻税收征管工作压力。虽然按用电量纳税的管理方式使企业总体税收负担较重,但由于税收征管方式统一、公平,有利于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和效益高的优质企业成长。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