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是台商在祖国大陆最早落户的地区,粤台两地交流非常活跃,到目前为止,广东有台资企业共计22500多家,协议投资总额516亿美元,实际投入410多亿美元,台资仅次于港资成为广东第二大外资来源,解决劳动力就业约600万人。无论台商投资的总数,还是投资总额,在大陆各省市地区中一直排在第一位,是台商最多、投资最集中的地区。在国际制造业产业链条中,台湾处于大陆的上游,生产资料多从台湾省进口。去年对台贸易375亿美元,其中台湾方面顺差是270多亿美元。现在常住广东的台商台属超过20万人,在广东各个学校大中小学就读的台胞子女也超过1万人。在台湾祖籍广东的台胞有400多万,每年从广东各个口岸进出的台胞人次达到300多万。
近年,我省重点开展与台湾的高科技合作,有一些大型项目已经投产。粤台两地的农业合作也具有很大优势,已经建立了佛山、湛江两个较大的粤台农业合作实验区和珠海、汕头两个台农创业园区。在教育、体育、文化交流方面,也形成了一定规模。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就读的台湾学生超过1500人。广东还有大陆唯一一家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并同省内的大学形成有效联系机制。目前台湾当局正在考虑开放大陆学生到当地高校就读,两地教育的双向交流会进一步拓展。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广东省对台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广东作为对台工作大省和前沿地区,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稳定和发展现有台资企业,支持帮助台资企业做大做强,优化台资企业区域布局,加快推进粤台两地“三通”全面开展,加强粤台文化交流,充分发挥作为对台工作大省的地方优势,贯彻落实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开创广东对台工作的新局面。万庆良副省长于今年3月亲自到省台办调研工作,要求今后我省这项工作的开展要体现广东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特别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抓好重点工作,突出政治任务,突出交流合作,突出配套服务。二是要打造品牌工作,继续办好粤台经济技术贸易交流会,继续办好现有的合作载体,努力办好粤台合作论坛。三是要抓好创新工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交流机制,拓展粤台交流渠道,打造合作平台。
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各地也积极行动,力图开创粤台交流的新局面。如今年3月举行的两会上,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专门听取台商委员的意见并当场回复,对解决台商关心的企业融资、教育及治安等问题作出指示。今年8月,汕头市经贸考察团一行14人,赴台湾进行为期7天的考察。考察团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宣传汕头投资环境,推介招商项目,深入探讨汕台经贸合作的有效途径。
从今年5月开始,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对大陆政策有了明显宽松的改变。这是我省积极拓展对台交流,促进我省经济文化发展的难得机遇。
有鉴于此,本人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目的是根据当前两岸形势的发展及进一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这一全省工作大局,适时推进我省的对台工作。
一、将建立粤台城市互惠交流关系作为提升对台工作主动性的战略安排加以实施。目前可根据我省已有的基础,首先推动东莞市、梅州市、珠海市与对方的台中、高雄、新竹等市建立类似姐妹友好城市的关系,以此为纽带,带动相关城市间政府、议会(人大)以及商贸、科技、文化互访交流活动。
二、在继续推动对台招商引资的同时,选取适当地市设立专门针对台商的创意工业园区,吸引台湾具有优势的创新产业进入我省。除了推进在东莞开设台资银行外,也应该争取在其他台商较多的地市开设其分理代表机构。另外,应该积极鼓励和组织我省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如TCL、美的、格力、华为等)前往台湾考察和投资设厂,形成粤台间资金和技术的双向流动。
三、通过筹划具有创意和重要文化内涵的会展活动,将台湾工商和文教界的目光进一步吸引到广东。首先可以考虑结合我省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对方(尤其是国民党)的认同,与台湾“国史馆”和“中研院”合作,在两地巡逥举办孙中山先生文物展,民初广州革命历史展,黄埔军校校史展等。还可以结合2010年广州亚运会,到台湾举办相关的推介展览会;因应大陆赴台旅游的需要,鼓励对方旅游部门到我省举办相关的推介会。
四、藉助已有的定期商业会展活动,发起有特色和有品牌效应的定期粤台专题论坛,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对话,海洋产业与科技论坛,生态农业与山区发展论坛等,促进双方的官产学研人员的对话,并向外展示双方互动合作的优势和成果。
五、由我省青联、学联等出面,积极策划和组织粤台大中学校学生的假期交流联谊活动,包括大型主题夏令营,粤台青年论坛,大专学生创意发明竞赛等。主要是让台湾的青年学生有机会认识和瞭解我省的人文和经济发展面貌,增强双方青年的沟通和瞭解。
(汪新生)
2009年10月20日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