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湾客家“伯公”民间传说故事探讨
摘要
“伯公”是客家人对土地公最普遍的尊称,也是与台湾客家地区百姓关系最亲近的神祗,流传不少与他为题材的民间文学作品。其中台湾客家“伯公”民间传说故事更是因“俗”而“真”,最能展现质朴的一面,极具特色。以往对于“伯公”的研究多偏重于信仰文化或“伯公祠”的建筑等探讨,就“伯公”民间传说故事的研究较少触及。因此,本文就台湾客家“伯公”民间传说故事加以搜集汇整,并分为“伯公”前身的由来、“伯公”的神格职务与神威、“伯公”与客家庄的开发以及“伯公”与“伯婆”四者,加以探讨;同时,尝试发掘此类民间传说故事里所呈现台湾客家文化的内涵与特色。
一、前言
“伯公”由于有着普遍而深远的民间信仰作基础,所以成了民间口头文学中十分活跃的一个艺术形象,流传不少与“伯公”为题材的传说、故事、歌谣、童谣、谚语、笑话、歇后语等等民间文学作品,可以说俯拾可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伯公信仰的普及,与伯公民间传说故事的流传深远息息相关〔1〕,台湾客家伯公民间传说故事中,有关伯公灵验的情节,百姓往往深信不疑,让他们在信仰上更为坚定与虔诚。
刘守华在《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云:“流行于民间口头的土地神故事,其内容形式多姿多彩,有许多并不表现严肃的宗教信仰,而是巧妙融汇种种世态人情或生活情趣,积淀着人们长时期形成的文化心态,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2〕台湾客家伯公民间传说故事不仅如此,更是因“俗”而“真”,最能展现质朴的一面,极具特色。本文就台湾客家伯公民间传说故事加以搜集汇整,取材包含台湾客家民间传说以及狭义的民间故事。故事的发生或流传区域,以台湾北部桃竹苗、中部东势邻近客家乡镇以及南部六堆〔3〕等三个地区为主。故事的来源主要是台湾省各县市乡镇所采集客语故事集以及相关文献记载;如属文献记载之民间传说故事,则根据内容情节,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即予收录:一、故事的主角是台湾客家人。二、故事来自台湾客家人主要居住地区。三、故事内容情节与台湾客家习俗、语言等有关。至于与伯公相关的台湾闽南语民间传说故事,以及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必要时亦随文加以援引比较。
本文重点在探讨台湾客家“伯公”民间传说故事的情节内容,分为:伯公前身的由来、伯公的神格职务与神威、伯公与客家庄的开发、伯公与伯婆四者加以阐明。并将台湾客家伯公民间传说故事,依其标题、内容提要、流传地区以及出处各项,列表附录于文末。
台湾六堆地区美浓伯公的基座仿如坟墓,却不是用以供奉祖先,这是台湾客家伯公在形式上的特色;而台湾客家伯公民间传说故事中所蕴涵的台湾客家文化内涵特色,则是本文所极思发掘与探究的。
二、概说
(一)土地公
土地崇拜是原始初民自然崇拜一部分,而“社”就是土地神。也是泛指有关土地崇拜的原型,在早期仅是对于大地之母的崇拜,还未发展到具体的形象,到后来为统治者所引用才有了定制。〔4〕并从原始的土地崇拜演变成两个方向,一是与神话人物“后土”结合,使“后土”成为大地之神和民间的守墓者;另外一方面在民间发展为地方的守护神土地公。土地崇拜发展到这一阶段,自然崇拜的性质已渐渐消失,转化为具备多种社会职能的地区守护神信仰,人格化的倾向也因此发生。
《周礼》:“二十五家置一社”,每社立社坛一所,以祭祀本方土地神,这就是最早的土地公和土地公庙。而《诗经•小雅》:“以我齐明,与我义羊,以社以方。”这里的社祭即是指祭田野中的土地公。在台湾上百种神祇之中,土地公是最不受地域的隔阂、种族群体的限制,能够为大多数人所共同涵容接受,成为信仰最久流布最广泛的神祇。
(二)台湾客家“伯公”
“土地公”又有“土地”、“土地神”、“土地爷”、“福德爷”、“福德正神”、“土地伯公”、“伯公”等称号。而其中“伯公”是客家人对土地神最普遍的称号,据大陆闽西客家地区老农说,“伯公”是封号(中国古代爵号有公、侯、伯、子、男之目),也是敬称(老伯伯、老公公均是对老者的敬称)。〔5〕在台湾客家地区“伯公”,更是对土地公最普遍的尊称,例如在苗栗公馆有土地公庙联文云:“东片乃四方首,伯公为福地神”、“神道宽宏神意重,伯公显赫伯婆灵。”〔6〕。而“伯公”崇拜更是随处可见,即使是座落在偏远的南投县国姓乡北山村亦有伯公祠;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典型的客家散村的伯公祠,有一块“轮流烧香牌”,村民只要拿到这块烧香牌,就好像当了一个星期的烧香值星官,每天早晚负责到伯公祠烧香;不仅延续伯公祠的香火,也成为维系村民感情的方式,可见伯公受客家乡民爱戴的程度。〔7〕
黄秋芳《台湾客家生活纪事》其中对“美浓伯公”的描写最为生动:
“(美浓伯公)这个基座,形式上虽然仿如坟墓,却不是用以供奉祖先,而是敬奉着与台湾山区生活信仰关系密切的土地公(就好像沿海地区的守护神即为‘妈祖’)。土地公之于客家人的意义更甚于福佬人,他们称土地公为‘伯公’。感觉上,也就是一个家族中最具有威权魄力的长房代表人物,决定一切,却也同样地为了大家,承担一切。原来客家土地伯公的形貌,真正和土地亲近在一起,然后,在生活的固定秩序里,虔诚亲密地唤之为‘伯公’,视之如‘伯公’,感觉上,也就是家族中其有绝对威权的长辈,护佑着整个家族,甚至整个乡里。”〔8〕
伯公的造型大多是身材肥胖短小、银发白须、手拄拐杖、满面笑容的造型,不像一般神明威严、肃穆。而早期的伯公祠则普遍简陋矮小,家徒“三壁”,没有庙门,只在墙壁上大书“福神”二字,或仅写“神”字,顶多只供一个长方形的神位。〔9〕他是众神之中最基层的神祇,尽管地位卑微,但是慈善可亲,终年守护着人们的家园,聆听百姓的心声,庇佑着他的子民,在台湾客家民间是与平民百姓最接近的神祇。举凡是地方宗教信仰、节庆活动,都会迎请当地伯公参与;庙会绕境游行是由伯公担任前导开路;建醮、庙会、丧葬、做法事、牵亡时伯公要“列席”〔10〕;民众乔迁入厝、嫁娶、做弥月也都不忘禀告伯公。
(三)台湾客家“伯公”传说故事
伯公是台湾客家地区与百姓关系最密切的神祇,有着普遍而深远的民间信仰作基础,所以成了民间口头文学中十分活跃的一个艺术形象,而流传不少与他为题材的民间传说故事。刘守华认为:“就民间流传的土地爷和灶王的传说来看,其最突出的特点可以说是更‘俗’。”〔11〕以伯公为题材的民间传说故事,更是因“俗”而“真”,最能展现质朴的一面,读过的人都会被它深深的吸引,因此,流传广泛而久远极具特色。另一方面就其内容而言,属于台湾神明传说范畴的台湾客家伯公传说故事“是以现代社会的文化形态为背景,其思维的方式相当多元,其神明的世界也十分复杂,有来自神话的神界故事与神界图景,却添加不少后代的文明意识进去,使得原始的神界图景与现代社会结合,产生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12〕
台湾民俗学家林衡道云:“台湾的民间传说,大部分是将大陆之民间传说完整的移植过来,世世相传而保持于不坠。但其中不免也有以大陆民间传说,特别是以福建的民间传说为其原型,加以本地的自然风物、历史事象、民情风俗改编而成的亚型、变型。”〔13〕综观本文所收录之卅余则台湾客家“伯公”传说故事,固然与大陆客家原乡有其渊源,但是亦带有浓烈的台湾客家本土色彩,蕴涵丰富的地方特色。就内容情节而言,大部分在台湾其他族群的传说故事中难以见到。(台湾客家“伯公”民间传说故事表如附录)
三、伯公前身的由来
土地公前身的传说,在文献上最早的记载是蒋子文,据说在三国吴时成为钟山的土地庙。〔14〕另历代有许多关于土地神是由人转化而成的传说,例如《铸鼎余闻》卷三:“今世俗之祀土地,又随所在,以人实之。如县治则祀萧何、曹参,翰林院及吏部祀唐韩愈,……俱不知所自始。若临安太学祀岳飞,则因其故第也(见宋史《徐应镳传》)。湖州乌镇普静寺祀沈约,则因寺僧本祀约也(见《夷坚志》),若此者不一而足。”〔15〕以有功德者死后成为土地神。
有关台湾民间对于土地公前身的由来传说,根据《台湾汉民族的司法神》一书分为后土、义仆、杀蛇者、地方官及其他五大类传说。〔16〕其中最普遍的传说有二,一说是周代一位官员的忠仆张明德,因背负少主人赴任所会见其父,途中遇大雪,脱衣护主而遭冻死,上苍感念其忠义,故封为土地公。另一说是张福德生前乐善好施造福乡土,死后受玉帝册封为土地公。〔17〕台湾客家伯公前身的由来传说故事则可分为三类:
(一)伯公是凡人
流传在台湾苗栗县大湖乡的《十八罗汉》〔18〕及桃园县杨梅镇《十八罗汉与伯公的由来》〔19〕台湾客家传说故事,内容大同小异,但以《十八罗汉》所采录的内容较为完整,故事叙述:“吴某前世欠亲家林某的钱转世为牛偿债,由于渡化十八位强盗成为十八罗汉,变为神,亲家林某夫妇则成为田头土地公。”
而《十八罗汉与伯公的由来》故事叙述:“秀才前世偷折陈德福三串稻穗,转世为牛偿债,渡化十八位强盗成为十八罗汉,陈德福成为伯公,至于秀才的下场为何?并无交代。”故事中生前作恶今世变牛受苦的情节,实蕴涵佛教因果报应思想。至于《十八罗汉》传说故事所叙述:破坏庄稼将会受到惩罚的情节,其所蕴涵的教化功能,应是源于客家人“勤俭朴实”的族群性格。〔20〕
两则故事中对于成为伯公的“亲家林某夫妇”、“陈德福”等人着墨不多;只知道“亲家林某夫妇”是行善之人,在吴某生前没要他还钱,吴某死后转世为牛,亦善待他〔21〕。至于“陈德福”则是在最后“因年迈走到田边就死亡了,得到这块田者,为感念“陈德福”而在田中设伯公来祭拜。”由此可知成为伯公的“亲家林某夫妇”、“陈德福”等人并无显赫的功德,只是宅心仁厚行善的凡人而已。也就是《左传》庄公二十一年所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所列(诸神与人)131《十八罗汉的来历》型,流传于浙江一带,主要在解释十八罗汉的来历,只是并未说明那些渡化者(猪、驴、牛),与周遭人物的结局,因此与伯公前身的由来无关。〔22〕惟其情节单元发展与台湾客家的《十八罗汉》与《十八罗汉与伯公的由来》两则传说故事十分相近。
另一则《田头伯公的由来》台湾客家传说故事内容叙述:“太白星君带领九个练仙术的凡人登上高山,八人从山顶跃下得道成仙,其中一人怕累担心摔死坐在山脚下,变成一块石头,成为田头伯公。”〔23〕值得注意的是前后三则故事在叙述伯公最后成道时,都必须经过从山顶(或悬崖)跃下的试炼,才得以解脱变化成神,而《十八罗汉》与《田头伯公的由来》两则故事,同样都是描述凡人因为心中害怕,不敢尝试从山顶(或悬崖)跃下,因此无法成为神格位阶较高的神仙,只能变为伯公。
(二)水鬼变伯公
“渔夫和水鬼”的故事,在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列为(诸神与人)132《渔夫和淹死水鬼》。〔24〕金荣华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一)里列为776《落水鬼仁念放替身》及776A《渔夫义勇救替身》两种类型。〔25〕而刘守华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中,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渔夫和水鬼”故事作解析。就他已知当代所采录的文本达八十多例,又从古籍钓沉得二十多例,可见这是中国鬼故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26〕此类型故事在台湾流传十分普遍,在客家传说故事中亦可见到〔27〕。
“渔夫和水鬼”故事情节偏重在解释水鬼为何成为城隍,通常是:“心存善念的水鬼帮忙渔夫打鱼,被渔夫泄露拖人下水的天机,但水鬼心中不以为意,牺牲自己脱离困境的机会,最后被升为城隍。”惟流传在台中东势的《水鬼变伯公》传说故事〔28〕与屏东内埔的《水鬼的故事》〔29〕,两则台湾客家传说故事的结局都是水鬼变伯公而非城隍〔30〕,其中《水鬼的故事》发生在屏东内埔,水鬼听从铁匠老陈的劝告,一心向善最后成为伯公:
那一天晚上,老陈回家来的时候,水鬼很生气地来到老陈家里,向他理论:“你为什么妨碍我的工作呢?”老陈说道:“老鬼我是这样想的,你在水中生活,当然有很多辛苦的地方,有种种的不方便,这我是知道的,可是你要知道,我们陆上的生活也有种种的困难,当然也有很多辛苦的地方,你们有辛苦,同样地,我们也有辛苦,那么你又何必勉强要来陆上住呢?水陆都是苦的世界,你为什么不好好在水中生活呢?还是每个人住在各自原来的世界好,我在陆上积善行,你在水中积善行,这才是超拔苦难的方法,你我俩如果能耐烦去修善的话,我想玉皇上帝也会救着我们的,你想怎么样?”
鬼头听了老陈的一番话,也觉得有理,就回到水里去了。后来鬼头在水中救着溺水的人,帮忙渡竹筏的人们等,做了很多的善事。后来,玉皇上帝知道了鬼头的善行,竟给他做当地的土地神,那个助人为善,功德更高的老陈,也叫做了城隍爷的候选人了。
刘守华在论及土地爷由来的故事时,认为水鬼被封为土地爷,这种“死于非命的鬼魂到了一定期限可以寻找‘替身’,从沉沦中超脱出来,这自然是一种迷信说法。人们却借用这种说法作背景,编织出了一个颂扬舍己救人的美德故事。主人公不忍心以他人的沉沦来解脱自己的苦难,而是以自己承受苦难来成全他人的幸福,内容感人至深。”〔31〕
吴永章在《客家传统文化概说》中认为客家地区的水信仰表现时,认为其中两种具体的表现,是在河溪池塘旁祭祀司水的伯公与流行“水鬼”的传说。他说:“客家人认为,由溺水而死的人会变水鬼。水鬼要返胎重新来到人间,必须作祟,寻找新的溺水者作为替死鬼。”〔32〕因此,水鬼尽管是狰狞恐怖的厉鬼,只要他心存善念,仍可成为和蔼可亲的伯公,而不一定非要成为严肃的城隍。台湾客家民间传说故事“水鬼变成伯公”的情节,应是结合了客家的“水鬼”传说。
伯公与水鬼这两者善与恶典型相对角色的转换形态,实在耐人寻味。在道教诸神之中,城隍的神格位阶高于土地公,惟传说故事中助人者与被助者、渡人者与被渡者,两者之间的功德孰高孰低,水鬼成为土地公或是升为城隍的结局,则是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由讲述者与听讲者各自决定。
(三)鲤鱼伯公
《鲤鱼伯公的故事》是流传台中县东势镇的台湾客家传说故事,十分具有地方特色。故事情节叙述:“东势大甲溪的宝物(两尾金鲤鱼、或金螃蟹与金扁担),被外国人(荷兰人或英国传教士)取走,因而发生河水倒灌,割裂了两边护岸。乡民的砌建形似鲤鱼的石崁护坡后,就不再淹水了,因此盖了鲤鱼伯公庙加以敬拜。”〔33〕鲤鱼伯公目前位于东势镇东安里,现已重建新庙成为“永安宫”。
土地信仰是属于自然崇拜,“鲤鱼伯公”是结合自然物(水、石头)与动物(鲤鱼)崇拜的民间信仰;也是渊源于远古社与社石,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相互交织、汇为一流的结果。〔34〕村民因为发现紧邻大甲溪的所砌建的石崁护坡,形状很像一尾大鲤鱼,尤其栉比排列的石头,与鲤鱼的鳞片宛如一致,令附近居民啧啧称奇,遂于鱼头部位安置神位,供奉“伯公”。〔35〕也因此产生了多彩多姿的传说故事。
台湾客家伯公前身的由来的传说故事分为三类,与《台湾汉民族的司法神》五大类的传统说法不同,值得深入探讨。台湾客家伯公的前身是宅心仁厚行善的凡人;而心存善念的水鬼变成伯公,除与伯公职司治水有关外,则是融合流传于客家地区“水鬼”传说的结果。“鲤鱼伯公”这种渊源于远古社与社石,结合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的民间信仰,在台湾客家村落获得印证。
四、伯公的神格职务与神威
伯公在神界中属于基层神祇,虽然神格位阶低,但是职务繁杂,为了满足百姓的要求和期望,往往需要运用智慧做到有求必应。然而伯公面对为非作歹者,必要时仍会显灵发威给予惩罚。
(一)伯公神格位阶低
台湾宜兰地区流传一则传说,杨士芳在考取进士之前,每次在地下田跪地除草时,前方石雕的土地公都会起身回避,因为土地公只是人间的村里长,而进士相当于民间信仰中的王爷,土地公当然承受不起进士的跪拜。〔36〕又传说古时有功名的官宦人家,是不让土地公进屋的,因为他位卑职小,主人进出他都要打拱。〔37〕客家民间传说故事《十八罗汉》中讲述者云:
客语:田头伯公一般较细,佢兜唔系玉旨封介,系一般人安介。
语译:田头土地公比一般的土地公小,他们不是玉旨封的,是一般人取的。〔38〕
早期的客家伯公庙是不塑像的,只有一块石板上刻个“福德正神香位”或“福神”等字,〔39〕可见伯公不仅神格位阶低,居处更是简陋。
由于伯公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也因此往往成为村民揶揄的对象。在客家民间文学中有不少与伯公有关的歇后语,例如:“雷槌打伯公——搅神”、“水浸伯公——良辰(凉神)”〔40〕“伯公翻跟斗——赞成”〔41〕、“伯公跌落水——凉神”、“伯公翻崩冈——赞成(碾神)”、“泥伯公过河——自身难保”〔42〕、“鬼打伯公——无法无天”等等,十分有趣而传神。
《客家旧礼俗》记载一则流传甚广的《土地伯公地下坐的来历》客家传说故事云:
明太祖有一次扮成百姓出外旅游,在酒店里遇到一位监生,就同他一起饮酒,当时酒店十分热闹,已经没有座位,太祖看到有座伯公坛,就将伯公移到地上,并对他话:“你暂时让位给我坐。”他和监生两人就面对面坐下来饮酒。太祖问监生家住那里?他回答住在重庆府。太祖就出对联要他对:“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监生回答:“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太祖十分欢喜,两人走出酒店以后,店主再将伯公移回座上。那天晚上就梦到伯公对他话:“皇帝要我坐在地上。”店主正在十分疑惑时,就听到皇帝召见昨天一起饮酒的监生去做官。因此,他才知道把伯公移到地上,在那里饮酒的是明太祖。今天各地伯公,很多都坐在地上,就是这样的由来。〔43〕
在民间传说中一向认为皇帝是天上星宿下凡神格高贵,自然未将伯公看在眼里,而随意加以差遣。但是同样属于“土地伯公地下坐”类型,流传草屯地区的《嘉庆君与北投土地公》闽南传说故事,则有不同的结局,故事中的土地公最后显灵要皇帝将他请回神座上,情节叙述:“草屯镇北投里庆宫原为一小土地公庙,嘉庆君游台湾曾在该庙过夜,把土地公请到供桌下,自己睡在供桌。第二天忘了将土地公请回去就走了,但走了半天,却走不出去,才想起来,又回去请土地公上桌,才顺利上路。”〔44〕
在台湾客家祭拜祖先的祠堂祖宗牌位下,通常会立一小石碑,两旁贴着红纸,对联上通常会写:“福与土并厚,德配地无强。”字样,这就是客家人独特的信仰“土地龙神”,也是“伯公”的一种,在闽南人的家中则极少见到。《土地伯公地下坐的来历》传说故事,或许可以作为民间设置于神龛下的伯公(土地龙神)有关来历的一种解释。而《嘉庆君与北投土地公》传说故事显然是信徒就故事内容加以延伸,附会嘉庆君游台湾的情节,披上台湾本土色彩,塑造一个完美的结局,以符合信徒们的期待。
身为地方小官的伯公,对于自己神格位阶低亦有深刻的瞭解,在许多场合往往必须委屈求全。《伯公出巡》台湾客家传说故事叙述:“贫困夫妻无钱买鸡、鸭当祭品,两年都用毛蟹拜伯公,不巧都获得好收成。第三年仍用毛蟹拜伯公,伯公十分不悦,乃前去家中瞭解,正巧听到他们在使唤灶君爷(与家中长工名字相同)去舂米,伯公自认比灶君爷官位小,误以为主人是何方大神招惹不起,急忙离开。”〔45〕
《伯公赔柴刀》台湾客家传说故事情节叙述:“不讲理的男子,要伯公送他种在伯公祠后的竹子,结果掷出站得直直的茭子,于是男子连砍了三支竹子,还要伯公赔他砍坏的柴刀。伯公只好威胁捡走柴刀的人,赔一支新的柴刀,好还给那个不讲理的男人。”〔46〕故事中十分为难的伯公,只得用威胁的手段警告捡走柴刀的人,如果不赔柴刀病就无法痊愈,逼迫他赔还柴刀,任由这个不讲理的男人予取予求,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充分表现出伯公的无奈。
(二)伯公有求必应职务难为
伯公虽然神格位阶低,但是“村里杂七杂八的事土地公都管”〔47〕,对于百姓的要求和期望,往往必须做到有求必应十分难为。台湾客家传说故事有:《伯公伯婆》、《大家都畅(欢喜)》、《皆大欢喜》、《四只猪头共下(同时)得》四则故事〔48〕。叙述四个信徒基于本身的需要,祈求伯公能够风调雨顺,惟所提出的要求各自不同,乍看起来难以处理,但最后仍为伯公伯婆机智的化解,满足了四个信徒的愿望,可以说是真正的有求必应,情节内容如下表:
故事名称 信 徒 要 求 实 现
《皆大欢喜》《大家都畅(欢喜)》
张三(船夫) 东风一阵(蓬)
李四(果园老板) 不可起风大雨
酱菜店店东 大好日
村长 普降甘霖 解决难题者:伯公
方法:小小东风溜河沿,千万莫进果木园;半夜三更下大雨,由晨至末大晴天。
《伯公伯婆》《四双猪头共下(同时)得》 耕田(种麦)者 天公落雨
烧缶(陶器)者(或卖丁香鱼者) 日日出太阳
行旅人(或架帆船者) 去海外求起北风
行旅人(或架帆船者) 返乡求起南风 解决难题者:伯婆
方法:日里晴来晒碗胚,夜里落雨润禾胎;上书南风下书北,四双猪头共下得。
这一类型的故事在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被列为AT1830型“各人祈求的天气不同,女神尽皆赐予”(她答应向她祈祷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给各种不同的天气),金荣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则列入(其他宗教神仙故事)829型“有求必应”〔49〕,是一则流传地区广泛时间久远,十分著名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的故事。在所收录的四则客家民间故事中,对于难题的解决者,不仅是女神伯婆,也有男神伯公。他们运用智慧凭藉神力化解难题,这些都是属于机智人物的故事,不仅在说表现伯公、伯婆的平易近人有求必应,同时也将他们塑造成反应灵敏、智慧超群的神祇。
然而伯公如果做了错误的许诺,也可能伤害到自己。在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物种和人类的起源)78《鸡和土地神》:“土地神劝鸡从天上到人间来,在那里它会受到很大的尊重。由于这一错误的许诺,土地神失去了他庙上的瓦顶 ,但是鸡被当做了祭品。”〔50〕可见神仙也有“言多必失”的困扰。值得一提的是流传在新竹县新埔《赌徒状告土地公》的台湾客家传说故事:
笔者于一九二九年,在今新竹县新埔听闻如下之事。约五十年前,张星奎先生到新埔庄入口的土地公求援,希望让他赌博得胜,而得土地公的允诺,他喜孜孜地赶往赌场,不料,竟然输了。因此,张先生对不守诺言的土地公极为愤怒,而往新竹城隍庙告状。此时,土地公十分困窘,于是托梦给庄内某位居民,要求援助。因土地公博得庄民同情,才能幸免脱罪。但是,由于张某触怒土地公的神威,以至断了香火。〔51〕
伯公通常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但在这则故事中却是扮演被告的滑稽角色,显现出十分笨拙与无奈,充分表达乡野小民的叛逆心声,也印证故事母题与信仰之间互相“转化”的关联形式。〔52〕显然有求必应的伯公,如果太迁就信徒的要求,允诺过于浮滥,亦可能产生难以善后的尴尬场面。《清水镇闽南故事集》(二)所收录《土地公的故事》,亦有类似的情节,同样带有深刻的嘲讽意味,惟结局不像《赌徒状告土地公》故事充满暴戾之气:
有一个穷人,辛苦赚钱买了一个花瓶来答谢福德祠,在当时农业社会里,那个穷人也不识字,没有在花瓶上写明是谁答谢的,有一个富家子弟就说:“你这穷人那有办法买这花瓶,我是有钱人,才买得起。”喔!这穷人很生气,一股无名火燃烧起来,说:“不然请土地公来主持公道。”掷筊杯的结果,土地公竟然说是有钱人答谢的,和这穷人无关。这穷人非常地生气,有一天,他一想到这土地公,愈想愈气,就将这花瓶打破,同时,把土地公神像丢到外面 ,然后放火烧这福德祠。烧完之后,大家议论纷纷,说:“啊!真灵,福德祠发生火警,这土地公还会跑出来。”后来这福德祠越盖规模越大。〔53〕
(三)伯公的神威
和蔼可亲的伯公通常有求必应,能为村民消灾解厄,帮助有福之人,但是仍有严肃的一面。俗话说:“得罪了土地公,连鸡鸭都养不活。”也就是指尽管伯公神格位阶低,但是他职掌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密切,所谓“不怕官,只怕管。”百姓还是十分敬畏他。何况他是阴神,一般人迁新居或婚嫁时,仅予祭拜告知而已,通常请别的神到家里来坐镇几天,鲜少请土地公来。〔54〕
《苗栗县客语故事集》收录《十八代都穷的阿穷变阿富》与《太阳偏和枝无叶》两则传说故事,分别叙述伯公将财富与好风水留给有福之人〔55〕。对于生性仁慈宽厚乐善好施者,伯公则给予资助,借着他去帮忙更多的人。《美浓清山老屋白马名家的传说》台湾客家传说故事:
宋阿昌先生夫妇便亲眼看到此种情况,才知道,原来是一匹白马来喝水吃番薯的,甚觉惊异。隔天清晨,宋先生夫妇便到竹林察看白马的踪迹,到处遍寻,结果连个蹄印也没看到,更没有看见白马,连续找了几天,也没看见白马,却在竹林里那天白马消失的地方发现了一块很大的石头伯公。夫妇俩想,这样的一片竹林,不可能藏着真正的白马,这匹白马可能是一个精灵,以白马的形象表现出来,表示这片竹林里,藏有金银宝之类的宝物。回家之后,夫妇俩便办妥三牲祭品,向石头伯公焚香祭拜,并请求石头伯公以跌茭为凭证,准许他们在石头伯公附近挖掘,查看是否有金银财宝,经过虔诚的祭拜后,就跌茭请示,结果连续三次都顺茭,夫妇俩甚觉欣慰,三次顺茭表示石头伯公已经准许他们挖掘。
于是宋阿昌夫妇就在伯公附近挖掘,果然在三尺深的地方,便发现一个陶罐,罐子里面装满了金块、银块,使得宋阿昌夫妇骤然间发了一笔大横财。宋阿昌利用这些金银做本钱,去做生意,年年如意发大财,成为当时美浓的首富。由于宋阿昌生性仁慈宽厚,每年均拿出大批财物救济贫穷者,并作各种地方上的慈善事业及公益事业,例如在许多交通要道上设立茶亭,每天雇人挑茶水到茶亭,供过往路人歇脚、纳凉、喝茶。〔56〕
对于因利欲熏心误入歧途者,伯公也会适时予以开导唤其回头。《结拜的故事》台湾客家传说故事叙述:“两个同年长工年终结伴反乡,其中贪心的长工因缺钱欲杀同年,经伯公现身劝解后,终于让他放下屠刀不再冤冤相报。”〔57〕
伯公在必要时会显灵发威警告信众,让他们心生警惕。《伯公显灵》台湾客家传说故事叙述:“妇人经常在伯公庙前的树下乘凉,炫耀有九个儿子,伯公十分不满,有一回,显灵向她传话,吓得她拔腿就跑。”〔58〕
伯公的形象向来是慈眉善目,表现出宅心仁厚具有十足的亲和力,可是一旦有人危及到他的“生死存亡”时,神威显现惩罚极为严厉。发生在台中县石冈乡的《石冈龙兴五福临门神木》台湾客家传说故事:
位于石冈乡的龙兴村山上,是樟树、榕树、楠树、朴树、相思树五种不同的树木交错互生,树干粗壮,约十二人合抱。占地面积约有五百余坪,纵横约五十公尺,树龄无法查考,相传清朝时代就有,约千年之久。富有相当神奇宗教色彩。在树干底下有一窟窿,内供奉一尊土地公,据说有求必应,灵验异常,远近皆往膜拜。香火鼎盛,真能保安佑福深得村民信赖。日据时代樟脑局人员发现此树有相当好的成份,嘱脑丁要砍伐制脑,而脑丁因受命前往砍伐数次,均刚刚开始就伤及自己,因而只能任其成长。日人认为该树确系神木,不能错乱砍伐,以后勘察人认定该树为母树,每年采其树仔为种子,繁植树苗给其他山区造林之用,才留至现在仍茂盛雄伟。〔59〕
故事中所提及故事主角脑丁,砍伐樟树制脑的情节,正是台湾客家先民所特有生活经验的写照。
流传于台中县新社乡的台湾客家传说故事《大南村的狗牙》,叙述:“新社乡大南村伯公庙是蛇穴,由于座向不对影响到乡民的风水,香炉内被人放置狗牙,伯公神像则放逐溪中。村中从此不安宁,接任村长陆续死亡,后来王爷托梦村人,改建伯公庙座向并取出狗牙后,才恢复安宁,从此人才人辈出。”〔60〕这样的制裁不可谓不严厉。
一则现代版的伯公传说故事,发生在客家地区中坜市后寮的一座老伯公庙。由于庙内物品屡屡失窃不堪其扰,信徒于是向伯公发重誓,要伯公惩罚小偷,尽速归还失物,果然应验,《桃园一土地公泥菩萨江自身难保劳驾信众保护》短文叙述:
当地一位民众陈光桂说,庙的大大小小东西,能拿、能搬的,几乎都有被偷过的纪录。连庙后方的铜边条也照样剪断偷走过,所以当“天公炉”的双龙耳朵也被偷走时,他一气之下向土地公发重誓,除了希望土地公赶紧把失窃的双龙耳找回之外,向土地公要求,如果偷走的人不赶快拿回来的话就会肚子痛。果真不久,附近离庙不远的一定旧货商就通知他,找到了双龙形的铜铸的把手。显见只是土地公仁慈不发威而已,一发感还是挺灵验的。〔61〕
台湾客家伯公传说故事叙述伯公由于神格位阶低,在许多场合必须委曲求全,让一些不讲理的刁民予取予求,充分显现出无奈。为了满足百姓的要求和期望,需要运用智慧与神力做到有求必应。但是如果太迁就信徒的要求,允诺过于浮滥,则可能产生难以善后的尴尬窘境。伯公对于乐善好施者会给予资助,因为借着他们可以帮忙更多的人;至于因利欲熏心误入歧途者,则适时给予开导唤其回头。在必要时会显灵发威警告信众,让他们心生警惕;一旦危及到自身“生死存亡”时,则神威显现,毫不留情的给予严厉的惩罚。这些传说故事的内容情节,充分表现出伯公凡人化的一面,并与客家人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五、伯公与客家庄的开发
客家民俗学家黄荣洛先生,于1986年将所发现的客家山歌歌词《渡台悲歌》加以整理后发表于世。《渡台悲歌》内容描写居住大陆闽粤原乡地区的客家人,听信“客头”(即现在所谓的人蛇集团)之言来台,遭受到求生不易艰辛备尝的不人道待遇现象。歌词提到:“土地伯公有应感,处处一有伯公坛。”,〔62〕词义为客家人在渡台开发之初,以伯公灵验因此处处都有伯公祠。在桃园县杨梅镇有地名为“伯公冈”,意谓有伯公祠的小台地,源于“因开发土地之前,先立庙祭祠土地故称之。”〔63〕而嘉庆十三年(1808),粤人刘阿满更募二百余位土著族,南向开辟新伯公地区(今东势镇),移垦之初,为祈求平安乃筑祠祀地神,垦成之后遂命其地“新伯公庄”。〔64〕
客家先民初入垦六堆地区,于康熙三十五、六年在六堆的发祥地滥滥庄建造的“大伯公祠”,神灵显赫香火旺盛。其后由于客家先民分别前往六堆各庄开垦续陆迁出,祠庙竟遭意外焚毁,《神灵显赫的滥庄福德祠》台湾客家传说故事叙述:“今日六堆各庄打醮或有其他祭祀时,仍须向天遥请‘滥庄福德正神’光临,无非是木本水源。”〔65〕由此可见伯公与客家庄开发的密切关系,而村民建造伯公祠奉祀伯公,不仅请求伯公准许在其境上开垦,也祈求伯公能庇佑地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对台湾客家先民而言,在客家庄的开发过程中,伯公实扮演着精神安顿的重要角色。
《台湾汉民族的司法神》一书以台湾居民为土地公建祠祭拜,依据土地公灵验的神迹或基于信徒自身的期望,将他归纳为农业守护之神、镇守土地之神、防护民变之神、治人畜病之神以及财神等五种〔66〕,这些灵验的神迹在台湾客家“伯公”民间传说故事中都有出现。
(一)伯公为村民消灾解厄
《彰化县民间文学集》收录《土地公的传说》,叙述彰化县花檀乡的李朝魁从大陆带土地公渡海来台,途中遇风浪情况危急祈求土地公保佑,随即看见一个老头儿将船的桅杆扶正,终于平安抵台。〔67〕这虽然是一则闽南语故事,但在当年不管是那个族群的人从大陆来台,所遭遇的景况都是一样的艰难险恶,这些离乡背井的移民相信,土地公就是他们最好的守护神,能够一路为他们消灾解厄、逢凶化吉。
客家先民抵台后,所到之处大多环境恶劣、疠病横行,更需要祈求伯公为他们驱逐邪魔瘟疠,保障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所以“以前的庄头土地公村中的守护神应该向外,其功能挡煞用的,不让风煞邪气侵入村内。而庄尾土地公是挡财,因水就是财,不要让水随便流出庄外,所以庄尾水头地土公一律向村内。”〔68〕
《客家元宵拜土地》台湾客家传说,叙述元宵节拜伯公,祈求“六畜兴旺”的习俗由来:
以前,在客家村里,妇女大多饲养鸡、鸭。有一年,村里的鸡、鸭都得了瘟疫死掉。不久到了元宵节,有人说,村里杂七杂八的事土地公都管,现在是元宵节,大家有空,不如一起为鸡瘟的事到土地公庙去拜拜。大家说好,就一起手提灯笼,带了香和饼,到土地公庙去拜拜。当大家在拜拜的时候,有一位妇人好像看到天庭派了瘟神下来,站在土地公那里对她说,他已经在庙旁的草和树叶上做了记号,只要把那些草和树叶带回家去,在鸡、鸭的笼子四周扇一扇,鸡、鸭便不会再得瘟疫了。于是大家带着土地庙旁的草和树叶回家照做。果真,从此便不再有鸡瘟了。客家村里的妇女也从此每年元宵节都会提着灯笼到土地公庙拜拜,当然也不会忘了带香和饼,然后拿一些庙旁的草和树叶回家,在鸡、鸭的笼子四周扇一扇后插起来,祈求六畜兴旺。〔69〕
当遇到天灾异象影响百姓生计时,伯公会谕知人们消灾解厄之法,《元宵迎龙个(的)由来》台湾客家传说故事叙述:“县大爷善心救了花蛇(奇灵山大龙的化身)并且细心照顾它,不久地方遭逢旱灾,伯公托梦要他将蛇放入奇灵山下的灵溪,果然下雨解决了旱象。”〔70〕民间传说中蛇与伯公关系密切,一种“草花蛇或草鞋仔蛇”被称为“伯公蛇”是“伯公的手杖”,也有说“蛇及虎都是伯公所管辖的动物”〔71〕。因此,《元宵迎龙的由来》台湾客家传说故事中,将花蛇放入溪中解决旱象,在情节安排上也就十分合理了。至今苗栗客家人仍然保有独特的元宵节迎龙习俗,祥龙制作完成必须在伯公庙开光点晴后,才能出龙四处参拜;结束参拜行程,要回到开光点晴的伯公庙火化谢神,否则对神明不敬,主事者不吉。〔72〕
(二)伯公是村庄的守护神
村庄是一个祭祀共同体,也是命运的共同体〔73〕,伯公则是村庄的守护神。在台湾开发过程中,流传不少有关土地公在村民遭遇战乱、械斗或番人骚扰不安之际,土地公适时显现神威守护村庄,前者例如:松山区土地公庙、基隆市平安宫、后壁乡土地公;后者有三峡镇福安宫、临水街土地公庙等〔74〕。
苗栗公馆隘头福德祠庙联文云:“隘头垦荒户户发迹勤稼称,伯公护佑家家沾恩遍农功。”又番仔埔福德祠庙联文云:“福座番仔埔德泽灵通全方位,神临石围墙恩光普照满春光。”字语,庙联文中的“隘头”、“番仔埔”、“石围墙”呈现出公馆平原土地拓垦之人文环境……与原住民间有激烈的武装防卫行动。〔75〕客家先民为伯公建祠膜拜,希望伯公能够发挥神威庇佑地方的安宁发展,一旦面临争战伯公能显现神迹,“神助”村民赢得胜战。两则流传南部六堆客家庄的民间传说,都在叙述伯公显灵退敌,一是《庄头伯公》台湾客家民间传说:
相传有一次争战中,邻镇想利用风向洒石灰来杀伤镇民,漫天的石灰正要扑向镇上来的时候,忽然起了一阵卷风,把白茫茫的一片石灰烟幕卷得不见踪迹,镇民就很相信这是土地公的助佑;于是就在庄与庄之间广立土地庙,作为镇民的保护神,尊称为庄头伯公。〔76〕
此则传说根据美浓德胜公坛石壁上的记载,应是发生于乾隆五十一年(1785年)林爽文事件的盗匪之乱。〔77〕另一则《神猪助战》台湾客家民间传说,是叙述六堆神灵显赫的滥庄伯公,驱使神猪助战击退贼军:
有一次在滥庄附近遭逢贼军大队来袭时,突然来了一群野猪,如癫如狂,用嘴用脚到处乱喷泥砂,一时灰尘朦朦,敌人无法进攻。我方乘机转进,突袭敌人后面,乃获大胜。事后,大家认为滥庄伯公驱使神猪前来助战,六堆大总理即将神猪分发各堆饲养。〔78〕
在高雄县美浓镇,大大小小的伯公庙约有三百多座,平均每一个邻有一座,十分密集〔79〕,其中“开基伯公”流传一则显神威抵抗番人的传说故事。《美浓开基伯公(福德正神)》台湾客家传说故事叙述:“初抵美浓开发的十二姓氏人家,进入番人土地辛勤垦荒,遭到番人攻击,然苍天保佑,指使伯公保护他们,幸免于难。”故事中对于伯公击退番人的所显现的神威形容得十分神奇:
这座伯公在人头山下,依倚山形安座于那,番人侵入来攻击这十二姓氏人家时,这座伯公随即将其倚座之碑石伸了出来,犹如鲮鲤(穿山甲)口吐舌头一般,将番人团团围住,无处可遁逃;十二姓氏人家,方将这番人一一消除。〔80〕
发生在新竹县北埔乡的《庚寮坪土地公庙由来》台湾客家传说故事,叙述抗日义勇队员在伯公的庇佑下,幸运的躲过日本人的追杀:
抗日义勇队员在庚寮坪躲过了日本人的追杀,当时那树林的树还很小,也不密,遮不住人的,但日本人没有看见他,认为是伯公保佑,盖了一间庙祭拜伯公。〔81〕
(三)伯公治水
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命脉,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当遇涝旱灾害时,人们就只有求助于水的主宰神灵;因此,对水这种无法抗拒具有影响的自然力,产生信仰加以崇拜。治水有功者可以成为土地公,六甲福德祠传说:“虞舜时期,各地有洪水为灾,便命禹去治水。当时有位姓张的人协助禹,因辛勤工作又努力不懈,终因过度劳累而殉职。禹接帝位后,为追念他的事迹,令九州各建庙奉祀张公,由于他是功在土地,所以称为土地公。”〔82〕在台湾有关土地公的传说中,地方官因为农业治水有功,而建祠奉祀的土地公庙亦有数处,例如:大甲街福德爷庙、金山乡福德庙、金山庄土地公庙、楠梓庄福德爷庙、壮围庄神福宫等。〔83〕
土地之神原本就有保佑五谷丰收的用意,伯公兼管治水乃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水在农业社会很重要,常常为了灌溉,人们争水、吵架,所以用宗教的活动来团结共同利用一条水圳的人。”〔84〕审经由水利的结合,让村人建造伯公祠奉祀伯公,成为一种宗教组织。例如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苗栗市水源里“水头福德祠”,传说当年先民到苗栗开垦,常受水源不足困扰,有一天在此找到一个水洞,足以供应附近六庄村民饮用及灌溉,因此,以一块石头兴建福德祠保护水源,日后整修成为土地公庙。〔85〕
桃园县大溪镇有一座盖在池溏中间,看起来不起眼但具有百年历史的土地公庙,土地公掌管二百多甲的水源区域,据说有求必应非常灵验。〔86〕高雄美浓则奉祀有职司治水的“里社真官伯公”,主要作用即在防止溪水冲入农田,淹没田地。〔87〕林美容认为:“土地公庙的位置多在庄后,所谓庄前庄后系就水所经之前后而论,水道蜿蜒流过聚落,而土地公庙就守在庄后“把水尾”,面向着水流的方向,意味不使社区财富往水流。”〔88〕因此,伯公不仅要为百姓守土、治水还要守财。
高雄美浓客家庄每年农历二月,庄民都会在美浓河畔举办“二月祭”,其中“祭江河”是美浓开庄历代先贤最严肃的祭仪之一。除了祈求河江伯公能够护佑两岸无灾外,也祈求冤死河中的无祀男女孤魂,来年不再夺走人命。〔89〕同样的,苗栗公馆福基河头福德祠每年七月一日的“账祭河江”普渡活动,除了普渡因风灾淹死的孤魂外,并祈求河头伯公看守后龙溪水以佑众民平安。〔90〕可见《水鬼变伯公》台湾客家传说故事中,善良而深谙水性的水鬼变成伯公,这样转变自然是顺理成章十分合理。〔91〕。
流传台中县东势镇《鲤鱼伯公的故事》〔92〕,除了叙述鲤鱼伯公的由来也强调他的治水功劳。《台中县客家风物专辑》记载:
大甲溪历年山洪爆发,常令两岸居民提心吊胆,也冲毁了不少田园房舍,而奇怪的是:大甲溪水左冲右冲,始终不曾冲袭鲤鱼伯公一带,使东势先民才得以长年安居乐业,百余年前,附近住户为了感谢鲤鱼伯公护岸有功,乃发起重建新庙。〔93〕
台湾客家先民的开发与河流更是密不可分,例如南部六堆地区的开发,系于乾隆年间以武洛为基地,向老浓、弥浓、隘寮溪北支等三水系沿岸开拓〔94〕,中部地区的客家人则是沿着大安溪、大甲溪向内山地区移垦。其中位于苗栗、台中两县的界河的大安溪,“因河域腹地深远,高山群集,森林景观壮丽,河面的污染亦少,成为县境内不多得而最为神秘的原始乐园。”〔95〕像这样充满神秘的地方,自然蕴育着不少传说故事,例如《大安河的水鬼》台湾客家传说故事叙述:“番人出草,有一村人藏在尸堆里躲过番人的追杀,被前来检验尸首的伯公发现,预言日后将是大安河的水鬼,那个村人虽然一再避开大安河,但最后仍逃不过伯公的预言,成为溺死大安河的水鬼。”〔96〕
可见神秘不可测的大安溪,着实有令乡民敬畏之处。同样在大甲溪也流传有不少出现异象的传说故事。《伯公火同鬼火》与《鬼火》两则传说故事都在叙述:“天黑时在大甲溪边会出现红色的伯公火和蓝色会追人的鬼火,许多乡民都亲眼看到过,心中十分害怕。”〔97〕对于客家先民而言,大甲溪与大安溪流域,隐藏有着鲜为人知一面,那是一个奇妙神秘的神鬼世界。
台湾客家伯公与客家庄的开发关系密切,传说故事中叙述伯公为村民驱逐邪魔瘟疠,保障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当遇天灾异象影响百姓生计时,则谕知人们消灾解厄之法。在开发垦荒过程中,遭遇战乱、械斗或番人骚扰不安之际,会适时显现神威守护村庄。客家先民祈求伯公看守河流兼管治水以佑众民平安,“鲤鱼伯公”的传说故事,就是强调伯公的治水功劳。
六、伯公与伯婆〔98〕
赵懿《名山县志》卷九云:“土地,乡神也,村巷处处奉之,或石屋或木房。槊(塑)像者其须发皓然,曰土地公,妆髻者曰土地婆。”而台湾民间以“伯公与伯婆”为主题的闽南语俗谚,例如:“土地公、土地婆,许汝蛏,许汝蚵,到时逐项无”、“有钱,免挡土地公娶某。”〔99〕又歇后语,例如:“土地公和土地婆—一对孤寡”。可见了从古至今有伯公就有伯婆,信徒要为伯公娶伯婆,只是形式上将伯婆请到神座上加以奉祀罢了,真正的涵义是伯公的凡人化,与注入家庭观念的结果,王志宇《台湾的地头土地公—以竹山地区土地公庙为例》一文对台湾竹山地区土地公庙的田野结果认为:“竹山的土地公、土地婆并祀的情况虽然不多仅占百分之八不到,然而晚近以‘为土地公找老婆’的观念,反映出土地公的凡人化,也说明了人们对土地婆的概念已由恶其偏私,转化到土地神应如人间家庭要成双成对的观念上。”〔100〕
两则流传甚广有关伯婆的传说故事,使得伯婆的形象受到重创,以至于大多伯公祠并不奉祀伯婆。一说是伯公希望人人富有,但伯婆认为:世上的人应该有富有贫,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功能;如果人人都富有,那将来谁来替咱们女儿抬轿?〔101〕因而引起世间穷人的不满。另一说是伯公要让世上人都长生不死,而伯婆却认为:如果人人长生不死,这世界不成为人吃人的世界了?反对伯公的建议。〔102〕世间一般人因此普遍将伯婆视为自私自利、不通情理、不受欢迎。但是这种观点在台中县大安乡所流传的闽南语《土地婆的故事》中已稍有改变,虽然沿海地区的百姓对土地婆仍有误解,不过山里的百姓却认为土地婆深具爱心,应该要与土地公并祠受人祭拜。〔103〕此外,在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诸神与人)137《神的助手》云:“一个选择坟地的人在雨中借给一位老妇一把伞,当他按照指给他的地点去取伞时,他看出那个女人就是土地婆,老妇指定的坟地是一处风水宝地。”〔104〕可见伯婆是恶婆的形象,也只是区域性的流传说法。
有关伯公的婚事在民间传说故事中流传甚多,例如明朝张居正的恩师顾璘让土地奶奶改嫁又得子的故事、〔105〕宜兰《土地公》传说叙述土地公因孤单,向信徒托梦要装土地婆像。〔106〕桃园大园乡内海村下厝的土地庙内有二尊土地公和一尊土地婆,流传着“一妻二夫”的传说故事;〔107〕而花莲县寿丰乡丰坪村福德祠及宜兰县五结乡的一间土地公庙,据说亦有“一屋二夫”的尴尬情况。〔108〕
南投草屯北投里的庆安宫内供奉土地公及土地婆,传说是清朝嘉庆君在游抵草屯,夜梦土地公示警,使得嘉庆君逃脱劫数,而嘉庆君为了感谢土地公显灵相助,特赐御书“庆安宫”三字,并赐封土地公冠冕,同时特别敕封土地婆陪侍。〔109〕
台湾客家传说故事《伯公娶伯婆》,是一则说明“何以为伯公找老婆”十分典型的故事,叙述:“卖杂货的兴宁人向伯公许愿,如果好运赚大钱就为伯公娶老婆,不久果然赚大钱,于是为实现承诺帮伯公娶伯婆,伯公并在事前托梦给村人要娶伯婆,全村人乃共襄盛举。”〔110〕
在《苗栗县客语故事集》中收录《潘公判案》传说故事,叙述高龄八、九十岁的杨大伯娶了少妻,结果在新婚之夜死亡,不久妻子怀孕被赶出家门,只好当乞丐住在旧庙里。“十月怀胎孩子将临盆时,土地公、土地婆来帮忙接生,顺利生下一个男孩。”最后潘公判案还她清白,并且得到杨大伯留下的财产。〔111〕在这则传说故事中伯公与伯婆共同扮演与人为善的正面角色。
在前述《伯公伯婆》、《大家都畅(欢喜)》、《皆大欢喜》、《四只猪头共下(同时)得》四则客家民间传说故事中〔112〕,伯公与伯婆为应付百姓不同形式的期望,所以只有和谐共治,同心协力化解百姓难题满足信徒的愿望。对于难题的化解者,不仅是伯公,也有伯婆,充分展现伯婆在处事过程面临决定时亦有智慧,这些都说明了“台湾神明传说同时具有着神话与传说的特性,也具有着民间故事中人性化的生活常理。”〔113〕
《客家旧礼俗》所记载《练满伯公不要二婚亲》算是十分特殊的传说故事,叙述:“赌鬼刘亚三祈求练满伯公,如果赢回输掉的家业,就以伯公娶伯婆的方式来答谢他。果然刘亚三把赌输的钱都赢了回来,于是就托人到潮州刻一尊伯婆神像带回来,由于中途在一土地坛过夜,练满伯公认为伯婆已失身,不愿和她成婚。”〔114〕这则来自大陆原乡的传说故事〔115〕,情节荒谬可笑,可说是人们用世俗观念安排神灵世界的一个具体反映。
同样流传在广东潮安县的《三山国王闹休妻》民间故事,叙述“新刻的三尊王妈,由于中途在仙溪国王庙里过夜,王公认为王妈已失身,闹着休妻。”吴金夫在《三山国王文化透视》中认为“这则民间故事可能创作于清代后期,那时,封建贞操观念、夫权等受到严重挑战,贞节牌坊摇摇欲坠,封建卫道者坐卧不安。于是创作这则《三山国王闹休妻》故事,台出‘大宫’(庙名)的三山国王来,维护封建贞操道德,维护夫权的统治地位,其用心可良苦的。”〔116〕三山国王是客家人崇拜的神祇,《练满伯公不要二婚亲》与《三山国王闹休妻》两则客家传说故事的产生与流传,除了时代因素外,应与客家人“崇儒重道”,强调伦理观念的族群性格有关。〔117〕
台湾客家伯公与伯婆的传说故事,真正的涵义是伯公的凡人化与注入家庭观念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流传甚广有关伯婆自私自利、不通情理、不受欢迎的传说故事,在台湾客家地区较为少见,所呈现的是伯婆与伯公和谐共治、与人为善的正面形象。
七、结语
台湾客家伯公民间传说故事中,伯公前身的由来是凡人,这是伯公神格位阶低的主要原因,但也因此让伯公更亲近百姓的生活,在客家庄的开发中,扮演客家先民精神安顿的重要角色。至于伯婆在客家传说故事里虽不常见,惟因伯公凡人化的结果,日后在台湾客家信仰及传说故事中,将会有更频繁的出现。
台湾客家伯公传说故事在内容情节方面所展现的区域特色,以北部桃竹苗地区而言,属于伯公前身的由来、以及传统节庆中与伯公有关的习俗传说故事。中部东势地区传说故事背景皆与大安溪及大甲溪有关,神秘不可测的溪流着实蕴藏着丰富的传说故事。南部六堆地区传说故事主要以族群间的争战为场景,与客家人移民南台湾较早应有关联。
台湾客家“伯公”民间传说故事是深具特色的民间文学,可以展现出民众信仰心理下的思想感情与美学情趣,是值得我们重视与保存的。〔118〕从事客家民间文学的研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作品中,发掘出客家文化内涵与特色,否则一切研究将失去意义。但是要在台湾这样一个区域狭小、族群互动频繁的环境中,以有限的民间文学作品想要具体勾勒出客家内涵与特色,实非易事。以台湾民间故事采录质量而言,客语民间传说故事少于闽南语民间传说故事甚多,客语民间传说故事的采录除在台湾北部及中部地区进行局部采录作业外,南部六堆地区则付之阙如,对于客家民间文学作品的保存而言,这实在是现今客家民间文学研究者,急待努力之处。〔119〕
附录 台湾客家“伯公”民间传说故事表
项 故事标题 内容提要 流传或
发生地区 出 处
1 《十八罗汉与伯公的由来》 秀才前世偷折陈德福的稻穗,转世为牛偿债,渡化十八位强盗成为十八罗汉,陈德福成为伯公。 桃园县杨梅镇 《桃园县杨梅镇客语民间文学集》
2 《伯公出巡》 两夫妻三年都用毛蟹拜土地公,伯公不悦前去家中瞭解,正巧听到他们使唤灶君爷(与长工名相同),伯公官小,急忙离开。 桃园县杨梅镇 《桃园县杨梅镇客语民间文学集》
3 《伯公伯婆》
4 《皆大欢喜》
5 《大家都畅》(大家都高兴)
6 《四只猪头共下得》(四只猪头一起得到) 四个信徒基于本身的需求,祈求伯公能够风调雨顺,惟所提出的要求各自不同,乍看起来难以处理,却被伯公与伯婆机智的化解,满足四个信徒的愿望。
桃园县杨梅镇 《桃园县杨梅镇客语民间文学集》
台湾桃竹苗地区 《中原文化丛书》第3册《客家掌故》,页99。
台湾桃竹苗地区 《客话讲古三百首》,页186。
台湾桃竹苗地区 《客话讲古三百首》,页216。
7 《元宵迎龙的由来》 浙江省金华县县大爷好心养条花蛇,天旱伯公托梦要他将蛇放入奇灵山下的灵溪中,果然下雨,百姓将粮食丢入溪中以感谢水神,玉帝大怒将蛇斩死,百姓于是在元宵闹龙灯,希望大龙的身体合起来。 台湾桃竹苗地区 《客话讲古三百首》,页184。
8 《田头伯公的由来》 太白星君带领九个练仙术的凡人,登上高山再跃下成仙,其中一人呆在山脚下,成为田头伯公。 台湾桃竹苗地区 《客话讲古三百首》,页214。
9 《伯公娶伯婆》 兴宁人得到伯公保佑赚大钱,为实现承诺帮伯公娶伯婆,伯公托梦给村人,于是全村人共襄盛举。 台湾桃竹苗地区 1《客话讲古三百首》,页218。
2《客家旧礼俗》页28。
10 《十八罗汉》 吴某前世欠亲家的钱,转世为牛偿债,渡化十八位强盗成为十八罗汉,亲家成为田头伯公,自己变为神。 苗栗县大湖乡 《苗栗县客语故事集》(一),页2。
11 《大安河的水鬼》 村民躲过番人的追杀,但逃不过伯公的预言,变成大安河的水鬼。 苗栗县大湖乡 《苗栗县客语故事集》(一),页18。
12 《结拜的故事》 缺钱的欲杀同年,经伯公点化后,不再冤冤相报。 苗栗县大湖乡 《苗栗县客语故事集》(一),页128。
13 《潘公判案》 杨大伯的遗孀被赶出家门,伯公伯婆为其接生,潘公判案还她清白,取回财产。 苗栗县公馆乡 《苗栗县客语故事集》(三),页73。
14 《客家元宵拜土地》 元宵节拜伯公,村民拿些庙旁的草和树叶回家,祈求六畜兴旺的习俗来源。 苗栗县 《台湾桃竹苗地区民间故事》,页63。
15 《庚寮坪土地公庙由来》 抗日义勇队员在庚寮坪躲过日本人的追杀,认为是伯公保佑,盖了伯公庙。 新竹县北埔乡 《台湾桃竹苗地区民间故事》,页47。
16 《赌徒状告土地公》 赌徒张星奎向土地公求援希望赢钱,得到土地公允诺,竟然输了。张某心有不甘,前往城隍庙状告土地公,土地公托梦向村民求助,因获得村民同情得以脱罪。张某因触怒土地公的神威,以致断了香火。 新竹县新埔镇 《台湾汉民族的司法神》,页140。
17 《鲤鱼伯公的故事》 1东势泉水井的两尾金鲤鱼被荷兰人捉走后,大甲溪河水倒灌,盖了鲤鱼伯公庙后就不再淹水了。
2荷兰人捉走金螃蟹,拿走金扁担后,大甲溪溃堤,因此盖了鲤鱼伯公庙。 台中县东势镇。 1《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二),页63。
2《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三),页50。
3《台中县客家风物专辑》,页102。
18 《伯公分配》 伯公召集动物开会,订定怀胎次数。 台中县东势镇 《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三),页84。
19 《土地公赔柴刀》 男子掷出站得直直的茭子,砍了伯公祠的竹子,还要土地公赔砍坏的柴刀。 台中县东势镇 《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三),页90。
20 《水鬼变伯公》 善良的水鬼帮渔夫打鱼,虽然被渔夫泄露拖人下水的天机,但不以为意,最后成为伯公。 台中县东势镇 《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五),页14。
21 《伯公火同鬼火》 大甲溪岭在日据时期,天黑会出现伯公火和鬼火。 台中县东势镇 《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五),页22。
22 《鬼火》 在河边亲眼看到伯公火和鬼火,心中十分害怕。 台中县东势镇 《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五),页30。
23 《伯公显灵》 妇人经常在伯公庙前的树下乘凉,炫耀有九个儿子,伯公十分不满,于是显灵向她传话,吓得她拔腿就跑。 台中县东势镇 《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五),页26。
24 《美人鱼吐珠》 石冈乡金星村小溪有堤坝,产生圆石头称为美人鱼吐珠,美人头被大水冲走,就不再生圆石头,剩余的放在土地公庙旁。 台中县石冈乡 《台中县客家风物专辑》,页134。
25 《石冈龙兴五福临门神木》 龙兴神木由五种不同树木交错互生,树干底下有一窟窿,内供奉一尊伯公,非常灵验。日本时代要脑丁砍伐制脑,脑丁却伤到自己,日本人认为是神木,用该树籽作为造林之用。 台中县石冈乡 《台中县客家风物专辑》,页100。
26 《大南村的狗牙》 新社乡大南村土地庙是蛇穴,由于座向不对且被人放置狗牙,伯公神像放逐溪中,村中从此不安宁,接任村长陆续死亡,后来王爷托梦村人,改变座向取出狗牙,才恢复安宁人才辈出。 台中县新社乡 《台中县客家风物专辑》,页134。
27 《水鬼的故事》 潮州内埔的陈铁匠奉劝水鬼在水中行善,最后玉皇大帝让水鬼当伯神,陈铁匠为城隍爷的候选人。 屏东县内埔乡 台湾民间故事,5册,页63。
28 《神灵显赫的滥庄福德祠》 剿匪战役在滥庄附近进行死伤无数,天亮前有伯公探查尸首,认为大难不死的邱阿二应死在原乡乌鲛潭当水鬼,后来尽管邱阿二想尽办法避开乌鲛潭,仍然应验。 六堆 《六堆客家社会文化发展与变迁之研究》(艺文篇上),页68。
29 《神猪助战》 滥庄遭逢贼军来袭,伯公驱使神猪用嘴脚乱喷泥砂助战,终于击败贼军。 六堆 《六堆客家乡土志》,页343。
30 《美浓开基伯公(福德正神)》 初抵美浓开发的十二姓氏人家,进入番人土地辛勤垦荒,遭到番人攻击,因伯公保护他们,幸免于难。 六堆 《六堆客家社会文化发展与变迁之研究》(艺文篇上),页93。
31 《庄头伯公》 在一次争战中,伯公助佑乡人,顺势刮起龙卷风,将对方洒的石灰吹散。 六堆 《六堆客家社会文化发展与变迁之研究》(艺文篇上),页93。
32 《美浓“青山老屋、白马名家”的传说》 清中叶梅县宋阿昌定居美浓,半夜有白马跑来喝水吃东西,跟踪发现石头伯公,经掷茭挖掘到一罐金块,发财后帮助乡人。 六堆 《六堆客家社会文化发展与变迁之研究》(艺文篇上),页97。
33 《练满伯公不要二婚亲》 赌鬼刘亚三得到练满伯公的保佑赢回输掉的钱,为实现承诺帮伯公娶伯婆。托人到潮州带回伯婆神像,由于中途在一伯坛过夜,练满伯公认为伯婆已失身,不愿和她结婚。 台湾客家地区 《客家旧礼俗》,页29。
34 《土地伯公地下坐的来历》 明太祖与监生到酒店饮酒,因客人太多无坐位将伯公移下地,从此伯公就不再回到桌上坐。 台湾客家地区 《客家旧礼俗》,页44。
注:本表所列台湾客家“伯公”传说故事出处:
《桃园县杨梅镇客语民间文学集》,(桃园市:桃园县立文化中心,完稿付印中)
《中原文化丛书》,(苗栗市:中原杂志社,1965年2月)
徐运德:《客话讲古三百首》,(桃园市:达璟文化公司,1999年12月)
张祖基:《客家旧礼俗》,(台北市:众文图书公司,1994年5月)
金荣华:《台湾桃竹苗地区民间故事》,(台北县:中国口传文学学会,2000年11月)
《苗栗县客语故事集》(一),(苗栗市:苗栗县立文化中心,1998年6月)
《苗栗县客语故事集》(三),(苗栗市:苗栗县立文化中心,2002年12月)
《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二),(丰原市:台中县立文化中心,1994年10月)
《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三),(丰原市:台中县立文化中心,1996年2月)
《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五),(丰原市:台中县立文化中心,1999年8月)
《台中县客家风物专辑》,(丰原市:台中县立文化中心,1992年6月)
《六堆客家社会文化发展与变迁之研究》(艺文篇上),(屏东市:六堆文化教育基金会,2001年11月)
钟壬寿:《六堆客家乡土志》,(屏东县,常青出版社,1973年9月)
江肖梅:《台湾民间故事》(五),(新竹市,竹堑文化资产丛书出版社,2000年3月)
增田福太郎:《台湾汉民族的司法神》,(台北市:众文图书公司,1999年10月)
注 释:
〔1〕在台湾民间因流传有关伯婆自私自利、不通情理、不受欢迎的传说故事,使得伯婆的形象受到重创,以至于大多伯公祠并不奉祀伯婆。(详见本文第六章“伯公与伯婆”。)
〔2〕刘守华:《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文津出版社,1991年12月),页94。
〔3〕六推客家土文化资讯网:“公元一七二一年,朱一贵之乱,威协到高屏客家六人聚落的生存时,各地士绅义勇集合于内埔妈祖庙聚议,成立六队〔堆〕乡团;中堆〔竹田乡〕、先锋队〔万峦〕、后堆〔内埔乡〕、前堆〔麟洛、长治〕、左堆〔佳冬、新埤〕、右堆〔美浓、高树〕、保卫家乡,抵御外侮。这一次的团结卫乡,凯旋而归。由于平乱有功,获清廷敕建忠义亭,以后即成了以忠义亭(祠)为精神堡垒的高屏两县客家村庄的总称。目前六堆乡镇横跨高雄、屏东两县,在清朝时代皆隶属凤山县,日据时期也同属阿猴厅或高雄州,光复后美浓改隶高雄县外,余则隶属屏东县,所以六堆乡土非行政区域,而是同一族系之精神的结合体。”(http://liouduaitacocitycomtw/indexhtm)
〔4〕《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5〕汪毅夫:《客家民间信仰》,(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页37。
〔6〕朱毓慧:《公馆平原福德祠之景观内涵及空间配置》,《苗栗文献》,第14期(1999年6月),页103。
〔7〕见2003年3月20日台视新闻(报道记者:曾如成)及2003年3月21日联合报(网路电子报,记者:余炎昆)。
〔8〕黄秋芳:《台湾客家生活纪事》,(台北市:台原出版社,1993年6月),页49。
〔9〕许金用:《台湾民俗文化汇编》(上),(桃园县大园乡内海国小,1992年8月),页43。许金用云:“台湾闽南移民地区土地庙,都供有土地公神像,客家移民地区的土地庙则只在墙壁上大书‘福神’二字,或仅写‘神’字,顶多只供一个长方形的神位,称为‘香位’。这便是纯粹的中国北方的古风遗俗,因为我国古代是没有偶像崇拜的,泥塑或木雕的偶像大事膜拜,是唐代以后的事。
〔10〕《台中市民间文学采录集》(4),(台中市:台中市政府文化局,2000年12月),页206。收录闽南语《头七会留脚迹和火金姑》故事谓:人死头七,土地公会带死者去溪边取水来洗手脚,并告诉死者已往生的事实。
〔11〕刘守华:《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1年12月),页101。刘守华云:“就民间流传的土地爷和灶王的传说来看,其最突出的特点可以说是更‘俗’。他们本来就是民间信仰的俗神,有一系列历史形成的信奉祭祀的习俗,人们几乎天天都要和这两位老爷打交道,通过神秘虚幻的想像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和他们联系起来。这样,在运用口头语言艺术构造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时,将他们的形象和日常生活的种种情态,以及相沿成习的种种民俗事相,愈加自然而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得作品里的世俗情趣爱得更加浓郁了。”,页101。
〔12〕郑志民:《中国文学与宗教》,(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9月),页13。
〔13〕林衡道:《台湾历史民俗》,(台北市:黎明文化公司,2001年4月),页61。
〔14〕《搜神记》卷五:“蒋子文者,广陵人也。嗜酒好色,常自谓己骨青死当为神。汉末为秣陵尉,逐贼至于钟山之下,贼击伤额,因解绶以缚之;有顷,遂死。及吴先主(孙权)之初,其吏见子文于道,乘白马执白羽,侍从如平生。文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也。为吾立祠……吴主患之,封为中都尉加印绶立庙,改钟山为蒋山,以表其灵。”
〔15〕姚福均:《铸鼎余闻》(光绪廿五年刊本)。
〔16〕增田福太朗:《台湾汉民族的司法神—城隍信仰体系》,(台北市:古亭书屋编译,众文图书公司出版,1999年10月),页142。
〔17〕林茂贤:《台湾民俗记事》,(台北市:万卷楼图书公司,1999年11月),页64。
〔18〕《苗栗县客语故事集》(一),页2。
〔19〕《桃园县杨梅镇客语民间文学集》,页50。
〔20〕吴永章:《客家传统文化概说》,(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页276。吴永章云:“客家人性格‘质实勤俭’、‘质俭朴约’、‘务敦朴’、‘习勤俭’、‘习尚朴素’、‘人心返朴’、‘质直好俭’、‘笃厚而纯一’。……深知一饭一粥来之不易,只有靠两只手才能开辟新的天地。……他们面对的不是昔日较为优越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条件,只有依靠‘勤俭’精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21〕《苗栗县客语故事集》(一),页13。
〔22〕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北京,商务图书馆出版,1999年2月),页217。《十八罗汉的来历》情节单元发展:“1十八个强盗抢劫时从一个动物那儿听说,它是被放逐,过动物生活的,因为它原先在过人的生活时干了一件小小的坏事。2他们害怕了,变得虔诚起来,最后成了十八罗汉。”
〔23〕《客话讲古三百首》,页214。
〔24〕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北京,商务图书馆出版,1999年2月),页218。
〔25〕金荣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一),(台北,中国口传文学学会,2000年1月),页56。
〔26〕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页248。
〔27〕“水鬼升城隍”出处有三:(1)《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五),页2,《水鬼升城隍》。(2)《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五),页54,《新竹城隍的由来》。(3)周青桦:《台湾客家俗文学》,(台北市,东方文化书局,页25,《水鬼升城隍》)。
〔28〕《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五),页14。
〔29〕“水鬼的故事”出处有二:(1)江肖梅:《台湾民间故事》,5册,页63,故事中注明发生地点在屏东县内埔乡。(2)吴瀛涛:《台湾民俗》,(台北市,众文图书公司,2000年1月),页381,《水鬼做城隍》(二)。故事情节与前项相同,但未注明故事发生地点。
〔30〕姜涛:《中国的故事(四)鬼怪故事(上)》,(台北市,庄严出版社,1990年9月)页213,《水鬼做土地》。情节叙述淄川北乡姓许渔人,与善心的水鬼王六郎交游,其后王六郎到招远县邬镇当土地神;许渔人并到邬镇去探望王六郎,满载而归。
〔31〕刘守华:《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文津出版社,1991年12月),页89。
〔32〕吴永章:《客家传统文化概说》,(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页236。
〔33〕“鲤鱼伯公的故事”出处有三:(1)《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二),页63。(2)《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三),页50。(3)《台中县客家风物专辑》,页102。
〔34〕何星亮:《龙族的图腾》,(台湾中华书局,1993年8月),页79~84。
〔35〕《台中县客家风物专辑》,页102。
〔36〕林茂贤:《台湾民俗记事》,页68。
〔37〕欧阳飞:《诸神传奇》,(台北市,新潮社文化公司,1993年3月),页264。
〔38〕《苗栗县客语故事集》(一),页15。
〔39〕林衡道:《台湾夜谭》,(台北市,众文图书公司,1980年9月),页96。
〔40〕罗香林:《粤东之风》,(1928年4月),页330。
〔41〕杨兆祯:《客家老古人言》,(文化图书公司,1994年7月),页70。
〔42〕杨兆祯:《客家谣谚拾穗》,(新竹县立文化中心,1999年1月),页54、71、86。
〔43〕《客家旧礼俗》,页44。原文系使用“客语白话文”书写,经作者加以整理译写述其大要。
〔44〕林美容:《乡土史与村庄史—人类学者看地方》《草屯地区传说谚语》,(台北市,台原出版社,2000年9月),页214。
〔45〕《桃园县杨梅镇客语民间文学集》,页16。
〔46〕《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三),页90。
〔47〕《台湾桃竹苗地我民间故事》《客家元宵拜地土》,页63。
〔48〕故事出处:“伯公伯婆”出自《桃园县杨梅镇客语民间文学集》,页158。《皆大欢喜》出自《中原文化丛书》(三)《客家掌故》,页99。《大家都畅(欢喜)》、《四双猪头共下(同时)得》出自《客语讲古三百首》,页186、216。〔49〕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7月),页498。金荣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一),(台北,中国口傅文学学会,2000年1月),页59。
〔50〕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9年2月),页133。
〔51〕《台湾汉民族的司法神—城隍信仰体系》,页140。
〔52〕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页45。
〔53]《清水镇闽南语故事集》(二)(台中县文立化中心,1997年6月),页2。
〔54〕林美容:《乡土史与村庄史—人类学者看地方》《聚落的指标—土地公:以草屯镇为例》,(台北市,台原出版社,2000年9月),页93。
〔55〕《苗栗县客语故事集》(三)《十八代都穷的阿穷变阿富》,页159。《太阳偏和枝无叶》,页195。
〔56〕《六堆客家社会文化发展与变迁之研究》(艺文篇上),页97。
〔57〕《苗栗县客语故事集》(一),页128。
〔58〕《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五),页26。
〔59〕《台中县客家风物专集》,页100。
〔60〕《台中县客家风物专辑》,页134。
〔61〕2003年8月12日中广新闻网。(yahoo奇摩新闻)
〔62〕黄荣洛:《台湾客家传统山歌词》,(新竹县立文化中心,1997年6月),页18。
〔63〕陈瑞隆•魏英满:《台湾乡镇地名源由》,(台南市,世峰出版社,2001年6月),页85。
〔64〕陈运栋:《台湾的客家人》,(台北市,台原出版社,1992年12月),页135。
〔65〕《六堆客家社会文化发展与变迁之研究》(艺文篇上),页68。
〔66〕《台湾汉民族的司法神—城隍信仰体系》,页143。
〔67〕《彰化县民间文学集》(18),(彰化市:彰化县立文化中心,2002年4月),页90。
〔68〕曾坤木:《上菜寮庄头庄尾伯公》,《六堆风云》、第103期(2003年11月),页27。
〔69〕《台湾桃竹苗地区民间故事》,页63。
〔70〕《客话讲古三百首》,页184。
〔71〕简齐儒:《台湾地区蛇郎故事之研究》,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年),页110。
〔72〕见2000年2月14日民生报(网路电子报,记者:刘荣春)。
〔73〕林美容:《台湾人的社会与信仰》,(台北市:自立晚报,1993年),页189。
〔74〕《台湾桃竹苗地区民间故事》,页144。
〔75〕朱毓慧:《公馆平原福德祠之景观内涵及空间配置》,《苗栗文献》,第14期(1999年6月),页103。
〔76〕《六堆客家社会文化发展与变迁之研究》(艺文篇上),页93。
〔77〕《美浓镇志》(下),(高雄县,美浓镇志编纂委员会,1997年。)
〔78〕钟壬寿《六堆客家乡土志》,(屏东县,常青出版社,1973年9月),页343。
〔79〕许秀霞:《美浓土地公信仰初探》,《台湾文献》,第48卷第1期(1997年3月),页141。
〔80〕《六堆客家社会文化发展与变迁之研究》(艺文篇上),页93。
〔81〕《台湾桃竹苗地区民间故事》,页47。与本则传说情节类似之闽南语传说有:《基隆市民间文学采集》(二),(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2001年2月),页144。所收录之《狮球岭土地公的故事》,叙述看守土地公的人抱着土地公神像,躲过日本人的杀害。
〔82〕吴昭明着:《神话话神》,(台北市,台湾新生报社出版部,1984年8月),页165。
〔83〕《台湾汉民族的司法神—城隍信仰体系》,页143。
〔84〕林美容:《台湾人的社会与信仰》,页188。
〔85〕李阿成等主编:《苗栗县寺庙文化之研究》,(苗栗县政府出版,1988年10月),页392。
〔86〕东森新闻报2002/04/20
〔87〕许秀霞:《美浓土地公信仰初探》,《台湾文献》,第487卷第1期(1997年3月),页144。
〔88〕林美容:《乡土史与村庄史—人类学者看地方》《聚落的指标—土地公:以草屯镇为例》,(台原出版社,2000年9月),页109。
〔89〕张二文,《美浓土地伯公的祭祀与聚落的互动(上)》,《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馆刊》,8卷4期(2002年12月),页75。
〔90〕朱毓慧:《公馆平原福德祠之景观内涵及空间配置》,《苗栗文献》,第14期(1999年6月),页87。
〔91〕《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五),页14。并参见本文第二章第二节。
〔92〕请参见本文第二章第二节。
〔93〕《台中县客家风物专辑》,页103。
〔94〕陈运栋:《台湾的客家人》,(台北市,台原出版社出版,1989年),页124。
〔95〕陈运栋,《台湾客家人》,(台北市,台原出版社出版,1989年),页155。
〔96〕《苗栗县客语故事集》(一),页18。1《六堆客家社会文化发展与变迁之研究》(艺文篇上),页68,《神灵显赫的滥庄福德祠》传说故事情节内容与则 相同,差别只是发生地点在六堆地区。2故事中这位“检验尸首的伯公”,显然与芦竹土地公庙传说中,为人收尸的张善人有关:“秦汉时代,有一位姓张的人,因为当时战乱频仍,尸横郊野,他却默默地收拾这些没人收殓的尸体,好好的予安葬入土,并定期祭祀,后来这位张善人殁后,即被大家敬仰为土地的守护神。”见吴昭明着,《神话话神》,(台北市,台湾新生报社出版部,1984年8月,页166。)
〔97〕《东势镇客语故事集》(五),页22、30。
〔98〕台湾的客家人对土地公与土地婆最平常的称呼是“伯公与伯婆”,一首流传客家地区名为“伯公伯婆”十分有趣的童谣:“伯公伯婆,今晡日涯屋下割禾,上丘割冇,下坵割冇剌得一只硬颈鹅,爱食冇爱食,涯也有奈何。”(冯辉岳:《客家童谣大家念》(台北市:武陵出版公司,1991年5月。)
〔99〕吴俐雯:《俗谚、歌曲、实卷中的土地公》,《国文天地》18卷5期(2002年10月),页36。“土地公、土地婆,许汝蛏,许汝蚵,到时逐项无。”(比喻食言而肥之意)、“有钱,免挡土地公娶某。”(比喻不要阻挡别人的好事)。
〔100〕王志宇:《台湾地头土地公—以竹山地区土地公庙为例》,《逢甲人文社会学报》第2期,(2001年5月),页150。
〔101〕故事出处有三:(1)高贤治:《台湾宗教》,(台北市,众文图书公司,1995年3月),页472。(2)江肖梅:《台湾民间故事》(二),页42。(3)陈庆浩•王秋桂:《台湾民间故事集》,(台北市,远流出版公司,1989年6月),页158。
〔102〕许金用:《台湾民俗文化总编》,(桃园县大园乡内海国小乡土文化研究会,1992年8月),页114。
〔103〕《大安闽南语故事段》(三),(丰原市:台中县立文化中心,1999年),页2,《土地婆的故事》内容情节叙述:“一个居住沿海的人,睡在土地公庙前,听到土地婆和土地公的对话,将‘杀猪’误听为‘要杀他’从此不敢拜土地婆。一个居住山里的人,在土地公庙前睡着,土地婆耽心他着凉为他盖衣服,山里的人深受感动,所以祭拜她。”
〔104〕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9年2月),页222。
〔105〕《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八引《驹阴冗记》:“中丞东桥顾公璘,正德间知台州府,有土地祠设夫人像。公曰:‘土地岂有夫人!’命撤去之。郡人告曰:‘府前庙神缺夫人,请移土地夫人配之。’公令卜于神,许,遂移夫人像入庙。时为语曰:‘土地夫人嫁庙神,庙神欢喜土地嗔。’既期年,郡人曰:‘夫人入配一年,当有子。’复卜于神,神许,遂设太子像。”)。
〔106〕《宜兰县口传文学》,(宜兰市:宜兰县政府,2002年5月),页135。
〔107〕许金用:《台湾民俗文化总编》,(桃园县大园乡内海国小乡土文化研究会,1992年8月),页116。“在桃园大园乡内海村‘下厝’的土地庙,信徒为土地公娶来一土地婆。但不久为不肖之徒将土地公请走,信徒于是再塑一尊中年土地公,为土地婆再婚。一年后,小偷又将土地公送回庙来,于是一座庙内纳了二尊土地公和一尊土地婆。”
〔108〕2002/11/21联合报
〔109〕高贤治:《台湾宗教》,(台北市,众文图书公司,1995年3月),页473。
〔110〕故事出处有二:(1)《客话讲古三百首》,页218。(2)《客家旧礼俗》,页28。
〔111〕《苗栗县客语故事集》(三),页73。
〔112〕故事出处:《伯公伯婆》出自《桃园县杨梅镇客语民间文学集》,页158。【皆大欢喜】出自《中原文化丛书》(三)《客家掌故》,页99。《大家都畅(欢喜)》、《四只猪头共下(同时)得》出自《客话讲古三百首》,页186、216。
〔113〕郑志民:《中国文学与宗教》,(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9月),页12。
〔114〕《客家旧礼俗》,页29。
〔115〕《客家旧礼俗》,页30,故事云:“刘三唔敢欺骗神明,就打发人去‘潮州’刻一只特别美貌的土地伯婆……。”可见故事发生地点在大陆潮州。
〔116〕吴金夫:《三山国王文化概说》,(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1月),页49。
〔117〕吴永章:《客家传统文化透视》,(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页277。云:“客家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守礼节、重道义、讲伦理,以传统道德作为行动准绳。……此俗的形成除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外,更与宋明理学存在有密切关系。”
〔118〕郑志民:《中国文学与宗教》,(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9月),页15。
〔119〕李嘉慧撰:《台湾闽南语故事集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应用语言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年6月),页39,统计台湾各县市所采录闽南语故事集共四十四册。而目前台湾各县市已出版客语故事集,仅有采录自桃竹苗、龙潭乡、苗栗县、东势镇等地合计十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