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李文古的民间传说故事
第一节 李文古在原乡的民间故事
钟壬寿主编《六堆客家乡土志》,收录李文古原乡的十则幽默故事,前三则为李文古参加科考,敝屣功名,不屑为满清的顺臣。第四则以下,反映出李文古的聪明机智,多才多艺。尤其最后三则,显见李文古的幽默诙谐,玩世不恭,可以做为诸位茶余饭后的趣谈:
(一)滑稽应试
文古于岁科试,屡名列六七等,被革而再应试,再入学;如是者,不知若干次。其应试文学,辄以滑稽语气出之。有一题为“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等字样,其中一段云:“一杖而原壤跳,再杖而原壤叫,三杖而原壤死矣。三魂渺渺,七魄悠悠,一阵清风,化为阙党童子。”仿佛封神榜,西游记。读之不禁令人绝倒。
(二)捉弄考官
有一次,严姓学台至梅州主考,李文古报名应试,有意捉弄学台,乃提笔大书云:“鳄骨大潭,广聚鱼虾之所;阴那大山,铜鼓大嶂,大开材木之源;砍南山之竹,钓北海之鱼,非鲤也,非鲫也,擗拨声其鲶呼。”(鲶与严客语同音)学台阅卷至此,喜其声调鉴锵,大加赏识,下案列为第一。后来那位学台,召李问道,上典出自何处,他说出自“敝乡”。随把阴那山,铜鼓嶂、鳄骨潭等地名,详细解释。主考才知道给他捉弄而误取了,于是大骂他荒唐,并当即将他的秀才革去。
(三)游戏文章
又一次,李文古以“古之人古之人”为题,作游戏文章一篇,最为脍炙人口。州志亦曾经将之采入艺文部。文云:“宗师大人所出题目,是孟子书中的古之人古之人。童生查得该章书中,有两段古之人古之人,不知大人所出之题,是指上面的古之人古之人,抑或是下面的古之人古之人。如果是指上面的古之人古之人去发挥,而童生把下面的古之人古之人去发挥,那就错了。如果是指下面的古之人古之人,而童生把上面的古之人古之人去发挥,也又错了。请问宗师大人,是指上面的古之人古之人,抑或是下面的古之人古之人。假使,上面的古之人古之人,童生来做上面的古之人古之人,尚不为迟。假使下面的古之人古之人,童生来做下面的古之人古之人的文章,亦不为迟。请问宗师大人,到底是上面的古之人古之人,抑或是下面的古之人古之人。”全篇数百字,无非是古之人古之人,在那里翻来覆去,读之无不令人捧腹大笑。
(四)以诗会友
一日,李文古与李二何等数人共饮,文古即提议道:“这酒令没意思,我们行一个酒会好吗?”二何点头,文古道:“那么我们出会啊!头一句要用一物件名,第二名要用一古人名,第三、四句要用‘不要’一句,第五句用‘千家诗’一句,说明不要的原因。”文古解毕,座中一人吟道:“我有一张床,送给张子房,张子房不要,为什么不要,春色恼人眠不得”。第二人吟道:“我有一把扇,送给曹子建,曹子建不要,为什么不要,剪剪轻风阵阵寒。”二何吟道:“我有一双屣,送给王安石,王安石不要,为什么不要,应嫌屣齿印苍台。”后轮至文古吟道:“我有一顶帽,送给李二何,李二何不要……”李二何当即提出抗议说:“李二何是现在的人,不是古人,所以你犯了酒令,应该罚。”李文古解释道:“李二何是明朝末年的人,现在是清初,已经过了两个朝代了,所以以古人论。”李二何为之语塞。李文古继续吟道:“为什么不要,清明时节雨纷纷。”李二何闻言,心知文古有意讽刺自己,虽然气得要命。但也无可奈何。(作者按“清明时节雨纷纷”,文古暗喻李二何不可做清朝的官。)
(五)牡丹香屁
某年的春天,牡丹盛开,香气袭人的时候,文古约了几位朋友到花园去游玩,有一位朋友说:“我们在这样美丽的花园游玩,若无佳作,何伸雅怀?”于是出个对,请文古对。他的朋友念道:“香花不美,美花不香,牡丹花又美又香。”文古随口对道:“响屁不臭,臭屁不响,萝卜屁亦响亦臭。”话未说完,大家已经笑得合口不来。
(六)真老乌龟
李文古的岳父,七十一岁做大寿的那一天,亲友上门道贺的很多。文古备了一份寿礼和一块牌匾,用红纸盖着牌匾上大部分的金字,仅露出上面的“真老乌龟”,弄得贺客窃窃取笑,大失岳父的面子。待李文古不慌不忙撕下红纸,只见寿匾全文为:“真真宰相,老老元臣,乌纱盖顶,龟鹤遐龄”。岳父便不禁转怒而喜,满肚子的气,烟消云散,转而夸奖婿郎的才学了。
(七)大不了矣
另据父老相传,李文古族中一老妇,仅有一子,才结婚数月即亡,老妇因要替儿子做齐,请李文古打一个谥法。文古即写三个字曰:“大小了”人问文古何解。文古曰:“大者不成人矣,小者不成人父,了者不成人子也。”此又足见李文古才华绝世,游戏人间,下笔成字,虽不合俗阿世,然固大有道理在也。
(八)智吻村妇
有一天,李文古同一班同学,在私塾门外乘凉,看见有一群少妇,在塾侧的李子树下谈笑。有一个同学,就对文古说道:“老李,你如果能够同那一群妇人亲个吻,我就请你吃三顿大餐。”文古笑道:“这个不成问题,请你们把大餐的钱集好来吧!”说罢,他就慢慢地走在少妇的面前哭诉道:“阿嫂!树上的李子,都给你们吃掉了,我是看守果子的,你们快给我赔偿,否则,我的父母会打死我的啊!”瓜田李下,那群少妇当然辩说没有吃,李文古却说道:“汝们如果清白,嘴里是不会有果子气味的。”少妇们听了,就齐声嚷着道:“那么请你闻闻吧!”于是文古便向着一群少妇樱桃似的口边,个个闻一下,在远的地方看起来,就好像真的和个个少妇接吻,一班同学看得不亦乐乎,个个都狂笑不已,有些还伸着大指头,向文古祝捷道:“好!好!”那班少妇却羞人答答地走了,口里却骂着“衰鬼李文古”不已。
(九)一笑不餐
李文古有一年和几位朋友,出广州游玩,租了一间房居住,那房东的女儿,生得非常美丽,仪态万千,但是对文古这班人,却艳若桃李,冷若冰霜,并处一楼,已有二月,还一言不发,彼此没有谈过一句话,一天,他的朋友对文古道:“素仰你妙计多端,倘你有本领使房东的女儿向你开口说话,那末,我们就请你吃一顿非常丰富的大餐。”文古答道:“好的,好的。”于是文古拿米煮饭,故意把锅盖盖紧,然后烧起火来,那时火势很大,火焰熊熊,不一会,水沸了,锅里的水和米,热力奔腾,沸腾涌出,饭溢出饭锅和火炉的周围,李文古只假装看不见,装痴诈呆,添炭加火,忙个不停,嘴里却大声道:“哎哟,怎么办,怎么办。”房东的女儿闻声出视,见状不觉笑出声来,并且轻启朱唇说道:“先生,不要慌,把锅盖打开来就好了!”文古闻道,喜计已成,一面抓开锅盖,一面对房东的女儿说道:“谢谢姑娘的指点,我因为初次学煮饭,所以不知道怎么弄,姑娘教了我,下次不会再这样了。”
(十)助叔娶妾
文古的叔父二何,年老无子,意欲纳妾,无奈老婆嫉妒得很,只好闷在心里。有一天问计于文古,并求尽力帮助,文古听了,满口答应,并请其叔暂时离家,作远行的准备。二何出门后,文古拿了尺到二何的家去,然后在客厅的左边量一下,右边也量一下,二何的老婆见了,觉得很奇怪,就问文古道:“你发疯吗?为什么在我的屋里左量右量呢?”文古笑嘻嘻的答道:“叔母,我不是发疯,我想叔父没有儿子,这偌大的产业,待叔父百年之后,岂不是都归我管家,归我所有吗?所以我要把房子预量一下,将来若要修整或变换陈设,心中也有个数啊!现在叔父出外远行去了,万一有什么不测,你一个妇人家,岂不是要我来做主吗?”二何的老婆听了,心中着实恼怒。文古走后,就马上叫媒婆来,托他物色一位女子,替二何娶来作妾。不久,二何回来了,他的老婆就文古的言语详细的告诉他,并说已为你叫媒婆去物色讨小了。二何宿愿已偿,深深地感谢文古。后来二何的妾妇真的生了一个儿子,当满月请客欢饮的时候,文古也来出席道贺。二何的老婆就很得意的对文古道:“李文古,现在你叔父有了儿子,看你还敢量屋不敢?”文古笑答道:“叔母,你有这样可爱的儿子,着实要多谢我啊?如果不是我假装量屋气汝一下,汝怎么肯放下醋瓮,让叔父娶妾呢?”二何的老婆听了,才知道中了文古的计,便带笑带骂,大呼衰鬼不已〔1〕。
1949年国民政府播迁来台,从此海峡两岸隔绝了40年,迄1989年才重新开启交流的大门。笔者最近曾前往原乡梅州丙村镇采访李文古的民间故事,发现《六堆客家乡土志》所记,都是大陆家喻户晓的故事。1997年春天,梅县萧纪荣先生还告诉笔者二则《六堆客家乡土志》没有收录的故事:
(一)李文古时常把“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读作“清明时节两纷纷”。
(二)尝与李二何叔喝酒,屡以叔叔饮酒要尽盅(忠的谐音)。甚至把炊煮的饭提起来,叫嚷没煮(主)了。
上两则故事,主在劝人不要事奉异族,在满清入主中原以后不要为官。另外萧纪荣先生还提及:梅县丙村镇福寿村李文古之墓,为李文古生前所设计,其中诡异之处在于必须跑下才知碑文的奥妙,或许这就是所谓的:
“案前听请书童立,峰后参天玉笔高。”
梅县汤姓女三轮车夫还告诉笔者二则李文古的故事:
(一)某私塾老师养了一只母鸭,母鸭每天下蛋给老师吃,老师遂将母鸭视为宝物。某日李文古故意将母鸭杀了置于稻禾下,并将母鸭内脏炊煮给老师吃。老师怀疑李文古捣鬼,李文古带老师去稻田看母鸭还完好。后来李文古又将母鸭肉炊煮孝敬老师,等老师真正发觉,母鸭已被老师吃光了。反正鸭肉是老师吃的,老师也莫可奈何〔2〕。
(二)私塾老师每次上茅坑解大便,都要用双手抓紧茅草丛,一日李文古故意将茅草丛弄松,老师解大便的时候掉进茅坑里。
后一则故事,笔者不但曾听屏东万峦乡八十岁的李全儒老先生说过,还在《徐文长故事》〔3〕中见到过。这一发现,应证了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扩散性,至于李文古的故事,为什么同时也出现在徐文长的故事里,则有待研究了。
第二节 李文古民间故事演变成的客家笑料剧
李文古的民间故事,随着广东嘉应州的客家移民,大约在三百多年前传播到了屏东平原,大家口耳相传。因为是大家口耳相传,也未曾有书面资料。最早的资料,还是1973年钟壬寿主编的《六堆客家乡土志》,由客家耆老记录了十则故事而已。
比钟壬寿1973年的书目资料还早,1960年有一位当时在屏东麟洛乡农会担任兽师的戴宽群先生,因为公余之暇在高雄冈山正言广播电台主持客语节目,非常有创意地把李文古的民间故事,编成说唱类型的笑科剧,由万峦乡李龙麟先生(艺名文光),扮演成李文古演唱。三十几年前,满足了广大的客家劳动人口,成为农业社会夜间唯一的休闲娱乐。可惜一位才华洋溢,把李文古民间故事颇富创意传扬在屏东平原的戴宽群先生早已作古。现在笔者再到麟洛乡农会,访谈戴先生的老同事黄先生,提及戴先生三十几年前的努力耕耘,也不胜唏嘘。笔者也曾走访万峦文光先生,据他告知三十几年前在电台演唱李文古的情形,晚上家家户户都聚集在晒谷场,大家一起收听李文古的笑科剧。(那个时候的屏东客家聚落,十几户才有一部简陋的收音机。)
笔者由文光先生处得到家庆唱片制作公司当时录音灌制的唱片,再烤贝成十集录音带,深信是研究李文古民间故事演变成客家笑科剧最原始而完整的资料,其中反映了一些情形:
(一)活泼有趣的语言:活泼有趣的语言,大概最能代表民间文学的难能可贵,也最能反映出民间文学的生命力。
笔者特别记录其中一段故事,以明白其中活泼可贵的语言:
“李文古受他的朋友古博魁(赌博鬼)之托,替赌博鬼的朋友苏净净(输光光)的儿子苏定邦(输定搬)做媒人。李文古找到张入袋的女儿张门莹(专门赢)。结果瞎了一只眼睛的‘输定搬’,娶到了‘专门赢’这位长短脚的细妹仔。男方问‘细妹仔靓吗?’李文古告诉众人:‘专门赢有目珠、耳公、有盆头,有碗公。’”
及至行娶之日,张入袋挂念女儿露出长短脚的马脚,直说:“嫁也艰辛,不嫁也艰辛”,李文古眼见生米已煮成了饭,直叫“新娘八字待人背,新郎要背新娘。”输定搬背专门赢娶亲,在乡下就成了趣谈。
在苏净净和张入袋两府的喜宴上,李文古这位自己都尚未结婚的媒人公讲四句〔4〕:
“小赖子一双目,细妹仔长短脚;
一输有一赢,人寿万万年。”
像这样活泼有趣的客家话,在整个李文古笑科剧中比比皆是。
例如:在“智吻春妇”中,李文古暗责村妇在柑园中难脱嫌疑说:“没耕田禾会大,没嫁肚会大。”另外婶婶叫李文古起床,李文古怪婶婶大声叱责他则说:“耳公没闲聊(这句客家话,意指耳朵全年无休,没有礼拜天。)”
在李文古笑科剧的对白中,很多的机智幽默都用到了文学创作譬喻的谐音及反讽的技巧,至于语言的一语双关,更令人莞尔一笑。
(二)多元美妙的音乐:因为台湾特殊的历史命运,表现在李文古笑科剧中的音乐,不管演唱或配乐都呈现多元的风貌。其中有客家古老山歌,也有日本神攻进行曲,还有1950年代的国语流行歌曲。尤其演唱者用日本流行歌的曲调,唱李文古的故事,真的是脍炙人口,譬如李文古小时放牛的情形不只动听,还十分鲜活有趣:
“记得等俩个人,还小掌牛掌到大。日头落山,牵牛入水,等都沉入水中寻趣味。”
(三)机智中有教化:传说中的李文古,原系充满机智滑稽的人物。其中表现在作诗对中,当然富涵了益智的教化功能。譬如先生要李文古作对:“白花不香,香花不白;牡丹花又香又白。”李文古作诗曰:“响屁不臭,臭屁不响;连环屁又臭又响。”甚至先生作谜语说:“么介(什么)圆圆,日日光;么介圆圆,夜夜光。”李文古则答:“日头(太阳)圆圆,日日光;月光(月亮)圆圆,夜夜光。”
在李文古笑科剧的唱词和对白中,有许多还是用了七个字的教化歌:“做人首先要如何?做人先要学贤良。”
(四)表现了客家生活:在演唱和对白中表现了三十几年前台湾客家农村的生活。像李文古的叔父李二何娶北部客家人,就说“台北细妹仔嫁南下庄”,而整部笑科剧中,场景都在李文古的学堂和田丘当中发生,这是客家人不论老嫩大细,男女老幼都熟悉的场景题材。用熟悉的语言或流行唱腔,说唱农村农妇,学堂男女,其受人欢迎的程度就不言而喻矣。三十几年前,屏东平原盛产的香蕉,只是销往日本,留一根偷吃都不行。在李文古民间说唱中,反映了农村夫妇的辛酸,在幽默的对白中,令人听了笑出眼泪。
(五)穿插了趣味的情节:民间故事只是一则一则单一的故事,改编成笑科剧以后,往往穿插了引人入胜的有趣情节。像李文古帮李二何叔父娶妾的故事。民间故事只是指明李文古以聪明激将婶婶,使婶婶同意李二何娶妾而已。变成了笑科剧,就可以发展成为李二何一妻一妾,非但没有享到齐人之福,反而变成家犬不宁的情形。
《李文古笑科剧》在屏东平原扩散传扬的结果,使李文古在屏东客家聚落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么讨好的人物,在客家人南北互动的过程,十几年前新竹地区也流行了由黄义桂编剧,用海陆腔客家语演唱的不同版本笑科剧。〔5〕
1992年广东电视台播放李文古笑科剧,笔者曾赴广东梅县走访编剧家李树坚先生,李先生认为李文古笑科剧的意义是:①客家智慧的代表;②李文古不寻官位而又有才华,是客家人硬颈的表现;③充分的幽默感,具有群众的魅力,是十足的大众的文学。
第三节 李文古对屏东客家民间文学的影响
中外文学史的流变,可以说先由民间文学发展演变而来。以中国文学的《诗经》来说,是二千五百多年前黄河流域的民歌。《楚辞》则是长江流域民间故事及宗教仪式唱词的整理。假若不是经过孔子删订《诗经》,不是屈原、宋玉、景差等人的《楚辞》,后代人们可能就会失掉了中国文学灿烂的花朵。北宋淮安大盗聚集梁山泊打家劫舍的故事,后来到了元代由施耐庵完成了中国第一本章回小说《水浒传》。
从上面的观点,看待李文古的客家民间故事,再发展为丰富饱实的客家民间文学,将是传扬客家文化的正确方向。李文古的民间故事,由原乡传到屏东平原,经过笑科剧的散播,是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的。尤其屏东平原在台湾三百多年的开发过程中,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物富民丰。高屏六堆地区的客家聚落,是可以传承客家文化的好地方。
从李文古的民间故事,到李文古的笑科剧,深刻影响客家民间文学,迄今在屏东平原至少可以见到:
(一)谜语、童谣、谚语:屏东平原目前流传的谜语、童谣、谚语,有许多都类似模仿李文古的机智故事而来。譬如:
(1)谜语:“两公婆,比比坐,伊伊喔喔,尽高毛”。(猜一物)两公婆:两夫妻。比比坐:坐在一起。伊伊喔喔,客家话的状声词,开门的声音。尽:很的意思。高毛:很令人讨厌。(答案:门。)
(2)童谣:“月光华华,点火喂猪母,猪母不食汁,背铳仔打罗臂,罗臂仔尾钉钉,背铳仔打先生,先生翻那转,食到一粒烧屁卵。”
(3)谚语:“大锅唔前滚,细锅咆咆滚。”
意指当事人不急,旁人乾着急。另也有一种解释:家中老大尚未言嫁娶,老么却急着谈婚嫁。
以上这些谜语、童谣、谚语,不论句法与智慧,都可以从李文古的故事中,尤其是李文古的笑科剧中寻出脉络。
(二)机智故事的再创造:李文古民间故事里头许多机智而幽默的故事,可能将成为屏东六堆地区客家民间文学创作的泉源。笔者听长治乡火烧庄邱明恭先生唱他父母从小教他的童谣:
“乌廖哥,乌唆唆,掌牛仔。
你的牛呢?卖掉了。
钱呢?讨妻子了。
妻子呢?生孩子了。
赖仔呢?(孩子)掌鸭子了。
鸭仔呢?生卵子。
卵呢?煮给人客吃了。
人客呢?去屙尿了。
尿呢?拿去淋花了。
花呢?结子了。
子呢?尖油了。
油呢?点灯盏火了。
灯盏呢?‘Kei’坏耶。”
笔者记得年幼时,也在客家聚落看过耍把戏班演唱的故事,大意如下:
清末客家庄万峦赤山仔有平埔族庄,其中有一平埔富有的人家为儿子完婚。他看到客家人做喜事贴门联,虽然不认识汉字,却觉得很好看,就央请客庄的写字先生写好拿回家贴。这位写字先生怕平埔人贴错了,特别跑过去看,只见入门左右贴错了顺序为:“清风明月”、“紫气东来”。写字先生还认为左右对调没关系,再进入客厅门口贴的是“六畜兴旺”,写字先生呆住了,平埔族人却说很好看。再进入看猪舍贴的是“琴瑟和鸣”,夫妇新房贴的是“五味具陈”。〔6〕
以上第一则童谣和第二则的民间故事,虽不是李文古故事的翻版,仔细思量其机智和幽默,不就是李文古民间故事的再创造吗?笔者走访文光先生,听他唱李文古笑科剧,他顺口唱了二句山歌仔:“爱听山歌唱你听,莫嫌山歌莫嫌声。前生吃到鸭公肉,今生唱出鸭公声。”其中每句七字押韵以外,还用了鸭公声譬喻自己唱得不好,机智幽默仿若李文古就在眼前,文字的鲜活韵味更不在话下矣。
至于机智故事的创造,屏东客家聚落流传了更多类似李文古故事再创造的例子:
(一)耙灰老牛
头摆有一位农夫,从后生劳碌做到老,好不容易要做“上寿”的大生日,许多亲友都来祝贺并拜寿。老农夫的女婿为了祝寿,就做了一块大牌匾挂在客厅正中的墙上,老人家不识字,看到牌匾就很高兴,可是在座的亲友识字的,看到匾的字都偷偷暗笑,老农夫觉得很奇怪就问其中一人,这牌匾到底写的是什么字?被问的客人只好老实地讲:“这四个字叫‘耙灰老牛’。”老农夫一听勃然大怒道:“今天我是寿星公,怎可说我是耙灰老牛,难道笑我一生像牛做到老吗?”他的宝贝女婿马上向前对岳父大人解释:“寿星阿爸莫生气,静静听我讲四句,您就会瞭解这匾的含义了。”接着下来女婿就“讲四句”:
耙来耙去谷满仓,
灰粉土墙两面光;
老人年年添福寿,
牛羊放出满山冈。
“您听看看这‘耙灰老牛’,有伙食、屋舍好、人长寿、头牲多,这不是您老人家勤俭持家最好的写照吗?”
老农夫一听这四句,马上由怒转喜,很高兴地接受亲友的祝寿,并且看着牌匾连声说好。
(二)做诗对
明朝年间,有一位读书人,家里贫穷,但努力用功读书,资质不错,于是在科举那年参加考试。由于家里穷,必须向人借钱上京赶考,终于如愿,谁知在路途上遇到大风,躲在山脚下的一间茅屋,等到没风时,才出发。谁知到了京城,考试已经结束,大家都散去,他一想:“家中没钱,上京赶考的费用全部都是向人借的,现在考试结束,要三年后才会举行,我现在拿什么还人家?”结果,人就昏过去了,主考官把他救醒,问他:“人家都赶得上考试,为何你没有赶上?”他说:“上天阻挠,并不是我赶不上,是因为在半路上遇到大风,为了躲避大风,耽搁时间才会赶不上。”
“那好,我现在准你考,我出题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写一首诗。”
他拿了笔就写:“一去二三里,村庄四五家,高楼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喔,写得好,那就把一个县官的位子给你。”
他不用考试就得到官位了。
总之,李文古的机智诙谐、视富贵如浮云的故事,在梅县《丙村镇志》,及钟壬寿的《六堆乡土志》中,也不过寥寥十几则而已。到了《李文古笑科剧》已发展出情节更多的故事,在屏东平原经过大家的口耳相传,创造出更多的民间文学,成为台湾珍贵的客家文化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