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粤北客家民间文学述评
广东省北部山区居住着大量的客家人。其中韶关市300多万人中,客家人超过200万,清远市300多万人中,客家人接近200万;客家人比较集中的县有曲江、始兴、翁源、乳源、新丰、仁化、英德、清新、阳山、连南等地,而南雄、乐昌、连山、佛冈以及韶关市区和清远市区的居民中客家人也都占有相当的比例。
粤北的客家人中涌现了不少才华横溢的的诗人和文学家,罗可群先生的《广东客家文学史》(广州,2000)中列举了张九龄、邵谒、余靖、廖燕以及连州诗人张鸿、邓洵美等。他们的诗句和文章光彩夺目、流传千古。此外,粤北的客家民间文学也以其特有的形式,活跃在客家民间,成为滋润客家人的精神食粮。
粤北客家民间文学按文体可分为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和民间歌谣两种。流传在客家人中的这些口头文学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层面透露了客家人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念,展示了客家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历史变化。这些绝对是下里巴人的作品对于凝聚客家人的团结,传承客家精神,具有润物于无声的作用。
一、民间故事
粤北客家人中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从内容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关于祖先定居或移居时选好风水因而发家的传说。
其一
翁源县江尾镇湖心坝仁川堂沈姓开基祖永初公,是明朝正统年间从福建省上杭迁居翁源的。传说刚来时给姓陈的做工,一日,地理先生(风水师)给陈家择阳居,因个子矮又是瘸子,几次都上不了马,永初公赶紧过去蹲在马旁,让地理先生踩在背上上了马,地理先生很感动,于是就把早就看中的三处风水宝地指点给永初公,永初公从中选了湖心坝为开基立业之地。但湖心坝是荒滩低洼之地,不宜人住,永初公一时无法,有一晚他夜发祥梦,第二天就见到了另一位地理先生胡一仙师,他把胡一仙师请回家,好酒好菜招待,请教良策,胡一仙师说湖心坝是网形,网大溪小,难于聚财,又多涝灾。于是永初公如梦方醒,就请民工开挖村前河道,筑堤种树,修陂引圳,开垦良田。从此年年五谷丰登,人丁大旺。至今后代已繁衍至一万多人。
其二
兴仁里始兴县兴仁里陈姓开基祖道范公,其远祖欧仰公在明正德年间自福建省上杭瓦子街迁居始兴沈所营头村,道范公为第十世孙,本居马头岭,后经地理先生指点在建宅,从此人丁两旺。这个地理先生是江西人,人称“风水李”,因为他是瘸子,外号叫“烂脚瘸先生”,本来是被别人请去看风水的,他看风水的方法跟别人不同,一不用罗盘定位,二不用阴阳五行,每天搬张椅子到外面半躺半坐,眯起眼睛观察山川奇异,待到他发现几处风水宝地,正要告诉主家时,主妇却早就不耐烦了,指桑骂槐羞辱他,他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离去,此时天寒地冻,他在一路泥泞中一瘸一拐地挣扎,道范公的老婆邓氏婆太看见了,好心把他请进家里避雨,并暖酒招呼,道范公回家后一看喜出望外,就留下风水李好好招待。风水李深为感激,便把他在始兴发现的“凤凰滴水”和“乌鸦落垄”两处宝地告诉道范公,并说明“乌鸦落垄”旺财但不旺丁,而“凤凰滴水”旺丁但钱财稍欠,道范公哈哈大笑:“人是万财之本,有了人还怕没钱吗?”于是他要了“凤凰滴水”,但到那里一看,是块沼泽地,便又发愁了,风水李说可以先开渠排水,然后密种竹子,等地面硬化后砍掉竹子,就可起宅建房了。道范公照办,于是便迁居此地,果然三代已经子孙满堂。因为人多智广,很快就成了地方的首富,真是财丁两旺。
其三
阳山县太平镇太成岗村李姓族人,是福建李火德公的后裔,其开基祖义公刚来阳山时给人看鸭子,一次主人家找了风水先生看风水,这位风水先生费了很多时间总算找了一块风水宝地,便跟主家说:“你拿两根芒根插在这里,过几天再来看,如果芒根长叶就说明此处是宝地,葬了先人全族就兴旺,芒根干了就要另看风水了。”义公偷偷听见了,待主家和风水先生走后,他就悄悄地过去把芒根拔掉,换上赶鸭子的竹秆,过几天主人家过来一看,芒根歪在地上没长活,也就不要这块地来安葬了。此后义公牢牢记住这块地方,待他年老之日,自知天命将至,便告诉子孙,然后自己找到那块风水宝地坐下,不久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待到天晴之时,义公已经消失,坐处出现一座坟墓,原来这是天葬之地,义公天葬之后,果然旺丁,几百年后,太成岗李姓繁衍至一千四百多人,不过不旺财,所以至今仍不富裕。
客家人走了一千多年,每到一地,如何选择安居之地,以使休养生息,实在是一件大事。于是风水先生便提供了这类帮助。从福建等地迁移到粤北山区的客家人中很多这类传说,也就不奇怪了。
2关于成仙的传说
其一
乳源县大桥镇有三个贩牛的同年(结拜兄弟),老大叫李阴德,老二叫白阳德,老三叫张胜德,一次赶紧路过虎头岩时,到山洞里吃了桃子和桃核,结果都成了仙,后来人们就在附近建庙供奉,因为三仙都有一个“德”字,所以叫三德祠。三仙保佑乡亲,求福得福,求子得子,求雨得雨,十分灵验。附近乐昌县源洞村有个道士叫源真四郎,法术也很高,他不服三仙,跟三仙斗法,斗不过就跑,三仙追到源洞村,只见一片汪洋,不见村子,三仙就请村边一个放牛的小孩偷偷地跑进源真四郎家里去,把神翕上一碗满满的水全倒掉,水倒掉后,村子就恢复了原状,三仙来到源真四郎家门口,只见源真四郎的妈妈正在用柴刀砍门坎,一问,说是源真四郎出门去了,让她把九根门坎全砍掉。三仙说:“我们是你儿子的朋友,从老远来找他,我们饿了,请你去煮饭吧,我们帮你砍。”老太太信以为真,起身做饭去,三仙就用刀背来砍门坎,声音倒很响,但半天也没把一根门坎砍断。在外学了犁法的源真四郎骑着犁回来,结果门坎未断,他进不了家,无法可施,一看大势不好,他便装死倒下,又去茅山学法去了,他叮嘱母亲:“把儿子的‘尸体’停在大厅,千万不可埋葬,也不要哭泣,儿子会回来的。万一我回不来,你看我鼻子里长出虫子,才好埋葬。”三仙知道等源真四郎学法回来不好对付,便又走到他家去,对老太太说:“你儿子死了,赶紧埋葬吧!”老太太老实,就把儿子叮嘱的话说了。此时正是稻花飘香的季节,三仙便到田里摘了一小撮稻花,偷偷放到源真四郎的鼻子里,这样呼吸时禾花跟着蠕动,真的象一堆小虫,老太太年老昏花,一看放声大哭,他一哭,源真四郎的魂回不了身,只好向三仙投降,做了三仙手下的一员护法,即是三德祠的显公法师,但他有个条件,就是不吃素,所以香客到三德祠进香时,在显公法师前要摆上三碗敬酒,即酒中要放一块猪肉或猪肝。
其二
从前始兴县有三个人,老大叫雷善举,老二叫周民安,老三叫葛先成。三人一起做贩牛生意,结为同年(结拜兄弟)。一次,他们赶牛时路过阿公岩,在岩下休息,想点火抽烟,一时无火,抬头看到阿公岩烟雾燎绕,似有火光,便上去看看,结果火没看到,倒看到有桃树,树上有鲜红的桃子,三人吃了后都成了仙。雷善举是红脸,周民安是白脸,葛先成是黑脸。三人成仙后,保佑地方,大家很感激,便修庙敬奉,庙称石上庙,又称飞云宫,这三仙就是石上爷爷,当地客家人又喊作石上菩萨。石上庙附近有个恶棍,就是黄所村的潘蟹练,此人很有点法术,经常欺负村民,又爱作弄船民。潘蟹练对为善乡亲的石上菩萨心怀不满,故意挑衅,硬说石上菩萨的石马吃了他的禾,气势汹汹地去找石上菩萨算帐:“三天后在松树坪见高低!”三天后,红脸雷手持铁锤前往黄所,却被一片大水挡住去路,只听见哗哗的水声,但是看不到村子,红脸雷知道是潘蟹练在施水法,就请一个放牛哥进村去把潘蟹练家灶墙上的一碗水倒掉,村子便露了出来,红脸雷走到潘蟹练家门口时,还躺在床上睡觉的潘蟹练大吃一惊,赶紧出来迎战,一交手,潘蟹练就败下阵来,他赶紧一变变做老鹰,红脸雷马上变做专治老鹰的角鹞(鹞鹰),角鹞在天上把老鹰打到地上,红脸雷现回原身,到地面却找不到潘蟹练,气得用铁锤往脚下的大麻石上一敲:“我就不信找不到你,以后再跟你算帐!”说完就回去了。谁想到这块大麻石是潘蟹练变的,这一锤正好敲在他的脊梁骨上,从此再也不能施妖术了。石上菩萨为民除害,大得人心,据说船民有难,只要大喊:“石上菩萨保佑啊!”就能逢凶化吉,因为石上菩萨灵验,所以从南雄到韶关直至南海、三水等地,始兴人到了哪里,就在哪里建石上庙,石上菩萨的美名到处传扬。旧时,在船民、排工相当多的始兴县,天后庙有两处,而石上庙却有八个。
客家人万里迁移,备尝苦难,所以他们比其他民系更相信神明,更希望得到神明的庇护。他们拜孔子、拜佛、拜观音、拜太上老君、拜关公、拜天后、拜土地、拜灶神,可说是有神就拜,但是这样还不够,到了粤北山区的客家人还造了一些神来加以膜拜,客家人是明朝时大批从外地迁来的,而地方志上关于三德祠和石上庙的记载始于清朝,这可以作为证明。
3关于道士的传说
在粤北山区流传着不少关于道士的民间故事,其中多数是讲道士如何驱妖除怪,为民除害的。
很久以前,始兴县太平镇斜潭村附近有妖怪作祟,经常到村里掳掠童男童女吃掉,一个云游道人路过听说后,决心为民除害。他埋伏在村里,待妖怪出来后,仗剑而出,大战一番,妖怪被斩伤后,逃进浈江躲藏,原来是一只水妖。道士想除恶务尽,要斩草除根,便叫村民想法把水妖赶出来,于是村民找来竹缆,绑上大石和渔罾以及白条,白条是用桐油树或猫俚树枝条去皮,去皮后枝条是白色的,所以叫白条。村民把竹缆沉进浈江来回拉来拉去,又大声呐喊,要把水妖赶出来,道士则在岸上仗剑侍候。躲在深水中的水妖眼看大势不好,赶紧跟鱼大王说:“斜潭村的村民快把鱼打光了,你还不赶快找龙王爷想办法?”鱼大王一看浈江河里河边人山人海,吓得没了主意,急急忙忙向龙王爷求救,龙王爷不知内情,只怕手下的鱼虾全被村民打光,就赶紧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河水暴涨,村民只好收兵回村,过了几天,村民又来河里赶妖,结果又是一场倾盆大雨。村民又只好上岸回家。几次下来,村民知道了,一下河打鱼就会下大雨,后来天旱无雨之时,村里便组织一班青壮年男子汉到浈江河里去打鱼,直到下雨为止,往往最多打三天鱼,就会下一场倾盆大雨。因为这种大规模的打鱼活动要用很多白条,所以俗称“拉白”,斜潭村拉白求雨的风俗由此而来。
民间传说中的道士,也有法术虽高,但人品不好的。翁源县和始兴县等地都传说有的道士学了法术之后,喜欢戏弄别人,有的道士心胸狭隘,在别人打醮时弄几个野蜂去扰乱,结果自讨苦吃,有的本来想调戏别人,结果把女儿弄得在人前一丝不挂。
粤北和粤东略有不同,在旧时道士较多,道士,粤北多称“师爷”或“师爷佬”。打醮时往往是以道士为主。道士多了,其中良莠不齐,于是嘲讽道士的故事也就多了一些。
4关于能工巧匠的传说
连州市(连县)保安镇保安村过去有个传说:唐朝玄宗开元晚期,朝政腐败,奸臣专权,正不胜邪,有一年连皇帝的龙床都倒了,京城里的木匠费了不知多少心机,就是修不好,修来修去,龙床总是歪的,皇帝没办法,就下了一道诏书,谁要是修好龙床,重重有奖,可以升官发财。天下很多能工巧匠纷纷上京城去,也无能为力。后来吕洞宾托梦给皇帝,说只有连州府保安村的黄保义才能修好。皇帝马上下令召黄保义进京,黄保义收拾了家伙就上了京城,三下两下,把龙床修好扶正。皇帝龙颜大悦,要把黄保义留在京城做官,黄保义不想做官,他到京城时正逢九九重阳,非常热闹。他于是要求皇帝恩赐他,一是准许把京城重阳盛会带回乡,二是准许在保安修建皇城。皇帝一高兴,都恩准了。从此保安年年重阳节敬老人,游大神。大神是“西岳川主”,西岳华山在唐朝首都长安附近,保安重阳盛会是唐朝皇帝恩赐的,所以抬大神游行抬的是“西岳神”。
保安村重阳盛会是连州最大型的民俗活动,其热闹不亚于过年,家家户户贴上红对联,游大神时锣鼓喧天,鞭炮震地,万人空巷。这项活动,本来是驱邪的傩戏,经过传说的包装,便有了皇家的色彩,此外又加进敬老的内容,提升了社会功能,这其实也表现了客家人对主流文化的深刻认同。
二、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素为名家重视,孔子整理民间歌谣,是为《诗经》,历代文化界对民间歌谣也都给予相当高的关注,客家名人黄遵宪、李金发都以很大的兴趣收集和整理过客家山歌。
粤北的客家民间歌谣五彩纷呈,从种类来说,大致有山歌、童谣、说唱等等。
1山歌
客家山歌最为人重视。其原因很多,客家山歌的山野气息恐怕是其中之一。
粤北的客家山歌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民歌几千年的传统,比兴是最常用的手法。例如:
天上么星恁柬光?
坳里么风恁柬凉?
阿妹今年十八九,
身上么花恁柬香?
想晒谷种天唔晴,
想食豆腐磨唔成。
想连阿妹么情义,
石灰撒路就白行。
又如:
大风吹起路上尘,
请问阿妹哪里人?
问知阿妹哪个屋,
日后阿哥会来寻。
月光弯弯在半天,
妹子单单在河边。
心想托人来牵线,
无奈身上又么钱。
再有:
你就再丑捱唔嫌,
别人虽好捱唔贪。
阿哥好比荔枝样,
虽然皮皱肉里甜。
三间当铺捱唔爱,
情愿同郎挑石灰。
妹系石灰哥系水,
石灰见水心花开。
人家有谷仓打仓,
阿哥么谷食乾粮。
阿哥有种么处下,
阿妹有田拿来荒。
蜜蜂采花因为糖,
白翼打火因为光。
老虎下山因为肉,
妹子上山因为郎。
这些山歌,表现了客家青年追求真爱的情怀,语言通俗、风趣,押韵自然,正是中国传统民歌的本色。
和其他民系、其他民族一样,情哥是客家山歌的主体,当然爱情并不是客家山歌的唯一内容。
2童谣
童谣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开发小孩的语言功能,其次是激发和培养孩子的生活情趣,此外还有初步的认知作用。《月光光》是客家童谣中最出名的,在粤北各县有不同的“版本”,试举二例:
月光光,
唔卖冰糖捱卖姜,
姜碰目,
好种竹,
竹开花,
好当家,
当个家俚团团圆,
生个仔俚当状元,
状元跌下井,
捡起做酒饼,
酒饼跌下河,
捡起做雁鹅,
雁鹅飞上天,
一棍打落腊泡奄,
泡奄好绑酒,
妹俚好蒸酒,
蒸倒酒又酸,
学打砖,
打砖砖角烂,
学拉缆,
拉缆肩头痛,
学打铳,
打铳难括眼,
学补伞,
补伞臭桐油,
学卖油,
卖油难讲价,
学做叫化,
叫化懒挽袋,
学挖类,
挖得类来狗又吠,
打得狗来猫公又爬瓦背。
童谣中有的是头驳尾,有的是头驳头,也有的是不管这些,但要押韵,押韵才顺口,便于小孩子学。如下面几例:
月光影影,
花儿吊颈,
伯公烧香,
泥鳅钻井。
鸡公骑马,
一骑骑到姐婆门坎下,
姐婆出来矣嘎嘎,
姐公出来唱个野,
舅姆出来呵呵呐,
舅舅出来笑哈哈,
细仔出来冬勺麻。
落水子,
过檐街,
又么索履又么鞋,
又么丝线编辫子,
又么银钱打纸牌,
拿扎黄麻掂把秆,
坐在灶下打草鞋,
打对哥哥打对涯,
打对细妹去砍柴,
砍呀砍,
一砍砍到鹅麻被兜下,
鹅麻生春孵鹅子,
鸭麻生春田坎下,
田坎下,
咯嘎嘎,
嘎出韶州妹子来斟茶,
斟一杯,
食一杯,
食到阿公阿婆肚哇哇。
有的童谣宣扬美德,如《勤俭婶娘》:
勤俭婶娘
鸡啼起床,
梳头洗面,
就煮茶汤,
一一做好,
将将天光,
先扫地头,
担水满缸,
早早食饭,
洗净衣裳,
上山寻烧,
急急忙忙,
针头线尾,
储蓄满箱。
也有讽刺和劝喻的,如《懒惰妇道》:
懒惰妇道,
说来好笑,
天光起床,
冷锅死灶,
头发蓬松,
过家谈笑,
老公打骂,
放声大叫,
小菜唔种,
田荒唔到,
六畜不管,
养猪成猫。
客家童谣比起山歌来,更接近口语 ,更平易浅近,更贴近日常生活,因为要适应小孩子的心理,所以也就有一些漫画式叙述和描绘,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在祖母或母亲的怀抱里,或三五成群,在月光下,在晒坪上,或齐唱或独念,乳声乳气的童声在山乡回响,构成一幅浓郁的客家风情画。这也就难怪在世界客属联谊恳亲大会上,一曲《月光光》,就能马上使全场的客家乡情浓似酒,令人陶醉。
3说唱
粤北的客家说唱也颇有特色。如经文,粤北山区的师爷(又称师爷佬)是打醮、丧仪和安龙等活动的主角,他们说唱的经文,其中不少来自佛经,但也有一些可说是属于道教的,如安龙中要行江,行江时所唱的是陈、林、李三位夫人如何结成姐妹,到闾山学法,回来战胜南江乌虎庙白蛇精,救下陈氏夫人的亲哥的故事。片段如下:
一声龙角兴洋洋,
行江学法出坛场,
行江学法三姊妹,
天下轮流一般同,
去年轮到姓黄人,
今年轮到姓陈人,
哟哩哟呵嘿,
陈家人哟哩,
双亲生到捱二姊妹,
姊妹鸳鸯捱两人,
爷亲叫做陈长府,
母亲叫做曹夫人,
哥哥叫做陈法通,
捱就叫做陈孤奴,
陈奴上来去学法,
舍身学法救亲哥,
哟哩哟呵嘿来去救亲哥。
流传于民间的歌谣中还有哭嫁歌、簪花歌、《十月花》、《拆字歌》、《大话歌》、《鲤鱼歌》、《舞春牛》、《舞纸马》等等。
新娘出嫁前十天半个月就不用做细了,不出门,由妇女过来教哭嫁歌,哭嫁歌的一个特色是可以骂,骂个痛快:
有骂父母的:
捱心哀,
毒心哀,
将捱细细就丢开,
大鸡担来细鸡嘴,
离开爷哀命柬衰。
离开爷哀捱命系衰,
么亲么戚么爷哀,
爷哀几时来看捱,
么食么着心也开。
更多的是骂媒人的:
捱屋有个烂犁头,
拿乒媒人犁墓头,
犁哩墓头犁墓墩,
犁哩墓墩犁子又犁孙。
一抓红帕请六亲,
一抓篾棍请媒人,
扫净花厅请六亲,
扫净屎寮聊媒人,
大块猪肉待六亲,
大筒猪屎待媒人,
绝代媒人过丢来,
丢知有个烂草鞋,
拿乒绝代媒人做灵牌。
骂过媒人还要骂哥嫂,骂花轿等等。
连州一带客家狮团(舞狮队)在舞狮时,除了打功夫外,还要唱《簪花歌》,所谓簪花,就是主家在狮子抢青后,为狮子挂红,簪金花,在此之前,主家和狮团来一番诗词唱和。狮团若被难住,对不上来,那么狮子就被留下,三年不得出门。所以进狮团的人除了要练武以外,也要习文,要做到文武双全,这很符合客家文化崇文尚武的传统。簪花词每次都以“日头”起首。
狮团一方吟:
日头一出红彤彤,
花红纸炮摆台中。
小狮上前唔敢接,
请您前辈来挂红。
主家一方吟:
日头一出东边红,
花红纸炮摆台中。
今日寒门来贵客,
好比万物迎春风。
之后是主家问,狮团答,都是七言一句。如:
手拿花红红啾啾,
讲起舞狮有来由。
谁人带狮莲台上?
谁人带狮四海游?
锣鼓打来闹啾啾,
舞起狮子有来由。
唐僧带狮莲台上,
沙僧带狮四海游。
《舞春牛》又称《唱春牛》,是歌舞,边舞边唱,唱词如下:
锣鼓打来闹洋洋,
各位观众企两旁,
各位观众两旁站,
等捱春牛来进场。
锣鼓打来闹呵呵,
今夜来唱春牛歌,
捱个春牛唔好看,
带协大家么凳坐。
正月立春又雨水,
没摭没笠也爱归,
交春时节多水落,
落得多来心肝飞。
二月惊蛰又春分,
拿起犁耙忙春种,
捱丁勤耕又苦累,
只望日后有得分。
三月谷雨又清明,
耕得田多爱请人,
清明前后落谷种,
转哩六月又么停。
四月立夏又小满,
做人新普系么闲,
丢哩柴担又水桶,
一时唔做又话懒。
这样一直唱到十二月止,这是以生产劳动为主题的,在传统社会,粤北客家人以农耕为主,唱春牛以此为内容,也就很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